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的婚姻还能继续吗:忠义家风千古传——海宁许家简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43:46

海 宁 许 家

     当代若说起海宁许家,上点年级的人也许会说起曾邀请孙中山来海宁观潮的老同盟会员、实业家许行彬,读过大学的知识分子会想起著名英语教育家许国璋,但对于海宁许氏的始祖许远则少有人提起。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无不知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安史之乱”,而海宁许氏的始祖许远正是在平定这次几乎摧毁了盛世唐朝而英勇殉国的唐代忠臣。大文学家韩愈曾数次拜访祭祀许远的庙宇,还搜集许远的事迹为他立传辩冤。南宋时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更是以许远等英雄人物为楷模,表明他忠于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文天祥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题双(忠)庙》就是以许远的爱国精神来说明他对于元朝侵略者态度和对于投降派的警告,读这首词往往会使人想起岳飞的《满江红》中慷慨激昂的情绪,这首词这样写道:“为子死孝,为臣死忠,自光岳气氛,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的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刚。人生翕云亡,好轰轰烈烈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遗容俨雅,枯木寒雅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许远、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都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抵抗侵略者的代表性人物,《辞海》中这样介绍许远:“许远(709——757),唐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字令威。安禄山叛乱时,被玄宗任命为睢阳太守。至德二载(公元757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琦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守睢阳(今河南商丘),数持数月。兵粮俱尽后城陷,被执送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时被杀。”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国历史上之名将》一文中说:“(张巡)与许远同守,以一孤城,屏障江淮,保留此下唐代元气,关系以后一千几百年来之中国历史,甚深且钜。……这一种精神,便是我们的历史精神,也即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

许氏原为“伯夷神农之后也”(王安石《许氏世谱序》),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西周时有名文叔者被封为许侯,其国在今河南许昌一带,春秋时许国被郑、楚两国所逼,多次辗转迁徙于中原各地,后来成为楚国的附属,自此宗族分散,子孙以其封地为姓,开始了许姓的第一次大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的望族:汝南郡望,其地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其开基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今河北高阳县东)、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会稽郡(今江苏苏州)等在许姓发展史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轶事。据记载,许猗的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汝南太守,在汝南郡平舆县定居。东汉经学家许慎为会稽郡开基之祖,高阳太守许茂为高阳郡著名始祖,东汉末名士许劭为太原郡知名始祖,相比于传说中的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许由,秦汉以后的许姓著名人物大多见于经史,并且血脉相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迁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

海宁许姓始迁祖许皈就是随晋元帝南迁的官员之一,东晋时任会稽内史,由于许皈之后子孙皆有名望,许皈又被尊为江南许姓始祖。许皈之子许询为晋文学家,孙许元之为太子洗马,元之子珪为著作郎、桂阳太守,珪子勇慧官齐太子家令、晋陵侯。许懋任梁天门太守、中庶子,许逊任平原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亨任陈卫尉卿,许法光任岳州刺史,许绍任峡州刺史,封谯国公。据传许氏之族谱,始于晋之允度公《许氏谱》,久佚。唐丞相许敬宗奉旨修《民族志》,今亦不传于也,只有王安石的《许氏世谱》为众多许氏所引用。而王安石的《许氏世谱》与林宝的《元和姓纂》略有不同,认为“高阳之族,不见其始”,而以魏时典农校尉、郡守许据为高阳始祖,许据子二许允为镇北将军、许永为镇西将军。许允子二许猛为幽州刺史,许奇为晋司隶校尉。许猛子一名式,官晋濮阳内史,许式子二许皈、许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时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于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富阳许姓的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善心任隋礼部侍郎,子许敬宗为唐高宗时丞相,并封高阳郡公,许敬宗育有五子昂、昱、昇、杲、景,据《旧唐书·许敬宗传》记载,许昂颇有才华,历位太子舍人,因与其父不和被流放于岭外,后得以生还,任虔化令,寻卒。许昇任明堂令,许杲任恭陵令。许昂二子彦伯、韶伯,《旧唐书》云“彦伯,昂之子。起家著作郎,敬宗末年文笔,多令彦伯代作。”韶伯官右屯卫将军,彦伯生望,任百羽林将军。许望生许远,为海宁进士之始,官至睢阳太守,安史之乱时以身殉国,封忠义公,荆州大都督。许远名望颇高,中唐以后。高阳许氏多以身为其后裔为荣,尊为始祖。元代贡师泰寓居海宁时曾考订许氏宗谱云:“予考许氏族谱,言本高阳许皈避乱携家来盐官,传士也名善心,为隋侍郎,因仕北朝,复归高阳祖族,子敬宗也,俱为北新城人(今浙江富阳)。至敬宗子名遹,又归隐盐官,故子彦伯,孙睢阳(按:指许远。)皆为盐官人。后睢阳六世孙避黄巢乱,由昌化入新城以存宗祀。”考许敬宗五子无名“遹”者,或者昂又名遹,或者遹即昱,未知。当今存世的海宁灵泉许氏宗谱、洛塘许氏宗谱,俱为清代所修,但都提到“谱毁于兵火,世次莫改”,而以宋南迁以后的知名之祖为信实。宋元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高阳诸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

按当今存世的明清时期海宁许氏宗谱中的记载,海宁许氏自称为“高阳许氏”,按其春秋世系表尊文叔为一世,以晋司徒掾许皈为始迁祖,以唐睢阳太守许远为始祖。考高阳郡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乃上古颛顼帝高阳氏佐少昊有功受封此邑,东汉桓帝时置高阳郡后废,两晋南北朝至隋又几立几废。清代乾隆年间海宁人许承祖在“重整睢阳守忠义公墓记》中叙其家史”唐睢阳守赠荆州都督赐上公爵追缢忠义公也居盐官,殉节后,公子婺州司马奉敕图状招魂葬冠剑于其乡,而庙祀之墓在洛塘读书林西,合灵德慈义郡柳太君空。庙颜曰故,取魂归故乡意。事在大历二年(768年),其地即公故里也……元贡师泰曰,予考许氏族谱言本高阳许皈避乱携家来盐官,传十世名善心。为隋侍郎,因仕北朝复归高阳祖族,子敬宗也,俱为北新城人(今浙江杭州富阳县。)至敬宗子名遹(按:即许昱。)又归隐盐官,故子彦伯,孙睢阳(按:指许远。)皆为盐官人。后睢阳大世孙避黄巢乱由昌化入新城以存宗祀。”据许氏宗谱所载许遹最初归隐之地为“盐官东审山”,即今海宁硖石东山。又据清康熙年《海宁县志》记载,北宋末有尚书右丞许景衡,扈跸南渡,卒瓜州道中,帝悯之,赐葬盐官安义里。其弟景旻遂挈家世居其地,俗呼许村镇,镇之得名由此。当代人大多以为许村之命名始于许景衡兄弟及其家族,然而据笔者近来报见之清代光绪九年(1883)的增修本《海昌洛塘许氏宗谱》世系示意图,许景衡、许景文兄弟乃许远次子许现的十五世孙,许现后代数世一直居许村,何时迁温州未明。书载许景衡温州瑞安人,宋高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资政殿大学士,其弟许景旻官至潭州刺史。另有一支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5)迁居海宁诸桥的许氏,其始祖名许谦,字益哉,堂号为“修业堂”,诸桥镇东一里原有许氏宗祠今废,谱载该支十一世至十八世谱名辈字为:咸启孝友、继光以昌、学修纯正、世守贻谋,该谱与海宁其它数支有何种联系,谱未明示。又有明初洪武十八年(1386)江苏六合人许隆任盐官守御所副干户,按律父死子继,直至明末。许隆后代定居海宁还是返回江苏故里,史志及宗谱均不明。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海宁许氏的中兴之祖以礼部尚书荣归故里的许汝霖在重修洛塘许氏宗谱的序言中概论的海宁许氏的关系,其父曰:“……同宗数派远不具论,而同籍盐官,如许村、许巷、长安、邑城、灵泉里、白洋池、沈荡、岩福以及武原数大支统谱犹存,可分可合,以俟后之修明者。”按上世纪八十年代所编写的《海宁县地名志》统计如今以“许”字命名的村镇若有70多个,如许村、许巷、许家、许家门前、许家门、许家池、许家旮、许家坝、许家浜、许家兜、许家埭、许家埝、许家渠、许家湾、许屋上、许陆埭、许家角、许家里、许家桥、许家木桥、许家石桥、许家跳桥、许家大桥、许百户桥、许家墙门等等,几乎遍布海宁斜桥、许村、盐官、丁桥、马桥、袁花、黄湾、周王庙、长安、硖石各个乡镇,如今海宁许姓的总人口共约17000多人。唐宋时期随着海宁许氏的不断壮大,或者因为躲避战乱、作官升迁、经商移居等等原因,近的则迁徙至省内嘉兴、海盐、平湖、嘉善、杭州、天台、姚江、余杭、於潜、富阳、温州、越州、鄞县等处,远的则移居省外如安徽徽州、歙县、绩溪、黟县,江苏镇江、无锡、湖南、福建、台湾等省市,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兴盛,加之交通便捷,许多海宁许氏的后裔也纷纷移居海外,如今被国内外众多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海宁许氏宗谱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如杭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美国国会图书馆等等都分别收藏有海宁《海昌洛塘许氏宗谱》和《灵泉许氏重修家谱》共有数十卷。

 

唐代皇帝御赐许远封地的界碑


家谱中的忠义公许远墓图


海峡两岸共同尊奉的许远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