b4531.com:慈祥的父亲,不平静的一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3:08

慈祥的父亲,不平静的一生

作者:姜金岳,字东峰。网名;夕阳余辉

公元一九一三年六月十六日傍晚,被烈日蒸烤了一整天的沂蒙山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姜家庄,几乎没有一丝凉意,连那盘大碾辊子都停止了工作,粮食一倒上去也会烤熟。这时,村西北角上一户人家的主妇正在热汗淋漓中待产。天空中突然惊雷炸响,一阵凉风驱赶着热浪,人们立刻感到舒服多了。一声响亮的啼哭,我的父亲来到了这个世上。

生不逢时,旧中国朝廷衰败,正处在军阀混战、疮痍满目、饥荒连连民不聊生的多事之秋。我祖父兄弟三人,迫于生活的重压,选择了‘逃难’这条充满艰险的路。举家十几口人闯关东去,父亲时年八岁。

虽然当时的政府是允许河北、山东一代的民众移民东三省的,但途中并不平坦,中日甲午战争后,日寇甚嚣尘上,在渤海湾横冲直撞,随时就会把中国的舢舨船只撞翻。父亲一家老少三代人一路煎熬,躲过了海上的危险,一路乞讨终于到达了第一站-吉林省汪清县转脚楼镇。

本是想到这里投奔一个老亲戚,或许能在此安家立业。结果事与愿违,那个老亲戚全家在几年前就去了黑龙江省的嘉荫。正在愁绪莫展的时候,有一个朝鲜族的人,名子叫金浩男的男子和祖父兄弟们商量,愿不愿意出工合伙种水稻。由他出种子,口粮,工具,土地;祖父负责种植管理。水稻秋收后,卖完时四六分成。祖父兄弟一商量,这真是天助我也,有什么不行的,单就解决目前全家老小吃饭就是烧了高香,何况还有分成呢,兄弟们一致认为只出点力就得四十的分成不少啊,真是碰上贵人了。如是,兄弟三人起早贪晚地在水稻田里忙活,家属们又都在工棚边上种些蔬菜,虽累些但也很顺心。一晃到了秋季,东北的北风来的特别早,一夜之间,竟催熟了一地稻穗。清爽的风中,飘着米香。兄弟们忙碌了十几天,总算把近百亩水稻收割、晒干,脱粒包装完毕后,叫来了金浩男,让他把透着米香的稻谷全拉走去卖。

祖父们一等半个月下去了,终于盼来了金浩男从吉林捎来的信。找村里的先生给念一念。这一念,兄弟三人立时目瞪口呆了。信中说,稻谷全部让吉林督军给征了军粮,他到吉林跟屁股要钱竟惹恼了管粮的军官,不但不付钱反而被他们胖揍了一顿,到现在还起不了床。

怎么办,在那朝廷日衰军阀横行的旧中国,有枪就是草头王,军纪松懈无度,欺压百姓成痞,正如俗话说的好: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兄弟三人跟家属商量,摆在眼前的只有一条路,继续北上黑龙江省寻找老乡亲。否则在那举目无亲连讨饭都没门的荒野之地,只有等活活餓死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祖父们没有什么可选择的路可走,只有北上黑龙江边去投靠远房亲人。于是全家带上仅有的几床破棉被,顶着刺骨的北风,踏上了北去之路。历尽了人间的艰辛,饱受了屈辱,历时三个月,行程两千多里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黑龙江省嘉荫县乌云镇旧城村,北临黑龙江,隔江就是苏联。真谓之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句俗语。村南是一望无际的兴安岭山脉,那茂密的原始林带,为这里平添了美丽与雄伟。

祖父兄弟们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在村南边一条沟壑旁,选了一个背风向阳的斜坡地,盖起了两间马架子房,十几口人就住在了这里,总算是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艰难地渡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祖父真正体味了人生中坎坷无助的滋味,如果没有亲人们无私的援助,缺衣少粮的一家人,要挣扎着渡过这个冻死人不偿命的鬼天气谈何容易?自那时起,祖父痛定思痛,定了一条家规,不论今后过的好坏,都要在腊月初一全家人开始吃素食,至二十三小年结束。以此来纪念曾经帮助我们的恩人,同时也要使后代人永远记住那个艰苦的日子。

由乡亲们的介绍,旧城村的大地主马周,同意了祖父兄弟三人的请求,做了他家的佃户。第一天下地干活,父亲也随祖父们去了,他曾无限感慨的对我回忆起那天他的心情:“望着一望无边的草甸子,在你祖父马犁杖翻起的黑土波浪中,我仿佛看见了那不是土花,那是白花花的玉米粒,香喷喷的大麦芽呀!曾经困扰着我的苦恼一下子扫的净光!”

是啊,祖父们几代人守在山东老家那几分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生存着,渴望有一大片土地属于自己,然尔,几代人的梦想均成为奢望。今日突然见到了如此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只要肯出力,你就会拥有它,那种心情是常人无法理解,而今日的现代人更是猜不到的。根据东家马周的意见,在种好他的几十亩地的同时,可以自由垦荒,条件是,和马家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由他提供马匹、犁耙等工具。正因为几代人都饱受过地无一垅的痛苦,更懂得拥有自主的土地的珍贵。农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解决温饱,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是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来闯关东的根本目的,靠什么去实现?一个字“拚”,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有了当权者的支持,有了众乡亲们致富的经验,还有什么犹猭的,全家人一齐上,起早贪黑,顶风冒雨,不畏酷暑、不怕严寒,几个冬春下去,姜氏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

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遇,却改变了父亲一生的命运。大地主马周的大公子在私塾读书嫌太寂寞,需要找一个陪读的孩子,选中了我的父亲。当他高兴地踏入学堂的那一刻起,知识的海洋就向他敞开胸膛,久旱遇干霖,他刻苦地吸取着“五经、四书”的精髓,背诵着唐诗、宋词的佳章。老先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从心眼里喜欢这个佃农的儿子,不仅仅因为他聪明好学、尊敬师长,更主要的是看出了这个孩子有着远大的理想与不甘种田的志向。老先生为父亲起了名字:“姜学开”字是庆春。寓意十分明确,正值初春入学,开花结果。

正是在老先生的关爱教诲之下,父亲懂得了文化的重要,懂得了热爱祖国的大道理,树立了正直、刚强的人生观,为后来追随革命潮流,投身救国的抗日战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多年后,笔者在黑龙江省黑河行政公署农业银行拜见父亲私塾的好友顾春胜叔叔《顾叔任该行行长》时,他深情地回忆:“你的父亲姜学开是我们儿时几个同学中学习最棒的一个,他团结人,性格非常耿直,敢于坚持真理的传播,愿意帮助同学,经常得到先生的夸奖。”

土地改革运动中时髦的名言:“天下乌鸦一般黑,地主老财狠心肠”。父亲回忆说:“正当全家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危急时刻,是马周收留了姜家饥寒交迫的一家,碰上了马家这样乐施好善的大户人家也算幸运之极了。”

父亲在私塾读书,有空就到黑龙江边的一块草木丛中垦荒,他曾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在三年的时间里用镢头和铁锨,开了近20亩荒地,一时成为当地的佳话。连东家马周都赞叹说:“姜家这孩子,有种!长大一定是条硬汉子。”我年迈的奶奶曾心痛地回忆说:“学开这孩子,由于从小就没捞着一点好吃的,来东北后天冷,得了咳嗽病长年不好,去开荒被蚊虫小咬叮的满脸是疤痕,我看着孩子那个惨样心都流血啊!”说着眼泪就流满脸颊。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奶奶病重,她老人家第一遗愿,就是死后把她的遗体埋葬在这块儿子亲手刨的地里。

人的一生,或大或小,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都有着一段又一段的生活故事,经历的不同,出身的差异,并不会改变人生际遇中的经验总结。在际遇中生存,服从于命运的捉弄,逆流而动而成功者微乎其微。但在社会动乱之秋时,往往会造就出时代的弄潮儿,追索人生去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国家多灾多难的时候,一批精英们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历史车轮的新动力,如当时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的革命先驱,于1921年7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下,组迠了中国共产党。逐渐在全国民众中有了影响。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军阀混战的局面逐步转入中国国民党执政,1927年后,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落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客手里。他们制造了血腥的大屠杀,狂妄地叫嚣,赶尽杀绝共产党人,“宁可错杀1000,决不放走1个”的狠毒手段,致使共产党的组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被迫转入地下。

我的父亲这时已经长大成人,对自己的前途有着多种憧憬与向往。也就在这个人生最旺盛,朝气蓬勃的年龄,父亲的梦想在时局动荡中动荡。

这时的旧中国正值多事之秋,1931年9月18日东北沈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日寇的铁蹄踏破了东北大好河山。

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不抵抭的消极战略,仅半年的时光,日寇就占领了东三省。

父亲曾回忆那段时日日寇的统治:“小日本野心勃勃,一开始就倾注入最残酷的管制,全部日化教育,从儿童做起,日语普及全程教学,唱日本歌曲;烧山并屯,一人通共,全屯连坐;只要年满十六岁的男性,必须无条件参加伪满国军。”

终日惶恐不安的父亲,为不致被征兵役而沦为日寇的汉奸走狗,在祖父的周密布置下,以护送我曾祖母回乡探亲为由,辗转返回了故乡。时年十九岁。

回到关内老家后,依靠大伯的二亩薄地艰难过着日子。岁月不等人,父亲已到了成家的年龄,由他大伯父家堂姐做主,把她丈夫的妹妹黄西英许配给了父亲。

那年月,父母都不在身边,只有父亲的大娘为其操办了婚礼,《父亲的大伯父正被大地主杨敏诬告陷害关进莒县大牢》我的母亲黄西英,带着娘家陪送的一架木制织布机走到了父亲身边,从此他们正式安家立业了。

靠着那仅有的二亩薄地是养活不起老少五口人的,父亲不时地打短工,母亲养蚕、用织布机为乡亲们织土布,缝缝补补挣些粮食来维系缺衣少粮的困苦,虽苦些,也算安静地生活着。一九三九年三月四日,我的姐姐第一个来到了父母的身边。为这个苦难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同时也带来了愁绪。添人后就连每日的吃粮都愁啊!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在河北省的卢沟桥头挑起事端,随着卢沟桥上一声炮响,中国,从此爆发了举世闻名的抗日战争。

三八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忙了一天的父亲正在吃晚饭,虚掩的木门突然开了,进来了十几个便衣,父亲本能的站起身来,惊讶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要干什么?”

只见先进来的这位年纪稍大一点的人满脸带笑地走到父亲面前说:“小兄弟,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穷苦人的子弟兵。”说完拉我父亲坐下啦起了家常。

后来父亲回忆:“那个自称八路军营长的人,他竟是姬鹏飞同志。一共十几个人,号称独立营。他发动群众,依靠先进的抗日青年,组迠了沂河支队,为保卫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做出过了不起的贡献呢!”

为了和日寇进行斗争,在八路军、共产党的领导下,我的父亲已成为党的积极分子,曾多次聆听了解放区部队首长的抗日救国报告,从而提高了认识水准,思想进步很快。他以饱满的革命热忱,参与了创迠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当时以联防组织为主要行政指导,减租减息,反奸诉苦,孤立顽固派等边区工作中,父亲总是处处走在前边。他先后担任过联防大队长,区委文书等职,在组织宣传抗日主张,为部队支前,召兵、组粮、做军鞋,纺棉线等抗日工作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1940年7月23日是父亲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成为党的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忠于党的主张,更加积极地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中。特别是有几次日寇对解放区的大扫荡中,父亲以熟悉的环境,灵敏的分析能力,率领联防地区的老弱病残的群众,与日寇捉起了迷藏。曾多次成功的躲避开日寇的狂轰乱炸,围、追、堵、截,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当作至高无尚的任务去认真完成。父亲率领联防村民兵、群众,英勇机智与敌周旋的事迹,曾多次刊登在根据地报刊上。

星转斗移,岁月悠悠。在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抗战终于胜利了。解放区的天蓝了,水绿了,人民欢庆的喜悦到处洋溢。父亲姜学开,受区委的委派,在他家乡创办第一所人民的小学校。

为让贫苦农民的子弟能读上书,有文化。学校在l946年春开学后,村民争相送子女上学,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求知场景,深深刻印在父亲的脑海里。是啊!世代都是有钱人家才有读书的资格,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泥腿子,上学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今天,是共产党解放了我们,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有谁还不争先恐后的去上学呢?

从此他下定了决心,把自身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得传授给父老乡亲的子女,以结束贫雇农没有文化的历史。

正当父亲一心办好教育的繁忙时刻,国民党率领还乡团从徐州疯狂地向沂水县扑来。革命小学被迫停课。父亲又投入了解放战争的行列。他在沂水《当时解放区区划中还没有沂南县》县委、沂河支队的领导下,曾先后参加了无数次战役,如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泗水等攻坚战都参加了。并荣立二等功一次。

父亲回忆莱芜战役时总是那么兴奋。说起他们沂河支队这支地方武装如何配合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打下莱芜城时的情景,他老人家曾多次说起:“那场战役陈老总太英明了,牵着王耀武、李仙洲的鼻子走,莱芜城虽小城池却十分坚固,如果硬攻得付出多大代价。陈总司令放个口袋让李仙洲往里跳,五万人呀!就连李仙洲也做了俘虏。”

父亲说起党在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做的好,是人民群众的无私支前,为战斗做出卓著的贡献:“解放区当时是组织了近50万民工,日以继夜地前送粮弹,后送伤员。我们区200多名青壮年民兵担架队跟着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跑,八纵是主力,围、追、堵、截,到处有他们的身影,我们支前担架队从未落后。”

“那时组织上命令我管理第一线担架队,枪林弹雨中加敌机的炸弹,随时也有被打伤或牺牲的危险,但当时好像从来没寻思过,只是一门心思抢救伤员。”

当说到他一生中最难忘记的一件事时,父亲哽咽了,他说他永远忘不了二十二日下午他亲自抬下来的那一位重伤员,终因流血过多未到野战医院就牺牲了。他是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某团二连连长,名字叫顾常春。当时父亲冒着敌机的轰炸跑到顾连长身边时,只见他两腿成血葫芦,简直无法做包扎,由于失血太多,顾连长己奄奄一息,父亲把他抱上担架,顾连长一只手抓着父亲的手,另一只手颤抖着在身上的口袋里摸着什么,他的眼神非常焦急又无助。父亲从指导员简短的介绍中知道顾连长是老八路,家里已有妻儿。他懂得连长此时的意愿是那怕从口袋里摸出只是一个小册子,也算他留给在世亲人的遗物,可是,他终究什么也没摸到。这一幕仿佛定格在父亲的记忆中,几十年后再触碰,依旧清晰如昨。像顾连长一样,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莱芜战役中的不在少数。

后来据战役总结报告:我军以伤亡8800余人的代价,3天内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区前进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计56800人,毙伤10000人。

父亲不止一次地和他的子孙后代讲起这一段过往,就是希望后人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那真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父亲离休后还曾多次到小学校去辅导红领巾,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战斗故事,以教育儿童要缅怀革命先烈,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1948年冬,解放战争转入大反攻,淮海战役的胜利,结束了蒋家王朝在山东的统治,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为充实地方政权的干部,父亲被区大队留在了地方工作。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把停了二年的学校恢复起来,并办了青年妇女识字班,开展了村民扫除文盲活动。

岁数小,精力旺盛,父亲的工作常常受到县,区委的肯定与表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隔七十年,温家宝总理在北师大发表的讲话真实地为从事人民教育工作者定了性。

星转斗移,父亲从事了光荣地教育事业随着共和国的诞生成长。学校的基础设施在得到逐步的提高与完善。县里有了教育局,并且不断地利用假期培训在职的教职员工,父亲多次接受了培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正当他全心身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之时,天有不测风云,1957年冬,整风运动开始了。全县教师集中到县城界湖镇,从此知识分子们首当其冲地参与到伟大的整风运动中。

开始时主持会议的领导一个劲地鼓动,让这些书呆子们给党的工作提意见,说是帮助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等等,并许诺不抓辫子,不打棍子。

我的父亲属于相信党,感恩党,心直口快的一种人,凡事总往好处想的类型。再加上他身在基层,了解的民情都是十分贴切的。对统购统销中有的个别地区的负责人,好大喜功,夸大其词,偏离了中央指示,实施军阀作风,欺压普通百姓,例如,父亲家乡姜家庄村民姜秀尧的老母亲,被怀疑有存粮不上缴行为,把姜秀尧带上高帽游街示众,结果,老母亲被逼的上吊身亡。这件人命大事,在群众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直接降低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

父亲目睹了这一切,又发现一位付姓区长在村里蹲点,其妻竟聚众赌博,有利用职权非法敛财的嫌疑。这些违背党的方针政策的行为早就刺痛了他的心,有了这个机会,他在会议上发言,如实地提出了党的个别干部,由于偏离党中央和上级的正确路线另搞一套,致使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出现问题。这意见本来是金石良言,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没有问题的。但事情却变得复杂起来,一、这位付姓区长升任区委书记,主抓整风工作还是领导小组组长;二、省里下达右派的指标,必需要凑够数。

于是那位区领导断章取义,东拼西凑罗列了几条罪状,把给区委领导人提意见说成是“反对基层党委领导干部就是反党言论”;过激的粮食征购应予纠正的意见说成是“攻击党的统购统销政策…”欲加之罪何患无穷。

可怜的父亲,蒙在鼓里稀里糊涂的被内定为中右,一九五八年秋,整风运动加剧,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父亲被定为一般右派,保留公民权,行政降三级,开除党籍,下放回原籍劳动改造。

满怀信心抓教学,一心为党来工作。空降冰雪遭打击,冤假错案真叫屈。

父亲和全国五十万右派分子一样,被标为另类。什么前途、理想统统变得渺茫,心底的不平像一座死火山,何年何月再有喷发的机会。父亲当时虽然自己一百个想不通,但还是把满腹委曲藏在心底,安慰我的母亲:“这是暂时的错误,上级会弄明白的。”我那年已上三年级了,对这突然的变故略有察觉。只看到父亲每日不去工作,一个人呆在屋里喝闷酒。后来看到父亲在卧室墙壁上书写了一行大字:“功业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注:《此句来源于春秋策,齐国人功业长深谙百乌语,一日,一只苍鹰对其曰:功业长、功业长、村南有只小肥羊,你吃肉、我吃肠。功业长探查果然。却没实现肠给鹰食。乎一日、鹰又至,语如前。功趋跑前去,远处围观者众。功高喊,是我杀的。待其到时看,原是一死者,功随入狱。功堂上喊冤并陈述之,县官将信将疑,遂把大堂幼燕锁入之。问功业长,树之老燕语,功听片刻回复说,无冤无恨,凭什么把小燕锁起?。》足见父亲虽陷入政治迫害的陋境,从容面对的信心和光明磊落的心态。

父亲他从不埋怨和怀疑党中央,毛主席的路线方针,对党的上级更是寄于深深地期望,总觉得有一天会来给他平反昭雪的。在长达二十一年的岁月里,他曾多次写申诉材料给县委宣传部,表明心志。无奈中国的那段时日,由于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了错误的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紧紧的束缚了人们的头脑,狂热的,所谓的左派,正残害着身经百战的老干部。右派被划为五类分子,除了老老实实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改造,是没有任何选择的。

父亲得益于他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的有功之人,再加上出身贫农,为人正直,平素乐善好使,《例如,每年的春节,姜家庄的父老乡亲的对联几乎全部由父亲代书写,一忙一个多月。记得很小的我就学会了研墨。对那些家境较贫困的户,他总是自出纸张写好对联送给他们》在乡里享有很高的威信,既使被下放回乡后,乡亲们都没把他当作“阶级敌人”看待。这种境遇给了父亲心灵上些许安慰。特别在六零年至六五年这几年,由于村支书姜甲三爷爷不但没另眼看待他,反而调动他的特长,让他负责村文艺娱乐活动,他组织了小剧团,活跃在乡间村庄。由于那个时期文化娱乐节目贫乏,由他亲自编排了不少喜闻乐见的农村戏曲,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爱。

父亲曾回忆那段时光说:“我虽然不能和西部歌王-王骆宾同志比成就,但在我受政治迫害时日里,能有如此使展特长的机会,还能为家乡父老乡亲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绩,首先,感恩于党支部正确领导,再者更感谢父老乡亲的支持。于愿足矣。”

令父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阶级斗争越来越激烈,伟大领袖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他曾恍惚中努力去适应那革命环境,但总是跟不上时局发展,反尔思想上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眼睁睁看着一批批当权者被红卫兵、造反派拉下马,游街示众,一夜之间也变成了牛鬼蛇神,正在走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迷惘的灵魂被动地接受着煎熬,一切都变了,变得看不清人的面孔,真,假,丑,美扭曲了方向,全国上下一片狂热地个人崇拜;疯狂的造反派叫嚷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整个共和国被搅的天昏地暗。

当父亲听到连刘少奇这位德高望众的国家主席也成了阶下囚的消息后,敏感的神经似乎要绷断,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革命左派,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些带着右派帽子得所谓的坏分子的。虽然自己在故乡的威信很高,但严酷的斗争事实摆在了眼前,说不准在一个早上就要被揪斗,农村也不是安宁之地,欲火是不会放过广阔的田地。父亲审时度势,毅然决定去东北投亲,再躲一躲这股邪恶的风头。

一九七一年的夏季,父亲到了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再往前行要边境地区通行证,父亲的身份是绝对不能办理通行证的,更何况他又是偷偷摸摸地过来的。万般无奈,他拨通了时任呼玛县武装部长徐传绪《我的二姑夫》的电话。姑夫亲自带小车去接,父亲顺利地通过了检查站军警的检查。来到了阔别近四十多年的第二故乡-黑龙江省黑河地区。

暴雨欲来风满楼,林彪反党集团阴谋败露,给水深火热的中国敲了一次警钟。但同时也使四人帮感到了压力,他们到处煽风点火,把刚刚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硬是打成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派。中国的天空又一次阴霾密布,唐山大地震的天灾,三大伟人相继离世,共产党的压力空前绝后。

一个伟大的党是能力挽狂澜,纠正错误,把祖国引向健康正确地道路上的决心和能力的。在叶剑英等老帅的周密布置下。成功的粉碎四人帮;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危害;给一大批老干部平反昭雪;彻底的结束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切走向良性,一切都适合了民意,邓小平出山,成功地实施了社会主义与市场化的对接,使落实党在各个时期出现的冤假错案工作有了长足的推进。父亲盼望的那一天终于来了,一九七九年中发55号文件下达,为所有的带帽右派摘帽。

父亲在逊克县水利局高滩堤防管理站做后勤工作,已经几个春秋过去,堤防站只有几位工作人员,大多数家在奇克县城住,父亲夜里自然就成了唯一值班员,久而久之,其他的同志们对这位慈祥谦和、任劳任怨的老爷子尊敬有加。但父亲藏在心中的报国志,思乡情只有在自己的心里默默地忍受着,他唯一的兴趣是业余时间弹弹琴,写些小诗,喝酒品茶。在此仅摘录他老人家七十年代中期的两首诗,以便读者更深层了解老人的心境

曾御倭寇齐鲁行,/身遭缧绁又回东。/欲学苏武执节牧,/遥望龙江寄思情。/边陲悲歌驻不逝,/兴安凄咽雁孤鸣。/                                  空留一腔报国志,/望断秋水奇克城。/

足见父亲热爱祖国,思念母亲的赤诚心声。

“庆夫”不除国难圆,/追回真理待何年?/举头望月心悲切,/黑水浪花暂苟安。/

盼望早日结束文化大革命运动,还原一个正确的结论的心情跃然纸上。现在读来也使人悲愤不已。

接到了中共逊克县委,《55号文件》落实办刘主任亲自送达的摘帽通知,父亲心中无比的兴奋。百感交集中隐约预示,摘帽和平反之间,仍有不同的内涵。在父亲心里仍有丝丝凉意。他向北京的姬鹏飞部长敞开心扉地写了一封长信,道出了长达二十一年的冤屈心声。

这时的中央在落实政策上步伐非常快,继55号文件之后又紧接着发56号文件。对右派的落实上明确提出:“对运动中错划的右派分子,一律给予改正……”这时,山东省沂南县55号文件落实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通过查询,找到了父亲本人。当面宣读了县委决定:“对姜学开同志错划右派给予改正,恢复原职务,党籍,工资关系、……”因父亲年事已高,组织部门为我父亲办理了离休证书。老父亲在政治上的压迫得以平反昭雪。但留在精神上,生活上,子女等无辜的打击是永远也抹平不了的。尽管组织上为我最小的妹妹姜金梅,安排了接班的工作岗位,但那长达二十一年啊!使两代人深受其害怎么能一纸抹平呢。

父亲的晚年生活过的很惬意,村里的老辈人,小辈人都敬重他。自古民俗语言在人们心目中总是那么神圣,一句落叶归根,真挚地反映了,闯外谋生的老辈人们,思乡的情结,同时也是珍贵的人文情谊。故土难移呀!

老父于1986年6月10日仙逝。埋葬在曾祖母墓穴边。

2004年清明修墓立碑文。

为纪念我敬爱的父亲,谨以此文献上,已表思念之心。并写小诗一首:    

一,

少离齐鲁闯关东,

勤恳好学笑春风。

不畏倭寇淫威重,

投身革命敢抗争。

二,

烽火照亮沂蒙山,

群岭踏浪脚窝连。

斗勇斗智斗顽匪,

舍生忘死名节全 。

三,

施教乡里威望高,

满腔热血灌弱苗。

天威不遂君痴愿,

无情棒打梦牵绕。

四,

屋漏偏遭连阴雨,

航船又遇顶头风。

梦想未已花早谢,

漫漫长夜空中悬。

五,

饮尽人间五味酒,

尝够雪上加霜苦。

如来佛祖也垂泪,

念如盘石苦苦渡。

六、

吴刚挥斧除妖孽,

阴云散尽还原色。

嫦娥挥袖倾盆雨,

神州洒落万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