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 固态锂电池:中巴边界协定中的坎巨提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41:43

1963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关于1963年的中巴边境划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取得了由巴方实际控制的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中巴友谊牢不可破,而后喀喇昆仑公路上军车奔流不息,印度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至今不承认那片土地属於中国。

 

    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把坎巨提地区割让给巴方,以换取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长久支持,但这种说法缺乏依据。

 

    1、清代坎巨提的地位不是领土,而是属藩。按照1891年薛福成的话说也在“中国回疆之外”。

 

    2、坎巨提在清末被英国吞并,1891年后中国也没有干预其事物。

 

    3、民国时代,中国新疆当局也没有管辖过坎巨提,在民国版图上坎巨提长期标在国界之外,后来才改到境内,国民党逃到台湾后,利用地图在政治上攻击大陆(虽然它自己也没有管辖过),所谓“出卖坎巨提”就是其中之一。

 

    4、1962年中巴划界前,坎巨提是巴方管辖。划界后,仍然归巴方管辖。

 

    5、有人说中国帮助修中巴公路就是“便于巴基斯坦能够更方便的向洪扎和巴尔蒂斯坦大量移民”更是可笑,事实是,早在英国殖民时代,英国就已经修筑了道路“便能够更方便的向洪扎和巴尔蒂斯坦大量移民”,可以说过去坎巨提到巴国的交通远比到新疆方便,中国修筑了公路方便了自己和当地的联系,现在中国在克什米尔当地能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全靠这一点,可以说此路功劳很大。还有一点顺便提一下,中巴边界条约具有临时性质,条约明文规定,如果将来印度或巴国解决克什米尔,将重定条约,因此也不排除如果将来巴国失势,印度要控制克什米尔的时候,中国会利用这条公路出兵克什米尔,占领部分地区后再和印度重新划界。

 

    坎巨提,即乾竺特,在叶尔羌西南约一千五百里。自叶尔羌西行入葱岭,至塞勒库勒之塔什库尔干,即蒲犁 也。由是西行,逾尼若塔什山口,又西南至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为八帕之一。由是南逾瓦呼罗特、明塔戛两山口,西为因都库什山,东为穆斯塔格山。出山口顺棍杂河南行,又顺河折西抵棍杂,即坎巨提都城,城濒棍杂河北岸。西域水道记言:“塞勒库勒在叶尔羌之西八百里,为外蕃总会之区。自塞勒库勒西五日程,曰黑斯图济;又西南三日程,曰乾竺特。”即坎巨提,译文异耳。乾隆二十六年,其酋有黑斯娄者,始内附,即叶尔羌办事大臣新柱奏称“乾竺特伯克黑斯娄遣子贡金”者也。《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第六条 双方同意,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关于克什米尔的争议获得解决以后,有关的主权当局将就本协定第二条所述的边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新进行谈判,以签订一个正式的边界条约来代替本协定,该主权当局如系巴基斯坦,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将签订的正式边界条约中,应该保持本协定和上述议定书中的规定

 

    坎巨堤(又称洪扎、罕萨,中国旧书称其为棍杂、乾竺特)在新疆的西南角,是中国的藩属国。坎巨堤实际上是洪扎和那噶尔两个山邦的统称,它处在由帕米尔通往印度北部的要道上,以袭击商队和贩卖奴隶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阿古柏入寇新疆时,应英属印度政府保障列城到莎车商路安全的要求,曾一度制止了坎巨堤对商队的袭击,坎巨堤经济因此受到打击,转向克什米尔寻求帮助。受英国控制的克什米尔,乘机通过向坎巨堤提供补贴来干涉其内政,并且又于1888年使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1年12月英国乘坎巨堤内乱进兵占领,坎巨堤首领携数百人逃到中国卡伦附近,要求清政府出兵保护。新疆巡抚陶模当即向英属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同时向清廷具奏:“该处距大小帕米尔不远,亦应预防。”。英国突然侵占坎巨堤,使清廷颇感意外,不知英国是何意图。因此陶模奏称:“惟此次英兵进驻坎部,并未先行知会该道,亦未接准英官覆文,能否撤兵退地,俾赛必德艾里罕率众归部,仍复旧业,尚未可知。”。清廷一面加强帕米尔防务,阻止英兵由坎巨提深入帕米尔,一面紧急电令驻英公使薛福成和英国交涉。清廷向薛福成指出:“英意在帕,(我)保坎即以保帕,俄意亦在帕,(我)拒英即亦拒俄。”。这表明,清廷认识到坎巨堤事件与帕米尔问题的联系,并且看到了英俄争夺不断升级的严重后果。“与对俄国在帕米尔的入侵提出异议的同时,中国向英国警告:它不能对英国在洪扎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1892年2月17日和21日两次向英国交涉。英方表示:英国并不想妨碍中国对坎巨堤的所有权,只是担心俄国可能会占领兴都库什山一线。薛福成说:“坎部向归中国回疆管理,与帕米尔事同一体”,“英若占坎巨堤,俄必再入帕米尔,中国断无辞以阻之”,并要求英方撤军。英方对此表示满意和理解。几经会晤后,1892年4、5月中英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中国仍对坎巨堤保有宗主权,中英双方派员“共同会立”坎巨堤新米尔。坎巨堤事件就绪后,中国向英国提议:由英国出面筹商,“三国之议,即须开议。中国要求恢复中英俄“三国勘界”,解决帕米尔问题。

 

    英国所以占领坎巨堤,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由帕米尔南入印度的门户,占领它对保护印度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由于坎巨堤处在商道上,经常袭击英属印度来往于新疆的商人,英国一直想解决它,以保障其贸易的安全;三是在这次关于帕米尔的交涉上,英国通过前一阶段中俄之间的交涉,看到清政府并不坚决,认为靠不住,因为“彼前送帕米尔地图(即1891年8月底给中国方面的分界草图),华使赴钧署探问消息,未见动静,疑我竟置帕米尔度外,遂欲趁此下手,为先发制人计,免被俄人侵占”。可见英国已经确信清政府只是想引英国入局制衡俄国,而不是主动从根本上解决帕米尔问题,于是更加坚信了“对跨奥瑟斯河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英国)需要俄国而不是中国的合作”。所以英国就先下手为强,夺得它所觊觎的战略要地,然后再等待和沙俄谈判的时机。

 

    但是,英国侵占坎巨堤后,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俄国要利用坎巨堤事件大做文章。俄国声称“英国占领坎巨堤使兴都库什和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了”,并决定向帕米尔派出小分队,“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帕米尔地区的权力”,甚至威胁要占领中国色勒库尔作为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回应。沙俄从1892年1月到4月底,迭次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帕米尔问题,会上俄军方面见占上风,决定向帕米尔派兵,和英国勘界谈判的基础是英俄“1872-1873年协议”。而英国侵入坎巨堤后,清政府执行妥协政策,使坎巨堤名为中英双属,实则为英所控制。英国侵占坎巨堤既为扼守护卫印度的战略要地,反获中国退让,结果俄国对清政府颇怀狐疑,并以此为借口,逼中国退出在苏满之兵。而所商议的“三国勘界”的解决办法也随之宣告流产。

 

    1891年底,英国抢先占领了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坎巨堤。坎巨堤事件使帕米尔交涉走向了复杂化,使“三国勘界”的设想破产坎巨堤(又称洪扎、罕萨,中国旧书称其为棍杂、乾竺特)在新疆的西南角,是中国的藩属国。坎巨堤实际上是洪扎和那噶尔两个山邦的统称,它处在由帕米尔通往印度北部的要道上,以袭击商队和贩卖奴隶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阿古柏入寇新疆时,应英属印度政府保障列城到莎车商路安全的要求,曾一度制止了坎巨堤对商队的袭击,坎巨堤经济因此受到打击,转向克什米尔寻求帮助。受英国控制的克什米尔,乘机通过向坎巨堤提供补贴来干涉其内政,并且又于1888年使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1年12月英国乘坎巨堤内乱进兵占领,坎巨堤首领携数百人逃到中国卡伦附近,要求清政府出兵保护。新疆巡抚陶模当即向英属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同时向清廷具奏:“该处距大小帕米尔不远,亦应预防。”。英国突然侵占坎巨堤,使清廷颇感意外,不知英国是何意图。因此陶模奏称:“惟此次英兵进驻坎部,并未先行知会该道,亦未接准英官覆文,能否撤兵退地,俾赛必德艾里罕率众归部,仍复旧业,尚未可知。”。清廷一面加强帕米尔防务,阻止英兵由坎巨提深入帕米尔,一面紧急电令驻英公使薛福成和英国交涉。清廷向薛福成指出:“英意在帕,(我)保坎即以保帕,俄意亦在帕,(我)拒英即亦拒俄。”。这表明,清廷认识到坎巨堤事件与帕米尔问题的联系,并且看到了英俄争夺不断升级的严重后果。“与对俄国在帕米尔的入侵提出异议的同时,中国向英国警告:它不能对英国在洪扎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1892年2月17日和21日两次向英国交涉。英方表示:英国并不想妨碍中国对坎巨堤的所有权,只是担心俄国可能会占领兴都库什山一线。薛福成说:“坎部向归中国回疆管理,与帕米尔事同一体”,“英若占坎巨堤,俄必再入帕米尔,中国断无辞以阻之”,并要求英方撤军。英方对此表示满意和理解。几经会晤后,1892年4、5月中英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中国仍对坎巨堤保有宗主权,中英双方派员“共同会立”坎巨堤新米尔。坎巨堤事件就绪后,中国向英国提议:由英国出面筹商,“三国之议,即须开议。中国要求恢复中英俄“三国勘界”,解决帕米尔问题。

 

    英国所以占领坎巨堤,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由帕米尔南入印度的门户,占领它对保护印度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由于坎巨堤处在商道上,经常袭击英属印度来往于新疆的商人,英国一直想解决它,以保障其贸易的安全;三是在这次关于帕米尔的交涉上,英国通过前一阶段中俄之间的交涉,看到清政府并不坚决,认为靠不住,因为“彼前送帕米尔地图(即1891年8月底给中国方面的分界草图),华使赴钧署探问消息,未见动静,疑我竟置帕米尔度外,遂欲趁此下手,为先发制人计,免被俄人侵占”。可见英国已经确信清政府只是想引英国入局制衡俄国,而不是主动从根本上解决帕米尔问题,于是更加坚信了“对跨奥瑟斯河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英国)需要俄国而不是中国的合作”。所以英国就先下手为强,夺得它所觊觎的战略要地,然后再等待和沙俄谈判的时机。

 

    但是,英国侵占坎巨堤后,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俄国要利用坎巨堤事件大做文章。俄国声称“英国占领坎巨堤使兴都库什和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了”,并决定向帕米尔派出小分队,“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帕米尔地区的权力”,甚至威胁要占领中国色勒库尔作为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回应。沙俄从1892年1月到4月底,迭次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帕米尔问题,会上俄军方面见占上风,决定向帕米尔派兵,和英国勘界谈判的基础是英俄“1872-1873年协议”。而英国侵入坎巨堤后,清政府执行妥协政策,使坎巨堤名为中英双属,实则为英所控制。英国侵占坎巨堤既为扼守护卫印度的战略要地,反获中国退让,结果俄国对清政府颇怀狐疑,并以此为借口,逼中国退出在苏满之兵。而所商议的“三国勘界”的解决办法也随之宣告流产。

 

    1891年底,英国抢先占领了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坎巨堤。坎巨堤事件使帕米尔交涉走向了复杂化,使“三国勘界”的设想破产坎巨堤(又称洪扎、罕萨,中国旧书称其为棍杂、乾竺特)在新疆的西南角,是中国的藩属国。坎巨堤实际上是洪扎和那噶尔两个山邦的统称,它处在由帕米尔通往印度北部的要道上,以袭击商队和贩卖奴隶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阿古柏入寇新疆时,应英属印度政府保障列城到莎车商路安全的要求,曾一度制止了坎巨堤对商队的袭击,坎巨堤经济因此受到打击,转向克什米尔寻求帮助。受英国控制的克什米尔,乘机通过向坎巨堤提供补贴来干涉其内政,并且又于1888年使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1年12月英国乘坎巨堤内乱进兵占领,坎巨堤首领携数百人逃到中国卡伦附近,要求清政府出兵保护。新疆巡抚陶模当即向英属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同时向清廷具奏:“该处距大小帕米尔不远,亦应预防。”。英国突然侵占坎巨堤,使清廷颇感意外,不知英国是何意图。因此陶模奏称:“惟此次英兵进驻坎部,并未先行知会该道,亦未接准英官覆文,能否撤兵退地,俾赛必德艾里罕率众归部,仍复旧业,尚未可知。”。清廷一面加强帕米尔防务,阻止英兵由坎巨提深入帕米尔,一面紧急电令驻英公使薛福成和英国交涉。清廷向薛福成指出:“英意在帕,(我)保坎即以保帕,俄意亦在帕,(我)拒英即亦拒俄。”。这表明,清廷认识到坎巨堤事件与帕米尔问题的联系,并且看到了英俄争夺不断升级的严重后果。“与对俄国在帕米尔的入侵提出异议的同时,中国向英国警告:它不能对英国在洪扎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1892年2月17日和21日两次向英国交涉。英方表示:英国并不想妨碍中国对坎巨堤的所有权,只是担心俄国可能会占领兴都库什山一线。薛福成说:“坎部向归中国回疆管理,与帕米尔事同一体”,“英若占坎巨堤,俄必再入帕米尔,中国断无辞以阻之”,并要求英方撤军。英方对此表示满意和理解。几经会晤后,1892年4、5月中英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中国仍对坎巨堤保有宗主权,中英双方派员“共同会立”坎巨堤新米尔。坎巨堤事件就绪后,中国向英国提议:由英国出面筹商,“三国之议,即须开议。中国要求恢复中英俄“三国勘界”,解决帕米尔问题。

 

    英国所以占领坎巨堤,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由帕米尔南入印度的门户,占领它对保护印度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由于坎巨堤处在商道上,经常袭击英属印度来往于新疆的商人,英国一直想解决它,以保障其贸易的安全;三是在这次关于帕米尔的交涉上,英国通过前一阶段中俄之间的交涉,看到清政府并不坚决,认为靠不住,因为“彼前送帕米尔地图(即1891年8月底给中国方面的分界草图),华使赴钧署探问消息,未见动静,疑我竟置帕米尔度外,遂欲趁此下手,为先发制人计,免被俄人侵占”。可见英国已经确信清政府只是想引英国入局制衡俄国,而不是主动从根本上解决帕米尔问题,于是更加坚信了“对跨奥瑟斯河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英国)需要俄国而不是中国的合作”。所以英国就先下手为强,夺得它所觊觎的战略要地,然后再等待和沙俄谈判的时机。

 

    但是,英国侵占坎巨堤后,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俄国要利用坎巨堤事件大做文章。俄国声称“英国占领坎巨堤使兴都库什和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了”,并决定向帕米尔派出小分队,“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帕米尔地区的权力”,甚至威胁要占领中国色勒库尔作为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回应。沙俄从1892年1月到4月底,迭次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帕米尔问题,会上俄军方面见占上风,决定向帕米尔派兵,和英国勘界谈判的基础是英俄“1872-1873年协议”。而英国侵入坎巨堤后,清政府执行妥协政策,使坎巨堤名为中英双属,实则为英所控制。英国侵占坎巨堤既为扼守护卫印度的战略要地,反获中国退让,结果俄国对清政府颇怀狐疑,并以此为借口,逼中国退出在苏满之兵。而所商议的“三国勘界”的解决办法也随之宣告流产。

 

    1891年底,英国抢先占领了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坎巨堤。坎巨堤事件使帕米尔交涉走向了复杂化,使“三国勘界”的设想破产

 

    中英两属坎巨提

 

    纪宗安,李强

 

    暨南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

 

    摘要:19世纪中后期,作为清政府的外藩,坎巨提位于帕米尔西南部,并与奇特拉尔、克什米尔毗邻。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坎巨提在英俄争夺中亚的角逐中难以保持自身的独立。经过错综复杂的斗争,坎巨提最终被确认为中英两属。由于坎巨提与帕米尔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这个问题则有助于澄清近代英俄争夺帕米尔这一历史事实。

 

    关键词:坎巨提;帕米尔;清政府;英国

 

    坎巨提之名称甚繁,一作棍杂,又称谦珠特,即新疆识略及西域水道记之乾竺特,胡文忠公一统与地图及满清时宪书之喀楚特。位于北纬36度32分,东经74度49分,是喀喇昆仑山中的大峡谷,东西宽约20里,南北长约600里。西北连帕米尔,并通过科里克山口,联结阿富汗和中国,向北通过一些山口可直达新疆省的色勒库尔,向南是兴都库什山至印度的门户,距吉尔吉特只有50英里,成为克什米尔天然、必要的门户。在英俄大角逐的游戏中,这样的地理分布状况,使这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小邦很难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穆斯林国家。

 

    坎巨提是乾隆26年归附清而成为外藩,同年6月,叶尔羌办事大臣新桂奏称,谦珠特伯克黑斯娄遣伊子贡金,从此定例三年一贡沙金一两五钱。民国六年,谢彬在新疆财政厅金库见还存有乾竺特贡金,裹以黄凌,中分十五小包,合重一两五钱,俗叫“十五塔哈贡金”。坎巨提使者解送贡金至喀什噶尔道,喀什噶尔道台按照惯例赏大缎二匹,对于来使,另犒银器等物,并发给传牌,饬地方官供应出卡费用,车马免其缴价,以示体恤,咸同之际,曾一度因回事阻碍,无路可通。光绪四年,清军收复南八城后,刘锦棠的咨文中称,“色勒库尔南部的回部坎巨提,归化已久,自阿古柏窃居喀什噶尔后,隔绝不通。该头目俄则项固守旧部,不甘从逆,此次官军克复南八城,该头目遣使递禀并循例贡沙金一两五钱,且以该处通温都斯坦要隘,距边界十日程,请示办理。光绪帝下达刘锦棠的谕令是,照旧扼守,严查出入并赏给五品顶戴及衣料布匹等件”。刘锦棠认为“以蕞尔微区,凭险自固,岿然独存,其孤立不屈,深明大意实属一时仅见”。而其实不然,坎巨提所用的是小国与大国交往中惯用的策略。道光时,坎巨提被克什米尔战败,条约规定:“乾竺特每年贡犬马各两头与克什米尔,克什米尔以印币(二钱五分之银元)一千五百元赏乾竺特。同治四年,克什米尔时常侵坎,寡不敌众,坎巨提弥尔乃潜属与克什米尔。此外,坎巨提还向拉达克、奇特拉尔、阿富汗支纳贡金,向印度表示友善。坎巨提奉行“睦邻”政策的缘由,是其国小经济匮乏,而地处商道的位置,方便其四处劫掠,弥尔(坎酋)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对吉尔吉斯商队的抢劫,包括那些同新疆进行商贸的商队。坎巨提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没有通过什么重要的协议加以确认,直到1847年坎巨提弥尔协助叶尔羌的清政府官员镇压了穆斯林的叛乱,作为对清政府名义上效忠的回报,坎巨提在叶尔羌得到了土地和一笔补助金作为酬谢,坎巨提在叶尔羌河谷对往来列城和叶尔羌之间商队的抢劫被视若无睹,多年来,他们实际上一直在这个方向阻碍着跨越喜马拉雅贸易的发展。阿古柏伪政府建立后,处于对阿古柏的忌惮,坎巨提对商队和帕米尔柯尔克孜人的劫掠有所收敛,并不得不潜属克什米尔,以领取补助金。1878年,当新疆收复后,俄则项立即遣使通好。但此时,坎巨提已成为中英两属。因为同光年间,英取克什米尔,而此后,坎巨提一直从克什米尔领取补助金。1878年,俄则项一面宣誓效忠于克什米尔大君,一面完全归顺清廷。这之后,中坎关系发展的越来越亲密。1886年,英国在拉达克的监护官伊莱亚斯(ELIAS)确信坎巨提最终将被合并与新疆。在坎巨提俄则项对来访的洛克哈特上校(Colonel Lockhart)坦白地说:“他是中国皇帝的臣民,不承认其他统治者。”但为了保持边境安全,他也向克什米尔交纳贡金。1886年,俄则项被其子萨福德·阿里(Safdar Ali)弑杀。萨福德·阿里即位后,1887年,遣使来喀什噶尔朝贡,以该部头目初充部长,人心不稳,请清政府派官员查看以安民心"喀什噶尔道台黄光达选派布鲁特回部首领库尔班前往该部传示并查看情形"库尔班回来后称,该处民情安静,只是该部头目认为没有职衔,不足以服众"清政府以该部头目恭顺可嘉,俯准赏给萨福德·阿里花翎四品顶戴。这种贡封体制体现了坎巨提与清政府之间的宗藩关系。

 

    英印政府没有明确的对坎巨提政策。自李顿以来就时而重视,时而忽视。因为1873年协议签订后,英、俄对阿姆河上游地区争夺的重点放在西帕米尔的巴达克山、什克南、罗善、达尔瓦兹、博罗尔,1873年协议规定阿富汗西北边界东起中国帕米尔境内的萨雷库里湖(阿富汗卓尔库里湖,英国人称之为维多利亚湖或伍德湖),但实际上英、俄的势力范围都未能达到这里,1877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恢复在帕米尔的统治使英俄1873年协议的基础不复存在。为此,李顿勋爵提出建立兴都库什山防线的计划,提出从速控制吉尔吉特、奇特拉尔、坎巨提(罕萨)等战略要地。但当时英、俄关注的焦点是,俄国与阿富汗西北边界的划定。1885年,达弗林政府在阿富汗东北边界划界问题上,更关注奇特拉尔在兴都库什防线中的地位。1885年,洛克哈特使团出使奇特拉尔,尽管没有得到明确指示,但洛克哈特仍对坎巨提进行一次访问,因为近来坎巨提弥尔俄则项在向俄国人示意,显然他还想有一个强有力靠山,这引起了英印政府的警惕。1885年抵达叶尔羌的伊莱亚斯向英印政府报告,他已确切得知,中国政府已命令俄则项将洛克哈特驱逐出境,并增援两门炮以加强俄则项的力量,但他们遭遇了雪崩,没有了火炮,弥尔不敢发起进攻。洛克哈特很快经科里克山口离开了坎巨提。

 

    英印政府之所以没有明确对坎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克什米尔控制着进出坎巨提必需经过的12英里长的峡谷,克什米尔为了防范坎巨提对它的劫掠,在阿古柏时期,利用坎巨提臣属它的机会,占据了一个堡垒,掌握了进入坎巨提的峡口。但在萨福德、阿里成为弥尔后情况发生变化,他协同在那格尔(坎巨提邻部)的表亲把克什米尔的军队从他们在山谷中占据的堡垒中驱逐出去,很快萨福德·阿里又开始在列城到叶尔羌的商道上抢劫,从列城到叶尔羌的商道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南亚的通衢,但旅途艰险,畅通的时间很短,经常被雪崩阻塞。天灾人祸阻碍了英属印度与中亚国家和中国新疆的贸易,而英印对外贸易的兴衰直接关系到英属印度西北边界上的英国商业力量的切身利益,必然影响到代表他们利益的一些急进的军人和政府官员。不久,克什米尔的军队试图收复失去的城堡,萨福德·阿里立即向清政府求援。总理衙门向英国驻北京大使递交声明,抗议克什米尔进攻坎巨提。“英使华尔身覆文谓该部纳贡于克什米尔,岁受赐金,克什米尔久为英属,故坎巨提亦属于英,不能任其猖獗。”中国的介入使英印政府感到在克什米尔北部边界防范俄国可能的渗透,这样一个已经困难的问题变得更错综复杂。英国痛感维护克什米尔对坎巨提宗主权的重要性,因为1884年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规定,自乌孜别里山口向南一线的东部地区属于中国,自乌孜别里山口到阿姆河边的伊什卡西姆(自乌孜别里山口向西南一线)以西的地区属于俄国。位于这两个地区之间包括萨雷库里湖(维多利亚湖)的三角地带成了“待议地区“。因此,至少暂时在中帕米尔创造了一个”无人区“。这使俄国可以通过中国和阿富汗联结处的空缺,经科里克山口渗透进坎巨提。而随后的1887年英俄关于划定阿富汗北部边界的协议规定,阿富汗的东北边界起于萨雷库里湖,该湖以东中国帕米尔的那段边界没有划定。于是英国决定不承认中国在坎巨提的权利。但同时,英国认为克什米尔的大君无法对坎巨提保持有效控制,因为克什米尔的军队是由一群缺乏训练的军官和士兵组成的乌合之众,并且反映出这个国家行政组织上的无能。

 

    最使英国人感到不祥的是1888年,萨福德·阿里接见了由格鲁契夫斯基上校率领的一帮自称是科学考察团的俄国客人。格鲁契夫斯基(旧译康穆才甫斯基),原是帝俄禁卫军一个波兰官吏,在1876年当过斯考别列夫的助手。后来在马尔格兰当过副省长和费尔干纳省边区委员。1888年,他受俄国陆军大臣万诺夫斯基的派遣,并由皇太子捐赠经费,率“考察团”潜入帕米尔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政治B军事侦察活动。1888年7月2日,从马尔格兰向帕米尔进发,9月从科里克山口越过兴都库什山,到坎巨提,游说坎巨提同俄国结盟。通过他同萨福德·阿里慎重的交谈可以看出,俄国武装人员构成考察团主体。尽管谈话的内容当时并不为人所知,但很明显达成了协议,如允许俄国进入坎巨提并在巴勒提特建立一个军事哨所,由俄国军官来训练一支坎巨提的军队,以此来击退英国的进攻。为狙击俄国的进一步南下,1888年12月,兰斯顿勋爵被任命为英印总督。他奉行李顿的前进政策,具体而言,针对俄国要进行报复性的反推进,他宣布要固守兴都库什山。兴都库什山南边的国家要被连接起来。反对来自任何方向的干涉。鉴于1887年协议无法遏制俄国在萨雷库里湖以东的活动,1889年,英印政府最终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克什米尔大君被废黜,他的权利被委托于国会;军队被重组。英国军官被派来训练他们;在吉尔吉特的英国办事处被重建。外交大臣杜兰的兄弟艾吉农·杜兰上尉被任命为吉尔吉特的代理。他同兰斯顿一样,认为应该采取李顿的前进政策,将兴都库什山的山地国家置于英国强有力的控制下。1889年,在他被任命为吉尔吉特代理前,他访问了坎巨提和那格尔的弥尔,两位弥尔同意依附于英国,条件是他要增加给他们的补助金,由于杜兰认为是一种勒索,拒绝并离开了坎巨提。另外,1889年连接克什米尔首都斯利那加到吉尔吉特的公路开始动工修建。同年。各方面的资料使英印政府确切知道,夏季从北方非常容易进入坎巨提,而从南面则非常困难,在这个方向的兴都库什山的细节情况几乎还不被人所知。格鲁契夫斯基抵达坎巨提使英印政府确认,他们必须知道多少山口可通过兴都库什山,又多大程度上适合俄国入侵,法兰西斯·杨哈斯班上尉被派去调查。1889年,杨哈斯班(旧译荣赫鹏)探索了坎巨提北部所有的山口,发现从帕米尔有两条很容易进入坎巨提的路线。他还发现叶尔羌河上源流经拉什卡姆河谷的那段土壤肥沃,足以全年供养一支小规模的部队。在那他碰到了格鲁契夫斯基和一队哥萨克。此后,杨哈斯班经坎巨提返印度。1889年,杨哈斯班在坎巨提以一万五千卢比的代价同萨福德·阿里签订了关于坎巨提从属于东印度政府的条约。坎巨提的暴民奋起反对汗王,把自己的人民那样廉价地出卖给英国。因此,汗王谢绝访问印度的邀请,说:“我和我的伟大庇护者亚历山大三世皇帝都不会到印度去。”

 

    而俄、英在帕米尔频繁地考察,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1888年,清政府增兵六尔阿乌卡伦和阿克苏河流域,防范英俄的进犯。1889年,护理新疆巡抚魏光焘指派旗官张鸿畴带队“巡查内外卡伦”。把前卡展设在伊西洱库尔尔北十里的苏满,增兵于莫尔阿甫总卡。清政府在所谓“待议区”内的伊西洱库尔湖以北苏满塔什添置卡伦一处。这表明1884年《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签订后,清政府对新疆的形势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没有将“待议区”拱手让于俄国。俄国本身理亏,现又同英国矛盾激化,也未有另议。魏光焘还在伊斯提克河边的伊斯里克设立伊斯里克卡。另外,在萨雷阔勒岭以东的主要地区如塔什库尔干,布伦口等地也设了卡哨,统由旗官张鸿畴亲自统领。为了进一步加强帕米尔地区的边防工作,当时除派正规军队驻守上述主要卡口之外,还有一些主要小道如卡拉苏、新巷、皮斯岭、排衣克、明铁克、托克日满苏、伙什比、克克吐鲁克和瓦根基等地均派有当地可靠牧民守边,形成一个严密的边境军民联防网。

 

    英印政府通过杨哈斯班的考察确知俄国人已找到从奥什、马尔格兰穿越帕米尔进入坎巨提的道路。并认为阿富汗和中国必须将他们的领土连接起来,形成跨越帕米尔的正常边界,才可能阻止俄国南下的侵略行径。1890年,英国遣使来华与清政府商议共分帕米尔,清政府考虑到英俄都属强国,帕米尔接近俄国边界,恐启争端,回绝了英国的提议。为封闭萨雷库里湖以东“待议区”,防止俄国有机可乘。1890年,在英印当局的指示下,阿富汗开始向中国军队守卫的阿尔楚尔帕米尔发动攻势。1890年下半年,“一支由11名阿富汗人组成的武装小分队袭击并攻占了伊西洱库尔湖西端苏满塔什的一个中国卡伦”。他们的借口是“这里是阿富汗巴达克山省的一部分”。同年8月,派杨哈斯班、乔治·麦卡尼到叶尔羌与中国新疆地方交涉勘分中国和阿富汗在帕米尔地区的边界。实际上探听中国清政府对位于萨雷库里湖以东“待议区”的态度,而清政府官员否认“待议区”的存在,并明确告之:“中国国界至少从阿尔楚尔帕米尔西南的苏满塔什开始,在那的柯尔克孜游牧部落向中国色勒库尔的地方保安官交纳牧税”。在喀什噶尔道台的允许下,9月25日,杨哈斯班等人在清兵的护送下到达塔什库尔干。此后,杨哈斯班考察了塔克敦巴什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并绘制了地图。在苏满塔什,他见到了断为两截的乾隆御碑,他承认阿尔楚尔帕米尔属于中国。1890年11月1日。杨哈斯班返回喀什噶尔。

 

    阿富汗军队侵入苏满塔什和杨哈斯班在帕米尔的“游历”,引起了沙俄极大的猜疑和不安。因为通过帕米尔的道路,一旦落入到英国人手里,这些道路更便于向俄境内进军。如果中阿在“待议区”勘定边界,将给沙俄继续向南扩张造成障碍。1891年7月,驻英大使薛福成接英外交部送到秘密节略及地图各一件,以划清阿富汗边界为辞,极力劝说清廷收复“待议区”,勘明中阿界址,以免俄人窥视。清政府也明白,英国希望“待议区”的大部分划归中国,意图是使“待议区”成为英俄之间的隔离带,以阻隔俄兵南下。但考虑到中英划界帕米尔,可能引起中俄纷争,因而踌躇不决。

 

    1891年7月27日,俄国派出以沙俄总参谋部上校,土耳克斯坦第二常备营营长杨诺夫率骑、步、炮兵百余人以巡边、打围为借口分三路侵入帕米尔地区,一赴塔敦巴什与阿克素睦尔瓦,一赴雪底拉,一驻伯什拱拜孜,其步队驻苏满。又于阿克塔什、塔敦巴什交界之毕依比达坂,竖杆粘贴,安抚布回,声称今已属俄国百姓。张鸿畴询及,则称查勘道路。并恐吓张鸿畴及巡逻队立即离开俄国领土,否则后果自负。抢走张鸿畴的旗帜,并劫走了苏满塔什的乾隆御碑。魏光焘派员率兵界内卡隘,并电告总理衙门力与俄使论理。清政府照会俄驻京领事,同时令驻俄大使许景澄,就俄侵帕事向其外部交涉,俄外部副大臣基斯称:“俄国游猎帕米尔之兵……现在已于俄历九月初一回塔什干矣”。“……此番俄武员带兵竟到中国界内,是其错处,已经行文申饬。”9月,杨诺夫离开帕米尔后,清政府立刻把岗哨派到木尔加布河的上游地带和阿尔楚尔河跟前。

 

    英国政府也向俄国提出抗议。因为8月17日,杨诺夫在布才拱巴什地区将前来监视俄国活动的杨哈斯班驱逐出境。并规定不得经过二十一个山口离开。这意味着萨雷库里湖以东的这片“待议区”是俄国领土,杨哈斯班只能经坎巨提、喀喇昆仑山口返回印度。而被杨哈斯班派往苏满塔什侦察的戴维逊中尉则被杨诺夫扣留。9月中旬,被带往马尔格兰,在没收了他的全部情报资料后,驱逐出境。英国首相罗斯伯里召见俄驻英大使斯塔拉,声明:“俄国驱逐英国官员的行为将可能严重阻碍两国政府对帕米尔问题的顺利解决。”英国政府指出俄国所谓的苏满等地属彼,并无证据,不承认俄国有权占有中国帕米尔地区。更使伦敦白厅感到严峻的是,1891年,萨福德·阿里私与俄通,上降书约俄夺占帕米尔修筑堡垒于黑孜吉牙克、阿克素睦尔瓦、苏满三处,并建营于包子滚拜子(中、阿、坎交界处-),以扼要卫。英国感到将面对真正的威胁,因为萨福德·阿里可能将俄国人引入到距吉尔吉特很短行程的坎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