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版文件管理器:应激基本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15:33

         应激及其对个体的健康状态、医疗保健人员及其他职业群体的效应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自从Selye(1956)提出"应激"这一概念以来,这个问题吸引了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及其他学科的广泛注意。

  一、应激与应激源的基本概念

  一个人在有了一定的自身性格、情绪等心理易患素质后,如遇到某些刺激因素,如环境的改变、亲人的突然亡故、自己遭遇手术等,则容易产生心理适应不良,甚至身心反应或身心疾病。各种刺激因素,包括物理的(如高温中暑)、化学的(如农药中毒)、生物的(如细菌感染)、语言的(如被人辱骂)或文字的(如绝交信),都可引起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医学心理学所讲的应激是指人对外界刺激或环境需求在心理生理方面所做出的适应或不适应的反应状态。

  压力是当事件打破了个体的平衡或超过应付能力时个体的反映模式。当事件干扰了人通常的机能水平,并需要做出额外的努力来重建平衡时,人们就感受到了压力。

  引起应激的事物或情境,被称为应激源。如:外科手术对人体来说就是一种应激,受术者既要承担手术对身体带来的疼痛之生理应激,又要为术中或术后的结果如何进行评估而产生心理应激。

  应激反应三个阶段

  Selye(1936,1950)提出机体在各种不同的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相同的,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他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ive syndrome),反应可分为三期:

  ⒈警觉反应期,机体在受到刺激的初期,首先可出现休克时相,有短暂的神经张力降低、肌张力降低、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血糖降低、血容量减少、心跳加快、淋巴与嗜酸性白细胞减少、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与出血倾向,如果倾向非常强烈,可导致急性骤死;其次出现抗休克时相,血压与血糖升高、血容量恢复、体温回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若刺激继续存在,机体应激反应便进入抵抗或耐受期。

  ⒉抵抗或耐受期,垂体促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合成代谢占优势,机体对各种刺激的抵抗力均有增加,若刺激超强而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反应进入衰竭阶段。心理应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后果

  ⒊衰竭阶段,出现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与衰老过程,表现出各种慢性疾病的症状,严重消耗体内应激资源而最终导致死亡。

  在神经生理机制方面,应激反应有大脑皮质,特别是前额区"认知脑"的参与,有边缘系统,即所谓情绪脑的参与,有视丘下部的积极参与,它一方面与植物神经系统高级调节中枢联系,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调节脑下垂体和其他分泌腺的活动。在应激过程中,不仅物理性刺激,而且社会心理因素,都可作用于垂体-肾上腺髓质轴。应激反应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近20年来已有一些研究,有人对小鼠回避反应的应激试验,同时限制小鼠的活动,发现体内肾上腺增生,血中淋巴细胞减少,缓慢出现胸腺和脾脏的退化,并与病毒易感性增加在时间上有联系。人类研究发现分居、离婚等均可引起体内免疫功能降低。

  面临应激源,处于应激状态中的有机体,体内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神经生理、生化、内分泌、代谢、免疫过程的变化。研究表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与垂体-肾上腺髓质轴均投入应激反应,人类在飞行跳伞、临阵作战、外科手术前、学生进入考场时都经证实有两轴的积极反应。当个体能够把握周围环境形势,出现主动进攻与积极情绪时,有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当个体处于情况不明,行为难定,被动和焦虑状态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另有学者发现血内儿茶酚胺(特别是肾上腺素)含量的适当增高,机体进入警觉状态,有利于提高操作速度、准确性和耐力,有利于改善一般认知功能,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率。

  应激后果

  把行为、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

  费瓦和索尼诺提出了应付压力机制,这是一种理解压力和疾病之间复杂关系的途径。这一机制阐明了外部环境压力和由某种心理反应而引发疾病的情形。 A1Iostafic load"(应付压力机制)来探于"allostasis''选一概念。这一概念是从生物学水平看机体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得到启发的,这种适应可防止病理生理过程的出现。通过应付压力机制,植物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心血管和代谢系统对内部和外部压力不断作出反应而保护身体。这些系统长期处于过度疲劳就会造成应付压力失常.即因过度压力和疲劳而使身体拖垮。应付压力机制用作上述系统的多种指示器,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力可预示人们在晚年易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或因此在身体和认知机能方面逐渐衰竭甚至死亡。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式:不同解释

  潮汐式:选择弱点突破

  特异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  应付压力

  积极反应

  自我防卫机制:为缓解焦虑的无意识反应,积极消极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