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的意思是什么:成长与改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59:36

成长与改变

(2012-01-13 11:53:35) 标签:

北京

井底之蛙

改变

诺亚方舟

多任务处理

杂谈

分类: 隨便說說

   转眼间已到2012年了,虽说诺亚方舟的船票还未买着,但回顾一年,往事历历在目,当回望这一年的时候,我想用四个字来总结我的一年------成长.改变!

 

对于像我们这样年龄段的人来说,我觉得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潜能!而落实这些资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改变,拥抱变化才能让我们站的更高,走的更远!

 

     我想大家都听过”万事由心生”这句话,说的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心开始的,而最终影响心灵的东西就是思想,今天的总结我主要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从思想上改变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我在从思想上改变浮躁的心理,从心里上认识自己.当今社会,在各种高压条件下生活的人,人和人之间最能看出的就是浮躁的心理,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急着上班,急着挣钱,急着成功,急着买房等等;好像我们自己都不再是两条腿的人了,每一天都在快速的奔跑,在这样的速度中已经让我们忘了自己,忘了饭得一口一口的吃,路得一步一步的走,事情得一件一件的做,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我们都忘记了,我们只能想起跑快点再快点,当我们跑到自我满足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这么多,原来这么的空虚,这么的没有真正的战斗力.经过09年的狂躁,10年的淡定,11年的思考,让我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思想,当我急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急没有用的,急只会越来越乱,当我事情多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人不是WINDOWS 没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事情总得一件一件的做!

 

从工作上改变

 

 "井底之蛙"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说过,他的原故事讲的是因为看得小,所以他觉得天就是那么的大,而我今天从另一方面来讲述这个故事,对于我们做程序开发的人来说,思维很容易固化,做开发的更愿意用以前老的思维,做设计的时候更愿意按程序的逻辑去设计,作为开发人员的我们每一天接触的人都很少,看到的世界也是很有限的.可以形象的形容我们就像那只"井底之蛙".工作的性质制约了我们的眼睛,因为我们的眼前只有电脑和对面的同事,但想法和创意是任何环境都制约不了的,改变不了性质我可以改变我的想法和格局;从想法上在设计的时候不再以程序的开发容易程度来作为主要目标,而把用户的操作习惯和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从格局上时时问自己是不是能更好,还能再改变,因为解决的方案总比问题要多.作为"井底之蛙"的我们可以不用用眼去看待这些,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些,用想法去改变这些,我相信我们的天是无边际的,而一定不是井口那么大!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普通朋友为了交际,我们都会说些好的,而对于一些坏的我们更愿意打一些擦边球,但对于好朋友来说,我更愿意指出其中的不足,帮助其改变,而同样我也愿意把公司当成我的好朋友,从以下几点提一些公司可以改变的地方:

 

第一:标准

 

从我进公司,年年都在提标准,可年年还是如此,总是又回到了原点,为什么不推行?我想都会说很忙,可忙不是理由,忙说明我们有效益,不用回家啃老本,可忙更需要推行标准,后期的工作我们才能更少,新项目才能更快上手,否则"雪球效应"的后果可想而知!

第二:职责与项目周期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我很不好给自己做一下定位,因为我的大量时间花在工程的开发上,而质量,要求等等这些花的时间少的可怜,而质量,要求和标准最终的执行都在于我们,可从现实中来说按我们的项目周期和人员配置要想实现高质量和要求也只能是可望而不可求了!

 

第三:缺创新和共享

 

说到创新,比较容易让我们想到那种改变世界的大举,如IPHONE,TOUCH,IPAD等等,其实不然,任何一种能改变原有工作方式的行为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创新.创新是一种思考和行动,是一种勇于改变现状的思考和行动,对于共享,同样公司年年说缺少技术积累,我想问一个很关切的问题,上那积累?拿什么积累?积累什么?对于我们公司的性质,很多的功能都可以互用,但苦于我怎么知道其它系统上用着了,其它系统上有更优秀的东西以及这个方法怎么用等等.当有这些问题的时候,同事都忙时除了百度就是GOOGLE了,这样花的时间可想而知,所以我提义:建立公司互动论坛,里面可以进行技术求助,分享,创新思想的发表等等,日积月累,我们能看到公司的积累的!

 

第四:缺企业文化和危机意识!这里就不再详细论述了!

 

通过以上几点,我请愿公司,制定标准,优化职责,优化项目周期和人员配置以及建立企业文化.

 

最后,向一年中努力工作的同事们说声辛苦了,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龙年万福;更向一年中帮助过我的同事们说声:感谢你们,谢谢!

 

                                 2012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