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到招远:中国海军大战略拉开帷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3:39

 

  中国到底需要不需要航母?这是曾经以及现在乃至未来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在导弹技术以及潜艇技术日臻发达的今天,航母越来越陷入险境,航母在利用舰载机取得制空权之前越来越要担心自己会否失去制海权。如果航母加入一场高强度的战争,那么它可能会面临战术核导弹的饱和攻击,这些战术核导弹有可能来自于埋伏在水里的核潜艇。一旦面对一次饱和核攻击,整个航母舰队将面临灭顶之灾!——如此说来,似乎航母已经没有必要再造。

  但是美国在拥有十艘十万吨尼米兹级航母的同时,还在大力研发下一代战力更加强悍的福特级航空母舰,并且即将装备新一代垂直起降隐身舰载机F35,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美国通过航母在世界各个热点地区获得了太多的甜头,只要航母战斗群到达这些热点地区,就意味着制空权、制海权已经牢牢掌握在美军手中。这些热点地区,除了要顾忌中国和俄罗斯势力范围之内的有限地区以外,基本上没有能够对美国航母造成威胁的用来进行饱和攻击的高性能导弹,更加没有战术核导弹。也没有足够数量和先进程度的潜艇对航母造成威胁。只要美国人的航母到了这些地方,美国人的利益就得到了最好的保障。如果没有航母,这种保障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会使得利益有所损失。

  所以,航母的作用不仅仅是跟大国叫板,它更大的用途是保障自己的海洋利益。对于中国,抛开美国不谈,台海、南海、朝鲜、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等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地区都需要有一种能够直接彰显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强大力量。而这些地方有太多国家和地区是对中国不友好的,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跟美国需要震慑的热点地区一样,没有足够先进和数量的导弹、潜艇等武器对航母战斗群造成致命威胁。只要中国拥有一定数量的航母战斗群,虽然不会像美国那样风光,但也足以保障自己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当然,这些地方几乎都关乎美国的利益,似乎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产生摩擦,这就关系到潜艇的功用,以及多级别的海洋战略。

  我们在看到美国航母在世界各地耀武扬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美国人同时在发展自己的潜艇战力。潜艇跟水面舰艇一样都是武器平台,水面舰艇装载的武器从火炮、导弹到飞机应有尽有,而潜艇也从鱼雷发展到导弹。目前,美国正在实验从潜艇上发射无人战斗机,用于侦察或直接战斗。这些潜艇可以像幽灵一样部署在敌对国家周围海域,战时以不可预知性发射战略导弹、巡航导弹甚至无人战斗机攻击或侦察敌国目标。潜艇不像航母那样耀武扬威,但它有时候比航母更加管用,特别是在大国与大国发生战争的时候。正如前面提到的,航母在遇到足够先进的潜艇时,将要首先面临自身制海权丧失的可能性。美国虽然在世界各地拿航母干预热点地区,但在面对中俄等大国时,它的终极杀手锏却并非航母,而是装载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乃至无人战斗机的核潜艇。

 

  中国在关乎自己核心利益的地区一旦与美国产生摩擦,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并非自己的航空母舰,而是自己的水下狼群——潜艇,特别是核潜艇。核潜艇可以让美国航母舰队后退200海里,航母却做不到这一点。且不说中国即将拥有的性能不及美国的航空母舰,即使未来有可能拥有性能超越美国的航母,在面对美国航母时也难以起到核潜艇的作用。因此,相对于航空母舰,潜艇才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核心战略武器,中国不但要拥有各种潜艇,更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双双超越美国潜艇,才能牢牢把握不对称战争的主动权。实际上,前苏联的海洋战略就是以潜艇为重,并且对美国海军起到了重要的遏制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也要吸取前苏联的教训,不能把海洋战略完全寄托在潜艇上,也要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如前所述,在热点地区保护自身利益方面,航空母舰是一种非常有力的保障力量。

  所以,中国需要航空母舰,但中国并不需要在力有不逮的时候追赶美国的航母技术,只要能够在热点地区拥有除美国之外的足够优势就行了;与此同时渐进发展自己的航母技术,保持足够的航母力量。而中国最需要付诸最大精力的是核动力潜艇,要在潜艇上不遗余力追赶美国,在各种实验性项目上只争朝夕。比如潜射巡航导弹、潜射无人机,甚至预研无人机潜水航母。如果要对航母和潜艇的轻重缓急做个计划的话,那么航母是轻,潜艇是重;航母技术是缓,潜艇技术是急;航母的有无是急,潜艇的多少是急。对于航母,中国必须拥有至少三个大型航母战斗群;对于潜艇,中国必须在有限的期限内拥有世界上质量和数量都数一数二的潜艇狼群。中国更要开拓创新,在潜艇上做出各种层出不穷的创新举措,力图将潜艇力量保持在世界最先进的行列,乃至引领世界潜艇科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航母取代当时的主力舰——战列舰,成为二战后的海洋霸主,或许未来会有某种事件使得另一种海上武器平台取代航空母舰。而最有潜力的,是拥有更大活动空间,同时具备良好隐蔽性的大型核潜艇。在技术成熟的时候,研发无人机潜水航母,是未来大国竞争的必然趋势。虽然人类在海洋上纵横了很多年,但基本上局限于海面,对整个立体海洋涉足依然很少。本世纪将会是海洋世纪,几乎所有战略利益都要有海洋的参与,即使是太空战略,也要在海洋上建立移动的监控平台。未来的海洋竞争将是立体的,不再局限于海面和有限的水下,而将是海面、水下乃至海底,遍及世界各大洋的一个立体海洋空间。航空母舰会继续得到发展,但它在立体海洋空间内将不会再作为主角,而成为主角的应该是得到足够技术创新的大型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