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拼音怎么读:【图】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汽车:70年代经典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21:21

解放CA10(1956-1986年)
   印象指数:
★★★★★
   记忆中的它:中国诞生的第一辆汽车/最实用的运载工具

    解放CA10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相信不言而喻,它是中国诞生的第一辆汽车,不仅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而且它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而由“解放”创造的销量成绩,至今也仍被人们称道,当时奔驰在马路上的汽车,每两辆就有一辆是解放牌。直至1986年停产,解放共计生产了1281502辆,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全国汽车产量的一半。

    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12月,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在参观斯大林汽车厂时,毛主席对随行的同志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1952年7月,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汽车工业工厂,代号为652厂(即现在的长春一汽汽车厂)。同年国家也批准了该厂年产3万辆4吨卡车的设计书。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并为一汽奠基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十一个大字。

    1956年7月一汽正式建成投产,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7月14日,第一批12辆4吨解放牌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解放CA10型卡车是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吉斯-150型载重汽车为蓝本制造的。而吉斯-150是苏联1943年接受美国的技术转让,仿制美国的斯蒂倍克-US6卡车。从吨位上看,解放卡车属于中型载货车。它决定了日后近三十年中国卡车的发展方向。

    解放CA10采用后桥驱动,空车重3900公斤,搭载直列水冷6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71千瓦,最高速度为每小时75公里,载重量为4吨,可拖带4.5吨重挂车,每百公里耗油29升。后来解放还基于CA10推出了改进的CA15型,包括CA15K,CA15J等,外形与CA10相似,载重量为5吨,发动机功率为85千瓦,最高车速80公里/小时。

    到了1957年第二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约旦商人毕特先生购买了三辆解放牌汽车,这是解放牌汽车第一次出口。解放牌汽车还曾大量出口到阿尔巴尼亚等国家。解放牌汽车的身影甚至还出现在了阿尔巴尼亚流通纸币的图案中。阿尔巴尼亚1964和1976年版面值5列克的流通纸币,背面图案均为疾驰在大桥上的列车和满载货物行驶在公路上的老式解放牌汽车。

    从1956年7月13日开始,老解放车一生产就是30年,但是后来它实在是太老了。到1980年,在长春市郊的荒地里,上万辆滞销的“解放”排成长龙。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辆“解放”牌卡车下线,生产了整整30年的“老解放”最终停产。

北京BJ130(1966-1985年)
   印象指数:
★★★★
   记忆中的它:六七十年代国内最主流的轻型货车

     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有这么一款汽车,在全国各省20多个企业生产,总产量超过50万辆。这便是北京BJ130轻型载货车,它是六七十年代国内最为主流的轻型货车,是一代人的记忆符号,也是中国汽车产品史中重要的成员。

    1965年,北京市长彭真发出指示,要求改变北京市落后的运输面貌。而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则提出了三个要求:马车不进城、黄土不露天、路桥要立交。为了解决“马车不进城”的问题,北京市希望通过生产轻型载货汽车代替传统的马车运货,于是BJ130立项。而试制BJ130的任务则下达给了北京市交通运输局。

    当时,北京市交通局所属的北京市汽车修配厂二分厂有较好的修车经验,而且还有很强的配件自制能力,之前也曾参与过汽车的试制,加上工人们从修车到造车,主动性十分高。于是生产BJ130汽车的重任就移交到了北京市汽车修配厂二分厂身上,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1966年4月20日晚,他们终于试制出了2辆BJ130型2吨轻型载货汽车,该车外观模仿了丰田黛娜小货车,是师傅带着徒弟,一榔头一榔头敲出来的。

    BJ130设计出来后,试制的2辆样车在设计上出现了很多缺陷。经过试验,反应出来的问题有几十个如:断半轴、刹车不灵、后桥开裂、前轮跑偏、货厢底板变形、驾驶室冬凉夏热等等。而随后,文化大革命运动愈搞愈烈,工厂里真正能干事,能管事的人都在挨斗。所以在随后一段时间里,文革的混乱使得BJ130得不到改进,也不得不停产。

    文革过后,BJ130的设计师袁家祯经过了重重攻关,最终研制出了全新一代的BJ130,并于1973年正式开始大批量投产,该车的整车尺寸为:4750×1900×2130(mm),最高车速达到了85公里/小时,百公里油耗为15L(关于这款车型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资料,网络上记载很少,如有网友知晓,欢迎留言,多多益善)。由于其轻便实用的车身,新潮的外形,较高的舒适性实用性等等优点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十分畅销。

非常感谢网友“绿森林999”“未来有你在”提供BJ130发动机和变速箱信息:

绿森林999:我以前开过北京130,档位是方向盘柱子上挂档的,发动机是BJ212的,后来叫做BJ492的,变速箱忘记了,反正车子里外都是铁的,包括仪表台都是铁的,我07年才把这个BJ130给卖了,早知道保存下来就好了。

未来有你在:BJ130是在212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变速箱是4档变速箱。采用怀档设计,发动机具体型号不是很清楚,但是当年我家的那辆,我父亲说是和212的发动机是一样的,配件都是买的212的,具体知道的就这么多。

    由于当时的BJ130的产量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在1975年以后,当时北京市汽车修配厂二分厂决定,只要是生产轻型车的企业,有机械部的介绍信,就可以免费索取全套BJ130的设计图纸。最后有100多家企业领取了图纸,而根据图纸做出产品的企业有20多家,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BJ130生产点,一直到停产,各地的BJ130车总产量超过了50万辆。

    1978年以后,袁家祯还基于BJ130设计了一系列的车型,包括把载重量拓宽到3吨、4吨,还开发了2吨、3吨的长轴距车,此外还有救护车和消防车等等。

    到了1985年全国都搞技术引进,当时的一机部以技贸结合的方式买进了3万辆五十铃小型载货汽车,于是北京市汽车修配厂二分厂在原BJ130的基础上,套用五十铃的发动机和驾驶室,生产出了全新的BJ136,从此BJ130完成了历史使命。

上海581三轮车(1957-1989年)
   印象指数:
★★★
   记忆中的它:传说中的“小三卡”/二三级城市最常用的工具车

    上海581三轮车相信60-80后都会有些印象,虽然它的地位没有以上几款车型高,但是它却是离农民群众最近的一款车,那时候大家俗称它为“小三卡”,有方向盘,如今同类型的三轮车在农村的乡间小路上还经常能见到,主要用于短途的货运,它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灵活方便的特点。

     上海581型三轮车的诞生比上海SH760还要早,最初,581三轮车的研发是由上海汽车装修厂、内燃机配件厂、上海汽车底盘厂等五十余家工厂共同协作设计的。在1957年12月正式试制成功,1958年1月投入小批量生产,该车也因此得名581。它是上海汽车工业从零配件制造发展为整车制造,形成整车批量生产的第一个产品。

    上海518三轮车动力上采用了4冲程双缸水冷式V型发动机,最大功率25马力,载重量1吨,最高时速96公里/小时。驾驶席有2个座位,副驾驶的雨刷当时是手摇的。虽然舒适性一般,但是完全符合那个年代平民大众的需求。

    正因为起完全符合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上海581三轮车推出之后,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它不仅被用着载客之用,而且在载货和环卫车辆市场都有广泛的应用,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满大街都是。而随后到了1989年,上海581三轮车由于受到市场上三轮摩托车、拖拉机等农用车的冲击,正式停产。

总结:

    上面的这些车型可以说都是中国汽车工业近代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我们脑海中的那些年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即便是今天这些车型的名字依然会被我们拿来津津乐道。虽然这些汽车品牌大多已经消失,但是它们所留下的回忆却永远无法抹灭。(图/文 汽车之家 张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