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瓢图片大全:贵州省省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18:06

贵州省简称,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联四川和重庆,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16位。辖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4个地级市和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及毕节、铜仁2个地区,88个县(市、区、特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同纬度地区暖和,7月平均气温为22-25℃,年均降雨量在1100-1300mm之间。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省会贵阳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公里、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公里,具有近江、近海、近边的相对区位优势。

    全省2003年末总人口为3869.66万人,共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居全国第3位,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1%。贵州能源资源富集,具有水电与火电互济的优势。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1874.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且开发条件优越。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全省煤炭资源量2401亿吨,保有储量523亿吨,为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的总和,名列全国第5位。煤层中还蕴藏着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贵州水火互济的电源结构和良好的开发基础,在实施西电东送战略中得天独厚、在西南地区独一无二。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能源与矿产组合良好的优势。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28种,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40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10位,有22种列13位。煤、磷、汞、铝土矿、锑、锰、金、重晶石、硫铁矿、水泥与砖瓦原料以及各种用途的白云岩、砂岩、石灰岩等最具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铝土矿质佳量大,保有储量3.95亿吨,列全国第2位;磷矿储量是全国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金矿储量居全国第12位。矿产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有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厂、最大的磷矿肥基地、最大的铁合金厂、最大的磨料和人造金刚石生产和出口基地。

    贵州生物种类繁多,具有发展立体农业、生物制药和特色食品加工业的优越条件。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颈鹤等14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全省森林覆盖率34.9%,各类建设用材和桐油、生漆、楠竹、松香等林产品享誉四方;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珍稀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食用野生植物500多种;工业用野生植物600多种;绿化、美化及抗污染野生植物240多种;有药用植物3700多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天麻、杜仲、厚朴、黔党参、何首乌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农作物植物品种也较为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个,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贵州境内,自然风光神秘雄奇,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历史文化悠远凝重,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长征文化催人奋进。有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大溶洞、马岭河峡谷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会议会址等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花溪等61个省级风景区,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贵州在中国西南占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贵州是大西南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既是四川、重庆南下出海的必经之地,也是华中、华南联结西南的重要通道。境内有川黔、湘黔、贵昆、黔桂和南昆五条铁路干线运营,正在建设的渝怀铁路也穿越贵州,贵阳是西南地区的铁路枢纽;上海至瑞丽、重庆至湛江两条公路国道主干线穿越全境并形成枢纽。贵阳龙洞堡、铜仁大兴机场已开通营运。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属长江流域的有65个县,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属珠江流域的有22个县,面积6.1万平方公里。在贵州境内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对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贵州是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基地,初步建立了以能源、原材料、卷烟、酿酒等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劳动力、电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均低于东部地区,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奋斗目标是:五年打好基础,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把我省建设成为大西南南下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新贵州。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济社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全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重庆至湛江国道主干线贵州段中,除崇溪河至遵义段外,其余路段以全部建成通车。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贵州段中,贵阳至凯里已建成通车,贵阳至镇宁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凯里至玉屏、镇宁至胜境关将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建成通车。西南公路出海通道贵州段已全线贯通。基本实现了各州、市、地政府所在地城市与省会贵阳的高等级公路连接;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在铁路建设决战西南的推动下,株六复线、内昆铁路和水柏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渝怀铁路正在抓紧建设,黔桂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即将启动。安顺黄果树机场和兴义、黎平机场今年将建成通航。实施了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和赤水航运建设项目。我省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运相互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取得突破。国家明确贵州是西电东送的重点省份之一,2000年至2003年累计电力投资比1979年至1999年电力投资总额还多194亿元。我省第一批4个水电站、4个火电站8个电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四年新装机容量411.47万千瓦,装机总容量达到868万千瓦。四年向外省输送电力260.65亿千瓦时,去年向广东送电负荷达到180万千瓦,圆满完成了黔电送粤任务。电力工业已成长为我省支柱产业。随着我省第二批4个水电站、6个火电站电源项目建设的全面启动,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快。

    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明显加强。四年来,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38.87万亩,累计投资24.35亿元,基本实现了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目标。在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长江防护林工程等的同时,四年累计建成沼气池32.56万口,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又巩固了生态建设的成果。

    以普九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发展加快。贵州省全力推进两基攻坚,大力实施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累计新建农村中小学2758所,改造915所中小学危房,57个县实现普九普九人口覆盖率从1999年的22.9%提高到2003年的65.1%。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2003年,畜牧业和贵州特色经济作物对农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由1999年的32.7%8.6%分别上升到47.7%12.6%。以巩固提高两烟一酒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省卷烟单箱利税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茅台为龙头的白酒产量在全国的排位由1999年的第18位提高到2003年的第6位。以能源工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优势原材料工业。集中力量做强做大铝及铝加工、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等优势产业。1英寸微硬盘等高新技术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技术向产业化迈进。以我省已有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品为支撑,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型能源和中药现代化五个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形成。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为重点,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游客人数逐年增加,2000年至2003年全省旅游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4.7%.通过西部大开发,人民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以极贫人口为主要对象,我省以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基本增收门路、基本文化素质入手,实施了1万多个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建设项目,四年来,完成5.13万贫困人口的扶贫移民搬迁,全省有近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相对东部地区,贵州发展晚了些,但发展空间广阔。为加快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贵州省已经制定和正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以扶持外来投资者,确保其获得正常的投资回报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人口3869.66万。贵州具有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以及近海、近江、近边突出的区位优势,可为海内外客商提供巨大的商机。
  交通区位优势。贵州毗邻华中,既是发达的华南进入西南的必经之路,也是西南三省一市的出海通道,要开发西部,特别是西南,必先打通贵州的交通干线,目前,已经建成重庆到湛江、上海到瑞丽两条国道主干线在贵州的路段。随着基础设施改善,贵州已成为泛珠江三角区中心腹地的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可为各地客商发展现代物流提供广阔的空间。
  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贵州已探明煤炭保有储量523亿吨,为江南9省之和。水能蕴藏量1874万千瓦。贵州水电、火电的单位造价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全省已探明的矿产有123多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6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28种。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良好,铝工业、磷化工已初具规模,煤化工发展前景广阔。欢迎各地客商到我省参与上述产业的深度开发,共同把贵州建成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生物制药和绿色食品加工优势。贵州光、热、雨同季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全省共有野生动物1000余种,高等植物6000多种,药用植物3924多种,可以入药的植物种类占全国总数的80%,是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独特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欢迎国内外投资者到贵州进行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开发,开展农作物种植和特色食品加工。
  旅游资源投资优势。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典型、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条件下,山石、水景、洞穴、林木融为一体的景点,遍布全省,使贵州具有“中国旅游宝库,世界天然公园”之美誉。全省拥有可以进行规模开发接待游客的景区(点)1000多个,目前仅开发200多个。欢迎国内外投资者到旅游景区(点)进行成片开发、建设、兴办服务设施、发展娱乐项目和开辟新的旅游线路。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优势。六十年代以来,国家在我省投资建设了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三大基地,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工程技术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贵州已成为西部最大的片式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欢迎国内外投资者与贵州现有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共同创建西部的新兴IT产业基地。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优势。相对东部地区而言,贵州的生产要素价格较低,固定资产投资的建材和工程费均大幅度低于东部。因为贵州发展晚,有很多领域还供不应求,例如,在住宿、酒店、交通、通信、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发展机遇。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行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为加快这些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贵州省已经制定和正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对外来投资者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确保其获得正常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