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想象2手机观看:非语言符号系统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4:57

非语言符号系统简介

邓旺林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社会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交流、信息传输的过程。人类在社会交际中往往要用到各种种样的信息载体(或者说交际工具)。大致说来,人类社会交际中的信息载体系统可分为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两大类。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人类社会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系统。

人类社会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系统又可分为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两大类。

一、听觉系统中的非语言符号系统

1、副语言(语速、停顿、重音、句调、语气、笑声等)

2、零语音(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抗议”

3、其他声音(与词语无对应性。需加以特别的约定,常用于特定的场合),例如我国古代战争中的“击鼓进军”、“鸣锣收兵”。

Δ“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用大楼内的小铜钟(1799年从荷兰沿海一艘沉船上打捞上来的)来宣告公司大宗生意的成败与得失:如果小钟鸣一声,就表示公司赚了一笔大钱,而如果响两声,则说明公司某项保险亏了血本。”(《读者文摘》1989年第12期P26  赵洁《确保天下第一》第一节“奇特的钟声”)

Δ“当列车即将起动、到站或发现前方有桥梁、道口、隧道、弯路或工地,以及遇见铁轨旁的黄色信号灯、睡上的行人时,就会拉响汽笛,长鸣一声,好象在喊‘我来了!’列车要后退之前,总长鸣两声,那是在警戒行人,切勿从车后面穿过铁路。”(――《广州青少年报》198?年  秋芸《你懂得列车的‘语言’吗?》)

二、视觉系统中的非语言符号系统

1、态势语(或称体态语)系统

动作、表情、姿态、服饰打扮等。

“首肯”、“点头致意”、“举手为别”、“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握手言欢”等词语都反映了态势语的应用。

《资治通鉴·汉成帝元延元年》:“(安昌侯张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禹顿首谢恩。禹小子未有官,禹数视其小子,上即禹床下拜为黄门郎、给事中。”其中“数视其小子”就是张禹在不便明言的情况下通过态势语向汉成帝表达请求关照其小子的意思。从下文“上即禹床下拜为黄门郎、给事中”来看,汉成帝不但领会了张禹用态势语表达的意思,而且当即满足了他所提出的请求,

旗语是一种规范化的态势语。

2、标志等记号

它们无与之相对应的、固定的声音联系,非形、音、义结合体,专业性强,是非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标志即不用外文字母表示的记号,例如:‘♂’代表雄性动、植物,‘♀’代表雌性动、植物;‘↑’表示升高,‘↓’表示降低;‘+’表示加、正、阳性,‘-’表示减、负、阴性。”(详见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语文》(农业出版社1988年5月第一版  黑龙江佳木斯农校主编)第三册P11~17)

数学符号中的“=”、“≈”、“≠”分别表示等于、约等于和不等于。

逻辑学中用“∨”表示相容析取,可以读作“或者”、“或”;用“∧”表示合取,有“并且”的意思;用“→”表示蕴涵,可读为“如果……就……”。

医药界使用的红十字、绿十字、蓝十字也是有特定作用的标志。“红十字是国际人道主义有关法律认可的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也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这个标志由红十字会诞生国瑞士的国旗颜色翻转设计而成。目前,国际红十字会除使用红十字标志外,在部分伊斯兰教国家还使用红新月标志。   绿十字是国际药业常用的标志,代表药品经营。许多国家习惯在药店的门、窗醒目处贴上绿十字标志,为购药者提供方便。从今年3月1日起,我国家医药管理局统一设计绿十字标志图案,在全国药品零售企业悬挂。    为纠正误用、滥用红十字现象,国家卫生部作出决定,从今年5月日起,蓝十字将取代红十字成为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救护车的统一标志。”(详见《光明日报》1997.4.15)

3、图形、图画

如1992.8.18国家气象局曾发布“公众气象服务图形标准”(见《中国教育报》1997.3.22第四版)

“图,或称图解。就表达形式来讲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就内容来说,则是数据直观的形象化的体现。常用的图有柱图(多用来表示相对数量的大小,可以显示这些数量与另一数量之间的比较)、线图(常用来表达某种因素在一定时间或时期内变化的趋势,或者用于表达两个可变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类图纵横两个坐标代表两个可变因素,而时间总是作为横坐标,两个坐标间形成的曲线形象地显示了变化的趋势)、圆图多用于表述一个物体的几个组成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进程图(旨在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技术操作的程序,多以方框表示事物的各个阶段,以箭头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进程。故又称方框图。)、示意图(同进程图一样,不在于表示某些数值之间的关系,而主要在于显示文字说明的意向。它不要求逼真、酷似,只要求大致显现各种物体的形象、部位、结构,要求要突现文字意图,要符合物体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语文》(农业出版社1988年5月第一版  黑龙江佳木斯农校主编)第三册P11~17)

4、光

战争中信号弹发出的光,特殊的火光如烽火等。

5、颜色

如交通信号的灯光的颜色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上面提到的红十字、绿十字、蓝十字的区别就在于颜色不同,因而作用有别。

蓝彬发表在《广州青少年报》(198?年?月?日)的《颜色——特殊的语言》一文对颜色作为特殊的语言作了很详细的介绍:

“交通民警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信号灯,指挥着人来车往,有条不紊。这是因为红色代表‘危险’信号,红灯一亮,人们停住脚步,车辆互让行驶;黄色是提醒人们注意的信号;绿色则是表示‘安全’的信号,人车都可以通行。”

“在日常生活中,用颜色来说话的地方很多。例如,在电器技术上,习惯用红色代表电源线的正极,用黄色代表负极,用黑色代表地线。在无线电里使用的色环电阻器,也是用涂在其上面的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等十种颜色,分别代表0、1、2、3、4、5、6、7、8、9的电阻值。”

“在化工厂里,各种管道和闸门也让颜色来‘说话’:红色的是蒸汽管道,黄色的是氨气管道,黑色的是氮气管道,深蓝色的是压缩空气管道,绿色的是水管,棕色的是油管。”

“目前,武器装备的枪弹种类很多,为了便于人们识别和正确地使用,兵工厂在生产时就根据各种子弹的性能,分别给涂上不同的颜色,也让颜色来‘说话’:徐黑色的是穿甲弹,红色的是燃烧弹,黑顶红边的是穿甲燃烧弹,绿色的是曳光弹,白色的是瞬爆弹,紫色的是穿甲燃烧曳光弹,没有涂颜色的是普通子弹。”

6、实物类符号

如战国时“窃符救赵”的“符”,抗日时期的“消息树”等。“据说,云南陇川县的景颇族至今仍有一种以实物代替信息的习惯。假如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就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火柴梗、辣椒,再用线精巧地包扎好送给女方。树根表示想念,大蒜表示要姑娘考虑两人的事,辣椒代表炽烈的爱,火柴梗表示男方态度坚决,叶子代表有好多话要说。女方收到以后,如果同意,即将原物退回。如果不同意,便在原物上附加火炭,表示反感。如果还要考虑,便加上奶浆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北大教材  叶蜚声  徐通锵编《语言学纲要》P159-160)

《唐会要.吐番》记载吐番“无文字,刻木结绳以为约。征兵用金箭,寇至举烽。”

《形形色色的婚否标志》:“以戴花为标志。南太平洋岛屿的一些土著民族,如果一位少女把鲜花戴在左边耳朵上,那么就表示‘爱我吧,我正待字闺中’;如果一旦鲜花戴在右耳根上,那就表示‘对不起,姑娘已经名花有主了’。以纱丽为标志。印度和巴基斯坦妇女身上都披纱丽。所不同的是,若纱丽只披卷到腰部,则说明她仍然未婚,欢迎小伙子前来求爱;若纱丽从头披到脚,则说明她已出嫁,作了妻子了。以戒指为标志。欧洲一些国家的少女如果手上没有戒指,那就是说,‘请注意,我还没有订婚’,如果手上戴了戒指,那就表示‘我已有了未婚夫,如果你想求爱,最好免开尊口’。以彩条为标志。英国约克市的女子,到了成熟的年龄,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衣。绿色表示‘来吧,通行无阻’,黄色表示‘可能,成功的机会占一半’,而红色却是‘停止,不要碰我’。”(1986年10月7日《韶关日报》第三版摘自《北京日报》)

《怎样识别港口悬挂的风球》:“用来预报强风或台风消息的港口风球,一般采用竹条或藤条等材料编制,外部均涂上黑漆。共有七种型号(其中强风二种,台风五种),每一种型号都代表一种风力的强度:现简介如下:强风一号风球为正方形,表示本港在六小时内将有六至七级风力的大风。强风二号风球为正棱形,表示本港在六小时内将有八级以上风力的大风。台风一号风球为丁字形,表示本港及附近地区在四十八小时内将有台风(或热带风暴)。台风二号风球为圆形,表示本港在二十四小时内将有六至七级风力的强风。台风三号风球为正三角形,表示本港在十二小时内将有八级以上风力的大风。台风四号风球为两个对顶正三角形,表示大风将继续增强,但不到十二级。台风五号风球为十字形,表示本港及附近地区将有十二级以上风力的飓风。”(1982.10.7《羊城晚报》第二版   作者:程浩)

以上引文都说明了在社会交际中可以使用实物作为信息载体。

7、空间位置

如会议、宴会上的座次安排往往反映着主客、尊卑、上下级等关系。

8、空间距离

“对人际空间开展研究最早的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沃德•霍尔。他指出:十八英寸的是角力、调情或亲昵的交谈,……一英尺半到两英尺是私人的空间距离。……私人的空间距离可以延长到两英尺半到四英尺。四英尺到七英尺是社会距离。……社会距离也可以延长到十二英尺。一般在正式会谈时人们都保持这个距离。十二英尺以上是公共的距离。”(1986.7.12《韶关日报》肖嘉文《谈人际空间》)

Δ对于两个素不相识的北美男子来说,站在一起谈话的适当距离大约是两英尺,而南美人则喜欢靠得更近一些;阿拉伯人又习惯于更近距离的交往。

Δ“在美国,谈话双方应保持差不多一手臂长的距离,这就是所谓的“舒畅距离。”(徐亦行编译《入乡问俗》载《中外期刊文萃》1998年第7期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