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镌刻后的缺陷:音乐课堂的审美教学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42:46

中学音乐,当然是一门艺术课程,但如果认为这一门艺术课程对学生自然而然地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却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通向音乐艺术殿堂的大门,并不是自然敞开的,它需要有打开大门的人与其有效有引导方法,这“人”,就是我们每个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音乐教师,而这方法——就是音乐课堂上的审美教学艺术。“审美”二字虽然常被标为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宗旨,但它也同样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音乐课堂上,无数的事实已说明,音乐课可循审美规律,也可以不循审美规律,许多教师,都有过用教鞭维持音乐课堂纪律的经历,体验到真正把握“审美”二字的困难。这次有幸参与了全国音乐课中学组的评比活动,看到了全国各地选送上来的许多优秀课例,看到了许多优秀教师在“审美”之途上有了许多新的探索,有了许多收获,欣喜之余,略发随感与评议。
   一、从感性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许多课回避了传统欣赏教学中从概念出发,讲时代背景等一套作法;从感性入手,他们或自己演唱、演奏、或放录音、音响,首先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注意。一般说来,成功的演唱、演奏是非常有效的,录音和音响如果能配合一定的手段,也有很好的效果,如学生的节奏参与,或适当的语言引导。只有在学生真正感受了音乐之后,才出现其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概念知识真正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
   从感性出发仅仅是调动学生参与意识的第一步,许多课例在如何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上也想出了不少有效的办法,如上海市西中学的民歌欣赏,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找民歌,在课堂上放录音并自己讲解;如不少课例让学生自己演唱、演奏音乐主题,或用节奏参与听赏等;广州广雅中学的《广东民歌中的对歌与舞歌》一课通过让学生用听、辨、猜、议的办法,引导学生练习与初步创作,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的良好效果,该课的指导思想是很明确的:“有层次地示范,解除学生心理压力,让学让自如地投入到艺术的实践和创作中去。”
            二、从音乐本身出发,调动听觉思维
   大部分欣赏课都注意到了对欣赏作品主题的熟悉,这是非常好的,但真正做到就不太容易。成功的课例做到了以下几点:巧妙地运用重复,积极引导听觉,注意音乐主题材料的发展。例如江阴中学的《二泉映月》一课,音乐重复出现达六次之多(其中有的是片段),由于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本校合唱录像及弦乐合奏录像,学生既不感到单调又充分熟悉了作品,该课在引导学生从听 

  觉上注意音乐不急于让学生用文学性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感受,而是引导学生对音乐主题教材的发展,关注音乐本身随着情绪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曲式图示也是逐渐展示学生的直接感受相结合。成都七中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同样调动了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注意,该课程着重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过程中音乐的力度与形象效果的变化,让学生用自设的乐谱来标明听到的变化是很新颖的。河南大学附中高中欣赏课设立了主题听辨这一项内容,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不仅引导了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和兴趣,也应该是一项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过的内容的好方法。哈师大附中的《长征交响曲》在第二乐章在回旋曲式中,让学生演唱主题,参与到整个听赏过程中,亦是有效的方法,如果在插部中配上合适的节奏,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教师的良好素质
   这次参赛的中学教师,整体上的素质都是不错的,他们大部分能用令人信服的演唱、演奏和讲解来牢牢吸引住学生,这一点更证明“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名言所揭示的真理。不少优秀的课例让人感觉到这些教师不仅能很好地胜任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也能带出一批热心音乐的学生,例如海口一中的《民族乐器及其音乐》一课,教师通过出色地演奏十几种民族乐器,使学生生动地感受了民族音乐的丰富音色(包括海南黎族乐器叮咚),也调动了积极参与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不难看出这位教师能出色地组织一个学生的民乐队。同样情况有河北荣城实验学校的管乐欣赏课,青海西宁十四中的民歌欣赏课,云南文山一中的民歌欣赏,河南洛阳五中的《江河水》,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的唱法欣赏以及山西大同十五中的戏曲欣赏,北科大附中的唱歌课等。教师良好的素质还体现在对于教材真正的熟悉和喜爱,只有当教师真正对他所教授的教材充满热情时,才说得上让学生也产生兴趣与热情。   审美教育,至少包括了教育对象的主动参与意识,包含了遵循美的规律(音乐审美则包含遵循音乐规律),以及启发性、创造性这几条,以上这些教师,都在不同方面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也有一些课例仍然存在不完全符合审美规律的现象,例 如:
   1、某些课例仍然从概念出发,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仅满足于学生机械地回答那些要么过于简单,要么早已指定好的答案,这些课例通常是在学生尚未了解、感受音乐作品时,就在黑板上挂满了一大堆的图表概念,他们没有考虑到只有让学生在感性中去把握这概念,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才能有真正的认识。
   2、没有更好地引导音乐思维,有的课例头开得不错,音乐也分析得很详细,可是在后来的欣赏中却把学生引导到文学性的描述方面,一般来说,文学性的描述是可以的,但应该与音乐形式很好地结合,如果学生一开始听音乐时,即引导他们仅限于自身的文字描绘、文学性的遐想,而不是积极地引导他们从听赏上去感受音乐,就不可能使学生有真正音乐上的受益。
   3、一些纯粹的技能课程,确实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有些声乐课与器乐课。但由于没有很好地分清课外技能训练课程与课内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的区别,而没有达到更全面的教学效果。
   4、即使在很好的课例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艺术创作也不多见,我们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只有引导创造性思维,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真正了解艺术创作的奥秘。在中学音乐课中,结合创作教学,并不需要让学生达到作的水平,而却可能通过音乐创作规律的揭示,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创作并不神秘,真正感受音乐。结合创造性思维,能使音乐变得容易理解,可我们有的教师却满足于某一乐句、乐节的文学性描述,却没有在音乐材料的相互关系上去下足够的功夫。
   中学的音乐课,具有其特殊的问题和困难的,尤其是高中的音乐课程,在这次涌现出的优秀课例中,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只要我们努力按审美规律去探索我们的教学方法,是能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不少老师与教研员在音乐课的改革中已经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探索,我们希望这种探索能坚持下去,更希望这种探索能带动全国的音乐课程改革,把好的教学经验传送到每一个音乐课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