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大战僵尸游戏2:指导别成了指手画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4:20

指导别成了指手画脚

海蓝公司的销售团队是于总一手打造出来的。与其他的老总不同,于总一直渴望把自己的经验和理念传给自己的属下,让他们各个都能成为像自己一样的大SALES。因此指导成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但是这种指导要求推进到中层管理者时,在他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指导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推动力,相反作用却是负面的。不少员工表现出了一种出乎意料地拒绝,中层们与他们沟通时四处碰壁,工作无法推进。为此已经有中层在自己面前暴跳如雷了,甚至有些员工与自已的主管发生了公开的争执。指导不对吗?为什么员工不愿接受指导呢?于总陷入了困惑之中。

    [专家点评]

    科技智囊:其实指导所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指导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并对组织的成功产生作用。如果对员工的指导很出色,绩效管理就会转变成为一个协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每一个人受益。但是指导实薇,起来却并不容易。有时你实在是想不透,无论你怎么要求或是说服,似乎仍无法扭转员工的态度。无论你如何努力想要做出改变,却在与员工沟通时四处碰壁。心里愈急,愈不能理解为何员工就是不愿意改变。

    尹文刚:员工真的不愿意改变吗?要让员工接受改变真的有如此困难吗?在我们没有明白背后
的原因之前,就武断地认定员工是不愿意改变的或是不求进步的,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要员工接受改变并非是不可能的任务,你只是需要花一点时间真正了解员工抗拒的原因,并确实地沟通。事实上,抗拒改变是自然的反应,也是必经的过程。主管不应将员工的抗拒视为阻碍,而是一种机会,抗拒不是错误的态度,而是指导的开始。

    科技智囊:抗拒改变虽然是自然的反应,也是必经的过程。但无论是缩短这个过程,还是延迟这个过程,领导者在这个过程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于总手下的中层们恐怕还没有意识到许多的障碍来自于他们自身。

    尹文刚:不错。通常员工不愿接受指导的心理,包括没有理解领导者的指导、怀疑领导的判断力和与个人利益不一致。

    为什么没有理解领导者的指导?对于员工来说,他们永远只是被告知决策后的结果,却不知道决策的过程。他们不知道为何要改变,更不知道这样的改变到底有什么样的好处。另一种情形则是,员工对于该如何改变完全不了解。许多时候,主管只是看到了问题,觉得有改变的必要,却没有想到该如何做,自然员工对指导无从理解。

    凭什么怀疑领导的判断力?因为过去太多不好的经验,让员工不相信改变会带来任何好的结果。他们往往认为那只是来自于领导者一厢情愿和一时兴起,不会有什么成功的可能。而在新领导和老员工之间这种矛盾尤其尖锐。

    与个人利益不一致看似问题出在员工自身,实际上领导者起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员工不是不愿意改变,而是更在乎他自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也许你只是稍微调整了员工的工作内容,但是对于员工来说,他势必会想到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了影响。

    有时候改变意昧着员工必须放弃已经熟悉的一切,接受不熟悉的新领域,那是他所不确定的、无法确实掌控的,而重新学习后也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做得如何。身为主管的你,如果没有考虑到员工心里的担忧,很可能让自己的美意成了员工眼中不合理的要求。

    科技智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良好的愿望而不能掌握有效的方法仍然无济于事。于总把他的思路和希望传达给了部属,却没有给予明确的做法。从这一点看,于总在指导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尹文刚:给予指导要完成六个步骤。首先一点是不要急于实施指导,而要思考如何给予指导。给予的指导应该是清楚、简明、完整和经过慎重思考的。我们称为“4C”法——

    清楚(Clear):尽量不使用对方不理解的术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交流;准确详尽讲明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能力。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如果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指导将会是无效的。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有效的指导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指导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讯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

   
    正如先前所说的,员工必须知道“为什么”,为什么需要改变?你的考虑是什么?所以必须向员工解释清楚,真正做到信息透明。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业绩,你希望改变绩效奖酬的标准。但是,你确实让员工知道业绩到底有多不好?与过去相较,成长了多少或衰退了多少?如果员工无法得知这些信息,又如何能要求他去接受改变?

    明确(Concise):尽量提供明确、具体的信息。口号、价值观、愿景,这些种种都不重要,员工真正想知道的是,到底他该怎么做。人们必须知道改变的具体目标,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空泛概念。不要对员工说希望要成为市场上的第一品牌,而是具体地说出下一个月产品的销售量
能比这个月成长多少吗等较为具体的目标。

    除了清楚表达你对于改变的期望之外,还应说明具体的作为。你或许觉得,和其它的竞争对手相较,你部门的员工拓展新的客户不够积极,因此你就这么告诉员工:“大家应该具备主动积极的态度.增加更多新的客户。”但是这样的陈述其实很难引起员工的共鸣,你必须让员工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有哪些?竞争对手做得好的部分又是哪些?你的员工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在管理上,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面对任何的改变,应该尽量降低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才能增加员工对于改变的接受度。

    完整(complete):提供完整的信息。在面对员工的抗拒时.不要想着采取安抚的态度.这样根本误解了问题的原因。事实上,员工需要的不是安抚,而是要化解心中的疑虑。主管与员工之间时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许多的讯息或是事实只有主管知道,员工却是一无所知。这会让员工感觉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更会对改变本身产生质疑。

    慎重考虑(considerate):重点在于如何给予合理的指导以及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指导。

    科技智囊:4C所强调的内容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重要。往往许多主管习惯于跳开这一阶段而直接进入实施过程,但冲突和沮丧会在半路上等着他们。

    尹文刚:即使有前面的充分准备,进入实施过程仍要十分小心。进行指导时一定要考虑是否传达了所有必要的信息。主管时常为了让员工接受他的想法,刻意略过负面的讯息,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唯有确实反映事实,才能取得员工的信任。况且,当你说明过程中可能的困难时,也代表了你确实能明白员工必须做出极大的努力去达成目标,这让员工感受到你与他是站在同一边的。

    科技智囊: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于总的主管们和员工们公开的争执。与其说这是一种冲突不如说,是员工们所给予他们的一种反馈,尽管是主管们所不愿看到的。

    尹文刚: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即在何时取得什么样的反馈,而不是最终的彼此对立。你有没有听到员工的声音?在决策的过程中你是否让员工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许多时候主管认为有必要改变的事情,站在员工的立场也许并不这么认为。角色的不罔,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管理绩效和指导员工的方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在所有的模式下,指导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你在指导员工时,你需要积极倾听、提出问题、交流观点以及讨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你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同时接收员工的反馈意见。

    科技智囊:主管们常常会认为指导只是个第一推动,剩下都要由员工自己完成,然后他来检查。抓的就是两头,但这往往留下隐患。

    尹文刚:员工常常以为学习新的工作能力都是很困难的,或是他以为自己对这方面的工作一点兴趣也没有、也不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但这可能只是他心里所想的。员工个人的想法当然需要考虑到,但过度顾虑的结果,却是有可能因此而伤害了员工。你仍应该要求他接受指派的工作,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在给予员工自主权的同时随时为员工提供帮助。同时要不断跟进,定期检查工作进度,而不是秋后算帐。

    最后一点要认可员工绩效,这就涉及到了怎样表扬工作出色的员工。一是赞人要快。员工某项工作做得好,应及时夸奖,如果拖延成迟到的表扬夸奖就失去了意义。二是赞人要诚恳。避免空洞、刻板的公式化的夸奖.或不带任何感情的机械性话语,放之员工而皆准令人有言不由衷之感。三是赞人要具体。表扬他人最好是就事论事,说得具体,才能使受夸奖者高兴,便于引起感情的共鸣。四是赞人不要又奖又罚,应当将表扬、批评分开,不要混为一谈,事后寻找合适的机会再批评可能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