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度:用仲景方治神志病医案述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21:01
用仲景方治神志病医案述议 作者:何任           医学上通常所说的“神志”, 一般是指人对环境和自身的识别能力和清晰程度。正常人在清醒时,意识是清楚的,因而能正确地识别时间、地点和人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神志不清楚有病,对环境和自身缺乏正确的识别,也就缺乏相应的反应。本文说的“神志病”,一般是指的属于精神科的某些疾病。
    笔者常用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和《伤寒论》方治疗某些神志病,较有效验。特选其一二,加以析议,就正于同道。
    例案一  百合病(精神分裂症)
    徐某,女,30岁,工人。初诊1982年10月24日。因家庭不和、工作不顺、郁闷已久。近月复受外感,身热头痛等证。愈后不久,始则烦躁易怒,精神不宁。继则沉默少言,不能睡眠,行动懒乏。似寒无寒、似热无热。衣衫不整、夜不合目。小便黄赤,口苦苔腻,脉微数。诊为百合病。(某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予滋阴、清热、安神、清心。处方:百合15克, 生地黄18克, 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红枣20克,淡豆豉9克,焦山桅9克,五剂。
    二诊 上方服五剂后,烦躁轻减,夜寐渐安。又续服五剂,诸证再见轻减,情绪趋于宁静。处方基本按初诊方,又续服二十余剂,诸症减而稳定巩固。已能自行整理衣着,每夜睡眠亦可六七小时。
    例案二  脏躁(癔病)
    张某,女,38岁,教师。初诊1981年10月5日初诊。由于工作劳累已久, 时有失眠,头痛。后又因受刺激,心情不舒,常郁郁寡欢,少言语,常以小事哭闹,兴奋以后头痛气促,频作呵欠,心烦倦乏,胃部隐痛。发作时手足冷,闭目如睡。舌质微红, 脉弦细。诊为脏躁(曾住院, 诊为癔病)。予开郁滋清。处方:柴胡9克,枳实9克,白芍l2克,炙甘草9克,百合15克,干地黄15克,淮小麦30克,红枣18克,五剂。
    二诊上方服五剂, 烦躁轻,胃部舒,已不痛。照原方续服十余剂。较长时问稳好而未复作。
   《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中所指的百合病,为七情郁结,或热病之后心肺阴虚而生内热所致。往往见于热病余邪未清。此其一。再是常见阴不足、阳有余者,则神情不宁,沉默少言,不行、不寐、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者。似热无热、似寒无寒。均为恍惚来去不可为凭之象。而惟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其可据之证象。此为热病以后,心肺阴伤。亦可因于情志所伤,液耗而热。此仲景指出百合病之证状有“如有神灵者。”
    再是仲景于《金匮·妇人杂病篇》中,有“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此与上节百合病者,均有“如神灵”的描述。实则百合病与脏躁都有神志不宁、神魂不定的证状表现。可见“如神灵者”,是心不能主神明。为一种神志疾病,或失志,或癫狂,成为精神失常一类疾病。
    百合病是神形俱病。神志郁结,久而化火,内灼阴液,阴液有损不能濡养脏腑,神无所归,乃出现神志不宁、语言不准,行动感觉异常等失调现象。为幻想、幻觉,思维障碍等等。间或有出现兴奋、躁动,情绪喜、怒、悲、伤无常,此类脏躁是也。余常见两者往往同时兼而有之。故以百合地黄汤与甘麦大枣汤合用以治多种神志病,都有明显之效用。
    视证情. 常亦在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两方之外,更合栀子豉汤者。按栀子豉汤见于《金匾·呕吐哕下利病》篇。原治“下利后、更烦。”这种烦是“按之心下濡,为虚烦”。仲景于《伤寒论》76、77、78、81条, 以及221、228、375等条, 也甩栀子豉汤,其见证中有:“虚烦”,“下之、而烦热”“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愤愤”、“烦躁不得眠”,“心中懊?”等的记载。可见以栀子苦寒泻火、清热除烦。豆豉轻散透热。二药为伍,即达清热除烦之功效。三方合用,对百合病之阴伤有热者,实为有效之剂,且无任何副作用。余临诊试验甚多病例,恒喜用之。
    例案二,用百台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外,又加入四逆散者,按四逆散见于《伤寒
论》第318条。为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不重者”本方主之。余以为本方疏肝和胃,透达郁阳颇效。例案二病人既有脏躁证状,又见肝胃气滞,又有四肢不温而舌微红之阳郁热厥之轻症出现。故以四逆散作汤剂投与。盖此方用药,以枳实之苦,甘草之甘,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亦《内经》所谓:“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之意。
    仲景书用治神志类病之方药颇多,均随证而施。为柴胡汤、承气汤、桃核承气汤酸枣仁汤、桂枝龙骨牡蛎汤、抵当汤等等。只要证候需要,辨证准确,均可投之。余例案所列之方, 亦应重在孵证而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