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madryas baboon:美文鲜读7 读 书 三 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2:45:53
轼年轻时口出狂言,敢在自家门前贴一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的对联,一老者随便拿一个小问题请教于他,结果被问得张口结舌,他因此大彻大悟,知道这天下书是读不完的。聪明过人的苏轼只把这副对联稍稍加以补充,一副千古名联便戛然而生:“发愤读尽人间书,立志识遍大天字”.这个苏轼果然说到做到,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千古的文坛巨星。

    当然那时候的书业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爱书如命的苏轼尚不能读遍天下书,而我们现代人面对浩若烟海的文山书海,纵然有“三头六臂”,一目十行,甚至“不食人间烟火”埋首 去读,也断难读尽天下书的万万分之一。偏偏是一介书虫,视读书为生命的我,该怎么办?别无他法,只能有选择地读。我做了这样的选择:读体裁,读名字,读题目。

    读体裁是我读书的第一个选择,作为一个年届不惑的职业妇女,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家里一摊,单位一摊,有时候忙得晕头转向,因此大部头书,哪怕是名著经典也很少人读,专业性特强的自然科学书籍自然不敢去问津,奇文怪事,概无雅兴,耗心伤神,懒得看它。倒是特别垂青那些格调清新、内容驳杂、情趣高雅、意态万千的散文、杂文、小品文和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千字文、精彩尚不是很长的小说也读一些……    内容上又偏爱于一些关于谈说人生的文章,意在寻求一种人生的向导。

读名字则是我读书阅报的第二个选择。凡名家高手的文章只要进入我的视线,断断不敢有半点疏漏,那是定要善读甘休的。贾平凹、萧乾、汪曾祺、三毛、尤今的文章必读,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过,每每读毕必惊叹不绝,唏嘘不已,简直是人生享受的极至,分明又洞开了领略世界风光的一扇大门。 因了这个选择,我意外地对于编辑在选用稿件时往往“重名而轻实”的现象有了一些理解。不敢说名家高手篇篇都是精品,也不能说无名之辈就写不出上乘之作。鲁迅尚讲那些名言佳句往往出自村夫野老者之口。但我还是敢直言:名字就代表一一种功力、一个高度、一个水平。我作为一个挑剔的读者尚有“读名字”这样一个选择,编辑同志面对汗牛充栋的稿件,重名不重文固然有失偏颇,但也不乏是经验之谈,实力,无可厚非。   

也有因读毕一些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使我陶醉其中拍案叫绝的妙笔华章后才折回头来看作者名字的情况。周国平季羡林、詹国枢、周涛等均是拜读了其大作之后才渐渐地认识了他们,而最终成为他们忠实的读者。

    读题目则是我读书读报的再一个选择。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又说有一个好题目等于写成了文章的一半。一个好题目犹如给作品穿一件漂亮合体的衣服一样,能一下了诱发读者一睹为快的欲望。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哪怕是极好的文章随着年代的久远被人们淡忘了,其中的许多情节和内容已经模糊不清,然而一提到其题目就人让人生出亢奋和激动。儿时学过的许多课文都想不起来了,然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却永嵌记忆,难以忘怀。其文章好固然是一个方面,但题目好又延续了文章的生命,正如一 个人穿的那件衣服已经很旧很旧了,甚至那个人的容颜也已衰老,但是他的眼睛依旧明亮有神,仍然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

    毛新宇用《也是寻常百姓家》这样一个题目来述说毛主席日常生活的俭朴,实在引人入胜;李爱萍《卧读、卧思与卧写》的习惯竟与我不无二致,不由我不读;梁衡的《试着病了一回》、楚明的《前夫是友》题目创意极好,好奇心敦促我非读不可;冲着《磨人不如磨稿》、《世界没有陌生人》、《世界没有处女地》这样新颖别致的好题目,不读都觉得有些对不住作者……读书的“三选”并不是依着顺序来的:一选体裁,二选名字,再选题目。这种选择是自然而然发自心底随心所欲身不由己的,多少年已经习惯成自然。凡是我喜爱的文章使尽了法子去寻找;凡我不想读的,即使白白送上门来也一概婉拒。

【鲜读one】:

    作者总结的三种读书方法,是她在长期的阅读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作为一名学生,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往往有无从着手的感觉,那么就得有所选择,不能“拣到篮里都是莱”,也不能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鲜读two】:

读书方法有许许多多,如精读、略读、浏览等等,可贵的是寻找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陶渊明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苏武“发愤读尽人间书,立志识遍天下字”,他们不都成了流芳百世的人了吗?希望你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鲜读three】: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的生去探索无涯的知识,竭尽全力亦不能做到那个“第一”就像文中的苏轼,无论多勤奋,都不能“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那么,要想有所成就,则就必须的所──选择术业有专攻,这样,才能成为某个行业中的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