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龟蒙山天蒙景区:教学随笔写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56:21

教学随笔写什么

  教师长期坚持写教学随笔,记录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既能促使自己学习新理论、新教法、新观念,积累教学资料,又能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记作业批改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作业要每天布置、每天批改,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以笔记的形式记下来,既利于下节课讲解纠正,又可以引起注意,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如我教面积计算时,布置了一道计算粉刷墙壁面积的题,结果有的学生把窗户面积都算进去了。我认为这是一道典型的与生活有关的题,出现问题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学用分离造成的。于是我就把它记入笔记,并在新课前提问:“每家的房子墙壁上有没有窗户?”“如果没有窗户将怎样?”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有的说:“如果房子没有窗户将一片漆黑。”有的回答:“没有窗户的房子,人在里面肯定闷得喘不过气来。”至此,我把昨天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写到了黑板上,学生不但找到了错误的原因,还找到了改正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
二、记课堂教学现场的得失情况
教有定规,但无定法。平时,依照学科《课程标准》、教参和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备课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的教法,尽量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但智者千虑,也有一失。下课后我自觉反思,把课堂失误、缺憾写入笔记,提醒今后注意;有时在讲课中还有急中生智,临场发挥得好、教学效果极佳的情况,课后我也记下来,作为经验和体会进行积累。
三、记书报中对教学有帮助的内容
  工作之余的读书看报是教师增加精神食粮,获取教法、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对书报中发现的有规律性、实用性的知识及时记下来,在教学中就可用到。这种积累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用,在现实生活中也让我尝到了甜头。有一次,邻居拿来一道题说:“孩子有一道题不会做,我认真看了几遍,是不是题印错了?请你给看一下。”我接过抄来的题一看:“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分吃3个饼,怎样分才能每人吃一个饼?”正好这道题在我的笔记中就有,我给他解释说:“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题没有错,也不需列式计算,是父亲、儿子、孙子三辈人吃3个饼,正好每人1个,正好是两个爸爸、两个儿子。”邻居听了恍然大悟,笑着走了。
四、记学生提问而教师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
“活到老,学不完”这话一点儿不假。现在学生知识面宽了,可用的学习资料也非常广,有时学生拿来讨教的题我还真没见过。对此,我总是表扬学生有勤学好问的精神,然后如实给学生讲清楚。暂时不会的,我就记下来,向别的教师请教或查找资料解决。笔者认为: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不懂就是不懂,不能欺骗学生。通过向同行们请教学习、翻阅有关资料,既解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教育学生守信诚实,在学习精神上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五、记教法之我见
  在教研室工作后,我经常下乡进校听课评课,了解基层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我把发现的问题写入笔记,下课后与讲课教师座谈、交换意见,探讨执教方法,对基层教师指导较大,促使他们改变了教法。例如,有一次我听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由于教室后面有县教研室的人听课,这位教师心情比较紧张,在教例题计算中出现了下列错误:
     74 + 100 ÷5 ×3 =74 + 50 × 3=74 +150 =224(×)
该错误的出现原因是教师列竖式“100÷5=20”时,误写为“100÷2=50”。讲完后,教师发现板书计算结果与教案结果不一样,用了一分多钟的默寻,还是没找到错误原因,于是将错就错,不了了之。下课之后,我给这位教师建议:倘若你当时发现例题结果错误,与课本、教案结果不一样,可以灵机一动,面向学生提出反问:“请问哪位同学能找出这道题的错误?”这样不仅能让教师获得“喘息之机”,让学生帮助教师,使问题得到解决,还可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写和学生的交流日记
  现代教育呼唤个性的、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直达学生内心而又不为外人知晓。教育笔谈由原来的个人生活日记的内心独白变成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的二人世界,形成思想与思想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这种跟踪辅导个别教育,非常符合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对于教师来说,情况在胸,经验在手,对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了如指掌,写篇日记与学生笔谈是信手拈来,唾手可得,就那么半页纸,几行字,只言片语,但学生却非常珍惜。它使学困生感到温暖、有了自信;使优秀生倍受鼓舞,更进一步。有的学生毕业了,还要把教师的笔谈日记夹在笔记本里,视若珍宝,时常拿出来认真品读回味。教育学生无小事,与学生的笔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收到了好的效果,架起了我与学生的友谊之桥。
  总之,写教学随笔使我的教师专业得到发展,受益匪浅。我要长期坚持,继续总结,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