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怎么死的:解黎明 倾囊助学十五载(身边的感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17:36
本报记者 冀 业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14日   06 版)

解黎明与受助学生在一起。
徐江帆摄
【阅读提示】
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她却开始了捐资助学的新征程。15年来,她捐资近10万元帮助15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每年捐助金额达到养老金的40%以上。她就是国家电网公司临汾离休干部,解黎明。
【镜头一】
“我叫解黎明,75岁,临汾地区电业局离休干部。老伴寇志清,83岁,临汾人民医院离休干部。我们生活提高了,但不能忘记那些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困难群众,特别是那些优秀的青少年。为此,我俩商定:在这有生之年愿为他们尽一点绵薄之力,这份爱心将延续至我俩离开人世。”
在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区长办公室里,保存有这样一份2000年7月1日立下的“字据”,这张纸上“为社会献一片爱心”的标题格外醒目。
立字据的助学者、国家电网公司临汾离休干部解黎明,多年来用自己的无私与坚守践行了诺言,而捐款钱数也远远超越了承诺的千元,达到近10万元,资助学生逾150名。
解黎明的捐资助学,可以追溯到15年前。1997年3月,曾经在山西插队的北京知青程玮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离职舍家自筹资金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大宁县搞扶贫开发。已离休在家12年的解黎明和老伴深受感动,夜不能眠。很快,解黎明派儿子专程将1万元钱送到程玮手中。
“当时我正是急用钱的关键时刻,但这1万元钱更多的是给了我巨大的精神支持,让我知道还有人像我一样关心着贫困山区的老百姓!”程玮将1万元钱全部用于当地希望小学建设上,解决了19名儿童上学问题。以此发端,解黎明开始了长达15年的捐资助学之路。
2011年“七一”前夕,解黎明再次向组织郑重申请,每年在捐助贫困家庭大学生1万元的基础上,再拿出1万元捐助贫困家庭。至此,解黎明每年捐助的金额达到了她养老金的40%以上。实际上,这是她的第三个承诺,此前,为了实现“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她摒弃世俗偏见,决定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祖国医疗事业。
【镜头二】
“一两千元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有时连一桌宴席也不够,但是对于那些贫困家庭可能就能改变命运啊。”
走进临汾市人民医院宿舍区,解黎明老人的家让记者震撼。
一套不到36平方米的居室,没有现代化的家具,更没有高档的家电。餐桌上,一只粘补过3处的塑料托盘仍在使用;而在洗面盆边,一只1984年生产的白色搪瓷杯已斑驳脱色。
家中也有耀眼的地方。不大的墙上挂满了红色的表彰绶带和组织颁发的奖状、奖章。据粗略统计,自1988年至今,解黎明共获得各类荣誉30余次。一张一尺多长的合影摆放在她家的狭小客厅,格外醒目,是她获得 “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后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表彰大会合影。很少有人知道,照片上她穿的那件呢子大衣已伴随她40多年。
由于常年患滑膜炎,解黎明刚刚动了右腿的半月板置换手术。同行的离退休工作部党支部书记梁俊萍说,“本来党委想为她置换进口的半月板,但老人硬是使用了国产的,给单位省下了3万多元医疗费。”
2002年6月,老伴去世,解黎明孑然一身,形影孤单,儿女们多次要给她找个保姆,她没同意,说能省点儿就省点儿。当年7月1日那天,她压抑着心中悲痛,仍按时把2000元钱送到临汾供电分公司机关总支书记手中。
解黎明多次在捐助仪式上对学生说,“其实这2000块钱对你们来说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帮不上多大忙,你们千万别放在心上,不要有心理压力,好好读书就行了。”
【镜头三】
“请解奶奶放心,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并且我还要将这爱心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受助学生马海婷在信中写道。
2011年9月21日傍晚,山西大学法学院学生郭慧从研究生面试考场走出。这次考试,她在全部40多名考生中排名第二十一位,被保送法律专业研究生;在千里之外的西安外国语大学,来自山西的姑娘王荣也欣喜地得知,自己将以学校“推免生”的身份开始研究生生活。郭慧和王荣都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大宁县,她们是解黎明2008年捐助的贫困生。她们都说:“没有解奶奶,就没有我的今天。”
张杰云是解黎明助学承诺的第一个受益者,13年前,张杰云以53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天津商学院,捧着录取通知书,生活窘迫的家人却为学费愁眉不展,张杰云只能暗自垂泪。眼看着大学的大门正慢慢地关闭。万般无助时,时任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的王九菊陪同解黎明把2000元钱送到了杰云家,让他们全家人惊喜交加。
“这是我们的救命钱啊!您是我们的大恩人!”杰云父亲张文平流着泪说。“不要感谢我,要谢就谢共产党吧!”解黎明说。不仅如此,解黎明老人回家后又发动全家老小为杰云上学准备衣物和生活用品,足足送去了3大包。杰云家的邻居都好奇地问,“这是你家啥亲戚啊?”
当月,解黎明事迹在临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短短9天,区政府就收到社会各界资助特困生捐款11万元。为了尽快使救助款落实到特困户,我们还隆重举行了‘2000年赞助高考特困生入学仪式’,共有41名特困生得到了捐助,解决了其入学困难问题。”王九菊回忆说。
解黎明老人简朴的家中有样宝贝,就是她珍存着6个文件夹,里面有历年来捐助孩子的资料,里面夹杂着一些书信和照片。翻看着这些书信,使人感受到话语里沉甸甸的分量。
“解奶奶对我的这份恩情,我将永远铭记在心。请谢奶奶放心,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辜负她对我们的期望,将来回报社会,并且我还要将这爱心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继承并发扬解奶奶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世界充满爱,让更多的贫困生能够圆大学之梦。”2011年考入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来自汾西县永安镇辛家坡村女孩儿马海婷的心声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