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蓝月多少级:咳嗽的食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6:47


枇杷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而现代医学更证明,枇杷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芦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质,延缓衰老之功效。枇杷果实及叶有抵制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预防四时感冒。

此汤有润肺止咳、美容养颜、补脾开胃、养心安神的功效。一般人群皆可食用。

 

主料:枇杷150克、干百合10克、水发银耳50克

配料:冰糖50克

制作:

1、  银耳、枇杷洗净。

2、  把银耳用手撕成小朵。

3、  百合用清水浸泡2分钟,洗净。

4、  把银耳、百合放入锅内。

5、  加入足量的水。

6、  放入冰糖。

7、  放在炉子上大火烧开。

8、  加盖转小火煮30分钟。

9、  枇杷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10、 把枇杷块放入锅内,再煮10分钟即可。

宝宝咳嗽有办法-12款适合宝宝的润肺止咳粥

春季是宝宝咳嗽的高发季节,药物副作用很多娇嫩的宝宝还是少吃为好,最好的当然是食疗,妈妈可以多学学下面的香粥食谱,让宝宝在美食中把咳嗽斩草除根!

1.木耳粥:

将白木耳5~10克浸泡发涨,加粳米100克,大枣3~5枚同煮粥。白木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

2.百合粥:

新鲜百合60克,冰糖适量,加粳米100克煮粥。有清心润肺之功效,对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等症,均比较适宜。

3.芝麻粥:

将黑芝麻适量淘洗干净,晒干后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同粳米100克煮粥。芝麻可润五脏,补虚气。

4.麦门冬粥:

用麦门冬20~30克,煎汤取汁,再以粳米100克煮粥待半熟,加入麦门冬汁和冰糖适量同煮。麦门冬可养阴生津,对肺燥、干咳、少痰等症效果较好。


枇杷叶功效介绍

【异名】巴叶(《中药材手册》)。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枇杷条。

【采集】
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药材】
干燥叶片长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4~9厘米。

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部锯齿缘,基部全缘。羽状网脉,中脉下面隆起。叶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上面有光泽;下面茸毛棕色。叶柄短。叶革质而脆。气无,味微苦。以叶大、色灰绿、不破碎者为佳。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橙花叔醇和金合欢醇。
除此外还有α和β蒎烯、莰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α-衣兰烯、α和β金合欢烯、樟脑、橙花醇、牻牛儿醇、α-毕澄茄醇、榄香醇、顺-β,γ-己烯醇和芳樟醇氧化物。还含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维生素B及C等。又含山梨糖醇。

【炮制】
枇杷叶: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蜜炙枇杷叶:取枇杷叶丝,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枇杷叶丝lOO斤,用炼熟蜂蜜26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枇杷叶后,粗布拭上毛令净,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两以酥一分炙之,酥尽为度。
②《纲目》:治胃病以姜汁涂炙,治肺病以蜜水涂炙良。

【性味】
苦,凉。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


百合杏仁枇杷粥

【原料】
鸭梨20克、杏仁12克、百合15克、枇杷果20克、粳米50克、蜂蜜少许。

鸭梨: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钙、磷、铁等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等。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吃些梨大有益处;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煮熟的梨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
梨具有润燥消风、醒酒解毒等功效,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搔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

杏仁:杏仁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杏仁还有美容功效,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

百合(干):百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药。百合主要含生物素、秋水碱等多种生物碱和营养物质,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特别是对病后体弱、神经衰弱等症大有裨益。支气管不好的人食用百合,有助病情改善,皆因百合可以解渴润燥。常食有润肺、清心、调中之效、可止咳、止血、开胃、安神。


百合枇杷羹

百合枇杷羹具有清心安神、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既是食疗,又能治病,食用方便,

【材料】
百合(鲜者良)30克,枇杷30克(去核),鲜藕30克洗净切片,淀粉适量,白糖少许。

【做法】
将百合、枇杷果肉和藕同煮,将熟时放入适量淀粉调匀成羹,食时加白糖少许, 亦可放入少许桂花,不拘时食用。   [功效与应用] 润泽肌肤令皮肤玉白。

【效用】
滋阴润肺,清热止咳。适用于燥热伤肺,肺阴不足,虚热扰胸,以致肺失清肃而引起的干咳不止,甚至咳唾带血,面颊及唇皆红赤,舌苔薄干,脉细数无力等症。

注: 百合甘平,为滋补肺阴之佳品,枇杷清肺止咳;鲜藕凉血而清气。故凡因肺燥津伤而致之咳嗽症,皆可辅食此羹。惟有湿热相挟多痰者禁食。
自己动手,DIY最适合你的枇杷膏

每次出现干咳、喉咙肿痛、声音沙哑……大家自然会想起枇杷膏,但药店里各式枇杷膏未必就与你合拍。现在正值“枇杷树树香”的时节,何不把握时机做足“止咳亮嗓”的保养功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DIY出一款适合自己的枇杷膏吧!

自己动手 每款枇杷膏都有情有义

冰糖+枇杷 成就枇杷膏

早在汉武帝时期,原产四川夹江县的枇杷就因名果异树而被移植“上林苑”。待到唐代,枇杷位列贡品,并传至日本和韩国。

吃枇杷讲究“枇杷就冰糖”,这约定俗尘的搭配却并不“俗气”。枇杷性凉,味甘、酸,入脾、肺、肝,能润肺止咳,能止渴和胃,能利尿清热,对干咳、喉咙肿痛、流鼻血、声音沙哑都能显奇效。而当枇杷遇上润肺的冰糖时,枇杷止咳、和胃、化痰的功效才给发挥得凌厉精致,能更好地预防、治疗呼吸道疾病。

其实“枇杷就冰糖”的吃法早在唐朝就兴起了,当时是用它们煮粥吃。直至清代,真正意义上的枇杷膏才出现了,并最终涌现出像潘高寿、京都念慈庵这样的老字号来。如今枇杷膏止咳、润肺、亮嗓的原因已不神秘:枇杷所含成分皂甙有止咳、止痛的作用;油质能祛痰,对肺炎双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抑制流感病毒。

川贝冰糖炖雪梨

【材料】
鸭梨1个,川贝母3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取3克川贝母,捣成粉状。(如图)
2.老鸭梨去皮后切块。
3.用温开水将川贝母粉沫溶化成液状放入盅碗里,同时放入切好的梨块,加少量的温开水,和适当的冰糖隔水蒸,大火烧开水后转文火蒸15到20分钟即可。

【小诀窍】
寒咳忌用川贝
咳嗽分为热咳和寒咳两种。
热咳,是由肺热(肺部发炎)造成的反复咳嗽,肺燥引起的喉咙干痒、干咳少痰及粘稠如丝的热痰或黄稠的脓痰。
寒咳,多由受寒引起,嗓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
两种咳嗽的起因、症状、性质不同,用药也不用。
川贝母性微寒,味甘苦,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宜于热咳。如是寒咳,服用这种寒性药,咳嗽反而会加重。所以,寒咳忌用川贝。
枇杷叶养生粥

【功效】
清肺,化痰,止咳,降气。适用于肺热咳嗽,咳吐黄色脓性痰,或咳血,衄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

【原料】
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粳米1∽2两,冰糖少许。

【做法】
先将枇杷叶用布包入煎,取浓汁后去渣,或将新鲜枇杷叶刷尽叶背面的绒毛,切细后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许,煮成稀薄粥。
枇杷叶是蔷薇科常绿乔木枇杷的叶,全年均可采用,入药以叶大、色灰绿者为好。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据古医书记载,枇杷叶性凉味苦而无毒,《本草再新》说:“枇杷叶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近代多用以治疗急性气管炎,在很多治疗咳嗽气喘的中成药里均用到它。据临床报道:用橼杷叶治疗慢性气管炎167例,结果近期控制42例(25%)显效60例(37%),好转35 例 (20%),无效30例(18%)。其止咳作用比祛痰作用强。《老老恒言?卷五》中有载:“枇杷叶粥。疗热嗽,以蜜水涂炙,煮粥去叶食。兼降气止渴,清暑毒,凡用择经霜老叶,拭去毛甘草汤洗净,或用姜汁炙黄。”由于枇杷叶还有清胃热的作用,因此,煮粥服食,对呕吐呃逆的病症也有效果。
枇杷叶属止咳药粥,以3~5天为一疗程,每日分二次服。粥宜稀薄,不宜稠厚。枇杷叶背面绒毛很多,入汤不易澄净,常会刺喉作痒,反使咳嗽加剧,因此,煎汁前,务必把绒毛去干净,或用布包煎汁。对感受寒凉引起的咳嗽呕吐患者,不宜选用。
止咳川贝水梨粥

【简介】
川贝-味甘但微苦,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能,所以能治疗咽喉肿痛及咳嗽。
水梨-自古就有人煮梨水来保养喉咙,就是因为水梨具有镇咳化痰、生津止渴、清解热毒等作用,现代人才会将川贝与水梨这二样好东西放一块煮成养生粥。

【材料】
川贝1两,水梨3个,水12杯,圆糯米1/2杯,冰糖2两

【做法】
1. 川贝以冷水浸泡1小时后取出;圆糯米以冷水浸泡1小时后沥干水备用。
2. 水梨洗净,削去外皮剖开去心,切片备用。
3. 取一深锅,加12杯水,以大火煮开,加入作法1的川贝及圆糯米转小火煮开后继续煮40分钟,加入作法2的水梨一起煮20分钟,用冰糖调味即可。
川贝炖鹧鸪

【原材料】
鹧鸪3只(700克)、光鸡300克、瘦肉200克、火腿30克、川贝母12克、桂圆肉20克、生姜2片
【调味料】
韭食盐3克、鸡精2克、味精4克、浓缩鸡汁2克、花雕酒3克
【制作过程】
1、先把鹧鸪脱毛,开膛去内脏,光鸡斩件,瘦肉切成粒,金华火腿切方粒,然后一同焯水去血污;
2、把所有原材料装入炖蛊,炖约4小时;
3、将所有调味料放入炖好的汤中,调匀即可;
4、准备:10分钟,烹饪:4小时
【特别提示】烫鹧鸪时水温不要超过70℃,否则鹧鸪会脱皮。此菜能起到化痰、止咳、润肺的功效

川贝蜜糖炖雪梨

主 料: 雪梨4个,川贝末6钱(约24克),蜜糖适量。
做 法: 1、雪梨连皮洗净,上部连蒂横切,开成为盖,梨下截去心,加入川贝末、蜜糖,盖上连蒂的雪梨盖,用牙签封好。2、把梨放入炖盅,用中火炖约2小时即可食用。
备 注: 秋燥季节,不妨多吃雪梨,能止咳化痰润肺。如觉喉咙痒,可加少许姜汁同炖。

川贝药性释义与鉴别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名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内伤久咳以川贝为宜。

川贝作为一类药品,还可往下细分,其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详细性状如下:

1.松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气微,味微苦。

3. 炉贝: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气微,味微苦。

据报道,全国有几十种贝母属植物的鳞茎作贝母入药。有的已收入部颁标准,如湖北贝母;有的在药典中被另立门户,如平贝、伊贝。其鉴别要点如下。

1. 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又称板贝。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有鳞瓣2 枚,肥厚,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2~6枚及干缩的残茎。基部内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外层单瓣鳞叶呈元宝形,长2.5~3.2cm,直径1.8~2cm。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2. 平贝:为百合科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商品多来源于栽培,主产东北。本品外形扁球状,形如算盘珠,高0.5~1cm,直径0.6~2cm 。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有鳞叶两瓣,肥厚饱满,大小相近或一片较大,互相抱合,顶端微平或微凹入,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富粉性。平贝与川贝最大的区别在于平贝较川贝大,扁平不圆,色常不白,味苦。近来有用小粒平贝充松贝者,其直径仅约0.5cm,呈圆锥形,形似松贝,但顶端较圆,鳞叶两瓣大小亦极悬殊,大抱小,但小鳞叶仅呈米粒样,只在中部显现,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贝之怀中抱月形)。味苦。
  
3.伊贝:为百合科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新疆贝母为扁球形,高0.5~1.5c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鳞叶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钝圆,内有较大的鳞叶及残茎、心芽各1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本品常混作青贝,应注意鉴别。伊犁贝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叶心脏形,肥大,一片较大,或近等大,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

枇杷叶药性释义

1.《本草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2. 《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宛不止。宛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宛止也。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枇杷叶枇杷叶

3.《本草汇言》:枇杷叶,安胃气,润心肺,养肝肾之药也。沈孔庭曰:主呕哕反胃而吐食不止,安胃气也;或气逆痰滞而咳嗽靡宁,润肺气也;或虚火烦的而舌干口澡,养肾气也;或瘟疫暑?而热渴不解,凉心气也。

4.《重庆堂随笔》:枇杷叶,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本草》但云其下气治嗽宛,则伟绩未彰,故发明之。

5.《名医别录》:主卒宛不止,下气。

6.《食疗本草》:煮汁饮之,止渴,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7.《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8.《本草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9.《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10.《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止咳药材

川贝:性凉,甘平,入肺经、胃经,润肺止咳 化痰平喘,清热化痰,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 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名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内伤久咳以川贝为宜。

枇杷叶:苦、平、无毒。主治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能润五脏,滋心肺。???枇杷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证类本草》引掌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树高丈馀,叶大如驴耳,背有黄。枇杷叶枇杷叶毛,子梂生如小李,黄色味甘酸,核大如小栗,皮肉薄,冬花春实,四月五月熟,凌冬不调,生江南山南,今处处有”,又引图经曰:“枇杷叶旧不着所出州郡,今囊汉吴蜀闽岭皆有之,木高丈馀,叶作驴耳形,皆有毛……四月采叶,暴干”。《本草纲目》引郭义恭广志云:“枇杷易种,叶微似栗,冬花春实。其子簇结有毛,四月熟,大者如鸡子,小者如龙眼,白者为上,黄者次之。无核者名焦子,出广州。”《本草纲目》有言:“枇杷叶,治肺胃之病,皆属于火,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之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本草汇言》:枇杷叶,安胃气,润心肺,养肝肾之药也。沈孔庭曰:主呕哕反胃而吐食不止,安胃气也;或气逆痰滞而咳嗽靡宁,润肺气也;或虚火烦的而舌干口澡,养肾气也;或瘟疫暑?而热渴不解,凉心气也。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 “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百合: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 阴虚的燥热咳嗽,痰中带血,如百花膏。治肺虚久咳,劳嗽咯血,如百合固金汤。具有清心安神功效,用于热病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药用时煎 服,10~30g。清心宜生用,润肺蜜炙用。

绿豆:清凉解毒,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适宜。绿豆性寒,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甲状腺机能低下者,忌多食绿豆。

南杏仁:又名甜杏仁、南杏,专供食用,含丰富蛋白质、植物脂肪,有润燥补肺滋养肌肤的作用。若用於止咳,以北杏入药。

北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