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360相机照证件照:慎独是一种美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34:00

慎独是一种美德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一·安帝永初四年》

译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蔬食,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德行)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慎独是儒家崇尚的个人修养原则,郑玄说:“慎独者,慎其闲居所为。”稠人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做得一本正经不难,因为多少有监督的压力存在;一个人独处,或是少数知交相处的时候能做得一丝不苟,那才达到了自觉的境界。有此自觉才叫慎独。慎独者方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杨震被人誉为“关西孔子”,做到州刺史、郡太守这样的大官,仍然安于淡泊,严格要求子孙,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有人劝他制产业留给子孙,他不肯,说是“两袖清风”才是最厚实的财产。前人有骄奢而杀身、破家的教训对于后人是共同的镜子,这面镜子有人愿看,有人不愿意看。有人则看归看,做归做,前面有人自焚,后面接着有人玩火。杨震是善于以史为鉴的人。为子孙治产业,单靠封路是不够的,必然禁不住巴结奉承者的纠缠,次门一开,“清白”二字保不住了,这是一害;子孙坐享衣食之丰,不思进取,这是二害;子孙或贪得无厌,活骄奢淫逸,这是三害。司马光有一篇短文《训俭示康》,其中有一明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这同杨震不留产业给子孙用意是一致的。谨严自守,防患于未然,杨震可以说很有远见卓识。杨震的可贵处在于:公开场合怎么做,几乎处于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这么做;在陌生人面前如此,在老熟人面前也如此。……时代不同了,个人自我修养的目标也不一样了,但是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自我监督还是应当强调的。慎独仍然是一种美德。

引注:孙茂莲《通鉴漫话》——慎独是一种美德

古来有德行的人都选择留给子孙清明家风,金银传之不久,而德业可相续不断。明袁了凡先生四训如此,晚清曾国藩家书也如此教导子孙。曾国藩外孙聂云台居士有《保富法》流通,更是举证德业与子孙繁荣富贵的直接相关。这都是因果不悖的佐证。

曾文正公遗子孙书,首训慎独。“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与有缘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