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上黑点是癌症信号:耶路撒冷—哭墙前面的祈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7:44:25

那遥远的尘封记忆被唤醒,在亚非欧的十字路口,曾经被无数帝国争夺,被三大宗教争抢,曾经辉煌又被摧毁又被重建又再次被摧毁的这座城市里,也终于留下我,这样一个平凡的朝圣者的足迹。






耶路撒冷,哭墙,圣城,拉宾,阿拉法特,人体炸弹,定点清除……一提起以色列,脑海中就会蹦出这些熟悉却又陌生的词儿来,说熟悉是因为这些词在世界各大媒体的曝光率极高,然而这些东西似乎离我们的世界很遥远。踏上这块奇异的土地,突然间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像云雾一样萦绕在脑袋和身体周围,我低声问自己,这就是梦想中的圣地么?

哭墙前面的祈祷
耶路撒冷有四个区,分别是犹太区,基督区,伊斯兰区还有亚美尼亚区。著名的哭墙就坐落在犹太区和伊斯兰区之间。哭墙是古以色列国所罗门宫殿被罗马军队烧毁后仅存的一段城墙,全世界的犹太人不论男女,户口在哪儿,都对这里无限的向往,都希望这辈子能到这里忏悔反省,追忆那曾经的辉煌。
哭墙前分为两个部分,男性祈祷区和女性祈祷区,我始终比较奇怪这种类似于浴室的分法。进入哭墙广场前需要过一道安检,然后依照风俗需要戴一顶帽子才走到哭墙前祈祷。忽然发现墙缝中塞满了纸条,传说中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塞进哭墙,就可以美梦成真。
以色列,这片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土地,犹太人,哭墙,圣地;还有那些古老的传说和预言;我们的探秘旅程从耶路撒冷开始,圣城耶路撒冷、神奇的死海、令人敬畏的马萨达,富于现代感的特拉维夫,就像一幅画卷一般,以色列的历史和现代在我们眼前展开……

在哭墙旁祈祷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意为和平之城。自3000年前大卫王王国建都于此直到今天,这里都是犹太人精神生活的中心所在。如今的耶路撒冷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古老城市,老城区完好地保留下来,而中央政府部门大多集中在新城区。
耶路撒冷是一个山城,不适于飞机的起降,因而所有的国际航班都从特拉维夫起降。城中的建筑多呈现米色或者乳白色,露特告诉我们,这是政府的规定,所有建筑外面都必须使用石头来建造。有的建筑石头经过处理比较光滑,而那些古老的粗糙石料见证着这里数千年的历史沧桑。
对于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旧城中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由所罗门所建造供奉十诫法柜的圣殿。圣殿曾先后被巴比伦和罗马人摧毁,现在仅存的只有外墙残垣。长久以来,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哭诉流亡之苦,久而久之被称作哭墙。



这里是所有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也是心灵寄托的地方,虔诚的人们面向着墙壁祈祷
今天见到的哭墙,高度大约20米,宽度约为50米。其中西面一侧的底层石头来自大希律时代,中层属回教时代,高层属十九世纪的土耳其时代。以色列收复哭墙后,将其修建成可容纳数万人的大广场。 
圣城耶路撒冷哭墙
以色列有句谚语:上帝给人间十分美,其中九分给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城。随处走在老城中,一块砖瓦,或一处泉眼都会引出一段古老的故事或传说。
给上帝带个口信,写在小纸条上塞进哭墙的缝隙,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简单而又实用的许愿方式,要在别的地方,人们会不以为然,然而,当它发生在耶路撒冷,却没有人质疑,因为这里是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虔诚的祈祷着

哭墙前的大多数犹太教徒要虔诚而心静,不少人都是整天坐在墙前面
男人一律黑色装束:黑礼服,黑檐帽,黑皮鞋,留着大胡子,犹太教徒最常见的还是戴着卡巴”(一个针织或钩编的无边浅底小圆片,有蓝、白、黑、花等颜色。犹太男子用它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以示对上帝的敬畏) 居多。一些正统教徒带着高高的皮帽(据说夏天也不摘下),犹太教正统派(Orthodox)是犹太教派别中最大的群体,自视为惟一正统的犹太教信众。其最大特点是拒绝犹太教的任何变革,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确信整部《妥拉》是上帝在西奈山上赋予摩西的神启,犹太律法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必须严守犹太教的传统信仰、律法和礼仪。

看着面前许多徘徊不去的男女老少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
学过圣经和塔木德而担任犹太人社会或犹太教会众的精神领袖或宗教导师的人叫拉比(rabbie)。拉比一词原指最早的犹太教法学博士,他们从公元二世纪到十三世纪间一代接一代地专门研究《旧约》和犹太教教义。正如佛教寺院里和尚的工作是念经打坐,在哭墙前诵读经文祈祷和诉说也是拉比徒们的工作。每日做三次祈祷,认真学习《妥拉》,恪守库舍尔饮食法(犹太教饮食规定),严格遵守安息日的各种禁令。在以色列,正统犹太教徒不用工作,终身受政府奉养,只管研究经文。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把写给上帝的纸条塞进墙缝
只是看到他们诵读经书的样子略显滑稽,个个摇头晃脑,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犹太教的规矩,念到圣人的时候必须要点头,众人捧着经书不停地点头哈腰,口中念念有词。而做正式祈祷时,要准备好两个装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捆在手臂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这就是祈祷服,现在也允许女子身披祈祷服了。我看着教徒们在祈祷时,面对哭墙,前仰后合,虔诚之态令人肃然起敬。教徒除了研读圣经,一项很重要的使命就是结婚生孩子,按照《圣经》的话说,就是要使得后裔极其繁多,甚至不可胜数。对养育子女多的教徒家庭,以色列政府还有额外的补贴,此外教徒还可以不服兵役。

祈祷着
由于犹太人相信哭墙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都一律要戴小帽,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而且女人祈祷完要倒退着离开哭墙,以示对上帝的敬重。

面对圣墙,双手而依,嘴唇在墙上轻轻一触,是否流泪,不得而知,也许在心里吧。
看着面前许多徘徊不去的男女老少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而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让人肃然起敬的似乎不是这哭墙,而是这些代表着某种精神的犹太教徒:口中念念有词,前后左右的摇动,如同哭墙上不屈的杂草;面对圣墙,双手而依,嘴唇在墙上轻轻一触,是否流泪,不得而知,也许在心里吧。

广场上不时有鸽子破空而过,拍打着翅膀掠过人们的头顶,伫立在高处墙间缝隙里,头顶上金顶的圣岩清真寺俨然屹立,下方哭墙,骤然感受到那种辐射,哭墙逐渐在暮色中沉默着,wailing wall在犹太教徒的心里,我想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吧,更深刻的可能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面对着这残垣断壁,很难想象正是这面墙,支撑着不屈的犹太民族,看着白墙前立着的黑色身影,合掌抚墙,默然低头的片刻,几千年骨肉流离失所的痛苦都融进了人墙的阴影中。

面对着这残垣断壁,很难想象正是这面墙,支撑着不屈的犹太民族
如果上帝真的能够收到人们的小纸条,那我希望他第一个满足的愿望就是给这座距离他最近的城市和平,因为忠于和上帝誓约的民族理应最先得到上帝的恩惠吧!


圣殿山上的萨赫莱清真寺,传说穆罕默德踏石登天的地方



耶路撒冷的早晨


圣殿山的南墙


耶路撒冷的集市

来到圣殿山Temple Mount,从山上俯瞰整座城市,你根本无法想象在这里发生的一切。这只是一座普通到不行的城市,房屋错落有致,古迹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金顶的教堂和圆形屋顶的清真寺毗邻而居,包着围巾的妇女和带着礼帽的男子擦肩而过,这座城市的清晨如同所有的邻居一样平静和闲适,但利益的角逐就像是深海之中不可预知的火山,随时打算将这一切撕碎。

Via Dolorosa 悲痛之路


走在悲痛之路上有特别的感受,适逢中午又能听到清真寺里传出来的诵经声音。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我看到为耶稣抹香油的地方。那块巨大的石板毅然的卧在那里,上面无数灯光摇曳。无数虔诚的信徒跪在石板前痛哭祷告。我也用手抚摸了那块石板,石板会告诉我一起,并做了祷告。

哭墙对于犹太人是很重要的地方,所以有很多规矩要遵守。
信仰是很可贵的东西。有信仰的人,仿佛又了一种力量。这里是历史的城邦,就像是西安,是伊斯坦布尔,是埃及,是巴格达,我不是一个人在这里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