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看中国文化:明初功臣功成身不退的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34:35
明初功臣功成身不退的悲剧
http://www.hnby.com.cn 大河文摘报 06 书人茶话 2005年12月08日

  朱元璋是靠武力杀伐取得的政权,同样担心皇权旁落于武臣之手,便以严刑峻法和告密制度维护其统治。皇帝之下,人人自危,文臣武将皆不知哪日人头落地。自危日久,忠臣也会思反,这反过来又成为皇帝杀戮的借口。
  在无票可投的皇权时代,被官逼反的百姓只能靠暴力谋生存,农民起义促成了改朝换代。而狡兔死走狗烹,则是这皇权时代暴力政治无可逃脱的历史宿命。
  历史上历朝历代开国的皇帝,个个都是好猎手,驱使着一帮“走狗”,捉兔杀兔大忙一阵,得到了偌大的猎物——江山后,就觉得“走狗们”碍眼了,心里头就对那些“走狗们”讨厌起来。宋太祖在一大帮猎手中,算得上是有点良心的,好聚好散,没有将开国的那些“走狗们”烹了,而是放了一条活命让他们做了一世的富家翁。遇到良心坏了的猎手,“走狗们”的日子就大大不妙了!
  ■刘伯温直言遭毒害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猎手同姓赵的不一样,他对待“走狗”的方法四个字:心狠手辣。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中,武臣立功最著者,当推徐达、常遇春,文臣立功最著者,当推李善长、刘基。
  刘基是一位奇人,他洞察世事,无有不中。因此,他对朱元璋封赏的官职,多次拜辞不受,因为他知道朱元璋生性苛刻,很难容人,跟他共事长久,免不了杀身之祸。而李善长却官至右丞相,封韩国公,有骄矜之态。朱元璋对他渐感不满,想换掉李善长,让刘基为右相。刘基说:“善长是有功的老臣,能够调和各将的人际关系,不宜马上把他换掉。”朱元璋很奇怪地问道:“善长多次说你的短处,你怎么多次说善长的长处呢?我想让你做右相,不知怎样?”刘基顿首说:“换相好比换殿中的柱子,必得用大的木材,若用小的木材,不折断也必定扑倒。我就是那种小材,怎能当右相呢?”
  朱元璋问:“杨宪如何?”刘基说:“宪有相才,无相器。”又问:“汪广洋如何?”又答:“气量偏浅,比宪不如。”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急忙摇头道:“不可!不可!区区小犊,一经重用,必辕裂犁破,祸且不浅了!”
  不久,杨宪因诬陷人而被处死,李善长又被罢去相职,胡惟庸逐渐升为丞相。他听说了刘基对自己的评价,怀恨在心,就诬陷了刘基的儿子,又害了刘基。刘基忧愤成疾,被朱元璋派人护送回青田,不久去世。
  ■胡惟庸恃权害群臣害死了刘基之后,胡惟庸更加得意洋洋,肆无忌惮。他恃权自专,朝中生杀陟黜之事,不待奏闻,就自行决断,对于送来的奏章,他也先行拆阅,凡不利于己者,就藏匿不报。朝廷势利之徒,竞走其门,胡家珍宝金帛,积聚无数。魏国公徐达看不顺眼,就给朱元璋上了密本,说胡惟庸奸邪,应加诛除。朱元璋没有相信徐达的话,反给胡惟庸知道了这件事,因此,胡惟庸对徐达怀恨在心。于是,胡惟庸就私下里买通了徐达家里的看门人,让他诬告徐达。谁知弄巧不成,这计谋被自己的守门人报告了徐达,反而遭到了朱元璋的怀疑,每天上朝都提心吊胆,恐怕遭到不测之祸,等了几天,竟然没事,才逐渐放下心来。胡惟庸自此收敛了一阵。
  后来胡觉得自己应当再找个牢靠的靠山,就看上了李善长。李善长虽不当丞相了,但朱元璋还是十分看重他,经常出入宫廷。胡惟庸请人做媒,把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胡惟庸有了李善长这一靠山,不觉又趾高气扬起来。
  恰在这时,德庆侯廖永忠因擅自使用皇帝的龙凤仪仗而被赐死,平遥训导叶伯巨上书劝谏朱元璋,说他分封太多,用刑太繁,求治天下之心太过迫切,结果使得朱元璋大怒,把他捕入狱中,活活饿死。安吉侯陆仲亭擅乘驿车,平凉侯费聚招抚蒙古无功,均被朱元璋下旨严厉责罚。汪广洋罢相数年,由胡惟庸推荐,重登相位,不久又因刘基案被贬谪,汪广洋知道胡惟庸的不法行为,但一直替他隐瞒。在二次罢相之后,出居云南,不久即被赐死。
  朝廷官吏屡屡得咎,使得朝廷之上人心惶惶,生怕祸及己身,尤其是汪广洋被赐死,更使胡惟庸觉得震动,他觉得朱元璋迟早要惩治自己,就下定了反叛的决心。
  ■胡惟庸谋反诛亲族首先,他把那些遭到朱元璋惩治而心怀不安的官吏争取过来,结成党羽,然后又托亲家李存义到他的哥哥李善长那里探听口风,李善长知道这是祸灭九族的事,起初不肯应允,经李存义再三说明利害,最后默许了。
  胡惟庸把一些亡命之徒结纳为心腹,又暗地里招募了一些勇士组成卫队,并把天下兵力部署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再派人去同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勾结,引为外援,还结交了一些掌握兵权的人,准备一旦事发,就起兵响应。他又秘密结交日本国派来的使臣,作为事败之后的退路。
  胡惟庸在觉得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就于洪武十三年正月,奏告朱元璋说京宅井中出了一眼甜泉,乃是大吉大利之兆,请朱元璋前去观看。朱元璋竟信了他的话,车驾从西华门出发,准备前往。就在这时,内使云奇突然闯入跸道,勒住了朱元璋的马缰绳,极力劝阻朱元璋,说是不可前往。由于情势太急,云奇声调急促,以至不能说得明白。朱元璋见此情景大怒,就喝命左右用金锤挝击。云奇断了胳膊,扑倒在地,气息奄奄,但却用手指着胡惟庸宅第的方向。
  这时,朱元璋忽然有悟,忙登上高处向胡惟庸的宅第方向看去,但见胡宅中隐隐透出兵气,朱元璋大惊,立即发兵前往捕捉。不一会儿,御林军就将胡惟庸及埋伏的甲士捉拿归案,经人对质,胡惟庸无法抵赖,只得承认。
  胡惟庸被牵至市曹,凌迟处死。
  朱元璋当然不肯罢休,他派出官吏,四处拷掠,把胡惟庸一案的新账旧账一同清算,由擅权枉法到私通日本、蒙古,再到串通李善长等人谋反,由此牵连到胡惟庸的亲族、同乡、故旧、僚属以及其他关系的人皆被连坐族诛,先后杀掉了三万多人。
  ■蓝党之狱杀人过万十二年后,蓝党之狱又成。凉国公蓝玉,是著名的武将,也是开国功臣,但为人桀骜不驯。蓝玉与太子朱标往来很亲密,蓝玉在北征时看到燕王朱棣的行止,深感不安,告诫太子要提防燕王,太子为人生性忠厚,不愿生事。
  不久,太子病死。朱元璋觉得燕王朱棣很像自己,就想立他为太子,但一些大臣反对,朱元璋只得立了朱标的儿子做皇太孙。燕王朱棣见太子已死,无人替蓝玉说话,在入朝奏事的时候就对朱元璋说:“在朝诸公,有人纵恣不法,如不处置,将来恐成尾大不掉之势。”矛头直指蓝玉,但在这种情况下,蓝玉竟还率性而为。
  自此以后,蓝玉上朝奏事,没有一件能够获准,但蓝玉不仅不知收敛,还更肆无忌惮,即使陪皇上吃饭,也出言不逊。一次,他见朱元璋乘舆远远经过,便指着说:“那个乘舆的人已经怀疑我了!”此语一出口,大祸即来。其实,蓝玉并未像胡惟庸那样谋联叛逆,只是“祸从口出”罢了。锦衣卫听到了这句话,立即密告蓝玉谋反,并说他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设计起事,欲劫皇上车驾。朱元璋听了,正想杀人而找不到借口,便不问青红皂白,一齐拿到朝廷,并亲自审问,再由刑部锻炼成狱,以假作真,全部杀死。
  仅此还嫌不足,凡与蓝玉关联之人,也不使漏网,四面构陷,八方株连,朝廷中的勋旧,几乎一扫而空。此次前后共杀一万五千余人,与胡惟庸案杀人并算,共计近五万人。
  ■偶有保命算幸运至此还不罢休,蓝党之狱过后年余,颖国公傅友德奏请土地,不仅不准,反被赐死。宋国公冯胜,在缸上设板,用碌碡打稻谷,以作打谷场,声响远震数里,有仇人状告冯胜私藏兵器,朱元璋把他召入廷内,赐以酒食,说是决不相信别人的谣言。冯胜喜不自禁,谁知刚刚回到家里,即毒发而死。定远侯王弼,在家里曾叹息说:“皇上春秋日高,喜怒无常,我辈恐怕很难活下去了!”这一句话,果然被特务告密,立即赐死。
  这样一来,开国功臣已所剩无几,即便有几个,也早已远离朝廷,不涉政事了。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得保性命,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邓四人都死在胡、蓝大狱之前,沐英镇守云南,总算偏远无事,只有汤和绝顶聪明,他洁身远引、解甲归田,绝口不谈政事,享年七十多岁,得以寿终正寝,他的善终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一帮走狗中算得是个狗精。【摘自《现代领导》2005年第8期原载《适者生存》兆成/文】

责任编辑:陈要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