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喷墨标签打印机:《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全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9:00:07
 触动心灵的阅读之旅——《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一         昨天,孩子放学回家带回一本书,我随手一翻,并不是一本孩子爱看和能看懂的书,于是,我好奇地问:“这本书哪里来的?”孩子回答说,是班上同学的书。他觉得适合我看,就借回家推荐给我阅读。他还说:“妈妈,这本书值得一看。长大我要当心理学家。”虽然,他的理想有些心血来潮,我并不指望一定能实现。但说心里话,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是我很久以来的心愿,即便将来他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十分普通和平凡的人,心理健康比什么功名利禄都重要。

    孩子交代,只能借我看一两天。忙碌了日子里,阅读有些懈怠了。感谢孩子给我布置的阅读任务,让我又有了阅读的动力。昨晚,临睡前我还是挤了一些时间阅读了几十页。卷首语就字字珠玑,深深地吸引了我。仿佛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心情犹如被困地下68天后重见天日和亲人的智利矿工一样激动;又好比处于泡菜危机中的韩国人突然收到了免费的泡菜一样喜悦。不信,你亲自“尝尝”。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人生本来就充满缺憾,完美人生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人生虽不完美,却是可以令人感到满意和快乐的。”——[美]马斯洛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奥]弗洛伊德

    这世界上,最难的理解,恐怕还不是外向的,而是内向的;也就是说,最困难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而是人对自己的理解——不断地触摸重重表象下的心理暗流,这个过程是困难的、充满了危险的,但也是引人入胜、饶有趣味而叫人欲罢不能的。

    我们是否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人格?我们是否发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我想,这本书也许有助于我们“认识你自己”。 触动心灵的阅读之旅——《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二     【名言解读】心理学家荣格说:“最强烈的影响环境,尤其影响孩子的,莫过于父母丧失活力的生活。”     保持活力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是要保持一颗快乐向上的心,事事看到积极的一面。其次,就是要对世界、对生活充满好奇心,乐于自己去探求,并不满足于平淡的、由他人给你安排好的生活。生活就像一次冒险旅行,虽然未知的旅途有时让人感到害怕,但是你可以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未知,所以才有可能获得很多惊喜。      【故事佐证】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充满活力,永葆青春?日本本田公司总经理本田先生陷入了沉思:上次自己对欧美企业进行考察,发现许多企业的人员基本上由三种类型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约占二成;二是以公司为家的勤劳人才,约占六成;三是终日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才,占二成。而自己公司的人员中,缺乏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的人员也许还要多些。那么如何使前两种人增多,使其更具有敬业精神,而使第三种人减少呢?如果对第三类型的人员实行完全的淘汰,一方面会受到工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其实,这些人也能完成工作,只是与公司的要求与发展相距远一些,如果全部淘汰,这显然行不通。

  于是他找来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副总裁宫泽。宫泽先生认为,企业的活力根本上取决于企业全体员工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取决于全体员工的活力,特别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活力。公司必须想办法使各级管理人员充满活力,即让他们有敬业精神和进取心。

  宫泽给本田讲了一个挪威人捕沙丁鱼的故事,引起了本田极大的兴趣。故事讲的是:挪威渔民出海捕沙丁鱼,如果抵港时鱼仍活着,卖价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倍。因此,渔民们千方百计想法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失败了,只有一艘渔船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内,收入丰厚,但原因一直未明。直到这艘船的船长死后,人们才揭开了这个谜。原来这艘船捕了沙丁鱼,在返港之前,每次都要在鱼槽里放一条大鲶鱼,放鲶鱼有什么用呢?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向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本田听完了宫泽的故事,豁然开朗,连声称赞这是个好办法。

  宫泽说道:“其实人也一样,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只有外有压力,存在竞争气氛,员工才会有紧迫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有活力。”这时本田接着说:“那我们就找一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的员工队伍,制造一种紧张气氛,发挥鲶鱼效应。”

  随即,本田先生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特别是销售部经理的观念离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守旧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必须找一条“鲶鱼”来,尽早打破销售部只会维持现状的沉闷气氛,否则本田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努力,终于把松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受到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好评,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活力大为增强。公司的销售出现了转机,月销售额直线上升,本田公司在欧美及亚洲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本田先生对武太郎上任以来的工作非常满意,这不仅在于他的工作表现,而且销售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带动了其它部门经理的工作热情和活力。本田深为自己有效地利用“鲶鱼效应”的作用而得意。

   从此,本田公司每年都重点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利索、思维敏捷的30岁左右的生力军,有时甚至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鲶鱼”,这样一来,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触电式的感觉。

  把忧患意识注入竞争机制之中,使组织保持恒久的活力,这是日本本田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本田先生营造了一种充满忧患意识的竞争环境,激发起每一个人的进取心、荣誉感,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本田公司又重新充满了活力。

    一个企业也和一个人一样,需要让自身保持活力,才能有所长进,没有活力的企业就如同一潭死水,最终只能干涸和腐烂。 触动心灵的阅读之旅——《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计三     【名言解读】“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德】歌德     老子也曾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此,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故事佐证】印度有一个青年名叫萨丹,他从小就染上了麻风病。幸运的是他无意中结识了一位来自家乡马德拉斯传教和医的传教士医生保罗·布兰迪,两人成了忘年交。从此好心的布兰迪医生便把萨丹带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几年后的一个夏天萨丹想回家过个周末,一是探望家人,二是想看看自己独立生活的可能性。由于麻风病的原因,萨丹的神经末梢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感觉,无法感觉到疼痛。临行前,布兰迪医生告诫他对陌生环境中的危险要格外小心。一切准备就绪,萨丹登上了开往马德拉斯的火车。

    星期六晚上,和亲戚朋友尽兴而散的萨丹,回到自己曾经住过的房间,一头倒在草铺上,沉沉地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萨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全身。因为永远无法感知痛苦,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了惟一可以判断危险、保护自己的办法,多年来萨丹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检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萨丹发现自己左手的食指血肉模糊。原来这个房间年久失修,他熟睡时,有只老鼠从墙洞里钻进来,竟然把萨丹的手指当成夜宵。但由于感觉不到疼痛,萨丹连一只小老鼠都抵御不了。

    周日晚上,萨丹不敢掉以轻心。他整夜盘腿坐在草铺上,背靠着墙,借着灯光看书。破晓时分,他的眼皮越来越沉重。他终于再也抵挡不住疲倦,萨丹头一歪睡着了。几小时后,萨丹被家人的叫声惊醒,原来萨丹的右手滑到了盛油灯的碗里,手背上的皮肉都被烧焦了,幸亏油灯的油所剩不多,又被家人及时发现,否则连他本人也会葬身火海。看到这一切,萨丹失意地告别了家人,双手缠着绷带离开了马德拉斯。

    布兰迪医生在回忆录中写道:“萨丹回来后,我为他清理伤口,我们都忍不住失声痛哭。因为没有感知痛苦的能力,萨丹最渴望的自由都被剥夺了。”

    布兰迪医生在文章中最后说,“当你在痛苦中挣扎,抱怨上苍不公时,我希望你会想起萨丹的故事。没有痛苦,就无法知道危险的存在,没有进退的尺度,就无法判断做的是对还是错,无法保护自己,就永远担惊受怕,没有自由

    萨丹的故事教给我们一个人生真谛:没有痛苦哪来的自由!”我们是不是应该庆幸自己能有痛感呢?看来得与失只是在你的一念之间。 触动心灵的阅读之旅——《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四      【故事佐证】 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P22

    这个故事对无论是身为父母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许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吧?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一帆风顺甚至按照我们所预想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程序成长起来。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希望课堂上学生能按照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预设的那样流畅地把一节课上完。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不犯错误,其实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盘录像带,会对所有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自满、受挫、爱恨等)与行为进行预演与体验,并留下一定的印痕。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印痕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孩子可以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作为家长,需要“悠着点”。有时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也是一种最好的教育。父母不是要竭尽全力来预防孩子犯错误,也不是一旦孩子犯错误就想方设法让其避免惩罚,而是要多给孩子“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把犯错看成是教育的良机,使孩子从犯错误中获得成长。

    在课堂上,学生“节外生枝"的想法、临时“生成”的问题和错误认识,也许一时会耽误你的教学进度,干扰你的教学思路。但是,这恰恰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和认识,把握学情的一条途径。如果教师让学生一起来判断和辨别错误想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思考,那么,错误就是一种教育契机,错误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了。有了错误的经历,相信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以及正确的认识就会印象深刻了。 

世界上什么最珍贵——《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五

世界上什么最珍贵?也许你会回答:世界上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答案是错的。

    这不是一个神话故事,而是为了使你领悟一个道理!

    从前,有一座原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住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的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时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在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天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只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16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得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浪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主赐予她的姻缘。

    说来很巧,过了些日子,蛛儿陪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16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很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了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召,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主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他不吃不喝,穷究及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哭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主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蛛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可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主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达落宝剑,和太子深深地抱着……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蛛儿最后一刻所说的话吗?“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P25

美与丑——《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六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的这句名言真可谓家喻户晓,而罗丹之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正是因为他的人生经验教会了他去努力发现身边的美。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父母觉得这孩子完了,不会有什么出息,而罗丹的姐姐玛丽却很看好弟弟,认为罗丹将来会在美术方面有出息的。于是,便劝说父母,并鼓励弟弟朝着美术的方向努力。在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罗丹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罗丹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

  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度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

  没考上学,罗丹心情非常沮丧,可是,对他更大的打击又来了: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又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

  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更使他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那年,他才23岁。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从此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融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面对他的作品人们在思想上感受到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

      丑陋的乞丐让大多数人无法和美联系起来,那是因为我们对美的理解太狭隘了。而罗丹却将这丑陋的乞丐当做了模特,创作出现实主义的雕塑杰作,这是艺术史上的创举,同时也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对美的理解。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需要我们去寻找、发现,并且能透过表面去看内部。

       ——《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P29

57美分的力量——《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七

【名言解读】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美】爱因斯坦格   

【故事佐证】这是发生在美国费城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星期天,一名小女孩被拦在了一座小教堂的外面,因为这个教堂的神职人员对她说里面“太小太挤”,容不下那么多小朋友。一想到其他小朋友可以在里面听牧师讲课,而自己却不能参加星期日学校,小女孩就禁不住伤心地哭泣起来。在美国,星期日学校是指在星期天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的学校。这时,教堂的牧师恰巧经过这里,这个小女孩的哭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就停下来问小女孩出了什么事。

     “他们不让我进星期日学校。”小女孩边哭边回答。

    牧师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小女孩,看到她穿得破破烂烂,衣衫不整,头发也十分蓬乱,立刻就明白她被拒之门外的原因了。于是,牧师拉着她的手把她带进了教堂,在星期日学校里给她找到了一个位置。小女孩非常高兴,因为她终于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星期日学校里听牧师讲课了。

    原来,这个小女孩家境贫寒,和父母在租来的一间破烂的房子里艰难度日。后来,牧师和这个小女孩成了忘年交。两年后,这个小女孩不幸离开了人世。她的父母十分伤心,于是就把小教堂的牧师请过来向她女儿做最后的告别。当他们移动小女孩的遗体时,从小女孩的身上突然掉下了一个被揉得皱皱巴巴的、破烂不堪的红色小钱包,它看起来像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钱包里共有57美分,而且还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面写着:“我要把这些钱捐献出来,用来帮助扩建小教堂,这样更多的小朋友就能够上星期日学校了。”

    当牧师看完这张纸条时,已是泪流满面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小女孩为积攒这57美分,已足足攒了有两年的时间。尽管生活是如此艰难,但她还是节约下了这57美分。牧师把这张小纸条和57美分带到了教堂里,在布道时向众人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人们无不为小女孩的无私奉献和专注投入的精神所感动。

    牧师向教堂的执事建议,为了星期日学校能够容纳更多的孩子,为了不落下教区里的每一名儿童,他们应该扩建这座小教堂,扩建教堂的资金可以从社会上募集。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当地的报纸得知小女孩的故事后,用大幅版面详细报道了小女孩的事迹。一个富裕的房地产商读到这篇文章后,决定把一块价格不菲的地皮卖给这个小教堂,售价仅为57美分。事情进一步传扬开去,教区的人们纷纷捐赠,捐赠的支票从四面八方向小教堂寄来。不到五年的时间,捐款已从小女孩最初捐赠的 57美分增加到了25万美元。这一数额在20世纪初可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

    在小女孩的事迹感召下,费城相继捐资建立了坦普尔大教堂、坦普尔大学、撒马利亚医院。扩建后妁星期日学校每次可容纳上千名儿童。在这些建筑物里,都有一间房子专门用来陈列这个小女孩的画像,画面上的小女孩是那么的可爱。   

    这个小女孩用57美分创造了博爱的历史。她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驴子与枯井的寓言——《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八

【故事佐证】一天,有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要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农夫决定放弃了,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以免再有人或者什么掉进去。
  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启迪人生】就如同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挫折,既能成为掩埋我们的泥沙,也能成为我们的垫脚石。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要学会摆脱困境,而不是越陷越深。

快乐就是健康——《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九

【名人名言】  

    1、快乐就是健康,忧郁就是病魔。【美】哈利伯顿

    2、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英】拜伦

3、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德】马克思

【名言解读】

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健康与性格有密切关系,性情忧郁、急躁者多患慢性病,甚至悻悻而死。如三国时期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和胆识,气愤过度而病死。英国化学家亨特爱发脾气,在一次医学会上被人顶撞,盛怒之下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

    【故事佐证】

    一个疲惫的诗人去旅行,出发没多久,他就听到路边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
    那是一个快乐的男人的声音。
    他的歌声实在太快乐了,像秋日的晴空一样明朗,如夏日的泉水一样甘甜,任何人听到这样的歌声,都会马上感染,让快乐把自己紧紧地把自己包裹起来。
    诗人驻足聆听。
    他的歌声停了下来。一个男人走了出来,他的微笑甚至比他本人出来得更早。
    诗人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笑得这样灿烂,只有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艰难困苦的人,才能笑得这样灿烂,这样纯洁。
    诗人上前问候:“你好,先生,从你的笑容就可以看得出来,你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乐天派,你的生命一尘不染,你既没有尝过风霜的侵袭,更没有受过失败的打击,烦恼和忧愁也没有叩过你的家门........"
    男人摇摇头:“不,你错了,其实就在今天早晨,我还丢了一匹马呢,那是我唯一的一匹马。”
    “最心爱的马都丢了,你还能唱得出来?”
    “我当然要唱了,我已经失去了一匹好马,如果我再失去一份好心情,我岂不是要蒙受双重的损失吗?”
      【启迪人生】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在很多时候,得失成败并不会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可以选择。但是,生活中的苦乐全在于我们的感觉,还是以更率真的态度对待发生的一切吧!
      我们可以因为丢了东西面烦恼,也可以因丢了东西而快乐。快乐是一种选择,与你的境遇和外界环境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你的心态。明智的人总是会努力选择快乐。

健康是人的第一幸福——《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

【名人名言】

    1、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美】柯蒂斯

    2、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日】木村久一

    3、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英】斯宾塞

   【名言解读】

    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说是快乐,有的人说是金钱,有的人说是家庭。您的答案是什么呢?
    曾经有人用“10000000000”来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个“0”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权利、快乐、家庭、爱情、房子……纷繁冗杂的“0”充斥了人们的生活,“1”常常被忽略,但“1”一旦失去,所有浮华喧嚣都将归于沉寂。
    这个比喻如此地让那些只顾工作、只顾财富的追逐而忽视自身存在的现代人感到震惊!人们往往为了工作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甚至无暇休闲、运动和注意自己的健康。再加上常有的患得患失之心,精神上的沉重压力。这样的情况,正是培养慢性病的温床。试想,一个生命垂危的亿万富翁,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即使拥有豪宅美酒、功名利禄,恐怕也无福享受,转眼间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沉迷于追逐功名利禄而赔了健康,这样的牺牲未免太大,也似乎本末倒置。财富的最大功能,应该是改善生活,提高社会地位、实现理想和抱负。否则,财富只是存在银行里的一个数字而已,对自己和对社会的贡献都不大。但是,如果略通保健常识,又能身体力行,功名与健康兼得,也不是太困难的事。只需您重视她、关心她,并为她有所付出,健康是可以与您长相私守的。可是,许多朋友却因种种原因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在健康的时候不知道保健;在亚健康的时候不知道调理;在患病的时候才知道治疗。但悔之晚矣……

    实践证明,今天的预防胜过明天的治疗,今天微薄的投资可以换得您一生的安宁与健康!
    【故事佐证】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纷扰,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有一套养生术有关。
    心胸开阔以养性
    孔子曾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 但这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所以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 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人。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子路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扔掉了。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论语.述而》)应该说,正是这种开阔的心境使孔子获得了长寿。
    饮食讲究以养生  
     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要求高的。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这八不吃,对饮食卫生的要求很全面,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启发。 孔子还很强调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语"。就是吃饭时不要说话,睡觉时也不要说话。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切得越细越好。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人,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 孔子的这句话还可作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现代很多营养学家都主张:保健食品应该是美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应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制作美食。"美食精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启迪人生】

    孔子的养生之道帮助他拥有了健康,而有了健康才能著书立说,才能将抱负变成现实。因此,存钱不如存健康,对健康进行的投资才是回报率最高,收益最大的,也是最英明的选择!

工作与休息——《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一

【名人名言】

    1、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帘与眼睛的关系。【印度】泰戈尔

    2、对爱情、工作和游戏三者要有恰当的分配。【奥】阿德勒

    3、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有如没有刹车的汽车,极为危险。而不知工作的人。则和没有引擎的汽车一样,没有丝毫用处。【美】福特

   【名言解读】

     不论男人或女人,过分沉溺于工作,大多是心理不太健康的表现。无论如何,爱情、工作、游戏任缺其一,都算不上真正的心理健康。

     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万物生长的规律存在着不变的真理,所以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蛮力去做一件事情。当我们的身体处于疲劳之中、状态欠佳的时候,就要学会放松自己,让身体休息,不要为难自己。人也像弓箭一样,张弛有度才会百发百中。

    【故事佐证】

       有一种珍贵的鱼养殖在海水中的四方型渔网里,小鱼会在网子里以绕圈的方式游来游去,养殖的人让鱼儿充分地环游着,并不断喂养饲料,好让它们快点长大。一位养殖这种鱼的老先生,有一天突然发现鱼网的四个角落里竟然藏了几只偷懒不肯游动的小鱼,那些小鱼要是不游动就不会长大。老先生于是想了一个方法,既然四方型渔网的角落是小鱼们休息的藏身之地,他干脆把鱼网改成了没有死角的圆形结构。

      老先生的构想确实发挥了很大的功效,小鱼们找不到可以休息的,于是只好在圆形的渔网里持续不断地环游着。紧接着问题就发生了,设圆形渔网几个月之后,小鱼们全都死光了,调查得出的原因是它们太过劳累了。

      于是,老先生再一次启用了四方型的渔网,并仔细观察渔网中鱼儿的动态,这次他发现偷懒不游动的并不是特定的鱼群,鱼儿们采取轮流交替的方式在休息。原来它们都是在适度休息之后再恢复游动的。

    【启迪人生】

      人和鱼儿是一样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要懂得休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才能更好地工作。而睡眠是人类最好的休息方式,所以重视你的睡眠吧。 

益友与损友——《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二

【名人名言】

    1、真正的友谊就像良好的健康一样,不到丧失不会明了它的价值。【美】柯尔顿

    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中】 孔子

    3、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中】曹雪芹

   【名言解读】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虚伪做作的人交友,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故事佐证】 

    1863年1月7日,恩格斯的妻子玛丽·白恩士患心脏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

    【启迪人生】

    友谊在困境中面临着考验,和所有其他的感情一样,只有经受过考验的友情才显得更加牢靠。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友情虽然出现了波折,但是在双方的坦诚之下,却能够彼此达成谅解,这就是朋友。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够反省自己的做法,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事情。当你和朋友发生误会的时候,请不要先急于下结论吧,心平气和地交流是最重要的。

    第二天,1月8日,马克思从伦敦给曼彻斯特的恩格斯写回信。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地诉说了一大堆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帐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逼得他喘不过气来,孩子上街没有鞋子和衣服,“一句话,魔鬼找上门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忘却了、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从前,两位挚友之间常常隔一、两天就通信一次,这次,一直隔了5天,即1月13日,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复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的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回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已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10天以后,当双方都平静下来的时候,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从我这方面说,给你写那封信是个大错,信一发出我就后悔了。然而这决不是出于冷酷无情。我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可以作证:我收到你的那封信(清晨寄到的)时极其震惊,就像我最亲近的一个人去世一样。而到晚上给你写信的时候,则是处于完全绝望的状态之中。在我家里呆着房东打发来的评价员,收到了肉商的拒付期票,家里没有煤和食品,小燕妮卧病在床……”

    出于对朋友的了解和信赖,收到这封信后,恩格斯立即谅解了马克思。1月26日,他给马克思的信中说:“对你的坦率,我表示感谢。你自己也明白,前次的来信给我造成了怎样的印象。……我接到你的信时,她还没有下葬。应该告诉你这封信在整整1个星期里始终在我的脑际盘旋,没法把它忘掉。不过不要紧,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消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随信还寄去一张100英磅的期票,以帮助马克思度过困境。

哑夫妻的感人故事——《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三

他是个哑巴,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话,却说不出自己的感受。她是他的邻居,一个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女孩。她一直喊他哥哥。

    他真像个哥哥,带她上学,伴她玩耍,含笑听她叽叽喳喳讲话。他只能用手势和她交谈,可她能读懂他的每一个眼神。从哥哥注视她的目光里,她知道他有多么喜欢自己。

后来,她考上了大学,他便开始拼命地挣钱,然后源源不断地寄给她。她从没拒绝。终于,她毕业了,参加了工作。然后,她坚定地对他说;“哥哥,我要嫁给你!”

    他像只受惊的兔子逃掉了,再也不肯见她,无论她怎样哀求。她这样说:‘’你以为我同情你吗?想报答你吗?不是,从12岁我就爱上你了。”可是,她得不到他的回答。

    有一天,她突然住进了医院,他吓坏了,跑去看她。医生说,她喉咙里长了一个瘤,虽然切除了,却破坏了声带,可能再也讲不了话了。病床上,她泪眼婆娑地注视着他。

    于是,他们结婚了。很多年以后,没有人听他们讲过一句话。他们用手、用笔、用眼神交谈,分享喜悦和悲伤。他们成了相恋男女羡慕的对象。人们说,那是一对多么幸福的哑夫妻啊!

    爱情阻挡不了死神的降临,他撇下她一个人先走了。人们怕她经受不住失去爱侣的打击来安慰她。这时,她收回注视他遗像的呆痴目光,突然开口讲话:“爱人已去,谎言也该揭穿了。”

    人们惊讶之余,都感叹不已,这是一份多么执著的、深厚的、像童话一样的爱呀!从此,她不再讲话,不久也离开了人世。恋爱中的男女仍会拿他们当做谈论的话题,他们常说,你听过那对哑夫妻的故事吗?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四

【名人名言】

    1、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的关系支持,他拥抱别人就从拥抱中得到了力量。【英】蒲柏

    2、你能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来帮助你,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一种报酬。【美】 爱默生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孟子 

     【名言解读】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一颗感激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          

     【故事佐证】    

故事1: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故事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乘车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天大雪纷飞,天气极冷,车一路奔驰。忽然,他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发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问问。一位参谋急忙说:“我们得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还是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艾森豪威尔坚持说:“等警方赶到,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冻死了!”

  原来,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车抛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威尔立即请他们上车,特地绕道将夫妇送到巴黎,才赶回总部。

  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想过行善图报,然而,他的善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狙击兵已预先埋伏在他们必经之路上,只等他的车一到就立刻实施暗杀行动。如果不是为帮助那对老夫妇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这场劫难。假如艾森豪威尔遭到伏击身亡,那么,整个“二战”历史很可能因此而改写!

    故事3: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即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里,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了一个大坑。

     【启迪人生】

    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着想,帮助自己。时刻记住这样一句话:把自己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格——《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五

【名人名言】

    1、没有德行的美貌,转瞬即逝,可是在你的美貌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常在。【英】莎士比亚

    2、人格像一棵树,而名声就像树影,我们往往以为树影就像树的样子,其实唯有树身才是真实的。【美】林肯

    3、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那种愈来愈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德】康德

   【名言解读】

        康德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他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头上的星空是宇宙论问题,心中的道德是人类学问题;头上的星空是外在的必然,心中的道德是内在的良知。因为仰望,所以看见;因为心中有美丽的道德律,才能看见头上美丽的灿烂星河。      

【故事佐证】 

    故事1:

    章铸、罗凤仙夫妇,上海人。1991年以前分别是上海纺织轴承一厂的电气工程师和电气工段长。后购买“内部股票”被骗,背负了105万元巨债。此后10年,当时已年近半百的夫妇二人,开始了人生最为漫长的一次卧薪尝胆式的创业,最终于2001年,完全偿还了36位债主的所有债务。其间,他们为此奋斗了10年,累计还款达228次之多。诚信之举,成为美谈。

    10年,228次,105万。这样一组数字,63岁的章铸和60岁的罗凤仙夫妇,永生难忘:10年,是他们生命之中迄今最为艰辛历程的长度;228次,是他们10年之中书写“诚信”二字的密度;105万元,则是他们10年艰辛的深度———当年他们夫妇的月薪一共才400元,105万元的债务该是一个怎样的天文数字?

    正如章铸曾经在书信中告诉老伴:“当还清这100多万元时,我们奋斗的价值就不止100多万元了……”10年卧薪尝胆,他们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不仅成功还清了一切债务,而且日子越过越好。这一磨难究竟是一笔怎样的财富?

    故事2:每年5月2日,美国孩子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诚实节。这个节日来自一个悲惨而又真实的故事。
    许多年以前,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蒙特罗市,有一个名叫埃默纽·旦南的孩子。他生下来后,家里连遭不幸,父母先后去世。而这时,他才5岁。就在走投无路之际,一个年老无子,名叫诺顿的酒店老板收养了他。旦南绝处逢生,就认诺顿夫妇为养父母。旦南年龄虽小,但过早到来的各种忧患和磨难,使他变得很懂事。诺顿的酒店不大,有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对养父母也很尊敬、孝顺。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还算和顺。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旦南长到了8岁,变得更懂事了。他渐渐发现,养父母不是正派人。小酒店出卖兑了水的酒,还要记花帐,多收钱。诺顿夫妇总是挖空心思地算计怎样坑骗顾客。旦南看在眼里,很不满意,经常苦劝养父母不要挣昧心钱。诺顿非但不听,有时候还顺手给他两巴掌,骂他吃里扒外。久而久之,他对这孩子越看越不顺眼,加在他身上的拳脚也越来越多。
    一天傍晚,来了一个小贩。他一进门,就和诺顿夫妇吵了起来。旦南侧耳细听,好像是为了什么帐目问题,当天晚上,小贩便留宿在酒店里。诺顿的心情似乎很不好,吃饭的时候喝了好多酒。而且很早就把旦南轰到了楼上,还挥舞着拳头警告他,今天夜里他要敢跑下楼来,就打断他的“狗腿”。旦南躺在床上,又惊又怕。近一年来,养父虽然经常打他,但这样凶霸霸的,在他记忆中还是第一次。而且,从养父那闪动不定的目光中,总感觉今夜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后半夜,好不容易才睡着了的旦南,被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吵醒了。他从床上下来,把耳朵贴在楼板上,听见养父和小贩正在用最肮脏、最下流的语言对骂。又过了一会儿,只听“啊”的一声惨叫,随后就是一片寂静,一点声音也没有了。旦南尽管吓得浑身发抖,还是披起衣服,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来,把脸贴在养父母房间的大门上,顺着门缝向里看去。这一看,把他吓得手脚冰凉。只见那小贩倒在地上,胸口上插着的一把刀子还在轻轻地颤动。养母站在旁边,搓着两手,不停地嘟嚷着:“你杀了他,这怎么好?他死了,死了……”旦南顿时觉得头晕目眩,眼前金花乱冒,身子猛然往前一栽,只听“呼”的一声,一头磕在了门框上。诺顿一愣,立即大步跨过来,推开门,抓住旦南的头发,把他拖了进来。诺顿眼珠转了转,脸色和缓了下来,他让茫然不知所措的旦南坐下,和颜悦色他说:“孩子,你都看见了,是这小贩进来行凶,爸爸在自卫中才失手杀了他,对吧?这把刀也是他带来的,对吧?明天警察来了,你就这样说。”旦南像木头人一样坐在那里,眼睛一直没离开小贩的尸体。过了好半天,他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头埋在养父的膝盖上,声泪俱下他说:“爸爸,你说得不对。我知道,是你杀了人。爸爸,我求你,你快去警察局自首吧!那样,我们一家人才能都活下去……”诺顿气得脸都变成了猪肝色,抬起腿当胸一脚,把旦南踢倒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喊道:“你这个小杂种,想把爸爸送上法庭吗?快说,是那小贩要行凶……”“不!”旦南捂着胸口,抬起头,说:“我不能说谎,是你杀了人,你应该去自首……”“啪!”的一声,旦南又挨了一记耳光。养母也扑上来,一边拳打脚踢,一边拿出一根绳子,把旦南结结实实地捆起来。然后,夫妇俩一起动手,把他吊到了楼板上。诺顿取来一根鞭子,“啪”的一声抽在旦南身上,说:“好啊,你不说谎!那你就去死吧!死吧!”“死,我也不说谎!”旦南的头上,豆粒大的汗珠不断渗出来,但仍然很倔强他说。鞭子雨点般落在旦南身上,养母又取来一根棍子,没头没脑地乱打一顿,边打边喝间:“快说,这小贩是怎么死的?说对了就放你下来。”“是……你……”旦南睁开黯然无光的眼睛,有气无力他说。鞭子。棍子再一次雨点般打下来,旦南浑身抽搐着,突然喊了一声:“不,我不说谎!”头就猛然垂到了胸前,一动不动了。诺顿夫妇面面相觑,这才知道又闯下了大祸,也颓然倒在地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诺顿夫妇虽然在法庭上百般狡辩,还是以谋杀罪被逮捕,受到了应得的惩罚。事后,蒙特罗市政府为纪念这个宁死也不肯说谎的孩子,为旦南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个塑像,并决定5月2日他死的那天为诚实节。那块纪念碑上镌刻着:——怀念为真理而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现在,每到这一天,纪念碑前就堆满了表示哀悼的白色小花。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都要摘下帽子,向这无畏的诚实者致敬。老师、家长,也都要给孩子们讲一遍旦南的故事。 
   故事3: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时的生活费中,拨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启迪人生】

    诚信不仅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政府的治国之本。人的一生,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古人说得好:“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没有诚信,一个人在世上就无法立身,也难以成事。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些人的目光开始迷惘,弄虚作假取代了诚实守信,“诚实”变成了窝囊、缺心眼、傻帽的别名。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耻为荣,是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的表现。言必践,行必果,说到做到,我们每个人也要常常照一照章家夫妻十年铸就的“荣辱镜”,感悟一下“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做人道理。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人格;就企业而言,诚信是良好商誉;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形象。

尊严无价——《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六

【故事佐证】

     他是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美国加州沃儿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饥饿的流亡者。人们给流亡者送去饭食,他们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来不及说。

    只有一个人例外。当镇长杰克逊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年轻人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来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暗淡下去了,说:“那,我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到得到这些东西!”杰克逊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要等您吃完饭,我才给您活儿干。”

    “不,我现在就做活儿,等做完了活儿我再吃!”杰克逊想了一会儿,说:“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背吗?”说着,就蹲在地上。那个年轻人便十分认真而细致地给他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便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棒极了。”说完,遂将食物递给那个小伙子。

    后来,那个年轻人就留在杰克逊的庄园干活,成为一把好手。两年后,杰克逊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果然不出所料,二十多年后,那个年轻人有了一笔让整个美国的人都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启迪人生】

   1、乐善好施要顾及对方感受,尽量做到爱心“无痕”。有时,施舍与同情不仅无法帮助别人,相反还可能伤害了别人。

   2、一个拥有坚定信念和意志的人,是注定要成功的,不管他曾经怎样地落魄过。

信心——《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七

【名人名言】

    1、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时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佚名

    2、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育出的信心。佚名

  3、只要你能够自信,别人也就会信任你。 歌德          

     【故事佐证】 

    这是一个狂热喜爱诗歌的青年,一个木匠的儿子。

    初版《草叶集》印了1000册,一本都没有卖掉,全送了人。不过似乎没什么人愿意领惠特曼的情,他送惠蒂埃的那本被很干脆地扔进了火里,而朗费罗、洛威尔、霍姆斯等人也都对它不屑一顾,这些早已功成名就的诗人们显然认为,这位外表看上去和他的诗歌(如果可以这么叫的话)一样粗野的木匠的儿子根本就没有资格作他们的同行。

    独具慧眼的是爱默生,除了惠特曼本人以外,他可以说是真正懂得欣赏《草叶集》的第一人。爱默生相当英明地意识到新大陆已“诞生了一个伟人”,他在给惠特曼的回信里说:“对于才华横溢的《草叶集》,我不是看不见它的价值的。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为您的自由和勇敢的思想而高兴。我为它感到非常高兴。”爱默生是当时美国文坛的耆宿,向来有伯乐的美名,后来他与惠特曼的交往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我们虽然很难想像当初那部骂名远播的“粗野、下流”的书会在这位新英格兰绅士那里得到这样高的评价,不过相信对当时境况已惨不忍睹的惠特曼来说,他已经被骂够了,肯定的声音再低微,也会立即引起他的注意,何况这声音居然来自大名鼎鼎的爱默生。在1856年9月增订后的《草叶集》第二版出版时,那封如今已成为美国文学史的一篇重要文献的信被全文刊在封底,惠特曼的用意是不言自明的。

   【启迪人生】

    一点小小的鼓励,给了一个人多大的希望!希望产生了信心与信念,最终成就了一个人。所以,不要吝于给别人希望,也替自己保留希望的火种吧。保护别人的信心,保护自己的信心。不要扼杀别人的希望,也不要在别人之前就扼杀了自己的希望与信心。

终生学习——《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八

【名人名言】

    1、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英】赫尔帕斯

    2、学习就像爬山。爬山这一座山头,还有另一座更高的山,永无终点。【日】永崎一则

    3、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法】笛卡尔 

     【名言解读】

       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30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5-7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

    如果想靠学校学的知识来应付一辈子的话,已经根本不可能了。而且,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如果要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就必须要拥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所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贯穿着我们的一生,那些“抱残守缺”、知识陈旧的人,则注定被社会所淘汰。

      【故事佐证】

    故事1:

    古代的著名音乐家师旷有一天正在为晋平公演奏,忽然,他听到晋平公感叹道:“我还有那么多东西都不知道,我想再次学习已经不行了,毕竟现在都已经70多岁了,太迟了!”
    师旷听完之后,笑着回答道:“如果大王真的这样认为的话,那么就赶紧点支蜡烛吧!”晋平公很不高兴:“我跟你讲的话你听明白没有?学习同蜡烛有什么关系?你是在蔑视我吧!”师旷急忙解释道:“我怎么敢蔑视大王,我只是听别人说过,人在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而壮年时学习,就像走在正午的阳光下;对于老年时的学习,那就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了。烛光虽然无法同太阳相比,但总比处于黑暗之中强吧!”晋平公听了之后,恍然大悟。

    故事2: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故事3:

       终生学习这方面,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在临死前的一个小时中还在写文章呢!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学习,而且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几十年。

    比尔·盖茨则更加明确地表示:“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在当今的企业环境之中,没有什么是打不破的铁饭碗,任何人的工作在今天可能是不可或缺的,但这并不代表明天这个职位就必然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我们只能用不断的学习来防患于未然。”

      【启迪人生】

        学习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学习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我们的民族要想真正实现复兴,就必须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而且,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学习的时候,他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一个人要想有成就,就必须把他的知识面打开,只有这样,他才会得到成功,才会显得有品味。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仅仅是指书本上的东西,它包含了各种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永不放弃——《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十九

【名人名言】

    1、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佚名

    2、我唯一的成功秘诀就是:“永不,永不,永不放弃”。【英】丘吉尔 

    3、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佚名。 

    【名言解读】

       不管是什么样的坚持都不可能是容易和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与困难。但是,有坚持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放弃,那么就没有任何希望了。

     【故事佐证】

    故事1:

    曾经有一个人,他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时岁角逐州议员失败,24岁时做生意还是失败,26岁时失去爱侣,27岁时几乎精神崩溃,34岁时角逐联邦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议员还是落选;但是,他52岁时竞选美国第16任总统,终于入主白宫,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就是这样一个一次次面临人生荆棘的人,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对于林肯来说,他的前半生是极尽残酷的。然而,面对如此人生,他没有沉沦,因为他鼓起了心的风帆。他不断鼓励自己:“永远也不要放弃出牌的权利。”因此,对于他来说,没有了困难,没有了失败,没有了死亡。   

故事2:

   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上校六十五岁开始创业,他创业成功给我们很多启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确认出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然后拿出各样行动;不达目的誓不休。在此,我要跟各位举个例子,不知道你是否听过桑德斯上校的故事?他是“肯德基炸鸡”连锁店的创办人,你又知道他是如何建立起这么成功的事业吗?是因为生在富豪家、念过像哈佛这样著名的高等学府、亦或是在很年轻时便投身于这门事业上?你认为是那一个呢? 
     上述的答案都不是,事实上桑德斯上校于年龄高达六十五岁时才开始从事这个事业,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他终于拿出行动来呢? 因为他身无分文且孑然一身,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一百零五美元,内心实在是极度沮丧。他不怪这个社会,也未写信去骂国会,仅是心平气地自问这句话:“到底我对人们能做出何种贡献呢?我有什么可以回馈的呢?” 
     随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试图找出可为之处。 头一个浮上他心头的答案是:“很好,我拥有一份人人都会喜欢的炸鸡秘方,不知道餐馆要不要?我这么做是否划算?”随即他又想到:“要是我不仅卖这份炸鸡秘方,同时还教他们怎样才能炸得好,这会怎么样呢?如果餐馆的生意因此而提升的话,那又该如何呢?如果上门的顾客增加,且指名要点用炸鸡,或许餐馆会让我从其中抽成也说不定。” 
     好点子固然人人都会有,但桑德斯上校就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但会想,且还知道怎样付诸行动。随之他便开始挨家挨户的敲门,把想法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够提升,而我希望能从增加的营业额里抽成。”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罢,老家伙,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嘛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白色服装?” 
     这些话是否让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丝毫没有,因为他还拥有天字第一号的成功秘方,我称其为“能力法则”(Personal Power),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动”:在你每当做什么事时,必得从其中好好学习,找出下次能做得更好的方法。桑德斯上校确实奉行了这条法则,从不为前一家餐馆的拒绝而懊恼,反倒用心修正说词, 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说服下一家餐馆。 
     桑德斯上校的点子最终被接受,你可知先前被拒绝了多少次吗?整整1009次之后,他才听到了第一声“同意”。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他驾着自己那辆又旧又破的老爷车,足迹遍及美国每一个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后座,醒来逢人便诉说他那些点子。他为人示范所炸的鸡肉,经常就是裹腹的餐点,往往匆匆便解决了一顿。  
     在历经1009次的拒绝,整整两年的时间,有多少人还能够锲而不舍地继续下去呢?真是少之又少了,也无怪乎世上只有一位桑德斯上校。我相信很难有几个人能受得了20次的拒绝,更遑论一百次或一千次的拒绝,然而这也就是成功的可贵之处。 如果你好好审视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业的人物,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而退却,不达成他们的理想、目标、心愿就绝不罢休。 

   故事3: 

    这是一个典型的白手起家而成功的神话,他出身社会基层知识分子家庭(在今天的大陆社会被称为“草根知识分子”),父亲李云经先生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最终在地方教育上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所。李云经先生是一个敬业的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教育那种传道与授业解惑集于一身的教育家。李嘉诚在童年因此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他的聪明也很早显露出来。学校给了他信心确认和个性发挥的机会,父亲给他做人的境界和道理。然而,这一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岁月很快为时代的车轮碾碎,时运世运,国事家事,一个落后民族及其家庭个体细胞的命运 注定无力自主,父亲不得不带着一家人逃难到香港。在一个从无根基的地方生存,可谓重新做人,事业和闲暇都已是奢侈,生计迫在眉睫,全家人的命运由他决定。而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先生没能重新开始,就在忧愤贫病中离开了人世。这样一 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正是我们民族经典的血肉文本。天灾、战乱、动荡、逃亡……寡母弱子,在千余年来大量的说部中都可以看到。在李云经的身影倒下之后,全家人的生活、弟弟妹妹们的成长就落在了十来岁的李嘉诚身上。
  李嘉诚居然承担下来了。他不再上学,他最先努力的乃是适应社会这所学校,到茶楼做“茶博士”,到舅父公司里做小职员,在五金公司做街头推销员,虽然艰难,然而却可让一家人能吃上饱饭,而且他也很快了解、熟悉了社会的各色人等和谋生的诸种方式。社会对于他不仅是严厉的、残酷的(他完全了解到在那里不能做着感情的交易,他的情感也因此很少外露,他避免一切感情的冲突),而且对人的每个举动都有着呼应,“天道酬勤”,世道无欺,他来了,他看到了,剩下的只是他如何自处和报世,他如何展开、“征服”和成功。应该说,李嘉诚做得相当出色。少年的欢乐、人性的懒散和嗔欲,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什么迹象。他的精力几乎完全花在生意上了,花在与人与钱打交道上了,花在挣取他和家人活命的资本上了。令人惊奇的是,他丝毫没有放弃学习,他用到废品站收购旧教材的方法自学而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包括英语这样的交流工具。学习甚至成了他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直到今天他仍每天坚持听英语新闻。这样一个人的成功几乎是必然的。

  凡是跟李嘉诚同过事的人都对他的能力有着极深的印象,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会甘于平庸:寄人篱下,做一个小小的打工者。他在刚刚步入商场时表现出一种学生的心态,除了像学习功课一样地努力工作外,李嘉诚将他认可的做人准则放到工作中,放到处理与他合作的老板和工友的关系中。以诚待人,这个少年对环境的老实姿态,延续成为他的做人方式,李嘉诚因此在商场上获得了很高的信誉。数年之后,他已是经理人了,并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塑胶公司,那样近乎手工作坊的企业,李嘉诚命名为“长江”。从塑胶企业开始,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极好地担当了自己的家庭。在塑胶行业,他领先风气,并且也较早地预感并应对其衰落。父亲的“盈亏有定”的教育在实证中一定给他留下了印象。他涉足地产业,每有举动,似乎逆流而行,但他取得了成功。60年代他虽然一度入籍新加坡,但总的来说,在弹丸之地的香港,阴晴不定,时来风雨,人心飘忽,李嘉诚显示出了难得的定力。在歪打正着的印象背后,他是一个掌握了人生辩证法则的大师。他在市道低迷时收进,几年后他的产业成倍地升值。到70年代初,他已是香港小有名气的成功商人了。

    李嘉诚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这种情况使人对世人真面目、世态炎凉有过早的洞察。他所尊崇的父母在生活面前的无力,也一定导致了他对人生的早熟的体验。早熟的生命,总是蕴含着不尊重生命,对人轻视、敌视,对公正平等的深深 的怀疑乃至嘲弄。生存环境残酷,则往往会导致偏狭、报复的心态,导致了机心、谋略、实用等等。

    是儿时的良好教育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担当,使得李嘉诚能够避开那种早熟的人生虚无的一面,而对人情世故有着实在的把握:在求人中,生自励自助之心,同时也获得对世界同情的了解和爱。其良好健康的心态发展至此不是偏向乖戾,而是更为壮实,这一健壮的人格,对人性有基本的洞察把握,又绝无幻想、浪漫,即对什么是付出,什么是获得有入骨的理解。而避免感情外露、感情的冲突,在市场上搏杀不无冷血残酷,对敌人的算计能以10年20年为期,其坚忍、工于心计也许正由于这少年时的不幸。
  也许对李嘉诚的人生境界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其父亲李云经先生了。李嘉诚年少时曾在半夜醒来,看见父亲仍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的背影,这件事给李嘉诚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李云经先生这种小知识分子,我们社会里最常见的理解方式是:穷酸一辈子,那么辛苦,什么也没得到,不值得。我们蒙垢的灵性忘记了感动,忘记了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人在支撑我们的文明。   

    从李嘉诚多年以后多次谈及此事看,父亲及其行为已成为一种象征。父亲和那一场景是对李嘉诚人生境界最有力的挑战、警示和支撑。不能只为名利,只做一个名利之徒,人生在世,有可能成就一种高尚的境界。李云经先生的为人,是作为儿子的李嘉诚不可超越的,那一境界只可以追随,可以参照。李嘉诚在社会上再怎么成功,如果他不能像父亲一样对世界有忘我的爱,如果他不具有父亲那样的境界,他就不可能告慰一生穷窘的父亲。

    李嘉诚由寄人篱下到富可敌国,也就是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个人的生命状况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然而,我们看不到他有什么张狂和戾气,他仿佛无视自己财富的滋长和力量的扩张,只是沉稳地、老谋深算地注视着下一单生意。这期间既有职业金融家的敬业精神和职业伦理,又有着传统文明对财富的韬晦之术,有着传统的对世道人心的提防。纵观李嘉诚一生,他一直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规矩”和本分。中西文明在他身上,在他那一代香港商人身上有着较好的结合。 西方文明在中国的展开极为复杂,国人只有在极短的时间里像日本人一样饥渴地、疯狂地学习,更多地时候在自傲与自卑、敌视与谄媚之间徘徊,而西方文明扮演了掠夺者、施惠者、肢解者、友爱者、守旧者、激进者各种角色,最终纷纷被扭曲、消解;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神权的辩护士,自由主义成为腐败和剥夺的保护伞。传统的命运也是如此。而李嘉诚们在无言中,在亲身履践中将敬业与勤奋、财富积累与本分、自尊与孝顺成功地统一了,正是在这方面,李嘉诚给我们的启示是有益的。  

      【启迪人生】

      审视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业的人物,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不达成他们的理想、目标、心愿就决不罢休。

思考——《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读书笔记二十

【名人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古希腊】柏拉图

    3、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爱迪生 

     【名言解读】

        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人尽管脆弱,但要思想,否则不成其为人。希伯来谚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古今中外许多有重大成就的人,在攀登科学高峰的**中,都是给思考留了一定的时间。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十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

    伟大思想家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六年,他是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认为,这平静的六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许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有人称他为“数学王子”,他则谦虚的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做出同样的发现。

    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他说:“我的成功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故事佐证】

     故事1: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位学生临毕业时问道:“老师您教给我们的都是些关于世界的哲学道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摆脱愚昧成为有智慧的人。可是究竟智慧本身是什么呢?人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
  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也就是说真理是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正确地认识了自然,并且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他的行动,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了。”学生又问:“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然,得到真理呢?”他回答说,“是的,这是因为人人都有认识自然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
  “既然人人都有思想,都能够认识真理,那为什么世界又有许多人愚昧无知甚至陷入迷信之中呢?”“我们说人人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并不等于有真理,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运用认识能力去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发现不了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告诉他,他也是不懂的。”
  学生又问:“那些不能认识真理的人,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是的,除了不善于思考外,往往还有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过于自负,本来无知却自以为是,把荒谬的东西视为真理,有些人则是因为缺乏信心,要知道认识真理是不容易的啊!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各种问题,要长期不懈地去追求。有的人则是在认识真理时,往往对重要的问题过早下判断。要注意对重要的事情,在没有作充分的研究之前,是不能过早地下判断的。
  赫拉克利特说,“人为了认识真理,获得智慧,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认识自然的事物。他告诫学生说,你们要记住——有智慧的人应当熟悉很多事物。但是,是不是熟悉了许多事物就等于得到了真理呢?那也不是。博学还不等于智慧,因为自然喜欢躲藏起来,人的感官只能认识事物表面现象,还不能认识到躲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自然事物的真理,除了运用感官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用脑进行思考。

    故事2:

    菲勒出生在一个贫民窟。小时候,他和大多数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争强好胜,喜欢玩耍,甚至也会逃学。  
  与众不同的是,菲勒从小就有一种善于发现财富的非凡眼光。有一次,他把一辆从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好后,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个人收取0.5美分。在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一辆新的玩具车。  
  菲勒的老师深感惋惜地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富人的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菲勒中学毕业后,正如他的老师所说,真的成了一名小商贩。他卖过电池、小五金、柠檬水,每一样都经营得得心应手。与贫民窟的同龄人相比,他可以算是出人头地了。
  但是,一批无人问津的丝绸,让菲勒从小商贩一跃成为了真正的商人。那批丝绸来自日本,数量足有一吨之多,因为在轮船运输过程中遇到了风暴,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染了。如何处理这些被染料浸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非常头疼的事情。他们想卖掉,却无人问津;想运出港口扔掉,又怕被环保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丝绸抛到大海里。  
  港口区有一个地下酒吧,菲勒经常到那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当他步履不稳地走过几位日本海员身边时,听到他们正与酒吧服务员说那批已成“鸡肋”的丝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菲勒感觉赚钱机会来了。第二天,菲勒来到轮船上,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你们把这些没用的丝绸处理掉。”结果,他没有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染的丝绸。然后,他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一夜间,菲勒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一块地皮,他找到这块地皮的主人,说愿花10万美元买下来。地皮的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嘲笑他:“这样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那么高的价钱!”让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环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里一位富豪愿意用20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皮。但是,菲勒不肯,他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等,因为我觉得这块地皮应该增值得更多。”果然不出菲勒所料,三年后,那块地皮卖了2500万美元。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

   【启迪人生】

    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认识不到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真理说出来告诉他,他也不懂。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做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做善于思考的教师,是因为社会、国家要求学校培养具有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时代需要培养有头脑,善于创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