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换底色:草莓灰霉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6:06:53
随着设施草莓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连茬、重茬种植现象增多,加之农药、化肥施用的不规范,使得近年草莓生产中灰霉病发生呈加重趋势。
1 症状表现
灰霉病是北方保护地栽培草莓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花、果实和叶片。灰霉病感染草莓叶片,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小型的V字型病斑,然逐渐向叶片深处扩展,形成轮纹状的大型V字形病斑,有浅灰色霉层。感染草莓花瓣病菌从开花后的雌花花瓣侵入,感染病菌的花瓣初期花柄先发病呈现褐色,同时感染花萼,侵染花瓣致使腐烂,果蒂顶端开始发病,花絮花药变黑。果蒂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感病幼莓呈灰白色软腐。感病后期,叶柄、叶片、果实均干枯、褐变、腐烂,长出大量灰色霉菌层。
2 诊断要点
2.1 诊断灰霉病症。①主要看V字形病斑,但是在生产实际中,有些感病叶片虽然是从叶缘开始发病,但是并不是呈现“V”形斑,而是呈现轮纹状大型不规则的病斑,外轮为紫色,中心为浅褐色,看似叶枯病,细致观察会发现,叶缘长出稀疏灰色霉状物,应判断为灰霉病。②病斑从叶缘开始大片呈褐色不规则蔓延状,随着病斑的扩大而长出霉状物。应该诊断为灰霉病,并应及时按灰霉病救治。
2.2 疑似灰霉病的症状。感病叶片病斑也从叶缘开始发生,但病斑晕圈粗重,颜色为深紫色,病斑中心呈星点状,面积较小,黄褐色。且没有霉状物出现,判断是叶枯病。
3 发病原因
灰霉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土壤内及病残体上越冬。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柱头是容易感病的部位,病菌从柱头侵入柱头致使果实感软腐病。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借气流、浇水和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气温为22 ℃ ~ 25 ℃,湿度90%以上,即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因素。地势低洼积水、平畦卧栽、密度过大、通风不及时、生长衰弱均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
4 防治方法
4.1 生态防治。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栽培要高畦覆地膜栽培,地膜下渗浇小水,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采用滴灌措施,节水控湿。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除注意保温外,应严格控制灌水,防浇水过量。早春将上午放风改为清晨短时放湿气,清晨尽可能的放风进行湿度置换,尽快降湿提温有利于草莓生长。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时应单独作业,将病果放进袋中,带出棚外集中烧毁和深埋,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洗手。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氮、磷、钾肥要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
4.2 化学防治。因草莓灰霉病是花期侵染,用药时机一定要掌握好,应在草莓开花时开始预防。草莓的整个生长时期,药剂可选用40%施佳乐悬浮剂1 000倍液,或2.5%适乐时悬浮剂800倍液,重点在草莓花期、幼果期喷施防治。用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预防,或选用50%乙霉威8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霉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利霉康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