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教育十三五规划:《生命冲力—论柏格森的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43:51

 

 

《生命冲力—论柏格森的哲学》

 

柏格森的哲学关注人的生命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的生命意义要如何界定?这就是柏格森的人文关怀。

柏格森首先强调,西方哲学史上最大的错误,是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的“绵延”混淆了。“绵延”是什么?“绵延”就是持续、一直在发展中,不能够停下来的过程。“绵延”是实际存在的,但是许多哲学家把它变成抽象的时间。怎么变的呢?就是用空间的模式来思考时间。空间是同质性的,而时间是异质性的。孔夫子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这个道理。水流过去,就不再会回来了。人的生命也是一样,一去不复返啊!人生的每一时刻都是唯一的。柏格森的哲学出发点即在于此。

他认为,传统以来,人们习惯用抽象的方法来获取概念,再用概念去了解外在的世界。但是,当我们想要了解与人的生命相关的一切的时候,譬如,思考过去这个人怎么样,现在这个人怎么样,对于同一个人,就不能用抽象的思考模式来加以了解了!因为人的生命一定是在时间之流发展,而时间是异质的,它不能像空间一样,有个方位可以去分割或替代的。

因此,真正的时间应该称做“绵延”。关于时间的观念,西方传统上有过不少的讨论。亚里斯多德认为时间是“计算运动的过程”,是可以度量的。到了康德,认为时间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为什么?因为任何东西必须在时间上连贯起来。时间作为人的感性之先天的形式,以便外在的东西可以被我们的内在形式所掌握。时间是外在实物展现其存在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柏格森要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差别呢?他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得到真正的自由。那么什么是自由呢?第一种说法认为自由就是不受任何东西所决定。我们以为的自由,其实是受外在条件所决定的一种制约式的结果。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呢?真正的自由是人的整个生命长期绵延发展的一个环节。柏格森强调“自由”一定是整个人格的表现。他举了一个画家的例子,画家画了一幅画,虽然只是一幅画,但这幅画是画家整个生命的结晶。所以,在谈到自由的时候,一定是在人的生命之流、绵延之中出现的行为。

为什么柏格森要强调这些呢?因为他接着要肯定“创新”。他的用意是要人的心灵充分运作,突破传统设定的习惯,不再把人格塑造当作社会压力所形成的,尤其是要打破“把人当作某些条件所决定的结果”这种唯物论或决定论。

那么如何摆脱社会制约所造成的机械化行为模式,让生命自由地表现呢?这等于是把每一个生命,都当作艺术品来看待!这也是柏格森思想中的一大要点。

柏格森认为,每一个人反省自己内在的心灵世界时,就会发觉它是一股生命冲力(Elan Vital),这生命冲力是不断在创新的。柏格森并不反对一般人的外在行为确受到社会制约的影响,但是重要的是,人内心中的自我意识是属于绵延的,而不是一般空间化的时间可以形容的。空间化的时间可以分割,而意识却是完整的质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譬如,我现在看一本书,受影响的不是现在的我,而是整个生命的我,因为我整个生命的过去、现在和发展的方向,可能会有所改变。所以,不要以为读一本书或听一场演讲就会改变一生。谁改变你呢?是你自己准备好了,整个生命的过去所以的只是、经验积累起来,然后在适当的机会点燃内在的力量。所以,柏格森的反省指出,生命随时都有自我突破的内在要求,而他所提出的自由观念也已一再强调自由是质,而不是量。

总结:自由——绵延——创造——变成。这些构成他的思想系统。由此可见,柏格森的哲学是一种肯定变化的哲学。变化代表新的可能性,有自由才有这种可能性,而这种自由是与人的意识有关的。

 (摘自阅读中国 内涵篇 西方文明(18))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于吸引力,曾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