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什么出口的商品:笑对人生 化解生活中的烦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58:52
第001智 用禅心化解生活中的烦恼
        海涛法师有一句名言:“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完美的生活,但往往事与愿违,快乐不起来,幸福不到来,美好的事情擦肩而过,心中的爱受到伤害。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碰到一些烦恼和不如人意的事情。这些事情如果用感觉去应对它,不是真的美好;但用禅心去体会它,或许就是真的美好。
佛家讲缘,有些东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但有些东西不是你的,你再烦恼也没有用。抛却这些对身心毫无用处的烦恼,快乐起来,做生活的智者。
          佛说:“烦恼是生活,快乐也是生活,那何不快乐生活呢?”“禅心染得千山绿,烦恼场合正好修!”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要得到快乐的生命,就先要有快乐的思想。快乐其实很简单,无争、无欲、无求,一切随缘。
        寺院里的草地枯萎了一大片,了无生机,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就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说:“不着急,随时。”
找到种子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都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就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把小鸟都赶走了,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时,又来了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的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后,往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绿芽,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啊,都长出来了。”可师傅却依然平静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平等平常的。任何事物的发展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人生没有必要去怨天尤人,快乐就是这样随意、简单。
          金牛和尚经常亲自烧饭侍奉众僧。到开饭的时候,他就抬着饭桶来到食堂,跳着舞,呵呵大笑,叫道:“菩萨子,吃饭来!”金牛和尚快乐无忧,不把做饭送饭当作苦差,手舞足蹈,呵呵大笑,观众僧为“菩萨子”,真正是一位彻底摆脱了烦恼的觉者。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智慧不起烦恼”,说的真好。每个人都有烦恼,佛说烦恼太多是因为业障太深,贪、嗔、痴三念生出的烦恼,而我们之所以会烦恼也是因为无明,心中是黑暗的,那么就在心中点燃一盏智慧的明灯吧,烦恼即菩提!
        佛说万事皆由心生!的确,“智慧不起烦恼”这句话,则是让人不起烦恼的方法。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纠缠在无日无夜的烦恼中,因为烦恼就好像是自己在整自己般愚蠢,想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就要学会运用佛法的空观智慧,有了空观的智慧,烦恼自然就会烟消云散。
        真正的快乐是活在当下,所以它是随缘的,没有主观的思想意识在里面,就好像是一面镜子,风来雨来都在镜面中有所反映,但镜子本身没有风雨。所以,人生本来就应该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我们自己本身是不应该受到影响的,智慧不起烦恼,有智慧的人就会明白这一点。
        如果把烦恼比做黑暗的话,那智慧就是明灯,当明灯照破黑暗时,黑暗就不见了,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其实,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黑暗,只是因为没有明灯,所以才会黑暗。同样的道理,烦恼原本也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没有智慧,观念上才会产生冲突、矛盾和挣扎,令自己陷入烦恼的境地。
        有的人总觉得烦恼是别人给的,可是如果心中装满慈悲,又哪里来的这些烦恼。记住每个人都是你的道场,每个人都是来度你的,反之你也是来度别人的,随缘的对待每一个人!人的本性是相通的,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守望相助、唇齿相依,能够这样想的话,不但对自己有益,对别人也有益;而对别人有益,便是对自己有益,这就是推己及人的结果。如此这样就是有智慧的表现,没有人能够给你添加烦恼,除了你自己。
        赵州禅师说:“家家有路通长安。”
        这条路就是快乐之路、无忧之路。快乐你的人生,不要再受窗外灯红酒绿的引诱,再卷进蝇头小利的纷争,再一次陷入勾心斗角的悲楚。一句话只要我们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情绪会自然好起来,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烦恼、生气和忧郁的生活中,情绪就会变得暴躁,精神就会崩溃,最后导致身体也崩溃。

第002智 笑对人生,知足常乐
  佛说要笑对人生,其实,人生最难得的是快乐,而笑能消散人们的烦闷,得到安慰的乐境。任心自在,无忧无虑,坦坦荡荡,坐卧随缘,就是佛的妙用。世上谁最快乐?是那些笑对人生的人;世上谁最富有?是那些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足的人。世上谁最强大?是那些善于克制自己的人。笑对人生,知足常乐,克制自己膨胀的欲望,是健康的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笑对人生,知足常乐虽然是佛道遵从的境界,但我们也可以学着试图放下不该有的欲望,让生命轻松;让前行的步子不再那么沉重!很多人都想得到幸福也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着心里满足的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其实幸福就来源于自己对幸福的定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
  佛说:"人要少欲、知足,知足则会感到幸福。"物质的贪求是没有止境的,已经有了的,希望多一点,多了又希望更多,永无满足。佛经里对欲望有一个比喻,就像是口渴的人喝盐水一样,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最后变成死路一条。有些东西不能没有,但要恰如其分,要知足,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佛善良且热心助人,经常帮助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同时也会让自己感受到幸福的味道。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困恼,于是他便问是否能帮得上忙。农夫向佛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于是佛立即送给农夫一头健壮的水牛,农夫高兴极了,连忙向佛致谢。佛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有一天,佛遇见一个商人,商人非常沮丧。他向佛苦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于是佛立刻给了他银两让他回家,商人很高兴。佛又一次得到了幸福的感觉。
  又有一天,佛遇见一个王子,王子年青、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佛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王子对佛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佛回答说:"当然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王子用忧郁的眼神望着佛:"我要的是幸福。"这下子把佛难倒了,佛想了想,说:"我明白了。"然后把王子所拥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佛拿走了王子的才华,毁去了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佛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佛回到王子的身边,看到他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在躺在地上挣扎。于是佛又将一切又交还于他便悄悄离开了。半个月后,佛再去看看王子。这次,王子搂着妻子,不住向佛道谢,王子终于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了。
  知足是最大的幸福,即使你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切,也感受不到幸福是什么滋味。人生就是这样,幸福从来都不会跟你所拥有的财富成正比,幸福只会悄悄地在知足者心间蔓延。
    心如止水是指一个人处世的心态,而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我们笑对人生。人生没有什么真正可怕的事情,有的只是我们不敢面对的心。"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一提到这句对联,自然就会想到那可爱的笑佛。他才是真正做到笑对人生的第一人,他的笑温和而亲切,像是俯视众生,而又在关爱众生。笑佛总是用手衬着头,斜倚着的他,好像正在倾听众生的诉说,与那些正襟危坐的佛相比,似乎更显的随和亲切。他似乎总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心如止水,坦然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生活才会飘落一片花瓣,使岁月散发真诚。
  笑对人生,生活才会泛起爱的浪花,时刻流淌欢畅。
  笑对人生,生活才会弹奏起美乐,随时让你的心情放松。
  没有一个新生儿是伴着笑声来到人间的。这就说明人的一生总是有着太多的坎坷,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唉声叹气。即使有一千个哭的理由,我们也要找出第一千零一个理由去笑。告诉自己要笑对人生。笑对人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明代著者洪应明曾经说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舒。"冰心说过:"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成乌云。"正是这不同的色彩,在你的生命的天边交替出现,演绎出一个个美丽的黎明和黄昏。因此,当你面临痛苦与厄运时,试着给自己一个微笑,那么,你的世界依旧会繁花盛开。人生纵使坎坷重重,只要笑对人生,一样可以重新再找到快乐,你会发现,酸杏、甜醴、苦瓜、辣椒等等,其实都是美味,生活依旧那么五彩缤纷。
  笑,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是人类最生动的表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一笑,包含了多少沧桑和宽容;"世上睥睨我自笑,来日令尔惊苏秦",这一笑,流露出张扬的个性,自信的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一笑,更显示了一代英雄无所畏惧的从容,气贯长虹的洒脱;遥想公瑾当年在赤壁之战中五获全胜,他的笑,笑出了一代儒将的自豪与得意;而曹操败走华容道犹能大笑,这一笑,无疑是一种超越,一种强烈的自信,一种视万难为无物的气度,是强者的风范。笑着去迎接下一个挑战;用笑去抚慰受伤的心灵;用笑去抚平旧伤心痛,融化心头上的坚冰。笑对人生,人生自在脚下。
  《佛遗教经》中说:"行少欲者,心则坦荡,无有忧畏......"
  人人都很羡慕佛的洒脱和大度,殊不知佛之所以为佛是因为他看待问题的本质与常人不同。世人总想得到更大的财富,得到更多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反而被这些东西所拖累以致不幸福、不快乐。笑对人生,或从容、或洒脱、或不屑;知足常乐,或贫、或富。

第003智 不要接受别人给予的痛苦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痛苦,让你痛苦的只有你自己。佛说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如果你的心里一直放不下别人偶尔对你的一次小伤害,作茧自缚,最终受折磨的还是你自己。只要有一个宽容大度的心胸,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别人就不可能有机会左右你的人生。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数不尽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凡夫俗子纠缠其中不能自拔,非要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所以人生就有那么多的烦恼痛苦,喜怒悲伤,甚至寻死觅活,颓废堕落。
  当别人不小心伤害了你,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时间,但是事后你会为这件事一再的折磨自己,每想起一次就生气一次,认为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惹你生气,但是事实上,让自己生气的是自己而非别人。在别人伤害了你的时候,不要企图去报复。你放过了别人,也就放过了你自己。所以我们要善用智慧,不要总是用记忆来修理自己。每个人的角色不同、看法也不同,我们只要用包容的心来看待事情,也许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与其树立敌人,不如成为朋友。佛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多一点慈悲心,多一点智慧,就不会再有人让你那么痛苦了。
  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万事万物时,仅仅只有宽容大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点阿Q精神,需要点吃不到葡萄就要喊声葡萄酸的勇气,尤其是你曾经为了一个理想,放弃了一切,做过一场赌注,而命运却告诉你,你输了的时候。
  当命运宣布你输得一无所有的时候,不要有再得到一点什么补偿的幻想,更不要去恨,去怨天尤人。恨,惩罚的只是自己,你什么都不会得到,得到的只是让自己受伤的心备受更多的煎熬;恨,只会让你失去所有的从容,你的原本还不算很糟糕的生活会变得面目全非。"恨"这个字只要不说出口,你就是它的主人;一旦你把它吐露,你就成为了它的奴隶,移走"恨"这根扎在你心灵的毒刺,才能真正地释放你自己。所以振作精神,打好行装,面带笑容,把一切都交给未来吧。
  佛说:舍得,舍得,先舍而后得。原来,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佛说:"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然而要真正做到宽容,需要怎样的仁爱去承载。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利益和竞争的世界,要有怎样的心境才能做到宽容如佛呢?有的人在宽容的边缘徘徊,权衡着利与弊,得与失,轻与重,最后却迷失了自己;有的人在宽容面前毫不犹豫,以德报怨,最后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当佛祖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王,自立为王后不久,知道弑父的罪孽深重,开始心生悔意,由此而全身发热生疮,臭秽不可闻,经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虽经别人劝他前往佛陀处忏悔解救,仍自惭形秽不愿去求。
  频婆娑罗王虽然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残忍杀害,但他生前信佛殷诚,深知身心的虚幻无常,所以不但没有任何的怨恨,而且在知道儿子的情况后,反而显灵劝告儿子,告诉他,他是佛祖的弟子,愿以佛祖的慈悲来原谅他,而且佛祖就快死了,如果不赶快去,就再也见不到佛祖了。因为只有佛祖能救他,使他不堕入地狱外,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解救他了。受到父王的原谅和催促,阇世王于是前往求见佛祖,因而得以获救。
  频婆娑罗王的宽容行为,真是令人感动,他展现了宽容的真义,由此,难能可贵的宽容,他不只原谅了儿子,原谅了自己,让自己得到升华!所以,宽容不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可以实践的本质,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限宽阔广大的"空性"本质。当我们想得到一方净土时,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宽容像一朵鲜花,时时散发着清香,即使有人踩一脚,也依然会把香味留在那人鞋底。
  宽容如一场小雨,刻刻给人以清爽,焕发激情,即使大地无比污秽,也依然会覆盖它的周身。
  宽容似一把花伞,倾盆大雨将至,即使自己淋湿,也会永远充当别人头顶的"天空"。
  佛说:"宽容别人能给自己带来一方净土。"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自由自在便是心灵最大的解脱。没有人愿意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也没有人愿意一生都背着个包袱。自己才是生命的那个真正主宰者,或痛或乐、或悲或喜,自己选择!

第004智 安静--人生的美好境界
  有的人喜欢独处,还美其名曰"静以修身",但依佛法的真正意义来说,独处,是要内心离烦恼而住,否则再怎么安静的环境,也还是妄想散乱。反之,来自心底地安静解脱,独处也得,大众处而人间游化也得。
  安静是生活最高品质的象征,懂得安静的人是从容淡定的,可以处事不乱,荣辱不惊。而喋喋不休的人总是渴望别人理解和认同,他自己的内心却早已拥挤得装不下任何一个人了。
  安静需要一种大智慧。安静的人不习惯做演员,他喜欢当观众。喜欢在一旁看着别人尽情地表演,自己在不动声色中观察事态或体会人生。他们在适当的时机总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倾诉,或者留在纸上,或者付诸行动,这种倾诉方式往往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因而距离正确的结果也就更近了。由此可知,安静的人也是最有自信的,不过更可贵的是安静的在自信的外表上还罩了一层温良而谦卑的外衣,让人更值得尊敬。
  智藏法师自以为自己的通心本领神通广大,无人能比,于是慧忠禅师要求试试他的法力。慧忠谦仰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智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有山有水,有诗有画。"
  慧忠禅师笑着点了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智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山中和猴儿玩耍了?""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智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智藏使劲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照彻,全不见慧忠禅师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禅师缓缓出定,含笑对智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智藏满脸迷惑。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查?"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查到。只有心无外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静。
  我们可以把安静当作一种处事的态度,对于安静的人来说,内心总是有着足够的空间去吸纳和包容别人,甚至包括对自己曾经并不友善的人。因为他懂得,对手也是要有资格的,随便树敌就如同在阴沟里打滚,弄脏的只能是自己。所以,安静的人不会随随便便地拿语言去做武器,在传播是非中攻击别人。
  心无外物,并不是对什么都麻木不仁和无动于衷,那是一种对人生大彻大悟的表现。
  定力,也是安静的一种表现形式。佛家有云:无心胜有心。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心无外物不代表无心与坠落,而是抱着必胜的信心努力去做好它。人生中的诱惑太多了,金钱、名利、世俗、美色......但当我们在做事时保持有定力时,就不会被轻易地迷惑了。
  佛说:"没有定力的人,止恶也没有力量,本来想止恶,想想又帮烦恼说话了。'别人都是这样,我又何必这么认真啊?偶然一次,难得糊涂,没关系。'这都是因为没有定力的缘故,有定力的人还打什么妄想?不干就不干。"拿戒烟来说,有的人戒得很快,有的人戒了三个月还戒不掉,这主要看他有没有一个决定性。修善也是那样,没有定力,对该做的事情拖拉,这么一来你就发挥不出什么大能力了。如果有了禅定的力量,对我们做人做事都会有强大力量。
  把佛家的定力用在平常做事上就叫做踏实。"干一行爱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安心本职工作,不要"这山望得那山高",好高骛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喜新厌旧等等。安静、安心,有定力,先把手中的事做好再想下一件事,东张西望绝不是做事的一种好姿态。
  做事有定力不仅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要有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精神,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把通向目的地道路上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事件、每一个成功和失败都作为成功的一部分,失败是成功之母,哪怕失败了,也要总结教训,不能兵败如山倒。成功就来自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小的成功和一次次的失败之上。
  能海上师说:"修行自己的定力能引生喜触及轻安。"意思是说:触是身体有乐触,整个的身子有一种极其舒服的乐触。轻安,身轻心安,修了定以后,心里会很安定,身子会变得很轻。可能有很多人都还悟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我们应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做"是"的那一部分就行了。安静是佛家大彻大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境界。

 第005智 没有永恒的快乐与痛苦
  佛说:"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何必怅然,态度使然。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在生命里,对我们来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爱情、婚姻、家庭,就算你事事顺心,样样不缺,夫妻恩爱,事业顺利,儿孙孝顺,可是当死神来临时,一切都灰飞烟灭,都成过往云烟。
  何为快乐?快乐是一种精神状态,人类在得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时总是快乐的,但它就如时间上的一个点,你得到的那一刻它就会成为过去。人类的本性也是永不满足的,一定会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其实这也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之一。没有欲望,人类将停滞不前,可见得到的快乐就像夏天的凉风,它轻轻吹过你的脸庞就离你而去,你永远不可能抓得住风,让它永远停在你身边。当风是死的东西停滞不走时,它就不叫风了。当然,你可以尽情享受那一刻带给你的快乐,享受那一瞬间的永恒。但你别将它当作永恒,因为你想使欢乐的东西变成永恒的东西时,你就开始摧毁它们了。其实你应该保持达观的心情,当它们来临的时候,你要感激,感谢生命的美丽与上天的眷顾;当它们离开的时候,你要想到:我拥有过,我存在过。保持心灵的平静,快乐来临时不大喜;离去时不怅然,用乐观的心情去迎接下一个快乐时刻的到来。
  当然,有时候你也会面临无比痛苦的事情,但那又能怎样呢?有些人一直都生活在悲惨之中,他们甚至连一个狂喜的片刻都不曾体验过,跟他们一比,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幸福的,但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包括快乐与痛苦。当你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沿街乞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你会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天堂里,即使没有家财万贯与崇高的地位,如果那个乞丐一不小心被人家赏了一大碗鱼肉时,他那一刻一定会欣喜若狂,这也是一种是实实在在的快乐。你不要以为他一直都生活在痛苦里或者以为这种快乐是假的,快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痛苦也一样,它是相对的。痛苦虽然是与生俱有的,但你要记住,它不可能让你痛苦一辈子,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化的。
  佛家都讲因果报应,这一生令你痛苦的事情太多,是上辈子业障太深。如果这一辈子再不好好珍惜做人的机会,面对痛苦,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在佛家的意识里是这种行为会遭到报应的。
  我们常常在痛苦和快乐的边缘徘徊着,小心地迈着自己的脚步。原以为它们中间有着遥远的距离,未曾想到二者却相依为邻。于是,是快乐还是痛苦只在我们一念之间,就好像这里放有半杯水,有的人看到后大喜"原来还有半杯水",有的人看到后则沮丧"只有半杯水了"。
  有个脾气很急躁的年轻人在与情人约会时,他来得很早,就在树下不停地埋怨对方怎么不像他一样早点来:"为什么连约会都要等待呢?做什么事都让人不开心!"这时候,一位白眉垂肩的老禅师给了他一块神奇的钟表,说:"你只要随意向前拨动一下,你就会来到你想到的空间,你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痛苦了。"
  年轻人想了想,就接过老禅师的钟表决定试试。他想,我要知道我女朋友现在在做什么,为什么不能像我一样把约会看得重要一点呢。于是,他悄悄转动了一下表格。他看到他的情人正飞速来跟他约会。她的表情是那么的真诚,嘴里还在不停地叫道:"要迟到了,要迟到了......"年轻人正想给她说,没事,跑慢点时,他却看到他女朋友在一辆车飞快行驶过后也跟着倒下了。他急得大叫,怎么会这个样子呢?
  突然,他那可爱的情人出现在自己眼前,她还是那么美丽年轻,周围鸟语花香,蓝天白云,小鸡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虫子,好可爱的一天呀!原来刚才的情形只是一场梦。他高兴地跳起来,拉着情人的手说:"能够等你,真是一种幸福!"这时那个老禅师真的出现了,他对小伙子说:"生命中还有一个这么重要的一个人让你等待,怎么还这么痛苦,应该觉得幸福和快乐呀!"
  佛说,快乐痛苦,只在于一念之间。等人虽然是一件痛苦的事,但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人让你等,不应该觉得幸福吗?境由心造,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快乐也没有永恒的痛苦,如何拥有一个好心情,就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
  佛经里是这样诠释生活的:"生活中,快乐甜甜,也不乏痛苦连连。快乐时无需大喜大乐,因为快乐的长度并不长;痛苦时亦无须大悲大痛,因为痛苦的长度也不长。"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快乐不长久,悲伤有尽头。我们追求的快乐是那么的短暂,痛苦又不请自来。谁能说得到就一定幸福,失去就一定是祸?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的事是常常发生的。快乐不是永恒,能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也同样能让我们痛苦,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得到而欣喜若狂,而痛苦也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这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
nm2345  vb22nm nm23nn nm23nc  nm23vb nm22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