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尔最强大招:朱元璋与贪官死囚的对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52:54

 朱元璋劝导官员们下决心遏制自己的贪念,未必有多少成效选自,但这种正面教育的话还是要讲的。朱元璋对官员教育在先,若教育无效,一定要贪,便绳之以法。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朱元璋毫不留情,严惩不贷。

 在中国古代数百位帝王中,就整肃贪官态度之坚决,手段之威猛,声势之浩大而言,恐怕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明太祖朱元璋。

 不过朱元璋也不是只有严惩的一手,不是“不教而诛”;他是教育与惩办相结合的。

 他对官员还是很爱护的,在官员上任之前,就告诫他们,要廉洁奉公。比如,他委任府、州、县长官,常常要召见他们,请他们吃饭,赏赐他们每人10两银子、6匹布,并且告诉他们:这些银子、布匹是给他们“养廉”的,上任以后,要善待百姓,不可刻剥他们。

 新任府、州、县长官对朱元璋的召见、宴请、赏赐,均感激不已。朱元璋的这一手,还是收到了一些效果的。

 不过,令朱元璋感慨和失望的是,官员们上任后,能始终记住他的教导的,并没有他想象的多。他在《明大诰》中写道:“诸衙门官到任,朕尝开谕:无作非为……以德助朕,为民造福,立名于天地间……去后曾几人依朕所谕?到任之际,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使冤者不伸,枉者不理,使衔冤无诉”。“掌刑名者出入刑名”,是说掌管司法的人曲解法律,办人情案、金钱案,索贿、受贿。朱元璋说,各衙门官员上任之前,我都要告诫他们:要做分内的事,不要做不该做的事;要以善行帮助我治理国家,造福于民。但是有几个人能记住我的告诫并照着去做呢?管钱粮的偷盗钱粮,管司法的贪赃枉法,造成很多冤案,使得百姓有冤无处伸。

 朱元璋对官员教育在先,若教育无效,一定要贪,便绳之以法。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朱元璋毫不留情,严惩不贷。“剥皮实草”四个字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下令剥下贪官的皮,塞进草,做成“贪官标本”,竖在官府大堂现任官员的座位旁,用以“警示”现任官员。朱元璋这种既别出心裁,又带有浓烈血腥味的做法,令在任的大小官员不寒而栗。

 贫民出身,在社会低层生活、挣扎多年,目睹元末社会黑暗的朱元璋,对贪官有着本能的、刻骨的仇恨。他的肃贪,有些举措不免走极端,不免情绪化,与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

 朱元璋还特地找即将被处死的贪官谈话,并将他们的谈话写进明初特别刑法《明大诰》中,供全国的官员和老百姓阅读,用以警示官员。

 下面是《明大诰>》记录的朱元璋跟受贿22万两银子的兵部侍郎王志的谈话内容。

 朱元璋问:“你怎么这样贪的呢?”

 王志答:“我是被财利迷了心窍,连皇上和父母都忘了。”

 朱元璋又问:“如今你怎么办呢?”

 王志答道:“我直到被判死刑,才感到后悔已来不及了。”

 对于王志的回答,朱元璋评点道:“呜呼!财利之迷人,非正人君子、至贤之士,不可得而免矣。呜呼!免何难哉?其不用心尔。”朱元璋认为,财利的引诱的确很大,除非“正人君子、至贤之士”,一般人是很难抵御这种引诱的。然而,抵挡这种诱惑,真的就那么难吗?还是因为你下了决心,所以就难了。

 朱元璋劝导官员们下决心遏制自己的贪念,未必有多少成效,但这种正面教育的话还是要讲的。中国古代有个规矩,不教而诛,谓之残忍,所以要教育为先。有言在先,事先打招呼,该讲的都讲了,做到仁至义尽;仍有官员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以身试法,那是咎由自取。

 朱元璋也知道,预防贪污腐败,光有最高当局苦口婆心的劝导是不够的;要镇慑官员,必须有铁腕。他的威猛手段,使得官员腐败成本大增,不敢轻易以身试法。

 不但如此,朱元璋还建立了一个直接对朝廷负责的监察监督体系,对各地各级官员,包括“第一把手”,起到了较为有效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