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鬼切pve:古诗词赏读十三 唐 杜甫 曲江二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24:19

唐 杜甫
曲江二首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释】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一片花飞减却春 减却春:减掉春色。
(3)风飘万点正愁人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看欲尽花经眼 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莫厌伤多酒入唇 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7)细推物理须行乐 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9)何用浮名绊此身 浮名:虚名。
[译文]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愁闷?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在倒卧在地上。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晋大将、著名学者杜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修文馆学士;父亲杜闲,做过朝议大夫、奉天令。  唐肃宗时,杜甫官左拾遗。后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有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的伟大抱负。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如《曲江二首》。
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暮春。当时,安史之乱正在渐渐平息,但这场浩劫给曲江带来的伤害仍然历历在目。杜甫虽为谏官,却被视为异己,受到排斥,因而心情极为烦闷,于是便借此诗伤春感时,慨叹春光易逝,人事无常,不必被荣辱穷达所累。
杜诗写曲江和提到曲江的有十五首之多。如果说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写作的曲江诗,是为自身和国家未来的命运而担忧的话,那么乱后的作品则更多的是在为逝去的青春年华而叹息,为一个王朝的衰落而哭泣。《曲江二首》就是其中的代表。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在诗人眼里,通过花的减少,诗人似乎将不可计数的春光实物化了。开篇语奇而意远,好像很突兀,但是因为通篇的主旨就是惜春,所以起处正应如此。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暖花开,自是十分珍惜。然而“一片花飞”,已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而“风飘万点”,正是残春景象,诗人如何不满腹怨愁!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一片花飞,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自初飞,以至欲尽,无不经眼,面对这个过程,诗人的愁绪也逐步升级,故借酒以销愁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曲江上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翡翠鸟竟在里边筑了巢,旁若无人地生活其间。远处苑边高大雄伟的陵墓前,石雕麒麟墓饰倒卧在地上,无人理睬。颈联以景物写人事,寄寓感慨之意。经过安史之乱,曲江昔日的盛况,一去难返,而呈现出荒凉、寂寞的景象。“小堂巢翡翠”,言其经过离乱,寂寞无主。“高冢卧麒麟”,可见人生之短暂,死亡之冷酷。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仔细推敲宇宙万物的道理,应当及时行乐,何必让那虚浮的声名绊住此身,而不得自由呢?触景伤情,自然引发出诗人无限的感慨。万物兴废本是自然之理,帝王宫苑也不免变成高冢荒坟,又哪来永久的功名富贵呢?既如此,又何必为浮名所束,还是享受人生的快乐吧!“物理”,宇宙万物的道理。
这首七言律诗前两联写曲江景事,后两联写曲江感怀,起承转合,十分自然。明代陆时雍《唐诗镜》说:“律法严整,老杜却颠倒纵横,复体格森然,更得自在,所以为难。首四语情法俱胜,既怕看花飞,又欲看飞花之尽,伤春惜春,流连无已。尝见志士悲秋,子美却伤春,千古有心人,毎自耿耿。”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释】
(10)朝回日日典春衣 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11)酒债寻常行处有 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12)穿花蛱蝶深深见 深深:在花丛深处。见:现。
(13)点水蜻蜓款款飞 款款:缓慢地。传语:传话给。
(14)传语风光共流转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15)暂时相赏莫相违 违:违背,错过。
[译文]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曲江二首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第二首,即紧承“何用浮名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为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深深若无“穿”字,款款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每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含蓄的艺术神韵。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84684.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269769.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925924.html?fr=qrl
http://ettc.sysu.edu.cn/tangsong/sc/dufu-js.htm
http://www.huaxia.com/wh/mjmp/00095795.html
http://www.fjsnow.com/nvxing/ArticleShow.asp?ArticleID=44785
http://baike.baidu.com/view/2211.htm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