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图大师鸟笼:毕加索作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59:53

 

转载自 网易博客极品女红,感谢极品女红!

毕加索(1881~1973)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下面介绍毕加索不同时期的部分作品,供你欣赏。

  

  一、蓝色时期

  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并在1904年定居在那里。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背景简化(《熨烫衣服的人》),避开光感和深度的感觉,把人物结合成一种简单的图样,其中沉重,强烈而流动的线条,给人以不真实的、虚拟世界的印象(《两姐妹》)。这种线条具有情感的重量。画家后来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富于表现力的线条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从观察人的动作和姿势中得到的。这一时期也是毕加索对现实生活关注的时期,他还没有脱离普通群众太远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强于艺术性的表现。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至于为什么毕加索会采用蓝色作为主调,尚没有确定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1、熨烫衣服的女人

  

  2、两姐妹

  

  3、一个盲人的早餐

  

  4、悲剧

  

  5、《人生》196.5cmx128.5cm1903年

  这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作。他在这一时期,目击贫困、绝望与孤寂的人们,加上好友卡萨赫马斯因失恋而自杀的影响,其作品常以蓝色为主调,加强了忧郁和悲哀的气氛。

  画面中,右侧的妇女停下沉重的脚步,默默无言,双眼直盯着对面的两个依偎着的年轻人。在这位妇女的视线里究竟隐藏了什么?这眼光也许在说,怀中的婴儿即使在绝望中也得继续那无法逃避的人生。画面左侧,男女两人依偎在一起。那位男的形象在写生阶段还像毕加索自己,但到作品完成时却变成了好友卡萨赫马斯的形象了。卡萨赫马斯是一位立志投生绘画艺术的青年,却在巴黎自杀身亡。因此,这幅画里,还包含了毕加索对青年好友的痛苦回忆。

  

  二、粉红时期

  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大略简洁笔法,而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

  1904年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随着他迁居巴黎、与菲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他的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告结束。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的单一蓝色中去(《扇子女人》),很快成为他画布上主要的颜色(《花篮女人》)。那种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现在画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的人。"玫瑰红时期"就这样开始了,毕加索的油画进入了完全新的世界,一个与流浪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界,于是也有人称之为"马戏团风格"(《马上的姑娘》)。在这时,毕加索的声望使他得到了与众多女人接触的机会,在这个充满欲望和希图的时代,他用公牛一般的意志统辖着他的女人们(《玫瑰色的裸女们》)。

  6、扇子女人

  

  7、花篮女人

  

  8、马上的姑娘

  

  9、玫瑰色的裸女们

  

  10、江湖艺人

  

  11、两位年轻人

  

  三、黑人时期

  1905年下半年,与奥里威尔关系破裂后,毕加索进入了他的第一个古典主义时期,表现出他对艺术形式无休无止的探索(《土耳其装束的夫人》)。他预示着毕加索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新的倾向,他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匀称和永恒的和谐。粗大的造型如同雕像一样简练,没有偶像的背景和与主题无关的任何细节(《立着的裸女》)。造型人物,开始带上了某种几何形的棱角和简化了的结构,不再用什么玫瑰色和淡蓝色,而是用简朴的褐黄色;与此同时,又有力图强调和保持画面的平衡感。

  12、土耳其装束的夫人

  

  13、立着的裸女

  

  14、《斯坦因画像》(《GertrudeStein》)100x81.3cm1906,巴黎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他从这位野兽派泰斗那里发现了黑人雕刻,从此迷上了黑人雕刻,并吸收其艺术精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这年,毕加索将调色板上的胭脂洗掉,换上灰褐色的颜料,为文学家斯坦因画肖像。这幅《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红时期’跃入‘立体主义时期’的跳板,即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也注意了几何学的基本形,画中的手是写实的,而脸却似土著面具式的形象。

  斯坦因是1902年来巴黎定居的美国女作家。她以实验式表现手法,曾给年轻的先锋派文学家们以巨大影响。她和现代派的艺术家们交往频繁,使其大名常常在现代美术史著作中出现。她不但与比自己小七岁的毕加索相处得很好,而且与马蒂斯、布拉克以及那些立意创造新型艺术的画家十分亲密,经常在这些画家最困难得时候慷慨解囊。她和哥哥利奥不断收藏他们那些富有争议得作品,以示在经济上支持穷画家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新艺术的创造。

  斯坦因曾为这幅肖像做了八十次模特儿,最后还是在没有模特儿地情况下,毕加索独自润色此画。朋友们看了完成作后大吃一惊,都指责所画人物根本不象斯坦因。毕加索说:“这有什么关系呢?最后她总会看起来跟这幅画一模一样的。”斯坦因很感激地收下这幅画。数十年过后,评论界一致认为,这幅画与女作家的内在气质是一致的。

  

  15、《阿维尼翁的少女》243.9x233.7cm1909年6月巴黎

  在1909年末,毕加索从事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作品的创作,这件作品是他的经验总结,并且标志着他未来的活动朝现代派方向发展的开端。这部作品就是《阿维尼翁的少女》。这位西班牙画家的着眼点,不像野兽派那样放在色彩上,而是放在形体上,他采用灵活多变且层层分解的、雄浑有力的、宽广而有概括性的平面造型的手法,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合起来。这些平面甚至发展到超越单个的物象,囊括周围的全部空间。这时我们还没有达到完全理性地控制物体,但是,毕加索的画已经导致我们必须走上这一道路。到1909年,毕加索才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语言是从事物的内涵去认识和解析,而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了。

  《阿维尼翁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视三度空间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绘画。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这幅画,既受到塞尚的影响,又明显的反映了黑人雕刻艺术的成就。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这幅画对艺术界的冲击相当大,展出时,蒙马特的艺术家们都以为他发疯了。马蒂斯说那是一种“煽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自杀”。有人感到困惑不解,有人怒不可遏。布拉克这位受到塞尚影响的画家也甚为惊讶,然而他知道另一种艺术的形式已经诞生了。这种新创造的造型原理,成为立体派及以后的现代绘画所追求的对象。《阿维尼翁的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四、立体主义时期(1910-1911分析立体主义;1912-1914综合立体主义)

  不久之后,毕加索创立了立体主义。这个时期的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按照传统的透视法,只有一个固定的感觉,多重透视的画法是不允许的。毕加索开创的这种立体主义的造型方法,就是要通过画面同时表现人(有脸有背)的所有部分,而不是象传统画法那样以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形象。

  毕加索的新古典主义绘画虽然描绘了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但与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相比,其韵味迥异其趣,那巨大的结构和人体造型等无不表现画家对其中线、面与体积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形成的空间的关注;用似乎洪荒偶人的笨拙粗稚(《海滩上奔跑的妇人》、《熟睡的农民》、《坐着的裸女》)大大否定了以往古典派的比例法和印象派的自然法。事实上,毕加索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并非与立体主义相对抗,而是一种对立体主义的纯然净化,是在重新研究其本质构成上进行的旁支探索。

  16、土耳其装束的夫人

  

  17、熟睡的农民

  

  18、坐着的裸女

  

  五、超现实主义时期

  很快,毕加索步入了他生命中最神秘的“超现实主”探索,当撕裂的造型(《格尔尼卡》)、深邃和凶残(《女主角》)代替了以往的忧郁或是怪诞的时候,毕加索的生活也陷入了一个个的旋涡。他开始以放荡不羁的个人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女人们在这个狂暴、贪婪的男人身上渴望着分享他的艺术灵感与名气,但她们得到的却只是虚无而残酷的现实;相对感情而言,毕加索更看重她们的身体,为了使她们在使他娱兴之余成为他听话的创作工具(《哭泣的女人》、《自我陶醉的女人》),他甚至使用了许多令人瞠目的低级手段。

  19、哭泣的女人

  

  20、自我陶醉的女人

  

  21、《格尔尼卡》3.5m×7.8m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藏

  对佛朗哥政府的残酷行为不满的毕加索定居巴黎,但当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巴斯克省的历史名城——格尔尼卡在西班牙内战的混乱中,遭到法西斯德军的突击,全城被炸为一片瓦砾,死伤数千人,而且大多是老弱妇孺时,激起了毕加索强烈的愤怒,因为他一想到德军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一个不设防的小村庄竟然进行这样残暴的轰击,就义愤填膺,於是开始动手绘制这幅壁画,要以画笔为枪来抵抗不人道的暴戾行为。

  这幅《格尔尼卡》到底表现了什么呢?里面没有飞机、炸弹、坦克、枪炮,只有牛、马、女人、灯……等物体,然而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表象。毕加索把象征性的战争悲剧投入蓝色调中,那浅青、浅灰在黑色调的对照中表现正义的极点,它聚集了残暴、痛苦、绝望、恐怖的全部意义。这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到底表现了什么呢?

  毕加索对于他的作品经常保持沉默,希望给予观赏者自由的体验空间,但是对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他曾解释道画作中的牛、马和以生气勃勃的线条绘出的手的涵义,以及西班牙神话中那些象征的起源的涵义。他说:“……牛代表残暴,马则代表人民。不错,我在那画里用了象征主义,但并不是在其他画里都这样做……。”“那幅画是存心向人民呼吁,是有意识的宣传……”

  因为在西班牙一般人心目中,斗牛场上出现的公牛,往往代表着妖怪、恶魔等黑暗势力之文化因素下,所以毕加索会以牛来代表着无视人民疾苦的残暴政权。同时,在斗牛场上的斗牛士攻击下,公牛终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之西班牙斗牛文化下,这匹马乃为象征着面对公牛咆哮不屈服的人民,他们是对抗暴政的主力军。战士虽然已经倒下,但他仍然紧紧地握着那柄剑与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精神花朵,表达了人民的复仇的决心和决战到底的精神。

  因为这幅巨画是毕加索为以进步和平为主题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之西班牙馆所绘制,并且曾到英国、美国等其它国家巡回展览,引发了全世界热爱自由、拥护民主人士的共鸣,同时在画家声明要将该画捐赠给结束佛朗哥政权后的西班牙祖国之种种动作下,使得该画的意义很快就超出了单纯事件的抗议范畴,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文化示威,甚至成为文化对暴力的一种对抗。

  就其意义来说,这幅作品超过了这桩偶然事件,而正好是通过绘画技巧起了象征启示、重要契机的作用。这是由一个触目惊心的、狂暴的、尤其是缺乏色彩的形体所构成的画面;这色彩是指光影和立体感,也正是由於缺乏这一点,它就象征着死亡。这死亡不仅是轰炸受难者的死亡,而且也是文明的死亡。

  

  22、女主角

  “我爱夏娃,我要把他写到我所有的作品里”。随心所欲的构图与割裂形体的重组,在他的艺术世界里用全新的方式讲述着他的女人们的故事。

  

  23、坐着的女人

  47岁的时候,毕加索结识了17岁的金发女郎华尔特(《坐着的女人》),他深深地被这位散发着青春的异性征服,他们的关系成为与毕加索交往中女人的神话。画家64岁时,他画了华尔特众多画像中最著名的《梦》,随着这幅庆祝他生日的作品,他写道“虽然你度过了你年龄的倍数,但在我心中依然是你17岁的样子,那一头美丽的金发。”这很难与那个被剖视了性器的《镜前的女人》联系在一起,艺术的非逻辑把一切传统打得粉碎。

  

  24、梦

  

  25、镜前的女人

  

  26、其他作品

  没有人真正理解毕加索,理解他在画什么,他的意图;也许用他的话解释才最为贴切“我什么也没有画,我只是在透视生命与死亡的某种关系”,丑化和变形是他理解死亡的自我方式。

  

  

  

  

  

  

  三人舞蹈

  

  在海滨

  

  画家和模特儿

  

  和平鸽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对于他的一生,世人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毁誉褒贬兼而有之。但对于他的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人们还是一致认同的。也正是因此,毕加索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由于他的勤奋,毕加索成了一位多产画家。他逝世后,人们花了5年的时间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整理。据统计,他的作品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总计近37000件。

  在毕加索一生的道路上,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画风有德迦的影子。随后,在1909年,他与法国画家乔治·希拉格一起创立了立体派,进入了他的“黑色时期”。这种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吸收了东方艺术和西班牙民间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追求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理念中的真实”。

  在毕加索的画中,人们还可以强烈感受到他的爱憎。他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安宁。1937年4月,为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他画了著名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为抗议美国入侵朝鲜,1952年他又创作了壁画《战争》、《和平》。至于他的《和平鸽》,更是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毕加索的生活与艺术都离不开女人。毕加索的代表作与女人题材相关甚多。主要有:《三舞女》、《在红色椅子熟睡的女人》、《玩球的浴女》、《公鸡》等。

  1973年4月8日,这位欧洲画坛的巨匠带着和平的愿望在法国南部的穆丹逝世,长眠在地中海边的墓地中。

  毕加索年表:

  父:荷西·路易兹-布拉斯科

  母:玛莉亚·毕加索-洛培兹

  1881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8/97/8岁在父亲(美术教师)指导下画画。

  18898岁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画的是斗牛士。

  189514岁进入巴塞隆纳的隆哈美术学校,其父于该校任教。入学考试是古典艺术与静物写生,依规定可有一个月时间完成,毕加索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

  189615岁作品“初次领圣体”参加巴塞隆纳美术与工业展。

  189716岁进入马德里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但常不去上课,比较喜欢去“普拉多美术馆”参观。在那里,他可以接触到西班牙大师的作品:葛雷柯、委拉斯盖兹及哥雅等。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89817岁经常出入“四只猫”酒馆,开始与前卫艺术圈往来。结织卡萨吉玛斯及日后成为其私人秘书的沙巴特斯。

  190019岁在“四只猫”酒馆举行首次个展。与卡萨吉玛斯首次前往巴黎,居住于蒙马特区。

  190120岁好友卡萨吉玛斯因失恋自杀,触发毕加索以蓝色调作画,蓝色时期开始。在弗拉画廊举行巴黎首次个展,开幕前就卖出15张画。

  190221岁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22岁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1900-1903年间三度回西班牙。

  190423岁定居于巴黎“洗衣船”。邂逅费尔南德.奥立维并同居,常去观赏马戏团的演出,粉红色时期开始。

  190524岁以马戏团题材创作“卖艺人家”等。画展受到重视。结识洁楚·斯坦因兄妹。

  190625岁在罗浮宫看到伊比利亚半岛的雕塑展,印象深刻。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

  190726岁创作“亚维农的少女”。到民俗博物馆看非洲雕塑。参观两个塞尚回顾展。结识布拉克。

  190827岁布拉克第一次举行立体派画作展。

  190928岁解析立体派开始。与布拉克成为邻居。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130岁首次把印刷字母放到构图中。邂逅艾娃·谷维。

  191231岁与费尔南德分手。完成第一个拼贴作品“藤椅静物”。与布拉克合作纸贴画,发展出合成立体主义。

  191534岁艾娃因肺结核逝世。

  191736岁至意大利为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台设计,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瓦。

  191837岁与欧嘉结婚。因芭蕾而与上流社会接触。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1938岁认识米罗。

  192140岁长子保罗(1921-1975)出世。

  192241岁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443岁以装饰性立体派风格作许多静物画。

  1916/7-1924年间多次为芭蕾舞台作设计。

  192544岁创作“舞”,首次影射与欧嘉的紧张关系。参加超现实主义的首次展出。

  192645岁以集合物手法作“吉他”系列。

  192746岁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雷莎·华特。

  192948岁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姻婚危机。结识达利。

  193150岁于柏吉卢城堡设立雕塑工作室。参加超现实主义于美国的首展。

  193251岁以玛丽-德雷莎为模特儿。

  193352岁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佛拉系列版画)。费尔南德.奥立维出版回忆录。

  193453岁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发表用织物做模型翻制的雕塑作品。

  193554岁6月与欧嘉及保罗分居。9月玛丽-德雷莎与毕加索的女儿玛亚出生。

  193655岁邂逅南斯拉夫女摄影师兼画家多拉·玛尔。

  193756岁创作“格尔尼卡”。

  193958岁同时画玛丽-德雷莎与多拉的同姿势肖像。

  194362岁邂逅22岁的方斯华姿·吉洛。作集合物“牛头”。

  194463岁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64岁于慕洛完成第一批石版画。

  194665岁与方斯华姿·吉洛同居。访马蒂斯。

  194766岁方斯华姿·吉洛生子克罗德。首次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中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

  194968岁方斯华姿·吉洛生女帕乐玛。为世界和平会议作“鸽子”石版海报。

  195069岁获颁列宁和平奖章。

  195372岁于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73岁与方斯华姿·吉洛分手。马蒂斯逝世(毕加索曾说:“只有马蒂斯才是真正的画家”)。开始创作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574岁欧嘉逝世。

  195675岁与克鲁佐共同拍摄电影“毕加索之谜”公映。写信给共产党,抗议俄罗斯入侵匈牙利。

  195776岁画委拉斯盖兹“宫女”变奏40余张。

  195978岁作马内“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80岁与35岁的杰奎琳结婚。

  196382岁绘制“画家与模特儿”系列。巴塞隆纳的毕加索美术馆开幕。布拉克逝世。

  196483岁方斯华姿·吉洛出版回忆录,造成毕加索与克罗德及帕乐玛决裂。

  196685岁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

  197089岁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画作捐赠给巴塞隆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392岁4月8日逝于坎城附近的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的花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