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gen整合包高清:薄熙来如何成为“民生与经济共振”的赢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33:59
        薄熙来似乎一直在传承着“语出必惊人”的做法。这不,在日前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上,薄熙来又提出了“改善民生,既是我们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始源和归宿……有效地改善民生,不仅不扯经济的后腿,还会有力、持久地推动经济。”

  翻开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历史,薄熙来的这一观点,确乎并非首创,但如此清晰而明确地把民生与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响亮地提出民生是经济的“始源和归宿”,在笔者看来,又确实是可以称之为“惊人”的提法。

  在此,笔者把这一“惊人”的提法称之为“民生与经济共振”。

  那么,薄熙来的“民生与经济共振”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在“共振”的过程中,又是如何让重庆成为赢家的呢?笔者在此试图解析之。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民生问题日益重要,成为了我们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体现和根本性问题。薄熙来自入主重庆以来,在关注民生、扶持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五个重庆”建设到“打黑除恶”,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扩大开放到作出进一步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无不与加强民生工作紧密联系,无不体现了薄熙来重视民生、发展民生的理念。在这一系列可谓高瞻远瞩的运筹帷幄下,民生被摆上了薄熙来,以及薄熙来所领导的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及薄熙来以下各级官员的重要工作日程上。

  在薄熙来看来,民生不再是孤立的,“发展本身就应该包含民生的内容”,“民生的改善是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因而民生发展与经济增收密不可分。扩大开放是为了发展经济,加快“五个重庆”建设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重庆发展面临重要抉择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顺时应势的战略决策,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在这样一种经济发展与民生发展密不可分的情况下,充分显示了经济与民生相互依存、想到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民生是建立在空中楼阁的民生,是没有物质基础的民生,是难以体现“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民生。另一方面,民生是经济的现实表现和载体,经济发展上去了,是要通过民生来表现的,没有民生的经济发展是虚无的,也是没有根基的。换句话说,那就是经济发展的成果要通过民生发展来表现,如果人民群众享受不到经济发展成果,那样的经济发展就是没有基础的经济发展,就是随时可能崩溃的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薄熙来“民生与经济共振”的观点,正是在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在正确审视重庆和中国乃至于世界发展形势下,顺应重庆发展需要、支撑重庆百年发展大计的时代背景下,由薄熙来亲自思考、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重要观点和内容,主要体现在薄熙来在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

  再进一步说,“民生与经济共振”只是一个理念和思路,还需要实质上的运作来达到和实现。不过,薄熙来既然形成了这一观点,自然就有其独到的运作方式。笔者以为,薄熙来在打“民生与经济共振”牌、争取成为“民生与经济共振”最大赢家上,应该大体遵循着这样的轨迹:

  ——形成民生与经济相统一的观点,既“民生与经济共振”。目前,这一观点和理念已经初步形成,因此可以说前提和基础已经具备。

  ——切实解决经济大发展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没有经济发展的民生,是“口说无凭”的民生,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里,民生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倘若三千万重庆人民的贫困问题、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全面解决,如何来提民生问题?怎么可能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未来的一段时期里,经济“加快”和“率先”发展,将是重庆的一大主题。

  ——如何有效地把重视民生发展落到实处的问题。重庆市委已经把民生摆在了重要位置,并且以市委决议的形式来加以巩固和稳定。未来两年半,重庆拟投入3400多亿元来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一种对民生发展的表态,更是一种气魄和胆识。因为,对于目前年本级财政收入仅为1000多亿元的重庆市来说,如果不合理使用有限的财力,民生发展将如何得以保证?

  ——切实推进民生与经济发展共赢的问题。2009年,重庆市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都用于了民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是重视民生、发展民生的最重要体现。未来一段时期内,民生发展将越来越重要和突出,这对于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来说并不算多的重庆而言,将迎来新一轮挑战,尤其是3400多亿元的民生支出“盘子”,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将会成为“无米之饮”、“无水之源”。因而,薄熙来会把民生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也会把经济发展作为民生发展的重要支撑,即:更多地将经济发展成果运用到民生,通过民生发展来撬动和引领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民生与经济的共赢。

  ——努力形成“民生与经济共振”的“重庆模式”。单就模式而言,“重庆模式”已经比较多了,而且一些“重庆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民生与经济共振”的探索和实践,或者说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提升,自然会形成又一个“重庆模式”。在笔者看来,这一“重庆模式”更具有代表性,将对全国范围内更加重视民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带来示范效应。

  话再说回来,薄熙来的“民生与经济共振”观,引领的是重庆民生与经济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因而随着重庆经济和民生共同、协调发展,重庆才会真正成为民生工作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