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mg等于多少微克:民初“剩女”吕碧城:只叹梁启超已婚 汪精卫太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45:43

民初“剩女”吕碧城:只叹梁启超已婚 汪精卫太小

2012年02月12日 11:35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金满楼

字号:T|T
18人参与 6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开女智、兴女权”,最主要的途径是兴办女学,让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接受现代教育,吕碧城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幸运的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当时正积极推行新政,尽管学部的“癸卯学制”未将女子教育列入正规学校体系,但袁世凯对女子教育仍颇为重视。在英敛之的帮助下,吕碧城在筹办女学过程中结识了严复、严修、傅增湘等津门名流,进而获得了天津道尹唐绍仪乃至袁世凯的鼎力支持。1904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学正式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傅增湘为监督(校长)。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23岁的吕碧城升任监督,这在当时尚属首例。

“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将来尽各自的力量”,吕碧城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民国后的诸多女杰,如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等,她们都曾亲聆过吕碧城的授课。最有意思的是,当年责骂她的舅父严凤笙后来“因事被劾去职”,袁世凯指定他协助外甥女吕碧城参与筹备女学事宜,严虽无地自容,但也只好“忍气权从”。

个性独立成“剩女”

作为清末的“女界闻人”,吕碧城不仅热衷于提倡女权、兴办女学,她也同样热心于公益。1911年奉天发洪灾,吕碧城与海上诸女发起女子赈灾会,并亲撰通告。1912年清帝退位后,在袁世凯的邀请下,吕碧城离开教育界改任总统府机要秘书。

在袁世凯称帝前夕,吕碧城辞职迁居上海,但在“洪宪帝制”失败后,她也不免为世人所非议。两年后,吕碧城飘然出国,后漫游于欧美各国并定居于瑞士的日内瓦湖畔。期间,吕碧城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并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

令人不解的是,吕碧城虽姿容优雅却终身未婚。有人说,这是因为她早年被人退婚而留下阴影所致,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事实上,后来与之交往过的社会名士不乏其人,如英敛之、杨志云等均与其有过感情纠葛,但吕碧城却宁愿独身终老而不曾踏入婚姻的大门。

吕碧城少年得志而又有才名,性格难免独立偏执。如早年对她多有提携的英敛之,仅因为《大公报》上登有“女教习妖艳招摇”新闻而怀疑是讥讽于她,最后两人闹翻。对此,有着师生之谊的严复批评她“心高气傲,举所见男女,无一当其意者”。

吕碧城如同现代都市中的女金领,事业、才情、样貌、金钱四者一样不缺,她能看上的人屈指可数,而被看上的人,往往又“使君有妇”。当友人问及于此时,她自称“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诗写得不错,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曾有人说她是袁克文(袁世凯的二公子)的红颜知己,吕碧城笑而不答,稍倾曰:“袁属公子哥儿,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1939年后,吕碧城返回香港,后于1943年辞世,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

吕碧城(1883-1943)

原名贤锡,安徽旌德人。1904年被《大公报》聘为助理编辑,同年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后任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因其复辟帝制而辞职居沪,期间行陶朱之学,获利颇丰。1920年,赴美留学并周游欧美各国,后在瑞士长住。1939年返回香港,1943年病逝,终生未婚。著有《信芳集》、《吕碧城集》、《欧美漫游录》等。

吕碧城的记录

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及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吕碧城的诗词

《琼楼》

琼楼秋思入高寒,看尽苍冥意已阑;棋罢忘言谁胜负,梦余无迹认悲欢。

金轮转劫知难尽,碧海量愁未觉宽;欲拟骚词赋天问,万灵凄侧绕吟坛。

《祝英台近》

缒银瓶,牵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渌搴芳,梦堕楚天远。

最怜娥月含颦,一般消瘦,又别后、依依重见。

倦凝眄,可奈病叶惊霜,红兰泣骚畹?滞粉黏香,绣屧悄寻遍。

小栏人影凄迷,和烟和雾,更化作、一庭幽怨。

《汨罗怨》

翠拱屏峰,红逦宫墙,犹见旧时天府。伤心麦秀,过眼沧桑,消得客车延伫。认斜阳,门巷乌衣,匆匆几番来去?输与寒鸦,占取垂杨终古。

闲话南朝往事,谁钟清游,采香残步,汉宫传蜡,秦镜荧星,一例秾华无据?但江城零乱歌弦,哀人黄陵风雨。还怕说,花落新亭,鹧鸪啼古。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y0.ifengimg.com/mappa/2012/02/06/e0c01b424fb570ce579c01db6e0acadf.jpg);}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