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弟姐妹指什么:城市化对文明的伟大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43:56

近日发布的国家统计数据值得大书特书,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又一个里程碑:中国的城镇居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人口的一半,在2011年底达到6.91亿万,而农村人口则为6.56亿,城市化率达51.3%。

这个城镇居民数字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总人口。与之相伴随的,是我国社会的多元繁荣。194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非常低,仅为10.64%;而到1979年的30年间也进展缓慢,只达到了19%。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展飞速,其间把四亿多民众移居到了城镇,使其中2.5亿脱离了贫困,而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750~1800年间的欧陆?这个问题可能是人们最希望透彻了解的,因为18世纪下半叶的这个飞跃是人类最伟大的崛起。在人类文明可考的一万年间,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非常低下,而民众一直在饥饿铁律下挣扎,寿命平均也只有35岁左右。而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却冲天而起,各方面的辉煌发展一直持续到今天。

经过再三的分析和验证,历史和经济学者发觉,以往“工业革命乃发轫于瓦特蒸汽机发明”的假设理据未免牵强,于是提出了种种理论。其中比较可信的解释是,城乡之间的分工越过了一个关键的高度。那个时期的欧洲大陆,尤其是在英国,土地和农业耕作承载不起的大量冗余人口移居到了城市。

高度都市化的结果,不但使效益更高的工具和方法得以用于农业生产,而且密集群居在城镇的人口彼此的交易也更为频繁。人们互为对象的消费和分工生产,服务能够无限地扩展,创新的想法和行为得到迅速传播,制度和规范也随之演进,从而积累起巨大的产能和财富。

因此说,城市是人类最主要也是独有的发明,一点都不为过。200年前城市居民占世界人口只有3%,100年前也不过14%。目前,世界上有一半的人生活在城镇,更准确地说,是生活在城市群(metropolitan areas, or metro)里的。居住在超过百万人的城市群的人占了人类的20%,但带来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经济产值。其中的40个超级城市群(mega-metros)创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产值。

这并不难理解,人际网络和信息联系的密度越大,互惠互利的合作就越紧密,制度和规则越能更新合理,效率也越高。在19世纪的铺垫下,20世纪的高度城市化卓有成效地发扬了人们集聚效应的伟力,思想不断切磋、探索相互激励、观念反复更新,孕育出的创新观念和流程犹如泉涌,无疑是都市生活对人类世界最重要的贡献,这些创造性活动是文明持续进步的引擎——超级城市群带来了世界九成以上的创新发明,并创造和制造出丰富而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人类的生活为之彻底改观。

城市是更高效的居住方式。目前全球的城市中容纳了近40亿的人口,却只占用了全球可利用土地的3%。同时metro又更安全和更节能,因为按人均计算,维持城市秩序所需的警力是很低的,而集中利用能源和控制污染的规模经济也很可观。2011年出版的新书《城市的辉煌成就——为什么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使我们更富足、更智慧、更环保、更健康、更快乐》里,城市发展研究学者、哈佛教授E·Glaeser对此有很好的描述和解析。

多数的大城市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依托水路等交通便利,在大河或海港边上发育成长。但也有一些大城市,是约法和建制的产物,例如深圳、中国香港、北美的费城,和12世纪的卢贝克——历史上兴旺过400多年的有名经济特区“汉莎同盟”的核心城市,都得益于人为订立的一套规则生成的软实力而成就非凡。我们不妨称它们为“阴型城市”(metro of Ying),它们之所以能够傲视群伦,核心是有一套合理的人为约法,而不在于有地势位置等“阳”的优势。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文章转自《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