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chisa:文化“六化” 推动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45:27

文化“六化” 推动大发展大繁荣

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2012年2月11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文化经济化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格局下,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一定要经济化,否则很难有立身传承之地。

  文化生态化

  一方面要传承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原滋原味传承下来,保持其真实性、生态化;另一方面要净化文化,推崇健康高尚文化,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文化科技化

  文化要有生命力,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发展,要把现代科技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去,推动文化产业、文化理论、文化品牌创新。

  文化社会化

  党委、政府要主动担当起建设文化阵地、文化空间的重任,发挥文化的教化引领功能,打造一批充分体现巴蜀魅力、成都元素的文化地标。

  文化本土化

  我们的历史街区、文化廊道、人文景观,一定要以实体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注意防止千篇一律,要突出特色,着力创新。

  文化国际化

  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既学习别人的先进文化,也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断拓展文化交流。

  ———摘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协力同心 推进成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上的讲话

  去年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市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的目标,成都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昨日上午,“协力同心,推进成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协商会”在金牛宾馆俱乐部礼堂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就新形势下成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如何通过文化经济化、文化生态化、文化科技化、文化社会化、文化本土化、文化国际化等话题,提建议、谋发展,展开了一场思想交流的饕餮盛宴。

  打造大品牌 培育大企业

  民革成都市委副主委张强认为,要加快成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出台大政策、打造大品牌、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拓展大市场。他建议结合成渝经济区规划和天府新区建设,实施一批集群化、集约化、园区化、专业化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实施大企业战略中,建议政府作为战略投资主体,再创建和培育一批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尽快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骨干力量。

  保护川西小镇特色风貌

  “要实现成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要制定对文化保护传承的办法和措施。”成都市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徐昌义建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立足保护和对外宣传独有的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以及其他优秀历史文化,将这些历史文化的传承作为塑造成都城市文化气质的历史基础;要通过编制实施成都大遗址保护规划、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措施,保护好承载着成都地域特色的建筑和文化遗址,使之成为对外展示成都历史文化的一扇既独立又统一的窗口。比如可充分利用成都各具特色的川西小镇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风貌,使其与现代文明元素相互映衬,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驻留之地。

  可实施“智慧旅游”工程

  在成都市旅游局副局长母涛看来,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通过实施“智慧旅游”工程,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手机终端等资源和技术,使文化旅游产业全面信息化和智能化,着力推荐“一个平台,三大体系”建设,形成电子政府、电子商务、虚拟旅游、智能监控、远程营销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成都无障碍旅游并形成一批智慧旅游城镇、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

  建机制促进大众文化创造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徐胜兰认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定要注重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政府应加大对大众创造的文化产品出台激励措施和保护立法,通过立法程序,激励、保护大众创作热情,给民众提供一个文化创造与市场转化的政策性安全感,促进大众文化的创造。”

  天府新区要有蜀文化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博导彭邦本提出,要凝聚天府新区的“文化之魂”,必须深挖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让特色本土文化融入城市有机体,为新区特色化的文态提供坚实深厚的文化支撑。成都有古蜀文化、古镇民居和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可分门别类梳理,有选择地结合后融入新区城市建设中去,形成特色文化风貌。

  让太阳神鸟走向全球

  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说,“建议认真借鉴美国菲尼克斯的成功经验,在打造特色化城市文态中,加大‘太阳神鸟’图案推广力度,在潜移默化中,让‘太阳神鸟’成为成都特色化城市文态的标识性符号,提高成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成都。”成都商报记者 刘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