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盗基德配音演员: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王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00:46
我的第一个抉择,是在大学二年级。1954年我进入北京大学的数学力学系,当时北大非常好,教我基础课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因此我受到很好的培养。这第一步很好的数学基础令我终生受益。

 

我们到了二年级的下学期分专业。那时候有数学专业、力学专业.还有计算数学——刚刚建立的一个专业,是同计算机关联的。好的学生当时都报到数学专业去了,觉得计算数学这个专业跟计算机打交道没有意义,很枯燥。我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抉择、是选择了计算数学,又正好赶上了计算机迅速发展的年代,这是我一生中的幸运,这个幸运跟我当初的抉择有关。

 

为什么当初选这个方向呢?我觉得我这个抉择的—个重要的核心的想法是: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事业、他的前途,跟国家的前途放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来说,还没有如此高的领悟力;王教授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就算不能领会10分,但对我个人的成长指点了方向,感激ing)我当时选择这个方向,就是看到未来国家非常需要这个。我看到“十二年科学规划”里,周恩来总理讲了未来几个重点的领域。包括计算机技术,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觉得把自己跟国家最需要的这些事业结合在一起,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这是我一生中第一个抉择,选择了计算数学这个方向。

 

我在毕业以后就投身到硬件研究里面,在第一线跌打滚爬了大约三四年之久。那个时候我忙的程度,可能是你们现在难以想象的,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一年到头没有休息。在第一线跌打滚爬以后我觉得我懂得计算机了。而我就纳闷,为什么看到国外有好的材料、好的设计,我们只能停留在欣赏的地步,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新呢?后来发现我不懂得应用,不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也就不了解程序。

 

1961年,在我24岁的时候,我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有了几年硬件经验的基础上,投身到软件研究,投到程序设计、程序自动化这样一些领域来。

 

这一抉择给我带来的好处非常大、我豁然开朗,似乎一下就找到了创造的源泉,很多新理论都提出来了。我体会到美国控制论的提出者维纳说的一句话:“在已经建立起的科学部门间的无人的空白区上,最容易取得丰硕的成果。”(慢慢理解中~~~MS我比较迟钝的说)我当时跨了这两个领域,给我一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第三个重要的抉择,是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决定锻炼英语听力。这在今天毫不新鲜,但在当时学理科的没有什么人来锻炼听力。我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我看英文的专业文献时觉得每个字都认识,每个语法都懂,但是看不快;我觉得要做研究,必须要很快地掌握同外的资料,一句一句地看,没法在里面很快地找到我要的东西。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反应能力,我决定训练听力,因为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在听英语时,一句话里有一个词稍微打一疙瘩。你后头两三句话都听不懂了,这对锻炼反应能力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我从1962年开始听Radio Peking,到后来对中国的事情比较熟悉,不太过瘾,就去听外国的台,听了整整四年,一直听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这件事情也是我一生里头一个重要的抉择,给我带来的好处非常大。当然从来没想过要出国.因为我父亲是错划的右派。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大家纷纷出国了,我一直忙着。假如说当时出国做一两年访问学者,我想就没有今天这样一个结果,因为关键时候一走整个队伍就散了。这是我的第三个抉择。

 

第四个抉择是,1975年从事照排这个项目,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技术途径。由于我有数学的基础,又有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实践,同时我的英语又掌握得比较好,所以我从事照排这一项目比较有优势。在我作第四个重大抉择、搞照排的时候,我按照习惯,先研究国外的状况,熟悉一下最新的进展是什么。我不是中国最早搞照排系统、最早从事淘汰铅排这项工作的,我是第六家,之前中国已经有五家,他们都用模拟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去情报  所看资料的时候,车费单位不好报销。我当时正在病休“吃劳保”,拿劳保工资,只有四十多块钱,  所以坐公交车到情报所就少坐一站,少坐一站就省五分钱。资料复印也不好报销,就只好抄。    我看到的那些资料,基本上我都是第一读者。看了以后马上就知道了美国当时流行的是第三代,数字存储的,而中国那五家的方案部是落后的、过时的,也看到正在研究的是第四代——用激光扫描方法。英语的快速阅读能力在这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激光束扫描的这种系统,碰到一个很大的难题:激光扫描的精度很高,不同的字有不同的点阵,大的一个字要由九百万个点组成,这么多的字体,这么多的字号,每一个都要用点表示,信息量大得惊人,需要几十亿字节的存储量  在美国没有这个问题,就26个字母;在中国、两万多汉字是非常突出的问题。由于我的数学背景,很容易想到信息压缩的办法,用一种轮廓的描述、一种特征的描述来减少巨大的信息量。那么,假如说研究者只有纯粹的数学背景,不懂硬件,也做不成这个事。当时中型的、个子很大的计算机,速度还赶不上286,如果用这种价格很昂贵的中型计算机把压缩的信息恢复成点的话,要算几万个拍节,运算量很大,速度很慢,一个中型计算机只能—秒钟产生一两个字,而我们要求一秒钟产生150个字以上。如果是一个搞纯软件的人呢,他就会望而生畏,就此止步。而我由于有软件硬件两方面的实践背景,就会想到对这种关键性的操作、特别费时间的操作设计一个硬件,把它提  高一百倍以上的速度,对于非关键性的操作用廉价的软件来实现。这样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惜当时我是一个无名小卒,别人根本不相信。我说要跳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照版系统,跳过美国流行的第三代照版系统,研究国外还没有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版系统,他们就觉得这简直有点开玩笑,说:“你想搞第四代,我还想搞第八代呢!”我用数学的描述方法来解决,他们也觉得难以理解。当时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和长春光机所的一批权威都是在光学上非常出色的,这么多的光学机械权威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可能一个无名小卒用一种数学的描述,软、硬件结合一下,就解决了?这不可思议。所以我被批判为“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是不可信的。当时我受到的压力很大.有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的一句话,一直鼓励着我。美国巨型计算机之父西蒙·克雷曾经说过,他在没有成名的时候,提出—个新的思想,人们经常回答说:“Can not do!”——“做不成的!”——对“Can not do”的最好的回答就是“Do it Yourself!”——“你自己动手做!”

 

我就从1975年自己动手做,—直做到1993年的春节。18年里没有任何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也没有元旦,也没有大年初—。大年初一都是一天三段在那儿工作,上午、下午、晚上,所以我能够体会—句名言:“一个人献身于学术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样生活……”

 

我的第五个抉择是在80年代,致力于产业化。今天看来是一个世界的潮流,也是高校的一个潮流,当时却没有人认可。我非常赞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种风格、把远大的学术抱负和追求利润紧密结合,我觉得这种风格值得我们学习。(找机会好好学习下,相信会很有用,对我本人而言)

 

我们希望实行—种“顶天立地”的模式,“顶天”就是不断往高的技术发展,“立地”就是大量地占领市场,从市场得到进一步需求的刺激。在从事激光照排项目过程中我有—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当时我为什么能够提出这种数学的描述方法来解决信息量大的问题呢?(后来美国也用了这种方法,但比我们晚了8年。  比我们推向市场也晚了1年。)因为我们1975年就得到这种需求刺激,中国大量的汉字,几百亿字节的含量,迫使我们提出这种新的办法,日本人也同样得到这种需求刺激,但日本人并不开窍。所以我有一个终身的体会,或者作为一个工作原则,就是年轻人如何出成果,如何出创造性的成果,一个必要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这会使他们创造出难以想象的成果。

 

我的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榜样。比如说,英国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卡文迪什第二代主任是瑞利,获过诺贝尔奖.曾经做过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瑞利有过一段名言,他说:“我到60岁以后,对任何新思想不发表意见。”因为60岁以后很多时候会对新思想起阻碍作用,而且我们有很多例子说明,权威有些时候会反对新思想。他致力于培养年轻人,让28岁的汤普森做第三任卡文迪什实验室的主任。汤普森继承了他这个传统,培养了7个人,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那么,怎么扶植年轻人?我们要把年轻人放在风口浪尖上锻炼。这就涉及到我的第七个重要的抉择,就是进军日本市场。

 

我们的排版系统进入台湾以后,就想能不能进入日本市场,一方面这个市场大得惊人,是中国市场的十倍,一方面日本的印刷又极其发达,它的彩色印刷的水平无与伦比。但是这么一个极其发达的印刷市场,很可爱的一点就是它的出版软件并不先进,这就给我们可乘之机。我在1975年比美国人更早地提出这种描述字形的方法以后,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只要提前得到需求的刺激,我们就能比外国人更早地有某些创造。进军日本市场就可以靠日本这个大市场,把年轻人推到市场最前沿,能够刺激我们年轻人的创造才华。

 

第八个抉择,是我们准备进军广电业,这是1995年的一个抉择。方正一直靠出版市场赚钱。虽然我们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市场,但是我一直忧心忡忡,十年来我们主打的产品仍在出版这个领域,没有崭新的领域,这是我一直苦恼的一个问题。今后还有几年的兴旺,我们有没有新的支撑点?

 

1995年我抓住了一个机会。 1995年9月4日.李岚清同志找了杨伟光台长。因为看到中国的动画不够发达,所以要中央电视台跟北大方正合作,做动画制作。他 9月4日 谈的话,我 9月8日听到这个消息,当时马上产生两个想法:第一个想法.方正可望进入广电行业,以中央电视台动画为切人点;第二个想法,由此带来的无限的需求刺激,会使我们成长一批将才和帅才。从李岚清同志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起,我们就开始进入广电行业整个的领域.包括广告制作、资料检索、数字视频网络整体解决方案等。我相信今后方正广电行业的收入会达到、超过出版系统,而且会出现一批将才和帅才。这样我们找到了第二个很大的支撑点,一个很大的市场.充满前景的、充满挑战的、可以让大量的年轻人出成绩的领域。这是我第八个重要的抉择。

 

荐自《读者》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