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mg多还是1毫克多:“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接受南方日专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53:03
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商品可以交换, 但权力不能交换”赵杨2012年02月10日10:25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分享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资料图片)。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丁玎 摄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认识和能力,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要在惩治腐败不放松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决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决不能让消极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滋生蔓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目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地方换届后新上任的领导干部需要消除或者说避免四种不良习气:一是消除“官气”;二是消除“躁气”;三是消除“奢气”;四是消除“俗气”。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不能震慑腐败分子,但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预防,案子越查越多,就等于没有作为。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必须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和公民社会发育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

  今年惩防腐败

  十大创新突破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深化村务公开

  ◎整合预防腐败力量,健全预防腐败机构

  ◎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财产党内申报试点

  ◎整治收送红包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心建立

  ◎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试点

  ◎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谈调研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南方日报:抵粤3个多月以来,您马不停蹄地在南粤大地展开调研。您讲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由侧重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消除官场的“官气”、“躁气”、“奢气”、“俗气”;全面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建立管理台账,“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等,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黄先耀:这3个月,我到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大部分地市进行调研。我感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面向海外,长期以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正是广东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让广东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一些不同于其他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广东已经进入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和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后不容易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有可能在现阶段出现,反腐倡廉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南方日报:能不能具体谈谈?

  黄先耀:广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商品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市场主体多元,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活力增强;另一方面一些市场主体为获取有限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员干部,权力与利益勾结,权力利益化、利益权力化倾向比较明显,党员干部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毗邻港澳,面向海外,侨亲侨商众多,社会开放程度高,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一些消极因素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不良影响,红包、礼金、养情妇、境外赌博、洗钱以及“裸官”等问题时有发生,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对外开放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流动人口众多,农村因土地征用、“三资”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城镇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纠纷频发多发重发,而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对广大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及社会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正在逐步形成参与意识较强的公民社会氛围,人民群众的诉求从侧重“民生”向注重“民权”、争取“民主”层面提升,从维护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利益为主向对基层政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甚至决策权等政治方面的要求转变,对基层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党务、政务、厂务、事务、村务等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既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处于先行先试的位置。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增多,而部分干部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制度防腐”,确保权力行使、项目建设、资金运用和干部成长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政治敏感性强,国(境)内外关注度高,网络舆情活跃,对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有序有效利用网络、借助和引导媒体实施对干部的社会监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大,窝案串案多,作案手段隐蔽,持续时间长,牵扯范围广,有的赃款流到国(境)外,有的涉案人员外逃,对借助科技、金融等各种有效手段查处腐败分子、追缴赃款、缉捕犯罪嫌疑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就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别大,不同地区腐败问题发生的领域、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规律与特点,研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方日报:根据您把脉的情况,可见目前我省的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黄先耀:的确如此,但有挑战也有机遇,而且多年来工作积累的成效给我们继续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持不懈地预防腐败,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保障。

  谈风气 市场竞争充分自由,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南方日报:春节刚刚过去,在此之前,省纪委专门针对“红包”制定了治理办法,设立了“廉政账户”,还发短信给全省的党员干部,提醒他们不要“收红包”,这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创新,给治理“红包”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黄先耀: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发现“红包”问题在我们广东已由过去的民俗习惯慢慢演变成不正之风,成为个别领导干部牟取私利的手段,社会反响强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同志,对治理“红包”问题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他们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设计一个有效管用的“药方”,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题专项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认识和能力,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要在惩治腐败不放松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决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决不能让消极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滋生蔓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目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地方换届后新上任的领导干部需要消除或者说避免四种不良习气:一是消除“官气”;二是消除“躁气”;三是消除“奢气”;四是消除“俗气”。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不能震慑腐败分子,但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预防,案子越查越多,就等于没有作为。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必须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和公民社会发育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

  今年惩防腐败

  十大创新突破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深化村务公开

  ◎整合预防腐败力量,健全预防腐败机构

  ◎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财产党内申报试点

  ◎整治收送红包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心建立

  ◎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试点

  ◎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谈调研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南方日报:抵粤3个多月以来,您马不停蹄地在南粤大地展开调研。您讲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由侧重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消除官场的“官气”、“躁气”、“奢气”、“俗气”;全面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建立管理台账,“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等,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黄先耀:这3个月,我到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大部分地市进行调研。我感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面向海外,长期以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正是广东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让广东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一些不同于其他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广东已经进入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和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后不容易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有可能在现阶段出现,反腐倡廉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南方日报:能不能具体谈谈?

  黄先耀:广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商品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市场主体多元,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活力增强;另一方面一些市场主体为获取有限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员干部,权力与利益勾结,权力利益化、利益权力化倾向比较明显,党员干部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毗邻港澳,面向海外,侨亲侨商众多,社会开放程度高,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一些消极因素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不良影响,红包、礼金、养情妇、境外赌博、洗钱以及“裸官”等问题时有发生,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对外开放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流动人口众多,农村因土地征用、“三资”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城镇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纠纷频发多发重发,而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对广大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及社会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正在逐步形成参与意识较强的公民社会氛围,人民群众的诉求从侧重“民生”向注重“民权”、争取“民主”层面提升,从维护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利益为主向对基层政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甚至决策权等政治方面的要求转变,对基层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党务、政务、厂务、事务、村务等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既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处于先行先试的位置。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增多,而部分干部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制度防腐”,确保权力行使、项目建设、资金运用和干部成长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政治敏感性强,国(境)内外关注度高,网络舆情活跃,对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有序有效利用网络、借助和引导媒体实施对干部的社会监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大,窝案串案多,作案手段隐蔽,持续时间长,牵扯范围广,有的赃款流到国(境)外,有的涉案人员外逃,对借助科技、金融等各种有效手段查处腐败分子、追缴赃款、缉捕犯罪嫌疑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就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别大,不同地区腐败问题发生的领域、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规律与特点,研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方日报:根据您把脉的情况,可见目前我省的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黄先耀:的确如此,但有挑战也有机遇,而且多年来工作积累的成效给我们继续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持不懈地预防腐败,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保障。

  谈风气 市场竞争充分自由,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南方日报:春节刚刚过去,在此之前,省纪委专门针对“红包”制定了治理办法,设立了“廉政账户”,还发短信给全省的党员干部,提醒他们不要“收红包”,这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创新,给治理“红包”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黄先耀: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发现“红包”问题在我们广东已由过去的民俗习惯慢慢演变成不正之风,成为个别领导干部牟取私利的手段,社会反响强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同志,对治理“红包”问题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他们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设计一个有效管用的“药方”,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题专项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认识和能力,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要在惩治腐败不放松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决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决不能让消极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滋生蔓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目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地方换届后新上任的领导干部需要消除或者说避免四种不良习气:一是消除“官气”;二是消除“躁气”;三是消除“奢气”;四是消除“俗气”。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不能震慑腐败分子,但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预防,案子越查越多,就等于没有作为。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必须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和公民社会发育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

  今年惩防腐败

  十大创新突破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深化村务公开

  ◎整合预防腐败力量,健全预防腐败机构

  ◎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财产党内申报试点

  ◎整治收送红包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心建立

  ◎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试点

  ◎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谈调研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南方日报:抵粤3个多月以来,您马不停蹄地在南粤大地展开调研。您讲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由侧重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消除官场的“官气”、“躁气”、“奢气”、“俗气”;全面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建立管理台账,“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等,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黄先耀:这3个月,我到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大部分地市进行调研。我感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面向海外,长期以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正是广东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让广东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一些不同于其他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广东已经进入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和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后不容易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有可能在现阶段出现,反腐倡廉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南方日报:能不能具体谈谈?

  黄先耀:广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商品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市场主体多元,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活力增强;另一方面一些市场主体为获取有限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员干部,权力与利益勾结,权力利益化、利益权力化倾向比较明显,党员干部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毗邻港澳,面向海外,侨亲侨商众多,社会开放程度高,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一些消极因素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不良影响,红包、礼金、养情妇、境外赌博、洗钱以及“裸官”等问题时有发生,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对外开放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流动人口众多,农村因土地征用、“三资”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城镇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纠纷频发多发重发,而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对广大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及社会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正在逐步形成参与意识较强的公民社会氛围,人民群众的诉求从侧重“民生”向注重“民权”、争取“民主”层面提升,从维护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利益为主向对基层政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甚至决策权等政治方面的要求转变,对基层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党务、政务、厂务、事务、村务等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既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处于先行先试的位置。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增多,而部分干部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制度防腐”,确保权力行使、项目建设、资金运用和干部成长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政治敏感性强,国(境)内外关注度高,网络舆情活跃,对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有序有效利用网络、借助和引导媒体实施对干部的社会监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大,窝案串案多,作案手段隐蔽,持续时间长,牵扯范围广,有的赃款流到国(境)外,有的涉案人员外逃,对借助科技、金融等各种有效手段查处腐败分子、追缴赃款、缉捕犯罪嫌疑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就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别大,不同地区腐败问题发生的领域、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规律与特点,研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方日报:根据您把脉的情况,可见目前我省的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黄先耀:的确如此,但有挑战也有机遇,而且多年来工作积累的成效给我们继续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持不懈地预防腐败,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保障。

  谈风气 市场竞争充分自由,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南方日报:春节刚刚过去,在此之前,省纪委专门针对“红包”制定了治理办法,设立了“廉政账户”,还发短信给全省的党员干部,提醒他们不要“收红包”,这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创新,给治理“红包”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黄先耀: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发现“红包”问题在我们广东已由过去的民俗习惯慢慢演变成不正之风,成为个别领导干部牟取私利的手段,社会反响强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同志,对治理“红包”问题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他们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设计一个有效管用的“药方”,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题专项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认识和能力,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要在惩治腐败不放松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决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决不能让消极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滋生蔓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目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地方换届后新上任的领导干部需要消除或者说避免四种不良习气:一是消除“官气”;二是消除“躁气”;三是消除“奢气”;四是消除“俗气”。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不能震慑腐败分子,但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预防,案子越查越多,就等于没有作为。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必须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和公民社会发育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

  今年惩防腐败

  十大创新突破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深化村务公开

  ◎整合预防腐败力量,健全预防腐败机构

  ◎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财产党内申报试点

  ◎整治收送红包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心建立

  ◎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试点

  ◎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谈调研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南方日报:抵粤3个多月以来,您马不停蹄地在南粤大地展开调研。您讲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由侧重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消除官场的“官气”、“躁气”、“奢气”、“俗气”;全面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建立管理台账,“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等,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黄先耀:这3个月,我到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大部分地市进行调研。我感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面向海外,长期以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正是广东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让广东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一些不同于其他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广东已经进入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和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后不容易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有可能在现阶段出现,反腐倡廉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南方日报:能不能具体谈谈?

  黄先耀:广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商品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市场主体多元,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活力增强;另一方面一些市场主体为获取有限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员干部,权力与利益勾结,权力利益化、利益权力化倾向比较明显,党员干部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毗邻港澳,面向海外,侨亲侨商众多,社会开放程度高,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一些消极因素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不良影响,红包、礼金、养情妇、境外赌博、洗钱以及“裸官”等问题时有发生,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对外开放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流动人口众多,农村因土地征用、“三资”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城镇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纠纷频发多发重发,而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对广大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及社会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正在逐步形成参与意识较强的公民社会氛围,人民群众的诉求从侧重“民生”向注重“民权”、争取“民主”层面提升,从维护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利益为主向对基层政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甚至决策权等政治方面的要求转变,对基层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党务、政务、厂务、事务、村务等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既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处于先行先试的位置。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增多,而部分干部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制度防腐”,确保权力行使、项目建设、资金运用和干部成长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政治敏感性强,国(境)内外关注度高,网络舆情活跃,对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有序有效利用网络、借助和引导媒体实施对干部的社会监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大,窝案串案多,作案手段隐蔽,持续时间长,牵扯范围广,有的赃款流到国(境)外,有的涉案人员外逃,对借助科技、金融等各种有效手段查处腐败分子、追缴赃款、缉捕犯罪嫌疑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就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别大,不同地区腐败问题发生的领域、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规律与特点,研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方日报:根据您把脉的情况,可见目前我省的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黄先耀:的确如此,但有挑战也有机遇,而且多年来工作积累的成效给我们继续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持不懈地预防腐败,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保障。

  谈风气 市场竞争充分自由,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南方日报:春节刚刚过去,在此之前,省纪委专门针对“红包”制定了治理办法,设立了“廉政账户”,还发短信给全省的党员干部,提醒他们不要“收红包”,这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创新,给治理“红包”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黄先耀: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发现“红包”问题在我们广东已由过去的民俗习惯慢慢演变成不正之风,成为个别领导干部牟取私利的手段,社会反响强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同志,对治理“红包”问题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他们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设计一个有效管用的“药方”,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题专项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认识和能力,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要在惩治腐败不放松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决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决不能让消极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滋生蔓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目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地方换届后新上任的领导干部需要消除或者说避免四种不良习气:一是消除“官气”;二是消除“躁气”;三是消除“奢气”;四是消除“俗气”。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不能震慑腐败分子,但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预防,案子越查越多,就等于没有作为。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必须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和公民社会发育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   今年惩防腐败   十大创新突破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深化村务公开   ◎整合预防腐败力量,健全预防腐败机构   ◎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财产党内申报试点   ◎整治收送红包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心建立   ◎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试点   ◎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谈调研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南方日报:抵粤3个多月以来,您马不停蹄地在南粤大地展开调研。您讲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由侧重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消除官场的“官气”、“躁气”、“奢气”、“俗气”;全面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建立管理台账,“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等,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黄先耀:这3个月,我到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大部分地市进行调研。我感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面向海外,长期以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正是广东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让广东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一些不同于其他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广东已经进入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和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后不容易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有可能在现阶段出现,反腐倡廉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南方日报:能不能具体谈谈?   黄先耀:广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商品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市场主体多元,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活力增强;另一方面一些市场主体为获取有限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员干部,权力与利益勾结,权力利益化、利益权力化倾向比较明显,党员干部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毗邻港澳,面向海外,侨亲侨商众多,社会开放程度高,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一些消极因素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不良影响,红包、礼金、养情妇、境外赌博、洗钱以及“裸官”等问题时有发生,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对外开放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流动人口众多,农村因土地征用、“三资”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城镇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纠纷频发多发重发,而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对广大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及社会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正在逐步形成参与意识较强的公民社会氛围,人民群众的诉求从侧重“民生”向注重“民权”、争取“民主”层面提升,从维护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利益为主向对基层政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甚至决策权等政治方面的要求转变,对基层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党务、政务、厂务、事务、村务等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既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处于先行先试的位置。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增多,而部分干部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制度防腐”,确保权力行使、项目建设、资金运用和干部成长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政治敏感性强,国(境)内外关注度高,网络舆情活跃,对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有序有效利用网络、借助和引导媒体实施对干部的社会监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大,窝案串案多,作案手段隐蔽,持续时间长,牵扯范围广,有的赃款流到国(境)外,有的涉案人员外逃,对借助科技、金融等各种有效手段查处腐败分子、追缴赃款、缉捕犯罪嫌疑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就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别大,不同地区腐败问题发生的领域、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规律与特点,研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方日报:根据您把脉的情况,可见目前我省的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黄先耀:的确如此,但有挑战也有机遇,而且多年来工作积累的成效给我们继续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持不懈地预防腐败,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保障。   谈风气 市场竞争充分自由,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南方日报:春节刚刚过去,在此之前,省纪委专门针对“红包”制定了治理办法,设立了“廉政账户”,还发短信给全省的党员干部,提醒他们不要“收红包”,这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创新,给治理“红包”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黄先耀: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发现“红包”问题在我们广东已由过去的民俗习惯慢慢演变成不正之风,成为个别领导干部牟取私利的手段,社会反响强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同志,对治理“红包”问题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他们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设计一个有效管用的“药方”,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题专项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认识和能力,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要在惩治腐败不放松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决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决不能让消极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滋生蔓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目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地方换届后新上任的领导干部需要消除或者说避免四种不良习气:一是消除“官气”;二是消除“躁气”;三是消除“奢气”;四是消除“俗气”。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不能震慑腐败分子,但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预防,案子越查越多,就等于没有作为。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必须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和公民社会发育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   今年惩防腐败   十大创新突破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深化村务公开   ◎整合预防腐败力量,健全预防腐败机构   ◎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财产党内申报试点   ◎整治收送红包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心建立   ◎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试点   ◎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谈调研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南方日报:抵粤3个多月以来,您马不停蹄地在南粤大地展开调研。您讲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由侧重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消除官场的“官气”、“躁气”、“奢气”、“俗气”;全面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建立管理台账,“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等,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黄先耀:这3个月,我到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大部分地市进行调研。我感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面向海外,长期以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正是广东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让广东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一些不同于其他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广东已经进入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和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后不容易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有可能在现阶段出现,反腐倡廉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南方日报:能不能具体谈谈?   黄先耀:广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商品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市场主体多元,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活力增强;另一方面一些市场主体为获取有限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员干部,权力与利益勾结,权力利益化、利益权力化倾向比较明显,党员干部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毗邻港澳,面向海外,侨亲侨商众多,社会开放程度高,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一些消极因素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不良影响,红包、礼金、养情妇、境外赌博、洗钱以及“裸官”等问题时有发生,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对外开放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流动人口众多,农村因土地征用、“三资”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城镇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纠纷频发多发重发,而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对广大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及社会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正在逐步形成参与意识较强的公民社会氛围,人民群众的诉求从侧重“民生”向注重“民权”、争取“民主”层面提升,从维护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利益为主向对基层政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甚至决策权等政治方面的要求转变,对基层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党务、政务、厂务、事务、村务等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既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处于先行先试的位置。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增多,而部分干部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制度防腐”,确保权力行使、项目建设、资金运用和干部成长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政治敏感性强,国(境)内外关注度高,网络舆情活跃,对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有序有效利用网络、借助和引导媒体实施对干部的社会监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大,窝案串案多,作案手段隐蔽,持续时间长,牵扯范围广,有的赃款流到国(境)外,有的涉案人员外逃,对借助科技、金融等各种有效手段查处腐败分子、追缴赃款、缉捕犯罪嫌疑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就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别大,不同地区腐败问题发生的领域、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规律与特点,研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方日报:根据您把脉的情况,可见目前我省的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黄先耀:的确如此,但有挑战也有机遇,而且多年来工作积累的成效给我们继续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持不懈地预防腐败,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保障。   谈风气 市场竞争充分自由,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南方日报:春节刚刚过去,在此之前,省纪委专门针对“红包”制定了治理办法,设立了“廉政账户”,还发短信给全省的党员干部,提醒他们不要“收红包”,这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创新,给治理“红包”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黄先耀: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发现“红包”问题在我们广东已由过去的民俗习惯慢慢演变成不正之风,成为个别领导干部牟取私利的手段,社会反响强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同志,对治理“红包”问题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他们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设计一个有效管用的“药方”,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题专项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认识和能力,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要在惩治腐败不放松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决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决不能让消极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滋生蔓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目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地方换届后新上任的领导干部需要消除或者说避免四种不良习气:一是消除“官气”;二是消除“躁气”;三是消除“奢气”;四是消除“俗气”。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不能震慑腐败分子,但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预防,案子越查越多,就等于没有作为。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必须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和公民社会发育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   今年惩防腐败   十大创新突破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深化村务公开   ◎整合预防腐败力量,健全预防腐败机构   ◎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财产党内申报试点   ◎整治收送红包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心建立   ◎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试点   ◎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谈调研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南方日报:抵粤3个多月以来,您马不停蹄地在南粤大地展开调研。您讲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由侧重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消除官场的“官气”、“躁气”、“奢气”、“俗气”;全面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建立管理台账,“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等,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黄先耀:这3个月,我到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大部分地市进行调研。我感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面向海外,长期以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正是广东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让广东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一些不同于其他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广东已经进入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和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后不容易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有可能在现阶段出现,反腐倡廉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南方日报:能不能具体谈谈?   黄先耀:广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商品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市场主体多元,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活力增强;另一方面一些市场主体为获取有限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员干部,权力与利益勾结,权力利益化、利益权力化倾向比较明显,党员干部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毗邻港澳,面向海外,侨亲侨商众多,社会开放程度高,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一些消极因素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不良影响,红包、礼金、养情妇、境外赌博、洗钱以及“裸官”等问题时有发生,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对外开放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流动人口众多,农村因土地征用、“三资”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城镇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纠纷频发多发重发,而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对广大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及社会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正在逐步形成参与意识较强的公民社会氛围,人民群众的诉求从侧重“民生”向注重“民权”、争取“民主”层面提升,从维护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利益为主向对基层政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甚至决策权等政治方面的要求转变,对基层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党务、政务、厂务、事务、村务等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既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处于先行先试的位置。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增多,而部分干部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制度防腐”,确保权力行使、项目建设、资金运用和干部成长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政治敏感性强,国(境)内外关注度高,网络舆情活跃,对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有序有效利用网络、借助和引导媒体实施对干部的社会监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大,窝案串案多,作案手段隐蔽,持续时间长,牵扯范围广,有的赃款流到国(境)外,有的涉案人员外逃,对借助科技、金融等各种有效手段查处腐败分子、追缴赃款、缉捕犯罪嫌疑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就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别大,不同地区腐败问题发生的领域、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规律与特点,研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方日报:根据您把脉的情况,可见目前我省的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黄先耀:的确如此,但有挑战也有机遇,而且多年来工作积累的成效给我们继续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持不懈地预防腐败,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保障。   谈风气 市场竞争充分自由,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南方日报:春节刚刚过去,在此之前,省纪委专门针对“红包”制定了治理办法,设立了“廉政账户”,还发短信给全省的党员干部,提醒他们不要“收红包”,这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创新,给治理“红包”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黄先耀: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发现“红包”问题在我们广东已由过去的民俗习惯慢慢演变成不正之风,成为个别领导干部牟取私利的手段,社会反响强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同志,对治理“红包”问题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他们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设计一个有效管用的“药方”,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题专项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认识和能力,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要在惩治腐败不放松的同时,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决不能让腐败分子藏身党内,决不能让消极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滋生蔓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目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地方换届后新上任的领导干部需要消除或者说避免四种不良习气:一是消除“官气”;二是消除“躁气”;三是消除“奢气”;四是消除“俗气”。   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不能震慑腐败分子,但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预防,案子越查越多,就等于没有作为。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必须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和公民社会发育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   今年惩防腐败   十大创新突破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深化村务公开   ◎整合预防腐败力量,健全预防腐败机构   ◎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财产党内申报试点   ◎整治收送红包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心建立   ◎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试点   ◎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谈调研   改革进入“深水区”,   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南方日报:抵粤3个多月以来,您马不停蹄地在南粤大地展开调研。您讲到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由侧重为干部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消除官场的“官气”、“躁气”、“奢气”、“俗气”;全面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建立管理台账,“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等,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黄先耀:这3个月,我到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大部分地市进行调研。我感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面向海外,长期以来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具有广东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正是广东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让广东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一些不同于其他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广东已经进入人均GDP由7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发生和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后不容易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有可能在现阶段出现,反腐倡廉的任务也更加繁重。   南方日报:能不能具体谈谈?   黄先耀:广东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早,商品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市场主体多元,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活力增强;另一方面一些市场主体为获取有限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党员干部,权力与利益勾结,权力利益化、利益权力化倾向比较明显,党员干部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毗邻港澳,面向海外,侨亲侨商众多,社会开放程度高,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一些消极因素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不良影响,红包、礼金、养情妇、境外赌博、洗钱以及“裸官”等问题时有发生,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对外开放的考验更加严峻,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较快,流动人口众多,农村因土地征用、“三资”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城镇劳资纠纷、房屋拆迁纠纷频发多发重发,而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对广大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及社会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正在逐步形成参与意识较强的公民社会氛围,人民群众的诉求从侧重“民生”向注重“民权”、争取“民主”层面提升,从维护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利益为主向对基层政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甚至决策权等政治方面的要求转变,对基层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党务、政务、厂务、事务、村务等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既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又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处于先行先试的位置。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风险增多,而部分干部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不足,改革的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导致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仍然易发多发,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逐步实现“制度防腐”,确保权力行使、项目建设、资金运用和干部成长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先试的“试验区”,政治敏感性强,国(境)内外关注度高,网络舆情活跃,对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有序有效利用网络、借助和引导媒体实施对干部的社会监督,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一些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大,窝案串案多,作案手段隐蔽,持续时间长,牵扯范围广,有的赃款流到国(境)外,有的涉案人员外逃,对借助科技、金融等各种有效手段查处腐败分子、追缴赃款、缉捕犯罪嫌疑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就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别大,不同地区腐败问题发生的领域、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规律与特点,研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方日报:根据您把脉的情况,可见目前我省的反腐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黄先耀:的确如此,但有挑战也有机遇,而且多年来工作积累的成效给我们继续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坚持不懈地预防腐败,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保障。   谈风气 市场竞争充分自由,党纪国法不能自由   南方日报:春节刚刚过去,在此之前,省纪委专门针对“红包”制定了治理办法,设立了“廉政账户”,还发短信给全省的党员干部,提醒他们不要“收红包”,这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创新,给治理“红包”问题带来了新思路。   黄先耀: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发现“红包”问题在我们广东已由过去的民俗习惯慢慢演变成不正之风,成为个别领导干部牟取私利的手段,社会反响强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同志,对治理“红包”问题高度重视、十分关心,他们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设计一个有效管用的“药方”,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题专项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题工作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对拒收拒送“红包”作出公开承诺;建立廉政提醒制度,加强对“红包”问题易发多发重点时段的监管;设立廉政账户,完善对无法拒收“红包”的处理制度;畅通举报渠道,举报电话设为12388,对实名举报“红包”问题实行奖励。   其中,对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的行为处罚作了详细规定。凡具有四种情形之一的,一律先予免职,再根据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一是用公款赠送“红包”;二是收受管理或服务对象的“红包”;三是授意或委托特定关系人收送“红包”;四是多次收送“红包”。   与此同时,我们还特地给全省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邮寄“廉政贺卡”。   我们这样做是要狠刹请客送礼、“红包”泛滥之风,清风正气、预防腐败,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广大党员干部。   南方日报:您刚才讲到“清风正气”。的确,一个地方的风气如果坏了,不仅会毁掉大批的党员干部,也会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黄先耀:这便是反腐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反腐倡廉是对经济发展的保驾护航。在我看来,目前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地方换届后新上任的领导干部需要消除或者说避免四种不良习气:一是消除“官气”,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消除“躁气”,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三是消除“奢气”,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四是消除“俗气”,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收送“红包”、礼金等,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   除此之外,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的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到“商品可以交换,但权力不能交换;市场价值取向可以多元,但党的宗旨不能多元;市场可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但共产党只有人民利益;市场竞争充分自由,但党纪国法不能自由”。要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谈规划 要让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   南方日报:您讲得很好。刚才您也对全省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把了脉”,省纪委准备开出什么样的“药方”?   黄先耀: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不能震慑腐败分子,但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预防,案子越查越多,就等于没有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查处腐败时,要注重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统一,要注重做到三个区分,即要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法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遏制腐败的干事创业环境。   我们的思路是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惩防体系,逐步实现由“权力反腐”向“制度防腐”的转变,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南方日报:具体来讲,要做哪些工作呢?   黄先耀: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今年在十个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一是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并深化村务公开;二是整合预防腐败力量,健全预防腐败机构;三是研究探索领导干部财产党内申报试点;四是整治收送红包;五是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六是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七是推进廉洁城市建设试点;八是配合开展“三打两建”工作;九是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十是纵横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纵是以省直带系统,横是市、县两级纪委来推进和部署。   南方日报:十大领域,亮点很多,比如,您提到健全预防腐败机构,这是指什么?   黄先耀:今年我们要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整合机构和力量,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省市两级预防腐败机构,以此来保障预防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干部失足。今年我们还要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共享机制、预警机制和廉政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   南方日报:大家比较关心的是监督问题,怎样监督“一把手”?怎样监督权力呢?   黄先耀: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项工作以及制度设计的配合。但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必须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和公民社会发育的新形势,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   南方日报:这里还有一个词汇,叫“廉政风险防控”。   黄先耀:这是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今年我们要研究制定全省加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意见,构建“分岗查险、分险设防、分权制衡、分级预警、分层追责”的预警防控模式,确保权力行使安全、项目建设安全、资金运用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以市县乡村四级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为重点,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真正使党员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也就是由侧重遏制向惩防并举、重在建设转变,由侧重事后查处向事前预警防控转变,由侧重监督约束干部向监督约束干部与保护激励干部相结合转变,由侧重设置“高压线”向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转变。   南方日报:如何更好地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保障呢?   黄先耀:今年我们将研究制定广东贯彻实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具体办法,总体上力求做到六个统一,即坚持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相统一,严肃查处极少数腐败分子与保护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相统一,积极主动履行职责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相统一,自觉服从党委领导与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相统一,纪委组织协调与部门各负其责相统一,履行监督职责与主动接受监督相统一。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通讯员 粤纪宣   统筹 戎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