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为什么适合放风筝:台湾友善大地有机联盟 集结小农 创造绿色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15:52

   「友善大地是动词,不是名词」,2011年3月正式成军的友善大地有机联盟,集结有机小农的热情,以共事共学、分工互利的方式,致力实践「推广有机生活、推动保育生态」的理想。短短 不到一年的时间,联盟广伸触角的卓越行动力,引起广泛影响,为有机农业发展形态开创另一种可能。
理念相投 筹组联盟
友善大地有机联盟的组成,得从水菱有机农场说起,而重要推手则是从科技人改拿锄头、目前担任联盟营运长的杨从贵。
水菱有机农场位于「菱角之乡」台南市官田区,30出头的场主李价斌以环保、水雉复育为出发点,投入有机菱角生产,希望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不用农药的耕作模式,共同抢救水雉,多年来,李价斌默默奋战。
2008年,在知名日商科技公司服务的杨从贵,转进有机农业服务,结识许多如李价斌这般充满理想性的年轻有机农友,大伙儿理念相投、深感有机小农各自打拼,从生产、包装、运销、打通路一手包办的辛苦,且有难以顾全之叹,对有机农业分工合作皆有深切体会,几位农友于是以「水菱」为基础,组成新水菱有机农场,接着陆续有新伙伴加入,在杨从贵的组织运筹下,友善大地有机联盟于焉诞生。
友善大地有机联盟目前有15个农场伙伴,分布全台各地。以杂粮为主力的「感恩」有机农场,是该联盟在花莲的生产基地;北部林口台地的「芽宝宝」农场专攻芽菜,场主是30来岁的年轻女子;阿里山上的「玛纳」,是一群响应原乡运动的原住民合力耕耘的有机农场;埔里盆地的「牛眠山」则是已有近20年资历的有机先锋;「惠生泉」培育各式菇菌类;「寻秘桑田」生产桑椹、香草;「日光」主力则为浆果类作物。
其他还有「温家咖啡」、「春不老」、「振芳」、「乐田」、「耕心园」、「上展」等有机农场。加盟的农场普遍规模精巧、各具特色,栽培品项各有专精,通过有机认证则是基本要件。



组织严谨 分工精细
「友善大地」定位为具有「推广有机生活、推动保育生态、关怀弱势生命」自我实践公益责任的社会企业,不局限第一线的生产农,只要理念相投,通路服务者、有机理念推动者,甚至消费者都可以是「友善大地」的一份子,例如目前担任联盟北部物流暨客服中心的德丰农产公司,即是流通业者。
虽是各别农场的组合,友善大地组织严谨、分工精细,营运长之下设有生管、管理、物流、市场四个部门,各自担负任务又多又杂,如生管部任务表包括市场计划展开进度审示、产销会议召开与追踪、生产排程准时精确管理、生态农法技术交流、有机规范核查、结盟农场评鉴等,职司之严谨精细,比一般企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生态保育 核心宗旨
「友善」农产通路多元,包括连锁有机商店,「台机佃」、「巧食铺」等理念小店、学校公司团膳、农夫市集、乃至一般家庭宅配,推展已有相当成绩,重心则放在直接连接末端客群,「友善」设有网络商城,并订定优惠办法以鼓励团购。杨从贵说,有机农场通路,团购绝对是王道,可以节省很多物流成本,对农民有极大的帮助,而且生产者连接消费者,更能直接分享好东西、好理念。
杨从贵在日商科技公司十多年,担任厂级主管,挥别稳定的高新工作,投入崎岖难行的有机农业,缘起于对绿色自然的热爱,因此对生态环境恶化更感到焦虑,走入田间为清净大地尽一份心力,已酝酿很久,逐梦化为行动。对他而言,有机农业不只是不用农药化肥,而应是一种生活模式、一种生命态度,具有更深远的价值。
保育生态是友善大地联盟的核心宗旨,参与「绿色保育农产品」制度是理念的具体实践。
这项新制度由农委会与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协力推动,旨在保护保育类生物的栖息环境,生产与生态共存共荣。水菱农场维护水雉的有机努力多年,近来更推动周边农田跟进,生产的有机菱角、稻米、率先取得绿色保育农产品标章。

有机农法 抢救水雉
       官田境内散布大小水塘,又有乌山头水库丰沛的水源,菱角田广达400多公顷,从立春育苗、端午定植,到中秋节后2个月採收,这段期间处处波光水色,广袤的水田湿地,提供别名「菱角鸟」的水雉理想的栖息环境,水雉在菱角田踏波而过的身影,原是官田乡间美丽一景,却因农药的广泛使用而濒临绝种。
       2010年,“农委会”结合慈心推展官田水雉栖地经营管理计划,辅导湿地水田不用农药,水菱农场应邀参与,有机理念获得扩大实践的机会,杨从贵、李价斌一伙很高兴,卯足全劲投入。
       推行方面,「水菱」以契作方式鼓励农民导入有机农法,并侧重农田休耕。官田菱角田产期告一段落,农民即播种圆糯米,以抢在端午包粽前收成,参与契作的农田,改种一般稻米,且不抢种,待春节过后才播秧,期间有两个月休耕的空挡,田间放水,残菱不犁除,刻意保持湿地状态,用意在于提供包含水雉在内的各式水鸟、蛙类越冬所需。
       杨从贵说,水雉在冬天有群聚性,夏天繁殖时期具有领域性,如以1个孵育巢位需0.5公顷的空间计算,官田有400公顷水田湿地,腹地够大,理应可容纳800只水雉生育,但水雉族群始终在100至200只之间,夏天繁殖期可达200、300只,到了冬天,族群数往下掉,2008年甚至少于100只,岌岌可危。
       经验累积 产能提升
       官田的水田湿地是隆冬之际少数有水、有食物的处所,很多生物族群聚在此,抢种圆糯米难免会使用农药,对群聚越冬的生物威胁很大,留有2个月的空挡,可让他们安然过冬。
       改变行之多年的农耕观念并不容易,「水菱」以市价家成价格保证收购,激励农民加入不用农药的行列,但初期参加契作农友只有八人,期间并有因积习难改而退出,杨从贵毫不气馁,他相信只要展现成绩、持续进步,即可扭转农民观望的形势。
       事实上,从惯行转换有机,「水菱」也是一路摸索学习。菱角虫害防治对象主要是金花虫及福寿螺,「水菱」借助简易设施,并从自然界找帮手,如在入水口处架护网,田里养鸭、养鱼,甚至以人工捞除,效能当然比不上农药,先前1分菱角田收成不到500斤,比起惯行农法的2500斤以上,落差不小,不过随着经验、技术的进步,产量、品质已节节提升。
       本季菱角总产量尚未结算,杨从贵看好应可增产,归功于也有绝种危机的台北赤蛙。早先农场放养绿头鸭吃福寿螺及虫类。经观察田间生物相的变化,鸭子活动区域赤蛙稀少,虫类却依然猖獗,没有鸭子的区域……
         欲了解全文及更多台湾农业技术,请速阅2012年《丰年》62卷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