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加个衣念什么:中国“道”、“德”思想的历史演变_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3:45:13
中国“道”、“德”思想的历史演变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03 15:33:00 ]    作者:姚文俊    编辑:凌月仙仙     多智网校诚招全国各地市独家线下代理商,共同开发网上教育市场。多智教育(DOZEDU.COM)!

三、 

在老子之后,春秋时期,孔子根本上无视、篡改,和修正了西周以及老子的“道”、“德”思想。其结果,仅仅是从“伦理”的意义上来认识“道”、“德”,从而为“伦理道德”的出现而奠基。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显而易见,孔子的“道”、“德”思想是与西周以及老子的“道”、“德”思想完全不同的。因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周人以及老子的“道”、“德”思想就是指的“王道”、“德治”,即一个国家的“政体”和“政治”。在这个“政体”和“政治”中,就包含了“政”、“刑”、“德”、“礼”等等。显然,孔子这里并非在说这个“政体”和“政治”本身,而是在讲这个“政体”和“政治”要怎样才能给“民”带来“教化”的影响。从而孔子偷换概念,将周人以及老子的“道”、“德”思想引向了“思想”、“伦理”的范畴,进而使得“道德”概念出现。

其实,孔子偷换概念的结果,旨在宣扬他的“仁政”。

那么,孔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呢?

这主要就是讲“仁”、“爱”。即讲“克已复礼”、“仁者爱人”;讲“忠”、“孝”、“节”、“悌”、“信”;讲“宗宗”、“亲亲”;讲“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历史的看,孔子的“仁政”只不过在“伦理”思想上表现为对西周“王道”的补充,并且可以为“王道”所利用,而在“政治”上则实际表现为一种“空想”。因为,脱离了“王道”的“仁政”,它无视了社会“为王而治”的现实,这使得统治者不会满意,同时,“伦理”、“教化”并非就等同于“政治”,这就必然使得其对现实政治的无有作为。

除此之外,在对“道”、“德”的认识上,孔子思想还有哪些弊端呢?

主要的,就是不懂,或者说无视、抹杀了老子的“道”、“德”思想。特别是,无视、抹杀了老子对“道”的认识。其表现在,在“哲学本体观”上,孔子沿袭了西周人的“天命”观,而无视老子的“阴阳及其变化”观;在“哲学认识论、方法论”上,孔子无视了老子所揭示的“刚强胜柔弱,及柔弱胜刚强之道”的思想,特别是“柔弱胜刚强”的“条件”的思想,由此,孔子无视社会的“武、戈不息”的社会本质,而抽象的认识人。其结果,则将“仁”、“爱”以及“仁政”引向了空想之歧途。

正是如此,孔子的“道德”思想表现出了一种历史的倒退。

 

四、

 

战国时期,庄子的“道”、“德”思想又有重大的变化,并且在空想之歧途上走得更远。

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不难看出,庄子这里所说的“道”,似乎既不是的“王道”,也不是如老子所说的“阴阳及其变化之道”。

那么,庄子的“道”、“德”思想究竟是什么?

庄子又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可见,庄子敬畏“自然”,同时又看重“自我”。而在“自然”和“自我”之间,庄子则讲“顺应自然”。因此,在庄子看来,“自然”才具有至高无尚的主宰地位。而这,就正是庄子所说的“道”。

显然,庄子的“道”是曲解了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的结果。表现为“纯自然”、“任逍遥”。这种曲解时至今根深蒂固。

不独于此。整体看来,庄子的“道”、“德”思想是十分复杂的,并开始了向玄化的方向变化。

庄子“道”、“德”思想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主要将周人的“民得”思想具体化为“我”。

二是在曲解了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基础上但又大量吸收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三是接收了周人以及孔子的“天命”观。庄子认为,只要“顺应自然”,则“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认为做事顺应自然,对一切生死、荣辱、寿夭等等都会看成是无所谓的事了。

四是接收了孔子的从“仁、爱”空想之中所反映出来的视人为“抽象的人”的思想。

因此,庄子的“道”、“德”思想不是在讲“王道”、“德治”,以至“仁政”,不是在讲“政体”、“政治”,和“治世”,而其思想“神龙见首不见尾”,故只能以“玄”来概括之。从而使得中国的“道”、“德”思想开始了向玄化的方向变化。

由此可见,至今被人们所谓的“老庄”之说,是十分错误的。

因为,进一步看,庄子在对现实,及在对人生处世上的消极、避让的“明哲保身”的态度,和“出世”思想,这就完全证明了他根本就不懂老子的“天地之道”,即“刚强胜柔弱,及柔弱胜刚强之道”,特别是其中的“柔弱胜刚强”及其“条件”。而与老子的“入世”的、“革命”的思想相悖。

如上所述,无视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及其“条件”的思想,就是无视了活生生“人”,无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历史主动性。可见,庄子思想同样表现出了一种历史的倒退。因此,老子和庄子,并非就是道学“一家人”。

 

五、

 

在庄子之后,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孔孟之道”成了正统思想,中国“道”、“德”思想继续沦落了下去,并且,走向了庸俗化。

其沦落和庸俗化的表现在于:

一是代之“道”、“德”思想而起的“道德”观普遍出现。这种“道德”观不讲“政体”、不讲“治世”,而完全陷入了“伦理”的范围。

二是视“道”为“专于一技之长”。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证明如此。于是,出现了诸如“医道”、“师道”,甚至于“茶道”、“棋道”等等,而且泛滥成灾。

其沦落和庸俗化的恶果在于:

一是使得对中国的“王道”,及其“政体”、“政治”,和“治世”等等的认识出现了断层。在这种背景之下,葬送了极富创造性、革命性的老子思想和哲学。并从此以后,给了一些西人“东方无哲学”的口实,至今令西洋看不起中国人。

二是使得中国的“理学”、“心学”泛滥,使得专制主义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使得中国社会在专制主义的泥淖之中缓慢的向前发展

三是使得以孔子的“仁政”、庄子的“顺其自然”式的“空想”和“自慰”成为了麻痹人的思想、消磨人的斗志的精神鸦片。这种“空想”和“自慰”,使得中国面对列强累战累败,饱受磨难。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看出,中国的“道”、“德”思想绝非是“道德”。中国的“道”、“德”思想有着巨大而深厚的政治学、哲学的意义。特别是,老子对“道”的三个层次和三种形式的认识,和对“道”、“德”关系的认识,无疑的,叫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令被今天人们所公认的中、外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们汗颜。然而,看看中国“道”、“德”思想的沦落和庸俗化,和伦理“道德”观的泛滥成灾,无疑的,这真真成为了一大历史的嘲讽,和玩笑,真真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莫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