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拓还是佳明:阔别上海数十载 松江鲈鱼回故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4:41:16
2010年01月11日08:23  来源:人民图片网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松江四腮鲈鱼  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点击下载此图片
人民网讯 2010年1月10日,首届松江四腮鲈科技文化节传承活动在上海松江区举行。阔别上海数十年的松江鲈鱼终于回到了松江,上海市民可望在今年春节品尝正宗松江鲈。
松江鲈自古就是美味的代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招待他的国宴菜单里,就有松江四腮鲈鱼。然而随着造闸建坝工程的增多,松江鲈鱼的洄游路线被破坏,加上严重的水源污染,享有盛名的松江鲈却在二十多年前绝迹上海。目前,松江鲈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00年,复旦大学发起和组织“寻找松江鲈踪迹”行动,调查范围涉及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6省和天津市、上海市两直辖市,最终找到了几十尾野生松江鲈鱼。
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王金秋教授带领团队启动了新一轮的研究命题,即松江鲈的人工繁殖攻关。2003年,一举突破了规模化苗种生产的难关,创下了生产水花鱼苗16.3万尾的历史记录。2005年,复旦大学的核心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2006年成立上海四腮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启动产业化之路。2009年,这一江南第一名鱼终于可以上市了。
今天,当年为尼克松总统烹调松江鲈鱼的大厨的徒弟王中清也到场,烹制了名菜“八珍鲈鱼脍”。据悉,用松江鲈鱼烹制的菜肴还将在世博园内亮相。(劳任)
“松江鲈鱼”重回松江 走高端路线每条400元
2010年01月11日14:09东方网
字号:T|T
阔别上海数十年的“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终于回到了松江,并已在当地定点定量供应酒店。在昨天举行的首届松江四腮鲈科技文化节传承活动上,记者获悉,由于技术成本大,松江鲈鱼将走高端市场路线,每尾售价要高达400元。
松江四鳃鲈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其肉质洁白似雪,肥嫩鲜美,少刺无腥,营养价值很高。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两次下江南,都特地到松江府吃鲈鱼羹,御赐其为“江南第一名鱼”。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招待他的国宴菜单里,就有松江四鳃鲈鱼。然而随着造闸建坝工程的增多,松江鲈鱼的洄游路线被破坏,加上严重的水源污染,享有盛名的松江鲈在20多年前绝迹上海。目前,松江鲈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王金秋教授带领团队启动了新一轮的研究命题,即松江鲈的人工繁殖攻关。2009年,上海市水产办公室正式授予公司“松江鲈鱼经营利用许可证”,这一江南第一名鱼终于可以上市了。
记者了解到,松江鲈鱼将采取定点定量出售,仅对酒店供应,每尾售价高达400元。由于体格小,松江鲈鱼一斤平均只有7至8尾,而价格要高达3000元左右。而市面上,一盅鱼翅的价格也不过500元左右。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江南名鱼只有在松江的一家酒店中有售。四鳃鲈公司还在与一大型餐饮集团洽谈,拟把松江鲈鱼带入世博园,使市民在世博园内可以品尝到“八珍鲈鱼脍”这道江南名菜。
(中国新闻网 张骞 通讯员孙国根)
松江鲈鱼首日上市 “四鳃鲈”为何每斤3000
http://www.shac.gov.cn/zxzx/scfx/hqfx/201001/t20100111_1259433.htm
阔别上海数十年的松江鲈鱼终于回到了松江,上海市民可以在今年春节吃上正宗松江鲈鱼。有读者来电询问,松江鲈鱼和一般的鲈鱼有什么不同?其价格如何?它上市后,又在哪里可以购买品尝?
记者了解到,松江鲈鱼首日上市,堪比鱼翅、鲍鱼,其价格每斤在3000元以上,“身价”不菲。松江鲈鱼每条一般只有1两多,人工养殖的松江鲈鱼是怎么定价的?记者采访了负责松江鲈鱼人工繁殖的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金秋。
王金秋介绍,松江四鳃鲈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属于洄游鱼类,曾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以松江地区产的四鳃鲈最为有名,故得名“松江鲈鱼”。作为江南名菜,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两次下江南,都特地到松江府吃鲈鱼羹,御赐其为“江南第一名鱼”。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招待他的国宴菜单里,就有松江四鳃鲈鱼。由此可见,松江鲈鱼属名贵鱼种,在定价时是偏高的。王金秋说,上世纪80年代初,在松江一带,还有野生的四鳃鲈鱼,当时价位是每斤400元,抵得上普通人 半年的工资。
现在松江鲈鱼虽是人工养殖的,成本也是很高的。比如,它的食物都是活虾,而且养殖的密度有严格限制,在一定水域不能养殖太多。还有难度最大的,因为松江鲈鱼是洄游鱼类,所以普通水池无法养活成鱼。
位于松江区的松江鲈鱼养殖基地,是一个能调控不同水环境的养殖水系统。每年4月中旬,正是野生松江鲈鱼从浅海洄游到内河之时,养殖水池的盐度会逐渐降低,产生洄游水流,让鲈鱼绕着池子“洄游”。到11月——野生鲈鱼游向浅海产卵的时节,池内的水环境会再次调整,在盐度增加的同时,制造涨落潮感应,给松江鲈鱼营造出适宜产卵的“海洋环境”。
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在鸭绿江增殖放流松江鲈鱼
发布时间:2008-8-25             浏览量:639             信息来源: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
2008年8月22日上午9时,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的鸭绿江边,聚集了来自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局、丹东市水产种苗管理站、振安区渔政站、沿江渔民、正在冒雨一桶一桶的向鸭绿江放流松江鲈鱼苗种,这是鸭绿江流域丹东段首次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松江鲈鱼活动。
松江鲈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有三个地方种群,其中最大种群分布在鸭绿江流域丹东段。为保护这一珍贵物种资源,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局近几年开始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松江鲈鱼的繁殖与保护工作,2008年成功地培育出幼鱼5000余尾。本次放流的幼鱼平均体长8厘米。经过几年试验,探索出一条松江鲈鱼亲体暂养、采卵孵化、仔、幼鱼培育、人工养殖技术。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的松江鲈鱼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积累了经验。
松江鲈鱼放流鸭绿江(图)
发布时间: 2010年05月04日信息来源: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局
 

4月30日,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局在鸭绿江下游浪头段组织了松江鲈鱼增殖放流活动。市海洋与渔业局领导、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水产苗种监督管理站工作人员及新闻媒体记者等参加了此次增殖放流活动。
此次增殖放流的松江鲈鱼是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松江鲈鱼的增殖放流是恢复和保护该物种在鸭绿江自然水域种群数量、改善渔业品种结构、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中国食品产业网》:全国首次人工培育松江鲈鱼放流仪式在文登举行
发布时间:2008-06-10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6月6日上午,万尾人工培育的松江鲈鱼鱼种在文登市青龙河入海口放流,这是我国首次在天然水域放流该鱼种。
黄渤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守民,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守信,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金秋,文登政府副市长毕庶杰出席了放流仪式。毕庶杰在讲话中说,建立松江鲈鱼自然保护区与驯养繁育研究中心,加大松江鲈鱼保护和管理工作力度,是文登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规范用海的有力举措,对于保护海洋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文登市海洋与渔业执法人员和广大技术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开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0点18分,参加放流仪式的人员登船,将1万余尾人工培育的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松江鲈鱼放入靖海湾的青龙河入海口。
复旦大学教授王金秋介绍说,我国首次选择在青龙河放流松江鲈鱼,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希望这次活动能为全国松江鲈鱼保护、放流工作做一个示范。中国渔政37506号船船长赵锦旗表示,渔政部门以后要加大管理力度,把松江鲈鱼管理好,造福子孙后代。
据了解,本次放流的万尾松江鲈鱼鱼种属于子一代和子二代,鱼体长度为3-4厘米,是由复旦大学松江鲈鱼项目组文登埠口救护站和上海四鳃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文登分公司,采取大棚封闭式生产模式及池塘半封闭式生态育苗模式人工繁育成功的。
图片来自:www.zonghengcn.net/...

...尾人工培育松江鲈鱼 - - 纵...380x500  .86k  .jpg收藏设置
预览:100%查看原图
 
相关文章
复活“松江鲈鱼”


中国养殖网 2007-7-http://www.chinabreed.com/fishery/develop/2007/07/20070720132059.shtml
“西风吹上四鳃鲈,雷松酥腻千丝缕。”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松江鲈鱼有望从遥想回到现实,物种的复壮令人兴奋。
撰稿/梅璎迪(记者)
陈留山站在船舷边,拉起了这天的第三网鱼。阳光照耀下,一条全身赤黑,鳃膜隐隐泛现朱红的怪鱼分外抢眼。陈留山走近一瞧,鱼身虽小却怪诞无比:前部平扁,尾部侧扁,全身通体无鳞,却有皮质粒状突起。更让他讶异的是,这条怪鱼居然有四片鳃!
那是2000年8月胶东半岛一个炽热的午后。村民陈留山不知道,他发现的就是有着“江南第一名鱼”美誉的松江鲈鱼,史称“四鳃鲈”。
在绝迹上海30多年后,松江鲈鱼只在全国沿海地带偶有发现。人们只能从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回味这一珍馐。
消失的美味
《后汉书》载,曹操摆酒大宴宾客,异人左慈站于庭前,问曹操山珍海味可有缺憾。曹操眉心一展,随口说要吃龙肝做的汤羹,左慈取来墨笔画龙于墙上,袍袖一拂,龙腹自开,提出龙肝一副,鲜血尚流。少顷,奴婢端上一道鱼,左慈说道,吃鱼必是松江鲈鱼味美,曹操暗忖:松江距此千里之隔,如何可得?左慈遂垂钓于堂下鱼池,顷刻间数十尾大鲈鱼蹦跃而出,放于殿上。曹操暗语原来池中就有鲈鱼,左慈听罢,说道:“天下鲈鱼都只有两腮,唯独松江鲈鱼有四鳃。”众人围来一看,果然是奇异无比的四鳃鲈鱼,当场烹煮,一时鲜香倾倒四座。
松江河道纵横、塘泾交错。在《松江府志》中记载,松江鲈鱼原先生长在松江县城西的长桥一带。由于河道年久失修,逐渐淤塞,鲈鱼便迁往西首秀野桥下。黄浦江来潮时,多条支流汇冲,此处流急漩多,潮涌互补,就使肥物麋集、鱼虾相会,成了松江鲈鱼的“美食府”。到上世纪60年代前,松江鲈鱼仍有较高产量,《上海鱼类志》中记录60年代上海松江一个渔汛即可捕获5000公斤以上。当时的寻常人家西风起时买条松江鲈鱼一饱口福是件平常事。
20世纪80年代前,松江有河道3905条段,长度2640.5公里,水面率(河流水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2%。90年代末调查统计,河道缩减到1482条段,长度1939.38公里,水面率下降为7%,局部地区只有5%,松江鲈鱼生存的自然环境一步步消失了。
河道大幅缩减,水生动物也在污染的河道中日趋减少,松江鲈鱼食物链下游的小鱼小虾数量急剧收缩,生存资源锐减。1982年松江拥有鱼类51种,比1976年前减少10种,比1960年前减少25种。
其后,由于抗洪挡潮的需要,河口建闸控制,两岸驳岸耸立,影响了自然的水系环境,松江鲈鱼洄游路线受阻。每年4月下旬到6月下旬是松江鲈鱼的苗汛旺发期,鱼苗随潮而来。在平潮前2个多小时,鱼苗就集中在水闸闸门外的堤岸边。由于正值大潮期间,黄浦江沿江闸门紧闭挡潮,鱼苗进不了内河。大致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就再也无法在松江野外寻得松江鲈鱼的踪影了。
再见四鳃鲈鱼
松江鲈鱼,长相奇特,习性怪异,多年来一直为学界关注。复旦大学自1955年开始,对松江鲈鱼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研究。1999年,王金秋博士成为第三代松江鲈鱼项目科研领头人。
上任第一天,有人就临头给了她一盆冷水:松江鲈鱼已经在上海绝迹,研究无法继续进行。没有活体样本,就不能获得研究数据。当时全国多家科研单位都曾寻访过松江鲈鱼踪迹,却始终未得音信。
复旦大学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再进行一次松江鲈鱼寻访。一年筹备后,2000年暑假,近40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7支寻访组分赴史上记载曾有松江鲈鱼出没的全国7个省份。带着资料图片,寻访组北上辽宁,南下福建,踏访路途数千公里。
第一天,去江苏盐城寻访的大学生队伍里就传来了好消息。在当地一所学校宣传松江鲈鱼时,一个孩子突然指着大学生带去的照片说:这不就是我们的四鳃鲈么。一句话顿时让寻访队员激动不已,一边长途电话拨到王金秋的手机上,一边就催促着孩子出发上路。然而,探访水产市场的结果却让大学生们大失所望,孩子所谓的“四鳃鲈”虽然酷似松江鲈鱼,体形上却长出一截,被排除在松江鲈鱼亚种分类之外。
在多个省份的渔政管理部门,他们得到的答复不是“早就没有这种鱼了”,就是“情况不清”。管理部门对这种稀有鱼种的掌握情况甚至还不如寻访组。
王金秋决定调整寻访方向,绕开水产市场,直接去找当地渔民。在威海,一位在河塘边钓鱼的老大爷告诉队员,“这种鱼昨天就钓到过,不过晚上熬汤喝了。”在烟台,一位渔民清楚地记得曾经见过这种“怪鱼”,但接下来几天的下网却一无所获。
陈留山打起的那条怪鱼也进了鱼市。事后他看了照片才知道,自己卖掉的居然就是弥足珍贵的四鳃鲈。
寻访队员疲惫而气馁。“找不到其实也是证明。”王金秋告诉大学生,证“无”和证“有”一样重要。
几天后,好运突然降临。在山东威海和文登交界处的一个小村落里,有村民见到宣传照片后给寻访队打来电话,说在自家屋后的小河里就捞上来两条“四个鳃的鱼”。电话还未挂上,心跳加速的王金秋就已经奔上了出租车,一路心急火燎地催促司机加大油门。
在村民的水桶中,两条不足巴掌大的四鳃鱼正合翕双唇,静静潜伏在桶底。这的确就是松江鲈鱼!寻访千里,终于见到了一条活生生的松江鲈鱼。王金秋喜不自禁,迅即带领大学生在发现这两条松江鲈鱼的小河里下网捕捞,果然又陆续找到好几尾。与此同时,去往辽宁的寻访队也传来喜讯,在鸭绿江大桥的桥墩下,队员们轻而易举找到了十几尾松江鲈鱼。
2个月考察,7支寻访队半数以上空手而归。随着大学生们的考察报告,松江鲈鱼在中国的种群分布图逐渐清晰起来——原本分布于整个中国东部沿海地带,目前仅在山东和辽宁有一定数量种群。
“这一次考察为松江鲈鱼的种群复壮起到了关键作用。”王金秋说。
在上海淀山湖畔,松江鲈鱼养殖基地搭建起来,研究工作也随之大刀阔斧地进行下去。在前任研究基础上,学界常为之困惑的松江鲈鱼洄游习性得到更正:松江鲈鱼并不如同大马哈鱼一样在河道中产卵继而洄游到海洋,而是恰恰相反,在海洋中孵化并洄游到内河,待到产卵期再度洄游回浅海。一般雄鱼先达产卵场,钻入牡蛎壳堆成的洞穴中,等待雌鱼前来产卵。繁殖后雌鱼离去,雄鱼护卵留守洞穴,逗留一段时间后再游向近岸。
“人工养殖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松江鲈鱼不同时期水生态环境的模拟。”王金秋说,这种鱼本身对水温和盐度的要求并不高,因此才能在全国那么多沿海地带生存,“但是它们对水中的氨氮含量敏感度很高,一旦水质发生污染就再也无法生存。”
松江鲈鱼在上海养殖基地的生活条件并不优越,不起眼的普通水泥池底部搭上一溜贝壳“小屋”,再通上几根水管就成了“松江鲈鱼之家”。靠近淀山湖,养殖基地却不敢用湖水,“纯净度已经无法达到养殖要求”。接进养殖池的水事先经过三道净化过滤,严格保证水质符合养殖标准,即便是给松江鲈鱼喂食的小虾都要消毒好几次才能投食。王金秋担心任何微小的污染都会让脆弱的松江鲈鱼再遭不测。
松江鲈鱼有洄游特性,普通水池是无法养活成鱼的。养殖基地通过高科技模拟技术,达到一个水池产生不同环境水生态系统。根据松江鲈鱼不同生活阶段,靠几根接入水管调解池内的水压和盐度。每年4月中旬,孵化的松江鲈鱼从浅海洄游到内河时,水池的盐度逐渐降低,并产生洄游水流,成群的松江鲈鱼这时就会绕着池子不停地洄游。11月份向浅海产卵时,水池再次调整池内水环境,制造涨落潮感应,并施加海洋水压和洋流感觉,给松江鲈鱼造成进入“海洋”错觉以便顺利产卵。这一套模拟技术的研发,为松江鲈鱼的人工养殖提供了可能。但王金秋不得不担心的事实是,在这样一个人工制造的“纯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松江鲈鱼放归大海,是否还能适应自然的无情考验。
物种复壮
松江鲈鱼的复壮无疑让人振奋。自工业化革命以来,特别是近200年里,随着人口数量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从1600年-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年~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统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有6万个物种灭绝。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加快了物种消失的速度。“近代物种的消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专家提出,如果这种大量无声死亡的趋势继续下去,物种的丧失速度将加快到每天24种,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小时就会有一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人工复壮物种无疑是挽救濒危动植物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被誉为“四不象”的中国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大江南北,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对湿地的破坏及猎取的压力,麋鹿逐渐在野外消失,仅有为数不多的个体存于在中国皇家猎苑中。1900年的洪水灾害和西方列强的人为抢夺,最终导致了麋鹿在中国本土的灭绝。
与此同时,被抢流落他乡的麋鹿则分别被饲养于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动物园中,但因水土条件,饲养情况每况愈下,直到英国第十一世贝福特公爵用7年时间花重金陆续买下18头麋鹿饲养在他的私人庄园内,才使麋鹿在海外有了极为微小的种群保留。
1985年,中国将麋鹿引回故里,麋鹿从濒危,本土灭绝,到海外留存,引种重返故土,最终实现了物种的回归复壮。
类似的人工养殖、引种回归还曾挽救过欧洲野牛和阿拉伯大羚羊等。然而一个物种生存至今必是历经千百万年自然选择、淘汰和逐渐适应,通过人工培育的物种在长期人工饲养繁殖过程中,形态、生理、行为以及遗传特性上都会发生变异,最终往往难以重返自然。基于这些考虑,有人尖锐指出近年开展的以细胞遗传工程保存濒危物种基因库并希望发展培育出“新”物种的技术,“可能会在对科学及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毁了野生动物本身特有的自然价值。”而人工种群的建立还存在将家禽、家畜病原体带入野生动物种群、引起灾难性后果的可能性。
“西风吹上四鳃鲈,雷松酥腻千丝缕。”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松江鲈鱼有望从遥想回到现实,物种的复壮令人兴奋。但我们不知道,这个地球上还有多少“松江鲈鱼”等待复壮,人类还有多少幸运和能力去复壮它们。
 
松江鲈鱼400元一尾 精美菜肴将在世博园供应
http://www.expo2010volunteer.com/ 2010-01-11 13:06:46 [来源]:新闻晨报
阔别上海20多年的松江鲈鱼终于回到了松江,上海市民可以在今年春节吃上正宗的松江鲈,这是昨天首届松江四腮鲈科技文化节传承活动上传出的消息。记者了解到,由于松江鲈鱼目前产量稀少,定价高达400元一尾,想要一饱口福还需预约。
在昨天举办的松江四腮鲈科技文化节上,主办方特地请到了当年为尼克松总统烹调松江鲈鱼大厨的徒弟,为嘉宾烹制名菜——八珍鲈鱼脍。由于目前松江鲈鱼仍实行定量、定点供应,不能在菜场上找到,想要尝鲜的市民只能到定点供应的饭店去,并且要提前预约。
据悉,目前松江鲈鱼的定价为每尾400元左右,一尾重约六七十克。主办方介绍,定价如此之高,是由于松江鲈鱼目前的养殖难度仍然很大,成本也较高,今年准备投放市场的也仅有四五千尾。
主办方还透露,用松江鲈鱼烹制的菜肴还将在世博园内供应,向中外嘉宾展示这一江南名鱼的风采。
松江鲈自古起就是美味的代表,宋代范成大在其《晚春田园杂兴》诗中更是推崇备至,他赞道,“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招待他的国宴菜单里,就有松江四腮鲈鱼。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复旦大学生物系的学者就开始对松江鲈进行研究。2000年,复旦大学发起和组织“寻找松江鲈踪迹”的行动,调查范围包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6省和天津市、上海市两直辖市,最终找到了几十尾野生松江鲈鱼。
为了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王金秋教授带领团队启动了新一轮的研究命题——松江鲈的人工繁殖攻关。2003年一举突破了规模化苗种生产的难关,创下了生产水花鱼苗16.3万尾的历史纪录。核心技术于200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授权。这是松江鲈鱼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并在2006年成立上海四腮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启动产业化之路。2009年,上海市水产办公室正式授予公司“松江鲈鱼经营利用许可证”,至此,这一江南名鱼终于可以上市面向大众。
松江鲈鱼捕不得
http://dd.nen.com.cn   2010-08-13 07:01:16  丹东日报-丹东新闻网
本报讯  鸭绿江水位上涨,江边出现不少使用自制网具捕捞松江鲈鱼(又名媳妇鱼)的市民。仅8月11日一天,市渔政处就劝阻违规捕捞市民60多人次。
8月12日早上刚过8点,市渔政处工作人员就在鸭绿江边扬帆广场附近发现一使用自制网兜捕捞松江鲈鱼的男青年。只见刚从江水里提上来的网兜里,三四条身长约两厘米的松江鲈鱼正拼命挣扎着,一旁放着的小塑料桶里,还装着10多条“战利品”。经渔政人员说服,男青年主动将松江鲈鱼放回江中。
据了解,由于江水湍急,水质混浊,松江鲈鱼最近逐渐游向江岸。有的人就打起了这种国家二级保护生物的主意。“目前我国只有松花江流域和鸭绿江有这种鱼,其他水域几近绝迹。现在这市民一网下去少说也三四条,我们看着都心疼。”渔政处的同志说。
按照相关规定,捕捞松江鲈鱼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相关部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希望市民珍惜鸭绿江这一珍贵鱼种,维护我们母亲河的生态环境。(田治东 本报记者 戚文) ()
[责任编辑:李新新]
黄河三角洲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江鲈鱼
  发布日期:2009-12-30   作者:好渔网   浏览次数:248
好渔网12月30日讯:上世纪80年代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松江鲈鱼,近日在山东东营市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内发现存活,表明黄河三角洲海域的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已适宜松江鲈鱼繁育。
此信息版权归好渔网 HaoFish.com所有,欢迎转载,转载须保留此信息!
原文链接 http://www.haofish.com/news/show/198/

图为在黄河三角洲海域发现的松江鲈鱼(图片转自中新网)
好渔网12月30日讯:上世纪80年代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松江鲈鱼,近日在山东东营市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内发现存活,表明黄河三角洲海域的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已适宜松江鲈鱼繁育。
松江鲈又称四鳃鲈鱼、花鼓鱼、媳妇鱼、新娘鱼等,名列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历史上是知名的皇宫贡品,属名贵水产品。以前我国沿海广泛分布,但松江府的最为有名。
松江鲈鱼原来并不少见,50年代秋季汛期时捕获量可达万斤。鲈鱼是洄游鱼,每年春天,幼鱼从长江口游到内河生长育肥;秋季游到长江口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卵,繁殖后代,周而复始。后因造闸建坝破坏了鲈鱼的洄游线路,加上不断增加的水源污染严重影响了鲈鱼的生存环境,近三十年来基本上捕不到野生松江鲈鱼,供应的松江鲈鱼改为人工繁育为主。
此次山东省东营市海洋渔业部门对本地海洋特别保护区进行海洋渔业资源摸底调查,竟发现了野生的松江鲈鱼,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考证,确定松江鲈鱼在生态系统恢复良性的水域环境中是否有产量复苏的可能。
相关链接:
1924年4月29日,应国民政府邀请,松江四鳃鲈鱼被运往南京,参加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时隔84年,曾经在上海绝迹的四鳃鲈鱼有望在明年上海世博上会将再次与大众见面。
四鳃鲈鱼到底是有什么特点,引得如此多关注呢?查询四鳃鲈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后汉书》里左慈戏曹操的一段故事中的描述,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四鳃鲈鱼的“补内脏、益筋骨……”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亲批的菜单里有松江四鳃鲈鱼,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上海点明要品尝此鱼,可惜那时在上海已经找不到了。
经过复旦大学的松江鲈鱼项目组的多年努力,终于再次找到松江四鳃鲈鱼,并成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产学研基地。四鳃鲈鱼培育基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与世博园的有关单位联系洽谈,四鳃鲈鱼有望在明年世博园开园后将再次与广大民众见面。
“江 南第一名鱼”扎根文登 松江鲈鱼文登保护区获准设立,这也是松江鲈鱼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特保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6日06:18  大众网-齐鲁晚报
□记者高洪超
□通讯员王海政邢志晓
本报威海7月15日讯15日,从文登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国家海洋局已正式批准设立“文登海洋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以保护这里幸存的松江鲈鱼原种群。保护区位于文登南部青龙河下游以及侯家镇、泽库镇以东的靖海湾北部海域,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处松江鲈鱼种质国家级特保区。
松江鲈鱼列“四大淡水名鱼”之首,以上海松江所产最有名,“莼鲈之思”、“江南第一名鱼”是它驰名古今的写照。松江鲈鱼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但半个世纪以来,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海洋和海岸工程破坏其栖息地,松江鲈鱼种群在很多地区灭绝。1988年它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而到1999年,松江鲈鱼在上海松江绝迹。
2000年暑假,复旦大学展开松江鲈鱼种群寻访,7个调查组走访全国,仅在文登青龙河、黑龙江鸭绿江发现小规模松江鲈鱼种群。为保护这一珍稀鱼种,2006年,文登成立“松江鲈鱼自然保护区及驯养繁育中心”,2007年,文登市松江鲈鱼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成立。
此次设立的松江鲈鱼种质文登国家级特别保护区总面积约818.89公顷。其中,靖海湾北部海域为核心区,面积664.75公顷,主要满足松江鲈鱼产卵、越冬,青龙河下游和靖海湾东北海域等2个实验区,面积分别为59.14公顷和95.00公顷,主要满足松江鲈鱼索饵。
八珍鲈鱼脍的真面目:小小“丑”鱼“肉鲜味美”(图)
2010-02-01 11:57 来源:东方网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四鳃鲈鱼,松茸菌,怪兽
沪上多家媒体近日报道,阔别上海数十年的“江南第一名鱼”――松江四鳃鲈鱼重回松江,且拟进入世博园,使市民在世博园内可以品尝到“八珍鲈鱼脍”这道江南名菜。图片中的松江鲈鱼长相并不“可爱”,甚至胆小的美眉会惊呼“怪兽”。

图片说明:松江四鳃鲈鱼长相并不“可爱”。
沪上多家媒体近日报道,阔别上海数十年的“江南第一名鱼”――松江四鳃鲈鱼重回松江,且拟进入世博园,使市民在世博园内可以品尝到“八珍鲈鱼脍”这道江南名菜。每尾售价高达400元的松江四鳃鲈鱼,到底为何如此“身价不菲”?
图片中的松江鲈鱼长相并不“可爱”,甚至胆小的美眉会惊呼“怪兽”。然而由于其肉质洁白似雪,肥嫩鲜美,少刺无腥,营养价值很高,可谓是典型的“鱼不可貌相”。“八珍鲈鱼脍”的庐山真面目是怎样的?
据“八珍四鳃鲈”这道名菜的“真传大厨”――王中清介绍,祖辈的烧法是采用套汤,烩煮。如今,后人已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以瑶池、海参、鸽脯、松茸菌、鱼肚、鸽蛋、莼菜作辅料,是为八珍,再用鸡汤等原料熬制。如此一来,“八珍四鳃鲈”果然是鲜中极品。然而,真正的味道如何?恐怕只有尝过的人才会知道。
作者:跳跳虎
(来源:东方网)(本文来源:东方网 )

新民晚报报道我校研究项目松江鲈鱼重归故里
今天出版的《新民晚报》报道了我校潘连德教授松江鲈鱼课题组室外放养松江鲈鱼的消息。此次松江鲈鱼重返故里标志着我校松江鲈鱼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现摘录该文如下,以供参考:


10个月大的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今“游”出实验室 首批100条搬迁至自然水环境中生长
(记者  钱滢瓅)今天,首批100条松江鲈鱼“游”出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室,重归故里“试水”。由市农委资助的“松江鲈鱼人工养殖与病害控制技术应用”项目进入关键阶段。
绝迹沪上近20年
松江鲈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因其成鱼鳃部有桔红色鳃膜,看上去像长了4个鳃,在民间又称“四鳃鲈”,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后来,由于水体污染、河道变化等因素,松江鲈鱼绝迹上海近20年,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为了让松江鲈鱼重归故里,上海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潘连德教授领衔的松江鲈鱼课题组,从2005年起开始研究松江鲈鱼的人工培育。研究人员在浙江找到了与上海松江鲈鱼种群相同的鱼种,带回上海人工驯养。
100条鱼成“先遣部队”
实现人工培育后,“养在深闺”的松江鲈鱼今天首次接受自然的挑战,搬迁至上海松江水产良种场的池塘内生长。“先遣部队”由100条10个月大的松江鲈鱼组成,体重在30-50克,用以调试养殖系统和水处理系统、测试人造生态环境、检验水质标准和饵料供应等。
潘连德教授表示,“先遣部队”将面临水质和饵料两大考验。由于在自然水环境中,水质较实验室难控制,还会有藻类“捣乱”,课题组将随时监控其成长情形,调整水质。而且,松江鲈鱼有着特殊的喜好,在长身体的阶段它爱生活在淡水里,在繁殖阶段又要游到咸水里,所以水体的盐度也要通过人工不断调节,模拟其生存环境。在松江鲈鱼不同的生长阶段,饵料的供应也各不相同。
6月将大量放养
首批人工培养的松江鲈鱼放养松江后,“松江鲈鱼人工养殖与病害控制技术应用”课题组将在上海松江水产良种场开展松江鲈鱼人工繁殖、鱼苗培育、商品鱼集约化养殖等一系列技术研究,为实现松江鲈鱼产业化生产作技术准备。记者今天获悉,上海海洋大学松江鲈鱼课题组计划于6月初再次投放1-2万条松江鲈鱼夏花鱼种,开展规模化商品鱼养殖技术应用。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