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泥坊好用吗:珍稀菌类 第一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42:46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冬虫夏草是一种珍稀名贵的中药,野生于海拔4000-4200米的青藏高原,是特殊的昆虫与专一的真菌结合生长而成,由于数量极少,市场售价每公斤已高达8-10万元,并且还在逐渐上涨。目前野生冬虫夏草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为了抢救这一濒危物种,必须依靠科技,开展人工驯化栽培研究。这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已由技术实力最强的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承担,目前已取得重大进展。

     冬虫夏草(学名:Cordyceps sinensis),又名中华虫草,又称为夏草冬虫,简称虫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它是由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僵化,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它主要产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甘肃、贵州等省及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
  真正的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的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对自然环境要求高。夏季,虫子卵产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外观象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菌孢把虫体作为养料,生长迅速,虫体一般为四至五厘米,菌孢一天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这时的虫草称为“头草”,质量最好;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之。 因为僵化后会长出根须,所以被称作冬虫夏草。 药理学现代研究结果中,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脂肪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

            松露(法语:Truffe)是一种蕈类的总称,分类为子囊菌门西洋松露科西洋松露属(学名:Tuber),大约有10种不同的品种。松露多数在阔叶树的根部着丝生长,散布于树底120~150厘米方圆,块状主体藏于地下5~40厘米。松露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造成了它的珍稀昂贵。
         松露是一种多生长在松树栎树橡树下,一年生的天然真菌类植物。因其栉松风、沐晨露而长,故日语名曰西洋松露(シヨウロ),又称“地菌”、“块菰”、“块菌”;因其是被猪从地下拱出,国人称“猪拱菌”、“拱菌”,亦称“无根藤果”、“隔山撬”;法国名“perigord truffle”,英国名“truffle”。属真菌门、子囊菌纲、块菌目、块菌属食用真菌。它与肥鹅肝、鱼子酱合称为“法国三大美食珍品”,年消费量为草菰的两倍。 松露子实体块状,小者如核桃,大者如拳头。幼时内部白色,质地均匀,成熟后变成深黑色,具有色泽较浅的大脑状纹理。多生长在栎树下深达30厘米的钙质土壤中,腐生性。常共生在树根上形成菌根(mycorrhiza)。子囊具1~4枚孢子,形大。法国植物学家图尔纳福尔于1701年首次观察到松露的子囊孢子。子囊果球形、椭圆形,棕色或褐色,有的小如豆,也有大如富士苹果,表面具有多角形疣状物,反射出红色的光泽,顶端有凹陷;其肉(产孢子组织)初为白色,后呈棕色或灰色,成熟时变黑色;切面呈褐色,具有大理石样纹,散发出森林般潮湿气味,并带有干果香气,借以引诱小动物前来觅物,将孢子带到他处进行繁殖。闻起来像天然气,味道像大蒜。            松露的种类迄今发现约有30多种,其中白松露黑松露是最美味的。由于松露对于生长环境非常挑剔,只要阳光、水量或土壤的酸碱值稍有变化就无法生长,这也是为何松露如此稀有的缘故。到底松露有多贵,种植松露数十年的穆索·亨利(Mosso Henri)说,世界品质最好的松露是产自意大利阿尔巴(Alba)的白松露,一公斤曾叫价3.5万美元,再者就是产自法国佩利哥(Perigord)的黑松露,至少也要500美元。   “可以吃的白色‘钻石’……”“尝起来好像泥土大蒜,闻起来像是天然气,有些像奶酪,有些像洋葱,可是又不像,有土腥味,吃起来像洋白菜的感觉……”“天堂的味道……”这些都是用来形容白色松露的气味与味道的词汇。是的,白松露,学名Tubermagnatum(法语),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食物之一。如果说黑松露的价钱与同重量的黄金相仿的话,那么能与白松露的价钱一试高低的可能只有钻石了。   白松露比法国的黑松露与佩里戈尔的松露更加稀有,也因此更加昂贵,并且只生长在意大利及克罗地亚的北部。这种白松露被称为松露中的大公爵。而白松露中的佼佼者,只能在意大利的皮德蒙特地区找到,尤其是艾尔马镇的附近。白松露只于每年的10月中到12月底生长。要找到它们非常的困难,因为它们生长在树根附近的土壤中。松露猎人通常使用经过训练的猎狗来把它们嗅出来。松露不能被人工养殖,这也是它这么昂贵的原因之一。白松露的价格每年都有浮动,但是通常在每磅(453克)800到1500美元之间。     松露与鱼子酱香槟牡蛎鹅肝都标志着食物中最昂贵的奢侈。它们的价格与味道一样也是吸引众食客的原因之一。对松露来说,它传说中壮阳的作用也为白松露更添魔幻色彩。    白松露经常被称为白钻石。原因之一就是它与钻石一样,在雕琢加工之前看起来平平常常,甚至有些丑陋。在刚被挖出来的时候,白松露看起来好像粗笨、布满灰尘的土豆一样。但是一旦切开,它就会展露出它大理石一般的纹路、象牙色的花纹以及它那醉人的香气。白松露天堂一般的味道主要来自它的香气,所以它一般是不加热的。最常见的吃法是将其切成非常薄的片,与新鲜的鸡蛋宽面一起盛盘然后配上调好的意大利汁,这样的美味还是可以想象的。

  松露被法国人称做“钻石”,其身价是与鱼子酱、鹅肝酱等高级美食并列,号称美食“三大天王”。松露与生俱来的独特香味更使它成为在法国菜意大利菜中极为珍贵的调味圣品。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松露这个名字,但松露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松露是一种真菌,一种生长在地面下的子囊菌,与栎树、青刚栎树与松树的根形成绝对共生的形式,因此,称为外生菌根菌(ectomycorrhizae)。   历史上最大的白松露发现于1951年,重约4磅,当时售价为5000美元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年代里,5000美元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2004年美国举办了一场以松露为终极食品的“松露竞标会”,举办方利用以网络视频与纽约及洛杉矶的大餐馆联机,让分属两大城的饕客们出价竞标。在这次拍卖会上共有三颗珍贵的奥巴松露参与拍卖,最抢眼的当属一块产自意大利北部艾尔巴、重达一公斤的白松露,而通常的松露重量仅有其十分之一,所以无比珍贵。经过美国热门电视节目“富贵生活”的主持人推波助澜,这块原先标价为8000美元的白松露身价立刻被东西两岸大厨加码至30,000美元。最终,著名影视名导演、洛杉矶巴斯提德餐厅老板皮特卡以35,000美元的天价击败对手,该餐厅负责人波托向欧洲日报记者表示:“重达一公斤白松露,35,000美元是值得为其付出的价码。”有趣的是,发现这颗大松露的9岁猎狗—根舍四世,也由其主人代表参与了本次竞标。    法国的松露品种属于黑松露,产量占全球第二,仅次于意大利(属白松露)。这种生长在橡树根部下的天然蕈种,对阳光、水量、土壤酸碱值要求相当严格,如果不是丰年,一般1公斤可以卖到1500欧元。   不过要论贵重,无疑要属白松露了,它的售价几乎是法国品种的10倍之多。去年,纽约一家饭店的老板以4.1万美元的高价在国际松露拍卖大会上购得了一块2.3公斤重的意大利白松露,差不多折合人民币每公斤要14万。一种叫白钻石的白松露,动辄也要17万人民币一公斤。古希腊人认为松露是秋雨伴着雷电而生的植物,古罗马人则认为热、雨和雷电引起土地生病长茧而产生出松露,直到18世纪欧洲人才知道松露其实只是一种菌菇。    把松露和热与雷电联想在一起是因为当松露开始进入成熟期时,和松露共生的植物周围会出现烧焦现象,让周围的草全部枯萎。这个奇特的自然现象曾让松露在迷信的中世纪被视为恶魔的化身,长达千年人们避之惟恐不及,直到14世纪法国教皇才又开启吃黑松露的风潮。19世纪是黑松露的极盛期,当时所有正式餐宴上至少都要有一道以黑松露为主的菜。当时松露的产量也大增,在1873年时全国生产160万公斤,20世纪初更达200万公斤。当时法国西南部的佩里哥是最主要的产区,所以佩里哥黑松露成了黑松露的代名词。因为环境的改变,黑松露的产量已经迅速减少。    普罗旺斯是全球最重要的黑松露产地,产量占法国的80%。交易市场里面满布着诡异的气氛,满街的人神秘地交头接耳。看货、讲价、交易全都隐蔽地进行,在这里是看不见松露摊子的。以游客的角度来看,法国Lalbenque的松露市场最值得前往参观,业余买主可以进场采买。松露猎人会将松露放在藤篮内,排成一排在路边的矮凳上陈列,中介商和有兴趣买的人可以看货、闻香,询价购买。

  古人相信松露是闪电的女儿。古希腊与罗马人对松露非常的着迷,他们相信松露具有壮阳的作用。著名的作曲家兼美食家罗西尼称赞松露为蘑菇中的莫扎特。松露曾生长于意大利的林地之中,其中最优质者产自意大利皮德蒙特地区罗埃洛与兰格山丘的边缘,同时,这里也是意大利最好的葡萄酒产地。    松露,特别是佩里戈尔松露,只有受过严格训练的雌性的猪和狗才能嗅得出。自古以来,法国就有厨师利用野猪来寻找松露以满足贵胄们需求的历史。时至今日,意大利与法国的松露猎人仍使用经过训练的猪和猎狗来寻找松露。其奥妙在于松露含有阿尔法男性荷尔蒙,这是一种类似男性类固醇荷尔蒙的复合物,有人认为正是这种气味诱导雌性动物搜寻,使其误以为自己在追踪异性伴侣。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还有待研究。   世代生活在艾尔马的松露猎人Bertolino认为只有雌性的猎狗才是寻找松露最好的猎人。因为猪特别喜欢吃松露。猎人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猪拉回来,否则它们会把松露吃掉。而猎狗强烈的警觉会让它在找到松露的第一时间通知主人。    在意大利,训练一只松露猎狗要经过复杂的过程。首先训练狗把丢出去的球叼回来,然后用奶酪代替球,继而是把奶酪藏起来让狗去把它找出来。最后,再用小块松露替代奶酪,让狗找到并把它挖出来。在寻找松露的前一夜,猎人通常不给猎狗吃东西,这样猎狗们会更努力地去寻找松露来换取奖励,比如面包和奶酪,这些都是猎狗更喜爱的食物。   传说中让拿破仑吃了‘一举得男’的世间珍品——松露(truffle),此刻正当令,到法国东南部的拉德贺地区(La Drome),可以实地观看有趣的‘狗狗采松露’,并品尝松露大餐。

   一颗上好的松露应该非常结实、紧凑,入手感很重,不像蘑菇那么松软。行家在购买前一定会仔细辨别松露的气味,这种非常独特且难以形容味道是辨别松露品质的首要标准。幸运的是,珍贵松露只要与它自带的泥土在一起便可长时间储存,也只有这些泥土能使松露留住它迷人的香气。储藏松露应先用纸巾包裹,然后用锡纸再裹一层,再放入冰箱低温冷藏。但要注意储存的时间也不要过长,不然味道会消失得一干二净。更不要像很多菜谱说的那样,把松露放在大米里储存。大米会把松露特有的味道全部吸走,最后只给你留下一颗昂贵的土豆。    食用松露传统的方法是用特殊的切片器将松露切为极薄的薄片,然后生食,或与黄油、意大利干奶酪一起撒在宽面条、炒蛋或者意大利空心粉上。Fontuta堪称经典的白松露菜肴,它是由梵堤那乳酪、鸡蛋、牛奶加入白松露做成的干酪,与面包同吃,滋味无比美妙。   当然白松露也可以加热后食用,如果你对自己的厨艺有信心的话。这里为你推荐一种做法:土豆切片后煮熟,白松露切片后与黄油,意大利干奶酪一起烘烤,然后加入土豆。这道菜的成本大约在200美元左右。    就像美酒一样,白松露根据所生长的树根,如柳树、橡树、白杨树、菩提到葡萄树分为不同种类。白松露的颜色也从白色到粉色、褐灰色不等。与黑松露不同的是,白松露在加热后会失去它特有的味道,而最好的食用方法是在最后时间再清洗切片。食用黑松露时候最好配一瓶庞马洛红酒,而白松露则需要一瓶陈年的雷斯令来陪衬。          法国隆河阿尔卑斯山知名的松露产地———拉得弘省,有专门的松露猎场和松露猎人,当然,也少不了松露猎犬。沿着美丽的橡树林漫步,松露猎犬这里闻闻、那里抓抓。终于,它在一棵树旁开始使劲的刨土,这时,松露猎人会跑过去小心翼翼地用铁钩挖出小小一颗深咖啡色的松露。现采的黑松露被泥土包裹着,其貌不扬,然而一拨开外皮,松露的白色纹路像人脑般清晰可见。一股像是蘑菇和大蒜融合的特有浓郁香气传来,愈小颗气味愈浓,让人觉得有种愉悦的神秘芳香沁入心脾。生长松露附近的泥土会有松露的味道,松露猎犬就是靠着泥土散发的气味找到松露的。   早期松露猎人都是牵著母猪到橡树林中找松露,因为松露内含有让母猪兴奋的物质,不须经过训练,母猪就能非常准确的找到松露。不过,让松露猎人又爱有恨的是,这世界除了人类爱吃松露外,母猪也特爱吃。当它闻到松露气味时,会发狂似的将土里的松露挖出来。这时猎人若没有及时将松露从母猪口中抢救出来,那么这些价值不菲的松露可就会被母猪一口吃掉。因此现在猎人大都训练母狗来猎松露。有趣的是,松露猎犬还会把这看家本领传承给下一代,因此它们的后代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成为一只优秀的松露猎犬。除了母猪,苍蝇也特爱松露的味道,因此只要观察哪里有一群苍蝇围绕,就表示地底下可能有松露。可是由于这样找太费神,猎人们大都不轻易尝试这样的方式。          “来,看看吧,这就是黑松露。”大厨尤吉尼将成块的黑松露端出,让我们一看究竟。只见它外表崎岖不平,色泽介于深棕色与黑色之间,呈小凸起状,遍及灰色或者浅黑色与白色的纹理。“鉴别松露的好坏需要一定经验,但简单的办法就是将两三个松露放在一个盒子里,盒子一打开,满屋都会洋溢沁人心脾的香气,这通常就是比较好的松露了。”尤吉尼一边说,一边还将黑松露放在手心里作出掂分量的样子,“松露应该非常结实、紧凑,手感很重,不像蘑菇那么松软。”    此时,第一道黑松露菜肴端上桌子,就是意大利传统头盘冷食小牛肉(含黑松露,160元)。这道菜是将小牛肉用力凿成薄片,佐以沙拉、parmesan芝士和一片薄脆土豆饼,并用银鱼柳、大蒜、奶油混合挤榨成酱汁浇上,最后削几朵黑松露屑点缀之。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浓烈的芝士奶腥混合酱汁的淡淡鱼腥,再加上黑松露本身那很难形容的“许久没洗的床单味”仍令我们吓了一跳。    “为什么会用芝士和鱼来搭配黑松露呢?它们气味已经很强烈了,会否与黑松露混淆?”忍不住向尤吉尼提问,他摇摇头,却将盘子推了过来。干脆将小牛肉、小片芝士和黑松露层叠起来,蘸上酱汁,义无反顾地塞进嘴里——却是如此一番清淡与微甜!目睹我们的质疑,尤吉尼笑道,“酱汁里的银鱼已经煮熟,只有鲜甜而不会腥,它的作用只在于提鲜。Parmesan芝士闻起来挺厉害,实际上口感温和,没有任何冲劲。再加上同样气味强劲但口感淡薄的黑松露,用唯一咸味较重的小牛肉串联起来,它们之间只有相互融合,却绝对不会冲突。”果然,食物们逐渐融在唇舌之间,层层递进,却真是互不干扰。   “在冬季,我们会专门使用来自法国佩里戈尔的黑松露,而夏季我们有来自意大利的黑松露,当然也有产自中国云南的黑松露。但相比较而言,云南松露的芬芳不足,香味较淡,只适合用在意大利面和酱汁里。”尤吉尼认为,为了突显黑松露的美味,根本不需要进行任何复杂的加工,只要将它与适当的菜肴相互搭配即可。而且为了保留松露难得的气味,无需用水清洗,只要用小刷子轻轻将表面泥土刷去就行。“可别小看这泥土,它是用来保存黑松露的最佳法宝。”原来在这些泥土的包裹下,黑松露能留住迷人香气,并可以相对较长时间地保存。在储藏黑松露时,应先用纸巾包裹,然后用锡纸再裹一层,再放入冰箱低温冷藏。但无论如何,尽早食用为佳,否则香气散尽就没有意义了。    “比起黑松露,白松露要娇贵得多。在好年份里,黑松露可产出35吨,而白松露则只有3吨。”在我们面前,带有大理石般的纹路和象牙色花纹的白松露被小心翼翼地展示出来。它只生长在意大利及克罗地亚北部,品质最好的当属意大利皮德蒙特地区,只在每年10月中到12月底生长,比黑松露更难以寻觅,保鲜期也更短,最好能在挖出后三天内食用,颇有点《西游记》里人参果的意思。    我们在奶油栗子汤配熏鹅肝(120元,白松露按需添购,130元/克)中见识了白松露的美味。带有一定稠度的栗子茸汤,撒上一圈榛子仁碎,中间是略带咸味的熏鹅肝,本身已经传递出浓郁醇厚的木头香味。在这种厚实的基础上,点缀以星星点点的白松露屑——起初像是某种大蒜的滋味,逐渐被带出了香草的清甜。这种感觉相当奇特,因味道上没有任何咸甜之突出,但嗅觉与感觉中,却是相当复杂,只能意会而说不出个实际来。   “之所以这样搭配,是因为栗子在树梢,而松露在树根,一头一尾,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尤吉尼说,“这是上帝才知道的芬芳。不用加热,不用掺杂任何复杂的东西,只要将它撒在最基本简单的菜肴上,就可以感受这种奇妙。”   而后很快,在意大利菠菜饺子(435元,含2克白松露)中,我们更深层地体会到了大厨在谈论白松露时那种神圣表情背后的意思。这一味菜式滋味更加清淡,饺子里含有菠菜和一整个鲜嫩蛋黄,轻轻将它切开,金黄色蛋液流出,迅速撒上白松露屑……在称得上寡淡的滋味当中,却能感受到品尝过腥鲜食物之后口腔里遗留下的那股味道,也许掺杂了点金属味,也许是海腥,也许还有点鲜甜。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仿佛是时下流行的分子烹饪,你未曾真正咀嚼到什么,却把味道和感受留了下来。怪不得这珍稀食物每磅售价在800到1500美元之间,确实物有所值,吃过才能真正明白。   中国松露主要出产在金沙江流域,现已发现黑松露、白松露等多个松露品种,是金沙江特产之一。以攀枝花为中心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是中国松露主要产区, 2008年攀枝花被命名为“中国块菌之乡”,2010年12月举办了“首届中国攀枝花国际松露节”。  白松露   黑松露                    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naceus),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这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       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naceus),外形似猴子的头,因而得名。孢子透明无色,表面光滑,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大小约6.5-7.5um×5×5.5um。菌丝细胞壁薄,具横隔,有锁状联合。菌丝直径为10-20um。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



  子实体呈块状,扁半球形或头形,肉质,直径5-15cm,不分枝(与假猴头菌的区别)。新鲜时呈白色,干燥时变成褐色或淡棕色。子实体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菌刺密集下垂,覆盖整个子实体,肉刺圆筒形,刺长1-5cm,粗1-2mm,每一根细刺的表面都布满子实层,子实层上密集生长着担子及囊状体,但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并且野生的猴头菇一般成对生长。

  猴头菇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临海水土异物志》:“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宁负千石粟,不愿负猴头羹。”民间谚语:“多食猴菇,返老还童。”    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但是由于猴头菇的“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头菇足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有关猴头菇的记载,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书中仅仅列有“猴头”的名称而已。《御香飘缈录》载有清官的猴头菜肴,并盛赞其味鲜美。该书还具体介绍了烹制猴头菇佳肴的炖、炒二法。    近代以来,关于猴头菇的记述仍少。20世纪30年代,《鲁迅日记》曾提到,鲁迅本人吃过他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也是赞美它“味确很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市上供心的猴头增多。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筵宴,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
  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现代医学陆续证明猴头菌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表明,猴头菇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但如果是轻度神经衰弱患者,食用猴头菇不失为较好的辅助治疗。在临床应用上面,采用猴头菇进行治疗,对于轻度或是重度神经衰弱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理想的疗效。另外,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睡眠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猴头菇是一种木腐食用菌。一般生长在麻栎、山毛栎、栓皮栎、青刚栎、蒙古栎和胡桃科的胡桃倒木及活树虫孔中,悬挂于枯干或活树的枯死部分。野生菌大多生长在深山密林中。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很少见到。         过去猴头菇一直都是野生的,多产于大山林中的荫蔽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到深山密林里采集野生猴头菇作为食品和药物的习惯。据说,至今在河南伏牛山一带的群众中还流传着唐代士卒在山林中采食猴头菇的故事。
   选购猴头菇:新鲜时呈白色;干制后呈褐色或淡棕色。现在一些人工栽培的猴头菇,以形体完整、茸毛齐全、体大、色泽金黄色者为主要标志。    猴头菇的泡发方法:干猴头菇适宜用水泡发而不宜用醋泡发,泡发时先将猴头菇洗净,然后放在热水或沸水中浸泡3个小时以上〔泡发至没有白色硬芯即可,如果泡发不充分,烹调的时候由于蛋白质变性很难将猴头菇煮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将猴头菇泡发好了,在烹制的时候要加入料酒或白醋进行煮制,这样做可以中和一部分猴头菇本身带有的苦味。                猴头菇琼浆是一种高功能的菌物性饮品。采用的独特的细胞破壁和溶壁技术,将猴头菇细胞所含的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菌物多糖、矿物质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使人体细胞最大程度的直接吸收这些营养,达到了细胞营养品的标准。与目前国际市场上流行的猴头菇颗粒剂、片剂和胶囊产品等相比,猴头菇琼浆采用的浆剂形式,保留了鲜猴头菇的高生物活性,使其药理的疗效更为突出。
   猴头菇是珍稀大型食药兼用真菌,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室贡品,本品精选新鲜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材料,经玛西蒙专利技术精制而成。 具独特的消化道系统保护、调理和修复功能:可助消化、益肝脾,解饥解渴、消除宿毒等多重功效。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饮用本品后能迅速止呕,食欲可得到明显改善。    猴头菇对增强人体免疫力尤为突出,长期饮用本品,可提高人体对SARS,禽流感,流感等疾患的抵抗力,是预防上述疾病的理想新武器。猴头菇抗肿瘤,特别是胃癌,医学界已有定论。对放、化疗的肿瘤患者在术前一周开始食用本品,可起到显著的术前保护和术后哦康复作用:对方、化疗过敏或体弱患者其效果尤为明显。    猴头菇对神经衰弱、失眠有特效。近年日本学者提出,猴头菇所含“ß-D-葡聚糖”和神经细胞促生因子(NGF)。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长和再生,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有良好效果。所以,本品亦是益寿抗衰的新型营养健脑食品。   猴头菇是药食两用的真菌,因外形像猴子头而得名。它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 长期以来,人们把它与燕窝相提并论。猴头菇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能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民间有“多食猴头,返老还童”之说。 野生猴头菇多生长于森林不太茂密、湿度较高、温度在20℃左右的环境中。猴头菇属木材腐生菌,能够分解木材,并吸收其中的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等。   采集野生猴头菇的人发现它有个非常奇特的生长规律:远程成对而生。也就是说,你看到一棵树上有只猴头菇,看清楚它的朝向,往相对的方向仔细看,在不远处的树上必定还能找到另一只猴头菇,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据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时,花果山上有一对年轻的猴子彼此安慰和照顾,产生了爱情。一只失恋的狐狸被嫉妒冲昏头脑,投诉了他们,于是他们被流放到边塞宁古塔(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由于不适应那里的寒冷,他们双双被冻死。临死前,他们选择了两棵相距不远,能够彼此相望的柞树作为最后的归宿。他们死后化作猴头菇,在兴安岭的大森林里,依然相依相伴、成对出现。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以紫灵芝药效为最好,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分布最广的在江西,灵芝作为拥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中国传统珍惜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经过科研机构数十年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       灵芝: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不死药”俗称“灵芝草”多孔菌科类、一年生植物,其中以江西的神庐赤芝尤为著名。是担子菌纲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灵芝属(Ganodelma)真菌赤芝G.lucidum·karst和紫芝G.japonicrn L loyd的总称,具有扶正固本等功效,被《本经》称为上品。近年来,对灵芝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研究颇多,对灵芝的生殖细胞——孢子药用价值的研究也颇受重视。


  灵芝孢子褐色,卵形,一端平截,(8.5~ll.2)um×(5. 2- 6. 9)um,具双层壁。在每个孢子的褐色内层产生许多针状小突起,深深地伸入孢子壁的透明外层,外层孢壁光滑。灵芝孢子包裹的两层壁十分坚韧,一般的化学,物理方法很难将其打破,故限制了对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建立有效的破壁方法,可以促进对其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药用价值的研究。       灵芝在我们的概念中有两个概念的: 1. 从广义的理解来说,它是指整个灵芝科的所有种类的。全世界有200多个灵芝种类被描述与记载,国内有100多个品种。而古代的是按6色来区分灵芝,是古代没有现代微观生物技术而从形态上的认识的,目前科学的灵芝分类主要是以灵芝的担孢子细胞结构图来严格区分灵芝种类的。 2. 从窄义的理解来说,因为灵芝科中的一个品种是赤芝,是常见的代表品种,被人们称习惯了叫灵芝,是实际上它的学名,只是为给人们在称法上的习惯,保留了灵芝的通用说法:赤芝=灵芝。 所有的关于灵芝的描述,医学数据库的书籍,论文,包括较多的医学工作者也沿用了这个称法的。所以,绝大部分的医学论述关于灵芝的作用,都是以赤芝为研究了解对像,以它为基础的。
       当然也不乏有一些迷信的人,以为灵芝可“生死人,肉白骨”,那都只是一些传说,或许小说中也有对灵芝神效的夸张及加大,但也只是剧情需要,并不可信。总体来说,灵芝只是一种效果较好的药材,品种不同,效果也有所不同。不过,也不会排除真的有可“生死人,肉白骨”之神奇效果的灵芝,但起码现在是没有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不可把灵芝一味的认为是神药。         《本草纲目》和宋朝唐慎薇撰写的《重修政合经书证类备用本草》均对六种灵芝所处地理环境有详细记载。有“赤芝生霍(庐)山,青芝生泰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山夏峪”的说法。而“霍山”在古代就是现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因此庐山、大别山是赤芝的发源地。庐山、大别山地处华东和中原的中间,淮河上游,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上。
   灵芝化学成分主要含麦角甾醇0.3%~0.4%,真菌溶菌酶及酸性蛋白酶、L-甘露醇、浠醇。在水溶性提取液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多肽及多糖类。尚含树脂、内酯、香豆精等。    紫芝含麦角甾醇,有机酸为顺蓖麻酸,反丁烯二酸。此外,并含氨基酸、葡萄糖、多糖类、树脂及甘露醇。一般灵芝有生物碱、甾醇、内酯、香豆精、酸性树脂、氨基酸、油脂、还原性物质等反应。   灵芝属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 且因所用菌种、菌种产地、栽培方法、提取工艺、制剂方法不同而各异。灵芝属的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中含有多糖类、核苷类、呋喃类衍生物、甾酵类、生物碱类、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三萜类、倍半萜、有机锗、无机盐等。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降血脂与抗衰老作用。灵芝所含三萜类不下百余种, 其中以四环三萜类为主, 灵芝的苦味与所含三萜类有关。三萜类也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一, 对人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 也能抑制组织胺的释放, 具有保肝作用和具有抗过敏作用等。         现代人把所有的芝菌都称之为灵芝,这与古人所指的灵芝是根本不同的,自然界的芝菌品种繁多,绝大多数的品种从目前来说都没有经济价值,也不可食用。古人所定义的灵芝,是指既可食用,又有极高的医药疗效的芝菌。从形态上,灵芝也有着它独特的形状。(见下图)灵芝的茎部形状带有行走类动物肢体骨肉关节的形态特征,呈不规矩形体,有着植物的质地,灵芝的叶片形状有如动物心肾的形状,且在一支茎端能长出二片以上的叶片。成熟的灵芝明显有着雌雄两性之分,形成的叶片有所不同状态和数量。普通的芝类在一枝茎上只能生长出一个叶片,有些芝类是无茎的,这些芝类很常见,并不是古人所指的灵芝。
   灵芝——这是中国对这个菌类独有的名称,以别于其它的芝菌。现代科学已证明芝菌是由动物与植物的基因结合而产生的一个物种,但对于灵芝是由何种动物和植物所组成自今尚没定论,这是由于缺乏灵芝的实物可作研究。人类在1975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生物学会上才把真菌定性为属于植物、动物相并列的新界别——真菌界。而早在远古年代,灵芝就已经是非常稀罕的东西,古人才奉之为仙物。   本草纲目记述灵芝产生的三大条件:灵芝是某种珍稀高山动物的尸体附着在千年栎树的朽木之上的芝菌,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阴湿环境气候下才能生长,这三大条件决定了灵芝非天工做巧所能也。近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使得大量的动植物和原始森林的灭绝,产生灵芝的自然环境条件就非常少有,灵芝的生长又非常的缓慢,加之人类几千年来的采摘,灵芝早已几近灭绝。           灵芝又名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三秀、茵、芝、瑞草、赤芝、 铁菌。据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以及微量元素Ge、P、Fe、Ca、Mn、Zn、等。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    灵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就中医辩证看,由于本品入五脏肾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所以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之。灵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运动等各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灵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而起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遣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 cm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 × 1.5~2 μm。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原野生采集的竹荪,价等黄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誉。而已有人工栽培。竹荪于20世纪80年代由福建省古田县首先驯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培养15~20天得纯母种,纯种菌丝白色,见光会变淡粉红色或紫红色。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cm,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便成商品。色白、体大,无虫蛀者为上品。

  另一种是挖取室外野生竹荪菌丝(将带菌丝的竹鞭和土壤一起挖来,要遮光保湿),剔除杂菌,带到室内栽在预先用腐殖质丰富的竹园土、死竹鞭段、竹叶等配成的培养床上,浇透水,在遮光下温度保持20~24℃,相对湿度65%~70%。一般经过1个月培养菌丝即可发好,然后将发好的菌丝和竹鞭段及土壤一道挖取,再播种到野外竹园内或室内培养箱内,播种量和培养料之比为1:10。每平方米约需600克栽培种。室外栽培播种深度以挖至见竹鞭细根和腐死竹鞭为宜。覆土厚度与出蕾快慢和子实体生长有关,若种在浅土层中腐死的竹鞭、竹节头、竹叶、竹蔸等处较易成活,生长也快;若种在深土层中,生长就较慢,竹荪产量也将明显减少。室内栽培的竹荪,在播种后覆土,浇透水,冬季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相对湿度70%~90%。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栽培,播种后1星期内都应特别注意保湿。   据试验,早元竹、哺鸡竹、淡竹等的竹鞭、竹叶、竹蔸均能栽培竹荪。用竹荪菌丝人工栽培,比实验室制种栽培所用周期(10~14个月)缩短了3~5个月,而且培养料也容易解决,很适合野生竹荪资源丰富、且有大面积栽培地的地方推广栽培。    玉米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竹荪、玉米、黄豆可同期播种,玉米、黄豆枝杆可为竹荪遮阴保湿,使竹荪得以正常发育生长;竹荪培养料可以改良土壤促使玉米高产丰收;种植竹荪不在单独占用耕地,多种作物协调生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竹荪栽培成本。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蛋白质19.4%、脂肪2.6%,碳水化合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保健作用。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竹荪又称“真菌之花”、“植物鸡”等,名列“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
   竹荪以其身形俊美动人而闻名,其鲜品形态犹如一个穿纱裙的姑娘,堪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它具有延长汤羹等食品存放时间、保持菜肴鲜味不腐不馊的奇特功能,一向被帝王列为御膳,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干)营养分析: 1. 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 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3. 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4. 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5.竹荪中的多糖:均匀多糖和非均匀多糖都含量丰富,如膳食纤维素、D-半乳糖、D-甘露醇、木糖、葡萄糖等。竹荪多糖具有明显的机体调节功能和防病作用,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竹荪(干)补充信息: 原野生采集,价等黄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誉。列为“草八珍”。现已有人工栽培。 竹荪(干)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肥胖、脑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可以常食; 2. 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竹荪(干)食疗作用: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竹荪(干)做法指导: 干品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并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否则会有怪味。     
        老人头菌:又名仙人头,老人头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松杉木、油杉等针叶林中阴湿疏松的地上,稀有阳光照射且有落叶覆盖的缓坡上更为常见。老人头菌肉质细腻糯滑,富有弹性且滋味鲜美,可与鲍鱼媲美,故被誉为“植物鲍鱼”。老人头菌菌体肥大,肉质洁白细嫩。对生长环境挑剔,只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针叶林中有少量生长。它名字有趣,药理功能也显著,补脾益肾,滋阴壮阳;口感脆嫩,好似鲍鱼。

      中文别名为纱罗包、松苞菇(云南)、罗汉菌(四川)、松杉苞、梭柄乳头蘑。产季为每年5月中旬到次年1月初,出菇高峰期为8月、9月、10月。老人头菌子实体大型。菌盖宽7-20cm,初扁半球形,后伸展近扁平,白色至灰白色, 有时带灰褐色,光滑,发亮,粘,边缘内卷并附着菌幕残片。菌肉白色,肥厚。该菌多生于海拔1200米以上,松、杉木、油杉等针阔叶林中阴湿疏松的地上,尤其在有稀疏阳光照射、且有落叶覆盖的缓坡上更为常见,单生至群生。该菌洁白细嫩、鲜脆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钙、儿矿特质及维生素。产于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针叶林区。云南产地在丽江、永胜、大理、腾冲等滇西北、滇西一带,宣威、罗平、彝良、昭通等滇东北一带,红河、墨江、新平、绿春等滇南一带均广为分布。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羊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羊肚菌为真菌植物问真菌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13)Pers. 尖顶羊肚菌M.conicaPers. 的子实体。羊肚茵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 克,脂肪2.6 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国产羊肚菌属多种,如:黑脉羊肚菌、圆锥羊肚菌、美味羊肚菌、皱柄羊肚菌,以上种类与本品有类似功效,入药时 往往杂用。 营养分析 1.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 2. 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 3. 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 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每年,在那远离人类活动的山野林间,当春风刚刚吹起,山头上的冻雪还来不及完全消融,名门闺秀羊肚菌便迫不及待的破土而出,点缀在尚无多少绿色的大地上。   羊肚菌自古就是名扬天下的山珍供品,位居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首,是价格最为昂贵的野山菌之一。羊肚菌最征服美食家的方面是它柔嫩的口感、难以描述的美味、再加上那独特的外形,吃上一次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近百年来食用羊肚菌在西欧国家极为盛行。就像中国高级餐厅的鲍鱼一样,羊肚菌是法国高档餐馆中不可或缺的招牌菜肴。     市面上见到的羊肚菌多数是干品,这是因为羊肚菌产季很短,保鲜极为困难。食用时首先要将羊肚菌干品发开。发泡羊肚菌很有技巧,不能用开水,也不能用冷水,要用四五十度左右的温水,这种温度的水既能保证羊肚菌的香味发散出来,又不会破坏羊肚菌的口感。水的量要适度,以刚刚浸过菇面为宜,大约二三十分钟后水变成酒红色,羊肚菌完全变软即可捞出洗净备用,发菌的酒红色原汤经沉淀泥砂后要用于烧菜。切记这酒红色的原汤是羊肚菌味道和养分的精华所在。    羊肚菌炒鸡蛋是中国民间常见的食用方法。法国人喜欢用奶油来烹烧羊肚菌,据说这样能把羊肚菌的味道带到最好。羊肚菌荤素皆宜,既可烧菜也可煲汤,只要用上发菌的原汤,任何家常方法均可烧出美味绝伦的佳肴。    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羊肚菌有机锗含量较高,具有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羊肚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每百克干样钾、磷含量是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等”(引自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1997年出版;也见李时珍《本草纲目》等)。                  黑虎掌菌,菌帽肉质肥厚、香气浓郁,新鲜时为灰白色或灰褐色,干后变成暗灰白或灰褐色,形如虎爪,下表面长满一层纤细的灰白色刺状茸毛,菌柄粗壮多中空,长的有点偏。 黑虎掌野外分布区很小,我国仅有西南部分地区出产,十分珍贵。 黑虎掌菌在历史上很早就被视为名贵山珍,为历朝历代宫廷喜爱的贡品之一。欧美地区对黑虎掌菌没有食用习惯,中国西南、日本以及东南亚一带是黑虎掌消费的主要地区。   黑虎掌菌学名枣翘鳞肉齿菌,是著名的出口食用菌之一。菌体粗壮肥大、肉质细嫩,含有丰富的胞外多糖,不易破烂且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其干品含17种氨基酸,其中有占总量41.46%的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11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菌性平味甘,有追风散寒、舒筋活血之功效,民间也用其作壮阳之用,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黑虎掌菌的烹饪方法很多,有一款叫做“银牙肉丝炒虎掌菌”很有特点。把用温水发好、洗净的黑虎掌菌切成粗丝,当然不要忘了留下发菌的原汤,与绿豆芽、里脊肉丝一起入锅,配加佐料炒熟,最后再淋上熟鸡油。这道菜奇香无比,齿间余香的诱惑往往让你连最后一滴汤汁都不会放过。    用黑虎掌菌煲汤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虎掌菌干后味道很浓,用它煲出的汤香气浓烈,能减轻忧郁和消沉,使人有轻松愉快的感觉。 虎掌菌香气之浓烈可以驱蚊避蝇,故在有些地放人们会在米面中放些黑虎掌驱虫。民间有“虎掌菌配菜,三日而不馊”的说法。 据资料记载,黑虎掌菌性平味甘,有追风散寒、舒筋活血、清热、消炎、除菌之功效,能降低胆固醇、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是身体虚弱者的高级滋补品,对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痛、食道癌有一定疗效。           珊瑚菌又名“扫帚菌”;该菌体形俊俏,色泽秀美。珊瑚菌科Clavariaceae各属含有不少质地脆嫩、别具风味的食用菌,是我国野生食菌资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珊瑚菌有很多的品种,颜色艳丽,有红、黄、白等色。像葡萄状枝瑚菌、葡萄状珊瑚菌都可以食用,一般别名帚菌、刷把蕈、扫把菌、笤帚、红扫把。珊瑚菌的子实体由基部生出多回分枝,基柄粗大,圆柱状或柱状团块,光滑,基部白色,具粉状斑点手压后变褐色;菌肉白色,有蚕豆香味;由基部向上分叉,中上部呈多次分枝,成丛,淡粉色、肉桂红色,顶端呈指状丛集,蔷薇红色,老时肉褐色,孢子狭长,脐突一侧压扁,有斜长的斑马纹状平行脊突。       珊瑚菌在世界很有名气,被称为野生之花,鲜甜爽囗,含有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各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等15种氨基酸,其中有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可以用药,具有和胃现气、祛风、破血缓中等作用,对小白鼠肉癌S-180,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珊瑚菌口感香脆,可以与各种荤素食品原料相搭配,既可炒、烩、爆、炸、熘,也可煮、拌、烧、煨、蒸、瓤、炖等。 特别提示:先将干品反复多次洗净泥沙,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待用。浸泡过的水可用来做汤或炒菜。菌内含异性蛋白质,食用蛋类、乳类、海鲜过敏者慎食!    有报道称,一种珊瑚菌叫[Ramaria formosa(Pers.: Fr.) Quél.]亦称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食后往往中毒,但经煮沸浸泡冲冼后可食用。中毒症状为比较严重的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而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此菌与山毛榉等阔叶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云南省各族群众喜爱采集鲜菌烹调食用。西欧各国也有广泛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云南省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白牛肝菌,销往西欧,极受欢迎,供不应求。       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生于柞、栎等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可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深受外商欢迎。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据分析,100 g干品中含蛋白质20.2 g,碳水化合物64.2 g,热量338千卡,灰分4.0 g,Ca23 mg,P500 mg,Fe50 mg,核黄素3.68 mg.       该菌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是中成药“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孕症。此外,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云南省牛肝菌类资源丰富,有不少优良的可食品种,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又称美味牛肝菌,生长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云南省各族群众喜爱采集鲜菌烹调食用。西欧各国也有广泛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云南省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白牛肝菌,销往西欧,极受欢迎,供不应求。黄、黑牛肝菌与白牛肝菌同科,食用方法相同,味道亦近似,近年来也开始组织出口。
   牛肝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可药用,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还可用以治妇女白带异常。它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等功效。另外,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可见美味牛肝菌确是林中菌类中功能齐全、食药兼用的珍品。经常食用牛肝菌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微循环。                        松茸菌Tricholoma matsutake。又名松口蘑、松茸蘑松菌,松蘑,大花菌,大脚菇,是名贵食用菌之一,享有盛名,被视为“食用菌之王”。主产于云南,生长在海拔1600-3200米的密林中。松茸菌菇体肥大,肉质细嫩,香味浓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云南稀有的野生菌之一,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有蘑菇之王的美称。松茸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蘑菇多糖等。其中含有的铬和多元醇,可治糖尿病;其内的抗氧化矿物质还可抗肉瘤。经常食用有美颜健肤,防止过早衰老之功效。
松茸味道鲜美,香气扑鼻,是宴会上稀有佳肴。 松茸菌营养丰富,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含有粗蛋白质17% ,粗脂肪5.8%,可溶性无氮化台物61.5 %,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 、B2 、C 、尼克酸钙、磷、铁等。 松茸菌具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还有治疗糖尿病及抗癌等作用。据日本有关资料报道,松茸菌抗癌效果可达90 %以上。 松茸菌的经济价值很高,国际市场每吨鲜松茸菌售价达3—5 万美元,使其他菌类望尘莫及。               
  鸡枞菌:Termitomycesalbuminosus 别名:鸡肉菌、伞塔菇,食、药兼用菌,为人们最喜爱的食用菌之一,入药有益胃、清神、止血治痔等功效,味道特别鲜美,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已栽培成功。 《黔书》道:“鸡枞菌,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枞。”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鸡枞仅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          众所周知,云南因其山川地地貌特殊及所在经、纬度地理关系,被誉为植物王国,菌类就是这植物王国中的特殊一簇,鸡枞是菌簇中的上品,因其内部纤维结构、色泽状似鸡肉、加之食用时又有鸡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鸡枞。在贵州遵义等地区也生长,当地人给予的名字叫做“山把姑”,据说它的来历是只要你找到一把,附近就还有二把。听老人说摘它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然会吓走,而且要在雨过天晴后才能生长出来。   鸡冢,亦名鸡枞,担子菌纲,伞菌科高营养食用菌。全州野生产量约120吨,每年上市量约40吨。主产于西南地区。鸡枞菌整个生长周期都要依靠土栖性的白蚁,长有鸡枞菌的土壤下面必有白蚁巢结构。 一般头年生长的地方,第二年还会在原地长,这个地方叫“鸡枞窝”。如果蚁巢结构受到干扰导致白蚁动迁,来年此处就不会有鸡枞了。 采食鸡枞要抓紧时机,鸡枞以顶上菌帽未开张时最鲜嫩肥美,伞盖一张,肉就老了。   凉山州农科所于1995—1996年利用野生鸡枞菌丝研究培育成。保持野生特性,集鲜、脆、嫩一体。所含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高出香菇 50%,是优质食用菌,营养成份丰富,味道甚佳。鸡枞,子实体中型,菌盖平展,直径10-20厘米,脐突半球形,菌盖表面光滑,前期灰褐色,中期奶油色,后期灰白色,少数菌有辐射状,子实体充分成熟并即将腐烂时有特殊剧烈香气,嗅觉灵敏的人可以在10余米外闻到其香味。    撕裂;菌褶白色,肉质厚实;菌柄粗,直径1-3.5厘米;抱子呈卵圆形,白色或奶油色。人工栽培鸡枞菌袋生产60天成熟,每平方米产鲜菌4.85公斤。人工栽培鸡枞技术操作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生育期短,产出率高,可开发加工鸡枞油等产品,市场前景好。             明代杨慎曾把鸡枞菌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其质地细腻,兼具脆、香、鲜、甜等风味特色,品尝一次,终生难忘。鸡枞菌性平味甘,有补益肠胃、疗痔止血、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之功效,可治脾虚纳呆、消化不良、痔疮出血等症。鸡枞菌色泽洁白,肉质细嫩,清香四溢,口感清脆,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鸡枞菌的生长发育与土白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白蚁一旦弃巢他去,此巢就不会再长鸡枞菌。目前人工栽培尚未成功。    
  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luteovirens 别名:黄蘑菇、金蘑菇、草原口蘑、石渠白菌。黄绿蜜环菌生长在高山草原,形成蘑菇圈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抗癌功能,产品出口,目前正在进行人工栽培研究。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 。菌肉白色,菌褶近似菌盖色,菌柄柱形,内实,菌环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山地上。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其分布可达海拔5000m高处的山草甸。可食用,味鲜美,是高山草地上的一种质地优良的食用菌。在青海和西藏产区居民广泛采食。在甘肃甘南草原区亦有分布,可收集加工销售。 黄绿蜜环菌是世界稀有珍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多 种维生素。特别是“”的含量很高,是癌症克星末年间作为皇上贡品,目前市场价每公斤干品已上升到200多元,出口价更加昂贵,需要大量货源。          有学术资料这样叙述:“黄绿蜜环菌”产地极少,现仅知生长于北美某地和中国四川石渠县草原。 大慨也正是这种“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也有文记载,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曾多次笑纳使臣赠送的“石渠白蘑菇”,还收其作为贡品,奉送慈禧太后品尝,皇太后品味后和颜悦色,极为赞赏。故也有人称“石渠白菌”为“宫庭菌”、“皇室蘑菇”等。“石渠白菌”以其醇重细嫩,味美爽口,色鲜质优等独特风味蜚声海内外。英国莱斯特郡默尔文-理查森博士率领的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组成科技友好交流团和日本白唇鹿考察专家食用后,曾赞誉道:“可与松茸媲美”、“比青杠菌出色”……          黄绿蜜环菌是世界稀有珍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硒”的含量很高,是癌症的克星。历来被誉为“宫廷珍品”、“宫廷菌”、“皇室蘑菇”等。清末年间作为皇上贡品,是慈禧太后、皇太后的养身品。目前市场价每公斤干品已上升到200多元,与羊肚菌、松茸媲美。出口价更加昂贵,需要大量货源,因此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黄绿蜜环菌现在还属于野生,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草地,一年只长一次,产量很少,采集十分困难,绝大部分在山上自生自灭。中国黄绿蜜环菌的主要盛产区是青海祁连县、四川石渠县、甘肃民乐县、西藏昌都、云南中甸等地区。年产总量大约500多吨,尤其是青海的祁连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产量很大、质量最优。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再加上很多人不认识,年总采摘量不足50吨,而市场需求量却庞大无比。一但开发成功,它会像香菇那样的前景,不但成为出口创汇的大项目,还能走进百姓餐桌,到那时,市场的需求量是可想而知。             四川“石渠白菌”(黄绿蜜环菌) 石渠白菌属世界稀有珍品,历来被视为“宫廷珍品”、“皇室蘑菇”,含有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等,如癌症天敌--"硒"的含量高达7.02毫克/千克,为目前中国现有食用菌所仅见。 盛夏,石渠草原绿茵无边,繁花似锦,碧空雪峰,清泉溪流,到处飘溢着浓烈的奶气花香。倘若涉足于这富绕的大草原,你便会感到空气中还弥漫着芬芳的菌香味,你再极目四方,可发现草滩花丛中,山坡绿莽里一簇簇、一团团、一点点洁白如的圆圈、光带。临近,你才会看清它的真容--金黄发光,也就自然会领悟这一片片蘑菇群便是颇负盛名的“扎溪卡(石渠)白菌”。 “石渠白菌”当地牧民赋予它一个高贵的名字--“色学”,即“金蘑菇”之意。据书中介绍其学名汉语称“黄绿蜜环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白桩菇属。实体纯厚、橙黄色、醇香浓郁。   青海--“祁连黄蘑菇”(黄绿蜜环菌) 祁连县的黄蘑菇质量尤佳,它又叫“钉子蘑菇”,形似铁钉,大小均匀,肉质厚,水分少,细密脆嫩,色淡黄纯洁,味香如肉。青海蘑菇是旅行者不得不尝的野味山珍。祁连有八宝,人皆共知。蘑菇为八宝之一,尤其四川石渠县、青海祁连县品质之优、营养之丰富,举世无双,堪称蘑菇之王。 绵绵祁连山下,每至夏日雨后,广袤的草原上金灿灿如颗颗珍珠者便是此物。4月中旬在祁连采访时曾问及此,并在沿街小店铺里寻觅。方得知,时下当地每公斤黄蘑菇的售价在120元以上,但市场上已难以买到。而且,那蘑菇无论在哪里,均无任何包装,大凡只用一根绳子串将起来,挂在那里。在与一小商贩一番讨价还价购得一串黄蘑菇之后,便不由得生出一些感叹来。    一叹黄蘑菇名字响亮却无品牌。都是自发采集,土法晾晒或用火炉烘干,一个响当当的稀有物品跻入八宝之列,有“著名土特产”之名,却没能在市场上卖上好价钱。虽然,近三五年间,其身价一路跃升,但终究没能形成品牌优势。听说有人曾注册一品牌,将一颗颗鲜蘑菇先压扁,并用一台简陋的烘干机烘干,六七颗装成一盒,在外地市场曾卖到上百元的好价钱。如果就用这种土办法,稍稍动点心思,其效益至少可增加10倍乃至几十倍。   二叹黄蘑菇品质高而却重视不够。如若有人用黄蘑菇为品牌,成立一家公司,集中收购,经过精心包装,稍加宣传,就可以打造出一个极具特色的经济亮点。如若进一步再做深做细,将白蘑菇、鸡腿菇等野生菌类一并做法,不出几年,成就一个活力无穷的地方特色产业也说不定。   三叹黄蘑菇之名无人吆喝。虽然即使将全部祁连县的黄蘑菇集中起来,年产量也不过10万公斤。但吆喝却是重要的,只要黄蘑菇之名叫得响亮,随之响亮起来的就不只是一种物产了。之所以记住了很多地方,就是因为那里有一个叫得非常响亮的东西。譬如鄂尔多斯。再说,祁连虽然是黄蘑菇的主产区,但其它地方也有相当数量的产出。整个环湖草原均有分布,就某一个县来说,其产量远不及祁连,但如果就整个环湖而言,祁连的黄蘑菇产量又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了。不仅叫响祁连黄蘑菇的美名,而且把着眼点、立足点放在全省的野生菌类资源,那么,真的就可以指望一个极具特色和生命力的绿色产业。

     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 别名:黄丝菌,朵较小,金黄色,香味独特,脆嫩可口,营养最丰富,是西欧国家最喜爱的产品,还未人工栽培。 鸡油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fr. 的子实体。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宽3—9 厘米,最出扁平,后下凹。菌肉蛋黄色,味美。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 、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预防视力下降、眼炎、皮肤干燥等病。鸡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有时也叫杏菌或杏黄菌。         鸡油菌在烹制时菇体很吸油,吃的时候一口咬下去,和了蘑菇液汁的油水被挤压流出来,如鸡油一般, 故此得名。成熟的鸡油菌有点喇叭花的样子,颜色很鲜艳,比一般的蘑菇要韧,有点弹性, 闻起来有明显的杏香味。鸡油菌有好几个种类,最正宗的是叫做cibarius的品种。   鸡油菌通常在秋天生长于北温带深林内, 东欧俄罗斯出产世界上最好的鸡油菌。中国部分地区也出产几个品种的鸡油菌,其中以四川西北地区的质量较好,但产量不大。 鸡油菌在德国非常有名,它和著名的德国香肠一样受人喜爱,但价格要贵很多。鸡油菌的味道特别之处在于那种典型的杏香味,这种味道是任何种类的食物所没有的。吃鸡油菌的方法有多种花样,最为特别的可能要算奶油香草鸡油菌。 崇尚美食的法兰西人认为把鸡油菌与香草、奶油一起烹食会将鸡油菌的特别香味发挥到极致。把鸡油菌用白醋渍了加进一些香草也是欧洲常见的吃法。中国人吃鸡油菌的方法主要是煲汤或者作为配菜炒肉,炖得久一些,那种特别的味道就会出来,鸡油菌炒火腿是一道名菜。鸡油菌性寒,吃鲜菌最好用开水焯两三分钟,放凉再用较好。无论是新鲜的还是干的,鸡油菌的香气都很明显。    中国传统医学对鸡油菌有诸多评价。据资料记载,鸡油菌性寒味甘,有利肺明目、补益肠胃、清热利尿、益气宽中之效,经常食用可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肤粗糙、干燥症、夜盲症、视力失常、眼炎等疾病。    

   鹅蛋菌:Amanita caesarea 别名:鹅蛋黄、鸡蛋菌、橙盖伞。鹅蛋菌是非常珍贵的食用菌,具有色鲜味美、肉质细嫩、香郁可口、营养极为丰富,还未人工栽培研究。 

     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 别名:绣球菇,绣球菌味道佳美,香味浓郁,嚼味无穷,独具风格,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主要用于防癌、抗癌的作用。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已研究栽培成功。 子实体中等至大形,肉质,由一个粗壮的柄上发出许多分枝,枝端形成无数曲折的瓣片,形似巨大的绣球,直径10-40cm,白色至污白或污黄色。瓣片似银杏叶状或扇形,薄而边缘弯曲不平,干后色深,质硬而脆。子实层生瓣片上。孢子无色,光滑,卵圆形至球形,4-5μm×4-4.6μm。生态特性: 夏秋季在云杉、冷杉或松林及混交林中分散生长,柄基部似根状并与树根相连。   分布地区:它主要分布在国内的吉林省安图、抚松、敦化、靖宇、长白等林区。黑龙江省的带岭、伊春、五营林区和云南省丽江、中甸等林区,以及国外的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但是资源蕴藏量比较稀少。          经济用途:此菌可食用,味道较好。还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其培养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抵抗作用。另外产生对某些真菌有抵抗作用的绣球菌素(sparassol)。花耳绣球菌主要用于防癌、抗癌的作用。    绣球菌含有大量β葡聚糖 绣球菌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β葡聚糖。根据日本食品分析中心的分析,每100 g绣球菌含有β-葡聚糖高达43.6g,比灵芝和姬松茸高出3~4倍。可以说,绣球菌所含的β-葡聚糖为菇类之最。葡聚糖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而成的多糖,分为α型和β型,α型葡聚糖如淀粉等,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不具备生物活性。β型葡聚糖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经医学研究证实,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辐射、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多种功能。研究还发现,大多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都是带有β(1-6)糖苷键分支的β(1-3)D葡聚糖。有研究证明,来自真菌的β(1-3)D葡聚糖通常具有抑制的肿瘤作用。绣球菌中的葡聚糖70%以上是β(1-3)D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以及提高造血功能等功效。           绣球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绣球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其维生素E含量位居菌藻类食物前列,这些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绣球菌还含有麦角固醇,在阳光和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吸收,有利于骨骼形成,预防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症和骨质软化症。绣球菌含有相当高的钾元素,而钠的含量较低,这种高钾低钠食品有利尿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是十分有益。    绣球菌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质 人体内的自由基会引起生物细胞氧化性损伤而导致机体老化,并破坏机体的抗病、防御能力、导致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如今,天然食物的抗氧化能力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活性氧对机体的伤害,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据测定,绣球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位居各种食用菌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