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steam:任之堂心肾不交的病理与治疗+耳鸣治疗心得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13:14

任之堂主人心的肾相交的辨析+耳鸣治疗心得体会

 任之堂主人心肾相交的辨析
心肾相交,又称为心肾既济、水火既济,是对心肾两脏在生理状态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关系的概括。其具体含义是指,心阳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抑制肾阴而使肾水不寒;肾阴上济于心以资助心阴,抑制心阳而使心火不亢。如此,则心肾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共同维持人体的阴阳和平,水火既济的协调关系。

心肾相交理论,早在《内经》中就有阐述: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素问·宣明五气》也云“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肾,骨病无多食苦”,皆含有心肾相交之意。后世医家对心肾相交的生理、病理机制和辨证论治方面多有论述。

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中云“火性炎上,故宜使之下,水性就下,故宜使之上。水上火下名之曰交。交则为既济,不交则为未济”。

周之干《慎斋遗书》中第一次提出“心肾相交”之名,并提出“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由于心气之降”。这都是对其生理机制的论述。在病理方面,张景岳认为“阳并于上,阴并于下,阴阳不交”,指出心肾阴阳的不相交通是产生心肾不交的根本原因。

《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桂枝加桂汤主之。”

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开心肾同治之先河。桂枝加桂汤与黄连阿胶汤堪称交通心肾之良方,至今仍广泛应用。

韩飞霞在《医通》中指出“黄连、肉桂,能交心肾于顷刻”,用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

清代陆以恬在《冷庐医话·不寐》引《医学秘旨》有“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二钱,夏枯草二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的记载,并曰:“半夏得至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可见,心肾相交理论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有丰富的论述,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探析心肾相交的机制,仍具有现实意义。

心肾相交的生理机制

心肾相交是心肾两脏正常关系的一种体现。心者,君主之官,居上焦,为阳中之太阳,为火脏;肾者,作强之官,居下焦,为阴中之太阴,为水脏。《尚书·洪范》曰“火曰炎上,水曰润下”,火上水下,则水火分离,故在《周易》中属于未济之卦,而在心肾之间则言既济,那么是何种力量促使肾阳上升,心阳下潜,已达到心肾相交的状态呢?

本文结合前人的观点,认为促使心肾相交的机制有三点:其一是心肾本身真阴真阳的推动;其二是双方阴阳的交感;其三是脾胃、肝肺对心肾相交的辅助。下面则分而论之.

真阴真阳是心肾相交的原动力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故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心阳除本身的升腾外,又赖心阴的抑制、沉静以下潜,才能推动、主宰全身上下,使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肾为先天本,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能充养濡润五脏六腑,而其功能的发挥,全赖肾阳的蒸腾鼓舞。所以心虽为火脏而火中有水,肾虽为水脏而水中有火,此火中之水称为真水,水中之火称为真火,真水真火即为真阴真阳。真阳潜于肾水之中,则能激发蒸腾使肾水上升以济心,真阴含于心火之中,则能沉静牵制使心火下潜以交肾。

如周之干所言:“夫肾属水,水性润下,如何而升?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则生心中之火。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而降?盖因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则生肾中之水,(《慎斋遗书卷一·阴阳脏腑》)可见,心肾之间阳气的下潜,阴液的蒸腾,主要是依赖真阴真阳的作用,所以说真阴真阳是心肾相交的原动力。

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用云雨的形成来论述了阴阳的交感,“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为阳,地为阴,天阳受地阴的交感而下潜,地阴受天阳的交感而蒸腾,两者交感而化生云雨。同样的道理,心肾能够相交也依赖阴阳交感的维持。心阳受肾阴的交感而下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阴赖心阳的交感而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如此,则促成了“心肾相交”状态的形成。

脾胃肝肺气机的升降是心肾相交的辅助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云:“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态。”脾胃升降相因,为一身气机之枢纽,且中焦为心肾阴阳水火升降的必经之处,所以说脾胃升降和调,是维持心肾相交得以正常进行的辅助因素。脾气的升清作用促进了肾阴的蒸腾以济心阳,胃气的和降作用促进了心阳的下达以交肾阴,脾胃气机升降亦为和济心肾之机。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主持人身之左右气机,且肝主疏泄,乃一身气机升降之总司,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的升降也属于机体气机的一部分。因此,心肾得以正常相交也有赖于肝肺气机的调达。肝气升发,则能升肾水上交于心,肺气肃降,则能降心火下交于肾。

心肾不交的病理与治疗

心肾不交是对心肾之间阴阳水火升降失调病机的概括。有学者将心肾不交分为“心不交肾型”、“肾不交心型”和“心肾不交型”三种类型。由心的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心肾不交称为心不交肾型;由肾的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心肾不交称为肾不交心型;由心肾阴阳水火逆乱,两走其偏,而导致的心肾不交称为心肾不交型。具体到临床上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肾阴虚而致心肾不交

多有虚劳久病,耗损肾阴,或热病后期,消灼肾阴,或房事不节,情欲妄动,阴精内损而致。肾阴不足,肾阳蒸腾乏源,则无水以升,不能制约心阳,心阳偏胜而致心火过亢。症见发热、口干口苦、心烦失眠等心火旺症状,和腰膝酸痛、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肾阴虚症状。治宜补肾益精,清心降火。方选黄连阿胶汤。方中芩、连苦寒入心,清火除烦;阿胶、鸡子黄为滋阴之品,可补益肾精,使肾水充足;白芍养血柔肝,可挟肾水上济于心。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肾精,清心降火之效。

肾阳虚多由素体阳虚,或年高命门火衰,或劳欲久病伤阳所致。肾阳不足无力蒸腾肾水上济心阴,使心阳相对偏盛而致心火过亢。症见心烦惊悸、失眠、四肢虚浮发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润、脉沉等,治以补肾壮阳,清心降火。方用交泰丸。

心阴虚而致心肾不交

思虑劳神过度,暗耗心阴,或热病伤及心阴,皆可导致心阴虚。心阴虚不能引心火下济肾水,而使肾阴相对过盛。症见虚烦不得眠、心悸、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数,还可见梦遗、腰脊痹着冷痛。治宜滋阴养心,少佐温下。可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

心阳虚而致心肾不交:心阳虚多由伤寒过汗伤阳,或心气不足,病久而致。心阳不足,无力下温肾水,以致下焦阴寒之肾水乘虚上克,发为奔豚之证,而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心烦、心悸、神疲、苔白脉弱等症。治宜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可选用《伤寒论》之桂枝加桂汤。方中重用桂枝,既能温通以助心阳,又能降逆以泄奔豚气,芍药益阴敛营,姜枣蒸腾脾胃生发之气,甘草和中。各药合用,共奏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

心肾阴阳两虚,皆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则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心肾不交。此型除有失眠多梦、心悸、腰膝酸软、耳鸣、大便稀溏等心肾阴阳皆虚之症,还可见气虚的表现,如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疲自汗等。治宜双补心肾,以复其气。方选朱雀汤。方中人参大补元气,沉香温肾纳气,茯神佐人参安神益智,共腠补益水火,安神定志之效。

综上所述,心肾不交分为五种证型:

其中前两种属于“肾不交心型”

第三、四种属于“心不交肾型”

第五种属于“心肾不交型”

总结:心肾相交是心肾阴阳水火升降功能正常的概括,其机制为真阴真阳的动力作用、心肾之间阴阳的交感作用和脾胃、肺肝的辅助作用,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并分别列出治则、方药。

浅谈膀胱蓄血证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证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这一条文,历代医家颇多争议,“蓄血证”的病位在哪里?是不是膀胱?如果是膀胱,既然蓄血证的病机是热结膀胱,膀胱蓄血,那么为什么小便自利?“血自下”又当何解?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得明白伤寒论六经所指什么?太阳病包含哪些脏腑?
伤寒论言六经,皆以足之六经而论,因足经上下贯穿人身,手经只行其半身,所以只谈足之六经,其实足之六经包含了手之六经。
太阳病,谈的是“太阳膀胱之经”及"膀胱之府"的病变,另外也包含了手太阳小肠经及腑;阳明病,谈的是“阳明胃经”及“胃之府”,另外也包含了手阳明大肠经及腑。这一点的理解可以参阅条文:
阳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这里的阳明病,就是手阳明大肠的病变。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这里的太阳病,言及的是手太阳小肠,而非西医所说的膀胱,所以小便自利。
“血自下”,是淤血从大便而下,不是从小便而下。
“热结膀胱”,这里的膀胱是泛指,由“膀胱”代替“太阳”而言。言“热结膀胱”,而不言“热入膀胱”,其中深意在“结”上。说明在太阳病未发生之前,患者小肠已经有瘀血存在,所以才会出现“结”,即“瘀热互结”。
“其人如狂”,是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瘀热互结,热邪由小肠经传心经,由表入里,扰乱心神,所以如狂。
明白了上述的内容,再来看此条文,思路就会非常清晰了。
反过来,对于狂证的治疗,就会考虑到小肠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从“心藏神”入手了!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耳鸣治疗心得  

患者,刘某 ,男,40岁
右耳耳鸣反复发作三月,加重一周
患者三月前因熬夜后,晨起出现耳鸣,声音如夏日蝉鸣,日夜不休。随即到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住院治疗一月,病情减轻,但仍未能治愈,后内服中药一月,病情时好时坏,情绪激动时,容易诱发和加重。一周前,饮酒后病情加重,病情与得病初期无异,经人介绍前来就诊。
就诊时心情烦躁,伴头昏、失眠多梦,齿痕舌,舌边红。切脉:左寸沉细而数,上延鱼际,左关郁塞,左尺细软;右寸浮滑。整体脉象右侧有上越之势,左侧有气郁中焦之势。
诊断:耳鸣
分析:患者从事销售工作,平素压力较大,工作不顺,肝胆气机郁结,人体阳气不能从左侧随肝上达于头,头为清阳汇集之所,清阳不升,故头昏;肝气郁结化火,心血失养,故而心烦失眠。左侧清阳不升,右侧浊阴不降,虚火自右侧上升,上攻于脑,故而右侧耳鸣,治疗上以升清降浊为主要思路。
处方:
葛根30克 香附子20克 川芎15克 通草6克 柴胡10克 玄参30克 白芍30克 生牡蛎30克 枳实20克 竹茹25克 黄连5克 生甘草10克
患者服用三剂后,耳鸣消失,继续服用三剂巩固疗效。
此患者治愈后,介绍其妹过来就诊,也是耳鸣,参照上述思路治疗,一剂而知,三剂治愈。
前一段时间,又接诊一耳鸣多年患者,也是依照上述思路,治疗九天而愈。
耳鸣之为病,因肝经湿热为患,患者多左侧耳鸣,常伴口苦、左侧偏头痛,用龙胆泻肝汤可愈;
耳鸣时轻时重,伴腰其酸软者,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随证选用;
耳中如有潮水之声,伴下肢沉重,舌苔水滑,伴晕眩者,一味泽泻饮可以选用;
突发耳鸣,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者,多为风热上攻,疏风清热可愈……
种种情况,不一一细数,临证时随证治疗即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在辨证基础上,配伍“通气散(葛根配香附子)”,这样起效较快。
治疗耳鸣十余例,获此小小心得,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