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治磐与张步云:一夜丹田手自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5:14:33
北宋文豪苏东坡,他善于养生,除了“慎饮食起居,节声色之欲,能劳能逸”和“安分养福”外,还有时时不停地以手摩腹,并为此吟出了“一夜丹田手自摩”的诗句,虽然他一生几度流放,坎坷曲折,身处逆境,艰苦备尝,可他年逾花甲时,竟“毫无衰惫之气”,依然风流倜傥。

苏东坡的“以手摩腹”是中医按摩养生术中的一种。这种自我按摩,即以双手在身体各部位或穴位处进行按、摩、擦、揉、捏、抚、摸,使之气血流畅,经脉疏通而达到治愈疾病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认为,常常自行按摩不辍,可流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营卫,活血导滞,调整脏腑功能,自摩术既包括自摩头面、自摩胸腹、自摩四肢,也包括自摩特定穴位。如东坡“一夜丹田手自摩”中所指“丹田”即为脐腹部位。该穴又称“中丹田”,也称为“脐丹田”,历代养生家视该处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承上启下,内通外达之功。
现代医学指出:“脐丹田”处相当于胃幽门腺和肠腺部位,频频摩之能使胃肠蠕动加快,使胃液、肠液分泌增多,自然有益消化,有助于正常排泄。而且脐下两侧分布丰富的血管网,反复自摩能刺激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旺盛,免疫力增强。
自摩身体其他部位,可增强肌肉弹性,预防肌肉萎缩,如时时自摩“上丹田”(印堂穴),可改善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使颜面皮肤衰老延缓,红颜永驻,青春常在。若常摩“后丹田”(命门穴),能使阳虚者的体温上升,静中生动,促进肾功能,增加排尿量,缩短排尿时间,凡肾阳虚的中老年人最宜施之。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中医亦谓之“下丹田”,若常自摩,可刺激性腺,促进精液分泌增多,益于性欲增强。凡阳痿、早泄、性冷淡者,不妨频频自摩“下丹田”。
自摩养生术的方法是:用手掌或食、中、无名指贴腹体表皮肤,作回环旋转动作,动作宜轻软柔和,不能过急,与皮肤摩擦,压力大小以感觉舒适为度,每分钟约120~150次为宜。尤为重要的是,以自摩术养生,尚需澄心闭息,与调身、调心、调息相结合,切不可心猿意马。只有在端正姿势,调心入静,调匀呼吸的前提下,摩之适度,心息相依,方达意气和一,加之徐徐渐进,功夫有恒,定会产生神奇的效应。
如今,这一简单易行不受任何药物和医疗器械限制的自摩养生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其研究日益加深。现在国内外纷纷用上了高级电子按摩器、自身动力源经穴按摩疗法。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自摩周身,持之以恒,不但永无凝滞之患,而且使您健康长寿。
-----------------------------------------------------------',1)">
百年陈氏养生经:揉肚子
中医养生之常见推拿手法

中医推拿一直是小编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之一,因为推拿按摩不但经济简便,也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最重要的是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的约束,随时随地都可实行;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那就让我们先从推拿手法学起吧。
摇 法
摇法是以关节为轴,使肢体做环转运动的一种手法。操作时动作要稳,幅度由小到大,速度不宜过快,应在关节生理范围内进行,不可过度。摇法分为单手摇和双手摇。本法具有疏筋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的作用,可治疗关节部位的痉挛、粘连、僵直等活动障碍性疾病以及关节酸痛不适等功能性疾病。
弹拨法
弹,是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提捏肌肉、肌腱再迅速放开使其弹回的一种手法。拨,是用指端置于肌肉、肌腱等组织一侧,做与其走行垂直方向的滑动。二者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应用,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松解粘连的作用。常用于浅表部位的肌腱肌肉的损伤、粘连和肥厚增粗。
振 法
振法是以振动力作用于损伤部位,使该部位产生振颤感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法。具有行气活血、祛瘀镇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胸肋部轻度扭挫伤。手法操作要求医者以一手掌平放于治疗部位上,另一手握空拳叩击该掌背侧,使病人局部有被振动的感觉,叩击节奏要轻快自然。
扣打法
扣打法是以拳、指或掌背击打患处而治病的一种手法。用于治疗筋肉拘挛、酸痛或在强手法结束后的后续手法。
(1)空拳击法:医者手握空拳击打患者。
(2)拍打法:医者五指并拢微屈,掌心呈空心状击打。
(3)掌击法:手指微屈,腕掌用力挺紧,以掌根部击打。
(4)扇打法:手腕放松,以手背侧扇动。
(5)劈法:双手五指分开,用手掌尺侧着力,交替击打。
中医养生——八要诀
从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概括起来,有下述八个要诀
一、悦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欲,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湿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苫,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恩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条令简少”,“常宜温食 ”,“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陀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服药饵:
人生在世,禀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八、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刘殿琛丹田论

总论者形意各项技术之总根底也。夫战争之道往往以白刃相加,只手抗敌为最后之胜利。则武技一门实行军之命脉也。然武技种类甚多,门分派别,各是其是。要言之大概分为内外两派。外派之长不过练习腰腿灵活,捉拿钩打,封闭闪展,腾挪跳跃诸法,以遇敌制胜而其弊则在于虚招太多,徒炫人耳目,不切于实用。惟内家拳法,纯本于先天,按阴阳、五行、六合、七疾、八要诸法以成其技,此则总根底,不能不先为培植也。夫人非气血不生,气血充足则精神健旺。若先天气亏后天即须补救,补救之道在充其气养其血,但培养气血必先聚气于丹田,使丹田气足,然后内运于五脏,外发于四肢,再加以练习之功,血脉贯通,筋骨坚壮,内外如一,手脚相合,动静有常,进退有法,手不虚发,发则必胜,心不妄动,动则必应。正所谓瘁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肢,,随意所适,得心应手以成百战百胜之技者也。以下将各项总要之事分别言之。
丹田者,阳元之本,气力之府也。欲精技艺必健丹田,欲健丹田尤必先练技艺,二者固互为因果者也。吾道皆知丹田为要矣,顾先师有口授而少书传,后之学者究难明其所以然,谨将受之吾师与廿年所体验者略述之。所谓欲精技艺必先健丹田者,盖以丹田亏则气不充,气不充则力不足,彼五拳十二形空有架势,以之为顾法,则如守者之城池空虚;以之为打法则如战者之兵马嬴弱,故必于临敌挫阵之际,常若有一团气力坚凝于腹脐之间,倏然自腰而背而项直贯于顶,当时眼作先锋以观之,心作元帅以谋之,钻翻横竖起落随时而应用,龙虎猴马鹰熊变化而咸宜,毫忽之间,胜负立判,此丹田充盈而技艺所以精也。何谓欲健丹田必先练技艺。释之如下:或曰丹田受之先天,人所固有,自足于内,无待于外,但能善自保养,足矣,何待于练?窃谓不然。凡人不溺于色欲,不丧肾精,保养有方,则元气自充,如是者尤可延年益寿,然究不能将丹田之气力发之为绝技也。欲发之为绝技必自练始,练之之法一在于聚,一在于运。聚者即八要中所谓舌顶、齿扣、谷道提、三心并诸法也,又必先去其隔膜,如心肝脾肺肾之五关层层透过,一无阻拦,八要之中所谓“五行要顺”也。行之既久而后气可全会于丹田。然聚之而不善运,亦未能发为绝技,必将会于丹田之气力由背骨往上迥住于胸间,充于腹,盈于脏,凝于两肋,冲于脑顶,更兼素日所练之身体异常廉干,手足异常活动,应敌之来而架势即变,应架势之变而气力随之即到,倏忽之间千变万化,有非语所形容者,此所谓善运用也。总其所以聚之运之者要在平日之勤练技艺,非如求仙者之静坐练丹也。古之精于艺者以一人而敌无数之人,其丹田之气力不知如何充足。究其所以然之故,无一不自勤习技艺以练丹田始。后之学者即“丹田说”而善领会之,则可以入武道矣。
每天指压肚脐眼 万病自灭
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让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
对于养生或疗病来说,每天压肚脐眼儿也是妙用无穷的一招。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
有一位失眠患者,坚持了一段时间压脐后,打电话给周尔晋先生,问:“你说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数到50次就睡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位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
肚脐眼儿就是神阙穴,在任脉上。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这段文字说明了神阙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疗效。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肾是水脏,所以是“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压脐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只不过,这时孩子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而是从生命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
所谓元神和元气,就是指人在生命开端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气,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命。元神和元气一直伴着人走完生命的全程,而很多疾病都源于元气的衰弱,比如,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气虚、气陷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子宫垂脱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至可能伴随人一辈子,但只要重新激活元气和元神,任何病都能很快治愈。
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
古人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神阙穴可灸不可针,古时候的医生遇到有人中风不省人事,总会灸这个穴,有时甚至灸到100壮乃至几百壮。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神阙穴一壮故也。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这段话告诉我们,灸神阙穴可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四肢无力。
灸法也很简单,只要您在穴位上拿艾绒堆一个柱,在柱头点火,艾绒就会燃烧,等燃烧到肚脐眼儿稍有疼痛的时候,马上用手把艾绒按灭。这就算一壮。灸100壮则要重复上述动作100次。有时候,还可以在艾绒底下垫一片薄薄的鲜生姜,这即可以保护穴位的皮肤,又因为生姜的辛温之气可入人体,效果更佳。所以,大家如果要灸神阙,我建议最好垫一片生姜。更简单一点的,还可以直接用从药店买回的清艾条,点燃后在肚脐附近熏烤。坚持艾灸,不久,您会发现身体变得非常舒服.
对于我的那些老病号,我总是嘱咐他们自己在家里灸神阙穴,还有一些虚寒体质的朋友,我更会把艾条送到他手里,让他回去后一定要用。
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如果想采取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压脐,效果也十分好。压脐操作虽然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是大有学问的。压脐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意念集中在神阙穴上呢?人的意念其实就是“神”,就是神药,属于“心神”,平时,我们忙于应付身边的工作和生活,心神都是散乱的,元气元神就在这种散乱的状态中不断耗散。压脐的时候,把心神收拢,让它回到“神阙”,因为这里才是它的故乡,如此元气、元神在没有耗散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出来。有人也许会说:“我无法集中意念,总是胡思乱想,怎么办呢?”有办法!当您在压脐时默数自己呼吸的时候,意念自然就慢慢集中了。所以,我们压脐的时候要尽量以呼吸计时。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我们身体的元气会慢慢升起,充溢到筋骨、肌肉、经络和五脏六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