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工具栏怎么调出来:【俄查村.最原始黎寨村落即将消失】组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30:30
 

  三亚大山深处有一个至今古风犹存的-黎寨—俄查村。这是一个远避喧嚣、沉着僻静的山村。俄查村是目前海南黎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形态最原始的黎族聚居的村落。位于东方市江边乡,离三亚有150公里左右的路程。从东方到江边黎村要经过一段盘山道,路途险峻,加上前不久的水灾,我们遇到修路修桥,车辆行驶缓慢。早上9点从三亚出发,下午2:30到达俄查村。走进村口,一片古老沧桑的屋落展现在我的眼前…… 一段行程一个故事,与朋友们分享.

  图2,车的底盘很低,坑坑洼洼的路经常会刮底盘,我们只好缓缓而行,当我们到达江边乡时,有一辆拉木材的车陷路在路中间,因此耽误了一些时间,我们只好从旁边农民的屋前找到了一条小路。

图3 ,从东方到江边黎村,有一段山路,在那里驱车,如仙界行走,参差错落的山绿,不只是养眼,那绝对是怡心。环山公路处处可见绿色的风景,空气清新得让你有洗尽凡尘的感觉,吸一口,肺腑通透爽然.

. 

图4,站在村口,仿如误入明清或更早的岁月。“船形”草寮突然站在你面前,让你不知所措,很“熟识”亲切,又很陌生;这古朴的形象站立了几百年的村落,让我感到沧桑和迷惑!!为了这一场景,我登上摇摇晃晃的竹梯站在唯一水泥砌的文化站的屋顶上拍的。


图5,一座座外形如船的茅草屋,静卧在山边。清风在屋宇间穿行,领你饱览古朴的村貌,平整的地基,泥草湖成的土墙,厚实的茅草船蓬般遮盖住淳朴简单的生活。

6,家家养畜,户户养猪,人畜同住是一个自然的人文景观


 

图7,它们悠闲地散步在房前屋后


图8,现代文明的进步,青壮年外出的打工,多多少少也影响了这里的文化,摩托车已成了黎村必备的交通工具。

图9,这是他们必备的生活用品

   图10,家家户户都有主屋和储物屋,储物屋较小,但更有特色,它用木质材料架空而造,外形依然是船形,但形体小些。 图11,在村里屋外很少看到男人,据说青壮年大部分都出去务工了

   

  图12,村中大多数屋门并不上锁,偶见一些农妇在屋里或门前制作黎族织锦,仔细看看这个织布的老人脸上不难发现有一道很明显的墨痕,据说在她们年轻的时代,凡是长得漂亮的姑娘都要进行纹脸,其目的是不让汉人抢去当媳妇,而如今漂亮的黎族姑娘却都自愿外嫁了

   图13,全村看不到穿黎族服装的人,他们基本都汉化了,这个穿黎族服装的姑娘是校长的女儿,卫校毕业,主要为乡里乡亲看些小病,管理文化站,乡长临时把她找来,看她不太熟练的织布手法就知道她不会织布,这里原来是她妈妈在织布的,如今80后大概都忘了农活了,对于传统的工艺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学.

 图14,这里基本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你看他还用脚来碾稻谷.

图15,黎族的男人们很爱喝酒,我们围着村庄转了一圈,闯了几家,有些家里聚集了青壮年在喝酒,那烹香诱人的山兰酒就是从这里制作出来的,旁边放的塑料桶是装锅里流出的蒸馏酒.走进草棚,一股香味扑鼻而来.

图17,来不及问当天是什么日子,看到了黎族老乡杀了一只猪,怎么把这么小的猪给宰了呢,他们说这个猪品种就是那么大,同行想这猪肉一定很香,问老乡买,老乡却不卖呢.

图18,这个古老的井多少年来与村共存,而如今一场水灾,地基塌陷,井水泛红已无法再食用了.

 图19,村东头是大山,有山溪流下,村西即见田野

 

  图20,我遗憾是一直没问这些雨靴是干嘛用的,为何在这海南最干燥的地区居然家家户户都有雨鞋,不会是洪水留下的吧.

图21,俄查村所具有的个性和精神面貌.所蕴涵的丰富一定会激起您所有的想像.

 

图22,这个村有100多户、500多人的海南黎族最后完整的村落,校长带来了44个学生,在这里我们给进行了一访贫的活动,他们拿着我们送的礼物高高兴兴地向学校方向走去.

   图23,生活中的古老和现代交织着.我问带队的乡长拆散、搬迁加以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乡长说这种房子三年不住全部自然崩塌.

   图24, 在俄查村旁,我看到一块块规划地正在建造新的房子,俄查村将会搬迁。在不久这海南最后黎族完整的生活方式即将消失,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今天,我很有幸把这一独特的黎族民俗文化展示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