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觉醒果盘:瓠瓜图片和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5:37:56
(2011-08-11 15:21:46)
标签: 瓠瓜图片和介绍
娱乐
分类: 美丽景色
瓠瓜图片和介绍
瓠瓜(hù gua)
拉丁文学名:Lagenaria siceraria var.hispida
别名:瓠子、扁蒲、葫芦、夜开花
科属:葫芦科,葫芦属
产地:原产印度和非洲。在中国广泛分布,南方为主。

 

 
 
 
 





 
 
 
  
  
 
 



 
瓠瓜是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在河北一带的某些地区,“瓠瓜”专指西葫芦,“瓠子”则用来专指瓠瓜。
形态特征
瓠瓜根系发达,茎为蔓性,长可达3~4米,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呈心脏形,上面有茸毛。雌雄异花同株。有时也产生两性花,但所结的果实常为畸形果,无食用价值。花白色,多在夜间以及阳光微弱的傍晚或清晨开放,故有别名“夜开花”。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则多生在主蔓的上部。侧蔓从第1~2节起就可着生雌花,故以侧蔓结果为主。
瓠果,开花后10~20天即可采收,其幼嫩的果皮及胎座柔嫩多汁,可食用;老熟后果皮硬化,胎座组织也干枯,不可食。瓠瓜的果实形状变异很多,可分为:①长瓠子或蒲瓜。果实长圆筒状,长达50~70厘米,直径6~10厘米,上下粗细几乎相等,也有呈棒槌状的;②长柄葫芦。果实先端为圆球状,近果梗一端有细长的果颈;③杓蒲或称大葫芦。果实圆球形至扁圆形,老熟果可作瓢;④细腰葫芦或通称葫芦。果实中段有一“细腰”,两端均呈圆球形;⑤观赏葫芦或称小葫芦。果实长仅10厘米左右,有一细腰或一长果颈。5个变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22,可相互杂交。
栽培环境
瓠瓜为喜温植物。生长适温20~25℃。栽培时一般先育苗、然后定植到露地。种皮较厚,发芽较慢。爬地栽培的亩栽1000株左右,支架栽培的亩栽2000株左右。为使主蔓早生侧蔓,多生雌花,当主蔓生出4~6节后,即可将主蔓的顶芽摘去。也可用植物激素处理,促使主蔓早生雌花,提早结果。瓠瓜对肥料及水分要求较高,要施足基肥,并多次追施速效氮肥。不耐涝、旱,在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栽培季节瓠瓜一般春季播种,夏季收获。在保护地中栽培,可适当提早或延后。
播种育苗
瓠瓜可在终霜前露地直播,或在保护地中育苗后再定植。播种前,种子需要处理。需浸种24—48小时,然后播种,每亩地用种量为250克。瓠瓜苗期的管理同春黄瓜相同。可参照黄瓜育苗技术。
整地施肥定植
瓠瓜的整地施肥定植与春黄瓜基本相同,可参照黄瓜栽培技术。不同之处是瓠瓜定植垄宽,宽为l米,株距0.4米,亩保苗1600株左右。
植株调整
瓠瓜瓠瓜可分为搭架或不搭架栽培,地爬不搭架需压蔓,以防风害、搭架的,当苗长到30厘米高时,用2~3米的长竹竿设立人字架,约在1.3米处交叉,为了便于侧蔓攀缘和人工分层绑蔓,需横架2~3条。随着秧苗的生长,将蔓数次绑在支架上,并使其分布均匀。瓠瓜主要由子蔓、孙蔓结瓜,故应进行植株调整,常实行2~3次摘心,促使子蔓及孙蔓发生。当土蔓长到6叶左右时,进行第1次摘心,促使子蔓抽生结果,当侧蔓结果后进行第2次摘心,促使孙蔓抽生和结瓜,此后可任其自然生长或再进行第3次摘心。为了增加雌花数,当幼苗有4~6片真叶时,用乙烯利150毫克/千克喷洒叶面,在主蔓的第8、9节开始,每节都可以发生1朵雌花。如果喷洒2次,连续着生的节数更多,雄花的发生大大减少。
肥水管理
瓠瓜生长势较其他瓜类弱,生长期短,结果集中,除施基肥外,还要追肥灌水。追肥宜薄施勤施。在定植成活和摘心后、果实膨大期分别施1次肥。开始采收后分期追肥1~2次,促使后熟瓜生长。瓠瓜需水较多,应及时浇水,结果期间天旱可1~2天浇1次水,但如果雨水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
病虫害防治
瓠瓜虫害有蚜虫,防治方法参考苦瓜。
瓠瓜病害有病毒病和白粉病。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13克药粉对水50千克喷雾,或50%多硫胶悬剂300~400倍液或农用抗毒菌素120倍液等喷雾防治。
苦味原因
瓠瓜是一种很受居民欢迎的蔬菜,以色泽绿白光亮、形体匀称、密生白色茸毛者为上品,但有时会出现苦味瓠瓜。瓠瓜之所以有苦味,是由于苦味瓜中含有苦瓠子甙。苦味瓠瓜不能食用,食用了毒素含量多的瓠瓜会导致中毒。出现苦味瓜的主要原因是种子遗传原因,也就是种子携带有苦味基因,使得植株所结的瓜为苦味瓜。菜农在留种时,若留种株雌花接受了携带苦味基因的花粉,来年种子播种育苗长成的植株所结的瓜仍是苦味瓜。因此,农民在留种时,若发现苦味瓜,应及早拔除该植株,杜绝花粉的传播,把好种子质量关。
主要害虫有 蚜虫和黄守瓜;主要的病害有病毒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用途
瓠瓜幼果含水量达95%,每100克鲜重约含维生素C10~15毫克,以及少量的糖和磷、钙等。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不宜生吃。有些品种,因果肉中含葫芦苷的配糖体而带苦味。生产上选用无苦味的双亲本并控制授粉,所结种子的后代即无苦味。
安全食用
在购买“夜开花”时,应先用舌尖舔尝鉴别其有无苦味,不要烹烧、食用有苦味的“夜开花”,谨防在夏季食用有苦味的“夜开花”后中毒。
“夜开花”夏季上市。因其味甜,且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分、有机酸和各种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常常喜欢用它来炒蛋、炒肉片等。但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受异常气候及土壤等影响,有些“夜开花”会产生变异,使其味变苦,并经种子遗传,使植株所结的瓜为苦味瓜,且在形态上不能区别。有苦味的“夜开花”里含有生物性毒素“苦瓠瓜子甙”,是一种耐热物质,漂洗和加盐等均不能将其除去,高热煮熟后仍有毒性。如果食用后,极有可能引起中毒,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腹胀、脐周疼痛、脱水等。
为预防食用苦味“夜开花”引起中毒,加工前,应先仔细检查,如发现瓜苦,应及时销毁。另外,还应加强宣传,使“食用苦味‘夜开花’会引起食物中毒”成为一种基本常识。
生活习性
瓠瓜栽培瓠瓜为喜温植物。生长适温20~25℃。栽培时一般先育苗、然后定植到露地。种皮较厚,发芽较慢。爬地栽培的亩栽1000株左右,支架栽培的亩栽2000株左右。为使主蔓早生侧蔓,多生雌花,当主蔓生出4~6节后,即可将主蔓的顶芽摘去。也可用植物激素处理,促使主蔓早生雌花,提早结果。瓠瓜对肥料及水分要求较高,要施足基肥,并多次追施速效氮肥。不耐涝、旱,在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主要害虫有蚜虫和黄守瓜;主要的病害有病毒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用途瓠瓜幼果含水量达95%,每100克鲜重约含维生素C10~15毫克,以及少量的糖和磷、钙等。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不宜生吃。有些品种,因果肉中含葫芦苷的配糖体而带苦味。生产上选用无苦味的双亲本并控制授粉,所结种子的后代即无苦味。
植物学特征
瓠瓜为浅根系,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表土20厘米内。根的再生能力弱,瓠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茎为蔓生,中空,上被白色茸毛,蔓长3~4米以上,卷须分叉,分枝力强。一般全蔓着生雌花晚,侧蔓1~2节即可发生雌花。茎节易生不定根。叶单叶互生,心脏形或肾脏形,密生白色茸毛,叶大而薄,颇柔软,蒸腾量大。花为雌雄同株,单花腋生,花大白色,花柄甚长。雌雄花大都在夜间及早、晚、光照弱时开放。果实为瓠果,有长棒形、长筒形、短筒形、扁圆形或束腰形状,嫩果果皮淡绿色果肉白色而柔嫩,种子卵形,扁平,千粒重125克左右。环境要求
瓠瓜喜温,小耐低温,种子在15℃开始发芽,30~35℃发芽最快,生长和结果期的适温为20~25℃。长瓠子不耐高温。
瓠瓜瓠瓜对光照条件要求高,在阳光允足情况下病害少,生长和结果良好且产量高。
瓠瓜对水分要求严格,不耐早又不耐涝。结果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
瓠瓜不耐瘠薄,以富含腐殖质的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所需养分以氮素为主,配合适量的磷钾肥施用,这样才能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