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都是宠出来的:中國古塔大全(二十四)【吉林、黑龍江、廣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1:15:12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4日收集整理★★★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吉林

001、吉林农安古塔

农安辽塔在吉林省农安县古城(辽黄龙府所在地)。塔建于辽统和元年至太平年间(公元983-1030年)。1953年修葺。塔为砖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33米。密檐式,实心塔。第一层檐下有砖雕斗拱,八面修有壶门。塔上原有宝顶、风铃和铜铎,现多损坏。1953年修葺时曾在塔的上部小砖室内发现两尊铜佛、瓷香盒、瓷香炉等辽代文物,是研究辽代瓷器的珍贵资料。现塔已被列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002、吉林马滴达塔

马滴达塔位于吉林延边市珲春马滴达乡马滴达村东约2华里马滴达山下距地面高50米处的小平台上。小平台为自然形成的马蹄形,古塔与地名有着亲切的联系。因塔位于马蹄塔形的平台上而得称“马蹄塔”。由于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蹄”称为“滴”,将“塔”称为“达”,即今日所称的“马滴达”。塔于民国年间倒塌,现已是一片废墟。
据《珲春县志》记载:“古塔在春化乡塔子沟北山坡,高七级、西靠山,东临河。相传为渤海所筑。惜塔砖之纹模糊难辨。砖有两种:一方形,厚2寸,四面各1尺;一长方形,厚2寸,长1.2尺,宽5寸。其坚如砺,土人取以磨刀,由于塔根之砖失去七,民国十年遂致倾倒,塔顶铜幢坠入河内,迄今未能捞获。”
1973年6月,吉林省博物馆和延边博物馆,珲春县文化馆对引塔基进行了清理发掘,在清理中发现塔基已被掘盗,坑内遗弃近代日本汽水瓶子一个。进入第二道封门后则为“地宫”。“地宫”的中心部分是塔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宫”为长方形,其长2.74米,宽1.86米,中心高2.30米,顶部用迭涩筑法,四壁用清砖错缝平砌,上抹白灰。“地宫”已遭破坏,面目全非,从底部出土的大批涂红朱的白灰块,条状木痕等迹象推测,可能有台床之类的设施,在底部乱砖中杂有零乱的骨殖:有人的下颔骨、脊椎骨、肋骨、上、下肢肌等,当是这座墓葬的主人的遗骸。   马达塔平面为方形,与中原唐代各佛塔相似,尤其与西安荐福寺小雁塔的平面相同。同和龙贞孝公主墓,无论在塔基平面,还是在墓室的结构、规模、筑法等方面都基本相同。由此推断,马滴达塔无疑是渤海时期所建。
该塔“地宫”虽没有墓碑,壁画,但出土了人骨。据有关部门鉴定,墓主为一中年男性。马滴达塔基本同贞孝公主墓一样,也是一座墓塔结合形式的墓葬。
该塔距渤海东京龙源府八连城址约50公里,当属京城辖境。贞孝公主墓修在渤海文王大钦茂大兴五十六年,即大钦茂在东京龙源期间,马滴达塔的建造年代也应大约在这个时期,时间不会相去太远。从此可以推测塔的墓主人很可能是渤海王族的重要成员。
此塔是少有的渤海时期的遗迹之一,是珲春境内唯一的渤海塔,对于研究渤海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003、吉林灵光塔

灵光塔位于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西北塔山顶上。建于唐代渤海时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约20米,方形,似青砖楼阁,共5层。塔顶铁刹为宝葫芦状,各层有直棂窗,样式古朴。塔檐伸展较长,挂有铁铃,山风吹来,金铁皆呜。塔基四面分别砌有褐色花纹砖,东西两面阴刻莲瓣纹,南北两侧阴刻卷云纹。灵光塔附近有三峰:一览峰、田白峰和葡萄峰。登瞻白峰,可遥观长白山天池。传说,此塔历经沧桑,大海变迁,万物倾覆,唯有此塔独存,似“一柱进天”。
004、吉林白城双塔      

日据时代老照片
双塔位于吉林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双塔屯中,两塔高皆为12米,相距23.8米,青砖结构。塔身覆钵形,上部有塔刹相伦十三通(俗称十三天),中有塔龛,下为四方形塔座,座周围有梵文经咒砖刻,座下四周有神兽及火焰宝珠砖浮雕十三块,座的底部为四层塔阶。经考证,双塔属清代早期建筑的喇嘛塔,是松辽平原目前仅存的几座古建筑之一。
黑龍江
001、 黑龙江塔子城辽塔

辽塔位于泰来县城西北45公里塔子城西南二公里的丘岗上。原为一座雄伟壮观的青砖古塔,是黑龙江省唯一的辽塔。塔为六角密檐攒尖实心式佛塔。塔高5丈许,阔分六面,每面宽约7.5 尺,周长约45尺,直径约15尺。塔的层檐上悬有金属制的风铃,轻风吹佛,铮铮作响。塔身中部每面的小龛中塑有坐式佛象,为辽金式的佛教塔刹建筑。根据1956年在塔子城内西南隅发掘出土的小石碑残刻考证,该塔建于辽代道宗大安七年(1091年)数百年来沐雨栉风,巍然伫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据塔子城的日本兵来到塔下“挖砖找辽塔宝”横加破坏。到1943年佛塔已残损不堪。1953年农历八月十四日子夜,在雷雨交加下倾刻颓圮,仅余塔墟。
002、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七级浮屠塔

极乐寺座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占地面积57000平方米。极乐寺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丛林。它既是佛教徒参谒朝拜的北方佛教圣地,也是中外游人观赏浏览的名胜所在,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极乐寺于1921年由北方名僧天台宗第四十三代宗传弟子炎虚法师创办的寺庙。“文革”中,部分建筑遭到破坏。1981年由政府拨款修复。极乐寺整体设计、布局和建筑结构,均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寺院座北,面南临街。进入山门,首先见到的是钟楼二楼。庙庭内,横向分主院、东跨院、西跨院三部分。主院建筑1800余平方米,分四重大殿:一为天王殿,正中供弥勒佛,东西有四大天王;二为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殿,供释迦牟尼;三为三圣殿,四为藏经楼。天王殿前方左右为钟鼓楼。院内两侧尚有配殿。该寺为黑龙江最大的近代佛教寺院建筑。东院内建有著名的七级浮屠塔。
塔为1824年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四十四传弟子所建,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37米,布局为国内罕见,正面朝南,紧连砖建硬山式地藏殿。殿前接三间卷棚敞厅,东西两侧各设两层塔式钟鼓楼。塔东、南、西三面和北面三层以上开窗,余皆在外设拱形佛龛,塑以生动的罗汉浮雕31尊。殿塔相通,供奉三大佛、四菩萨七尊铜像。
浮屠塔内有木梯,可供登临观赏。殿和塔檐下的雀替做成龙、凤、狮、鹤等浮雕,造型生动。塔的局部构件和装饰具有西方建筑的风格。
003、 黑龙江衍福寺双塔

位于齐齐哈尔市肇源县茂兴大庙村。塔在衍福寺山门前,故名。该塔把藏、蒙古、汉各民族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对研究我国古代宗教艺术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衍福寺双塔东西排列,坐南朝北,间距30余米。相传清太宗曾祀于此,故建寺塔。后寺毁塔存。双塔呈宝瓶状,高约15米,为四面五级建筑。由塔刹、相轮、塔身、塔座和塔基组成。塔刹为宝珠日月金顶,其下为相轮十三重;塔身略呈椭圆形,状如覆钵;塔座与塔基为方形须弥座。塔身雕刻藏文咒语,上有龛门,南向。塔座雕绘纹饰图案,以双狮宝珠最为精致,姿态逼真,栩栩如生。双塔形制近似北京的北海白塔。除塔刹宝珠日月金顶外,余皆砖筑.为喇嘛教寺塔。
004、黑龙江卜奎清真寺砖塔

卜奎清真寺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建成。是一座既有伊斯兰建筑风格,又融会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特色的寺院。属于砖木结构建筑。由东西两寺组成,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东、西两寺分别以大殿为中心,配有教长室、讲经堂、对厅和沐浴室等。但是西殿毁坏较严重。东寺大殿可容纳四百多人诵经朝拜,建构壮观,装饰精美;殿前是宽阔的卷棚式庑廊,飞檐翘起,彩椽相接;正门高悬阿拉伯文“太斯米”横额,二十扇活页门上雕镂着棋琴书画四季花齐。寺内还藏有稀世珍宝——手抄本《古兰经》以及咸丰八年出版的私塾教材《四书集注》等书典。遥殿有砖塔1座,顶端是金色的“凤剥铜”宝葫芦,约2米高,葫芦顶上斜镶着象征伊期兰教的月牙。卜奎清真寺,典雅壮观,别具一格,院内栽有丁香、古榆,气氛肃穆,环境幽雅,198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
005、哈尔滨极乐寺阿弥陀佛塔­

极乐寺阿弥陀佛塔­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的极乐寺內,建 于1921年,七级八角浮,塔高三十余米。
廣西
001、桂林日月塔

日月双塔座落在桂林市美丽的杉湖中,日塔为銅塔,位于湖中心,高41米,共9层,月塔为琉璃塔,高35米,共7层。两塔之间以湖底一条10米长的湖底隧道相连。銅塔所有构件如塔什、瓦面、翘角、门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完全由銅壁画裝饰,整座銅塔创下了三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銅塔,世界上最高的銅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双塔的四周、內墙、门窗等处都尽滿了五彩缤紛的图案,顏色主要以黃、綠、白、蓝、黑为主。這些壁画主要反映了桂北文化,图案以各种花草植物和‘瑤王印’为主,体現了少数民族追求精美生活的文化特徵。
地下通道实际上就是一座湖底公园。透过拱形玻璃,头頂和两側的鲢魚、鯉魚、花斑魚……在湖底悠闲自得地生活。从日塔底部乘坐电梯,来到了塔的最高层。从塔頂俯瞰,桂林城秀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002、广西炳蔚塔

位于西江南岸的铁顶角山巅,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青砖结构,塔身呈六角形,高7层,34米。每层塔檐筑莲花图案浮雕,十分壮观。首层有清代梧州知事袁渭栓刻的"文峦耸秀",二层碑额"炳蔚塔"(已遗失)3字,为清代状元广西运使陈继昌书刻。
003、广西贺州文笔塔

文笔塔又称魁星楼,位于贺州市贺街镇境内,是贺州市古代作为学官文峰的象征性建筑物,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塔高五层共27米,占地约80平方米,塔身呈六角形,塔体用大青砖砌身,表面却呈红色,上盖绿色琉璃瓦,门额浮堆黑色"魁星楼"三个大字。塔顶层原有一铸于南汉大宝四年(861年),重750公斤的大铜钟,铜钟圆形,呈开口喇叭状,铜钟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上铸文1288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属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此钟已于1963年迁至八步灵峰公园。
004、广西北海文昌塔

文昌塔位于合浦县城南约3公里处,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塔为八角形,高约36米,塔座8.1米,内径2.6米。为7层叠涩密檐砖塔,其造型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塔顶为一红胡芦。每层开着东西通风门,即坤门与凤门,其余是作装饰之用的假门,塔内有阶梯盘旋而上。塔身为白色,角边和拱门边为红色,红白鲜明,既朴素又美观。登塔眺望,北海远景尽收眼底。
文昌塔的取名,是取南方丁火文明之义。文昌塔现为广西南部宝塔之冠,这对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及建筑力学都有较大的价值。
005、广西桂林舍利塔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民主路万寿巷开元寺遗址内。原塔建于唐显庆二年(657),现存舍利塔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的喇嘛式砖塔。1972年整修时,于内壁发现墨书《金刚经》全文。南面门上塑有"舍利宝塔"门额,其余三门门额以汉文、梵文塑"南无阿弥陀佛"佛号。门额两旁分刻八大金刚名号,东为赤声、火神,南为净水、持炎,西为紫贤、随求,北为除灾、辟毒。现塔由塔座、塔身、顶盖组成,通高13.22米。塔基底座为正方形,各边长7米,四面有门互通。塔身为宝瓶式,立于八角形须弥座上,每面有一佛龛,南面有一入口,内置有明、清时期盛舍利的陶罐10余件。塔刹似伞盖,相轮5重,上置铜质宝珠刹顶,铸60字铭文,款为"洪武十八年十月初七日题"。
006、广西富川瑞光塔

瑞光塔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南郊约500米富江西畔的急转弯处。因塔内曾供有阴刻雕观音像,俗称观音塔、观音阁。塔为7层楼阁式六角形砖塔,高28米,塔基埋深4.8米,塔尖有重达400公斤的铜刹盖顶。各层皆有一门,依次顺时针变化门向。顶层六面有窗。塔内有螺旋式砖梯78级,可直达顶层。登塔远眺,可观“富川八景”中的“三景”:“富水奔涛”、“层峦耸翠”和“山泉飞瀑”。塔下林木成荫,玉泉清冽,环境十分幽雅。
瑞光塔建于何年,尚未见到具体史料。据《光绪富川县志》卷十二《杂记》篇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雷击瑞光塔砌面”,说明它早在那时就已存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兵火,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从明朝至今400多年来,瑞光塔历经洪涝、地震和雷击等灾难,依旧安然无恙。民国初年,瑞光塔所在地曾辟为中山公园。1980年和1988年,县人民政府两次拨款维修,加固塔基。
瑞光塔旁有慈云寺,也称镇江慈云寺,总面积为598平方米。该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战火,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民国4年(1915年),陆荣廷带兵由桂平到富川,游慈云寺时,倡议修一条花街路,接慈云寺至回犀桥。后经有关方面努力,终于修成。民国期间曾将寺改为“中山纪念堂”。内有佛殿二进,东西两侧有厢房,殿间天井用卵石铺成,每座殿堂皆由六柱抬梁构架组成。后殿有圆月门,直通瑞光塔。1980年,瑞光塔、慈云寺均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现是县文物管理所驻地,内辟两个展览厅,一个展览革命文物,一个展览古代文物。
007、广西南宁青山塔


青秀山,又名青山,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位于市郊东南十里,南临邕江,山势雄奇秀拔,林木青翠,风景宜人,诗人赋诗《青秀松涛》,为古代南宁八景之一。据史载,宋明时曾先后在山上建有白云寺、万寿寺、独孤寺、青山寺、董泉亭、洞虚亭、龙象塔等,后均毁于兵烫火灾。
青秀山顶上矗立的宝塔叫龙象塔,俗称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共有九层,后被雷电击塌了两层,抗日战争期间政府认为此塔是日机轰炸南宁的“航标”,就把它炸掉了。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重新修建。它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塔有九层,高60米,塔基直径12米,有207级旋梯,为广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顶,可眺望远近一二十里的风光,南宁城景色更是一览无余。
008、广西允升塔

在梧州市西江南岸锦屏山。清道光三年(1823年)建。据两广总督阮元诗:“云山郁蒸,江水澄凝。得此高塔,势欲上腾。梧岗吉上,从此其兴。”而名为“允升塔”。相传允升塔是吕洞宾为救一对鸳鸯鸟而掷下的一杆笔。
塔平面六边形,底边长3.9米,七层楼阁式砖塔,通高36米,塔身叠涩出檐。底层以及三至七层正面各开券顶门,二层各面相间开长方形、圆形窗,其余各层相间、上下相错开5个方形窗。塔顶六角攒尖。塔内各层设木楼板和木楼梯。门额有阮元题刻的“秀发梧江”、“观文成化”、“光射牛斗”等石匾。1982年维修,改木楼梯为铁楼梯。
009、广西崇左斜塔
在清幽秀丽的左江中游, 在崇左县东北方向3公里处,有一叫鳌头山的小岛,岛上挺立着一座古老的斜塔,人称归龙塔,系左江河畔的一绝。1986年第九期《新观察》杂志载文曰:归龙塔为世界八大斜塔之一,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并列。崇左斜塔建于明代于启元年(1621)。分5层,塔底直径5米、高28米,塔身呈八面体,塔顶八面飞檐;每层各开一窗口。塔内有螺旋形阶梯通塔顶。整个塔身向外倾斜1米左右,俗称斜塔。据专家考证,是建塔工匠在建塔时考虑到江心风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设计的。
归龙塔共5层,塔高23.38米,塔底直径5米,塔身呈八角面体,每层均开一窗。使人惊讶叫绝的是,不管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观看,归龙塔总是向人所在方向歪斜。凭这一奇特的魅力,就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而且,使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相传远古时候,左江中游有条妖龙,凶残恶暴,常在急弯处搅浪翻波,翻船食人,弄得左江一带人心惶惶。有个叫水宝的后生猎手,不忍心看人们葬身龙腹,凭着一身好武艺,来到左江,在神仙的指点下,斩杀了妖龙,为民除了孽害,使左江恢复了平静。当地村民为了永记水宝杀龙除害的业绩,便在江心岛上建了座塔,取名归龙塔,又名水宝塔。
然而,神话代替不了现实,据了解,塔为太平知府李友梅所造,建于明朝启元年,当时只建了3层。过了39年,清康熙年间,太平知府徐越又续建了两层。归龙塔已有370余年的历史,又处河流急弯处,遭受了数不尽的洪水冲击,风乔雷打,但是仍以刚强挺拔的英姿巍然屹立于左江中。
010、广西桂林普贤塔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象鼻山顶。是一座喇嘛或实心砖塔。建于明代初期。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远看此塔, 像插在象背一支剑柄或置于象背一只宝瓶, 故亦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此塔典型与周围山水相映成趣, 颇为和谐壮观。
011、广西安澜塔

贵港市城东五里的罗泊湾上有一座巍峨古塔,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至今已经180多年。该塔名曰安澜,又曰漪澜,塔高九层约30多米,底层周长36.62米,墙厚1.9米,塔身呈八角形,共有35个形状不同的窗口,坐南向北临江而立,建筑风格非常独特。昔日登塔可望江城,江中百舸争流,浪击飞舟,城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无限风光在塔峰。此塔遭受过无数次特大洪水的冲撞和雷电轰击,仍岿然不动,稳如泰山,塔顶的瓦片不掉落,塔身没有毁损,保留全貌。
这座塔的北大门原有一首“撮土为山陪地脉,引入成事补天功”的对联,意为这座县城虽然东有东山,南有南山,西有西山,北有北山,但是没有中山,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少一,风水地理有缺陷,需要建造中山,以“陪地脉”和“补天功”,县人才能够心想事成,五谷丰登,百业兴旺。于是造塔代山,以慰民心。据说,这是清代知县林大宏和他师爷共同筹划的。
完成于2010年12月2日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返回古塔目錄         返回古塔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