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能吃梅干菜吗:当代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52:59
    就像许多外国人看到的那样,当代中国人已经很远离共产主义理想了,所以,原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思想也就自然地不再成为人们的处世圣经了。那么,当代中国人信奉什么样的处世哲学呢?

一、务实

    可以说,当代绝大多数中国人已经把‘务实’两字深入到了骨髓里面,也放到了最核心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步把注意点从吃得是否饱?穿的是否暖?逐步发展到,是否吃得好?是否穿得好?到现在是银子挣得有多少?即使做了教授了、当了官员了,一样看你是否捞到钱了,如果仅仅学问做得好、职位坐得高,一样不承认你是个成功人士,相反地会把你当成边缘人士、非主流人士。

    到了婚嫁年龄的青年人,也从早先的人长得咋样?出身咋样?到了现在是,你的综合素质咋样?有无房、有无车、款多少?不光找长相好的、钱多点的,还要找思想成熟,能够对自己负责,跟自己过日子的,最好是能白头偕老的。也就是俗话说的:身高不是问题,长相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有钱、可靠、自己控制得住就行。

    而对于那些有孩子的家长,也就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好?能否考上好大学?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能否找到好工作?工作是否有前途?个人是否有发展上?

    中国人这种‘务实’理念的形成,逐步改变了社会的关注点、兴奋点,以前的老百姓盲目崇拜官员、学者、有钱人,往往是见到这些人都兴奋不已,当代中国人在见到上述人士后,往往会更加冷静,首先判断对方对自己是否有‘用’?对方的出现是否会对自己有所改善?如果压根就风马牛不相及,那就索性河水不犯井水,老死也不会往来。而那些不如自己的弱势群体出现时,也不再像以往那样,首先判断帮助对方是否对自己积累‘政绩’有无好处,而是出于人道角度,在别人有求于己的时候,判断自己是否可以不费力气就能帮助对方?是否帮了对方不会带来麻烦?这些与其说是社会的‘冷漠’,不如说是务实带来的‘理性’。

二、自我保护

    相对早期的中国人喜欢炫耀自己的职位、金钱、享乐,以带来内心虚荣上的满足。而现在的中国很少愿意提到自己的财富、地位的,其根本愿意年就是希望保护自己,并且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得不帮助别人的麻烦。具备这样特点的人,大多是职位比较高的比如省长、市长、局长、处长,金钱比较多的比如房地产商、证券商、银行家、董事长、总经理等。

    并且随着财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就越强。从某种方面来讲,这是中国产生新的阶级差异、阶层区分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即插即用

    随着人们越来越看重投入产出比,所以,也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做‘无用’的交往。就像人们经常看到的,想创业的年轻人往往只愿意与有成就的企业家交往,以期得到项目投资或者成功经验;想投资的企业家又愿意到中小企业扎堆的领域,以期‘淘’到‘宝贝’;不想结婚的年轻人,想尽可能多的接触异性;到了必须结婚的年龄后,又赶紧找个成熟得能控制住的,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演艺人员在没有出名前,拼命演戏,不惜被‘潜规则’,成了名以后,又马上从良,一本正经;成功之前让我当孙子都行,成功之后尽量多的当别人的‘老子’;年轻时拼命赚钱、拼命玩,年长后又拼命养身体。看到这样疯狂的行动,很多觉得是‘短视’,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即插即用’,一切网络尽量扁平化、一切目标尽量直观化,投入越小越好。这种‘即插即用’体现在文化方面就是追求感官刺激,从芙蓉姐姐、赵本山到小沈阳、郭德刚、从婚外恋到潜伏、从皇帝到乞丐、从战争、谋杀到灾难,无所不用其极,其最终内涵都是感官刺激,至于人文关爱、尊老爱幼、团体意识等等,只不过是一些‘副产品’,可有可无、点到即止。

    

     当代中国人在处世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特征,但犹以这三点为显著,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在的客观产物,他既区别于西方的自我、自由、平等、关爱,又区别于过去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应该说是比较功利化、直观化、简单化的,从中可以发现人类本性的东西包含得比较多,社会性的团体意识包含得比较少!但万事都会物极必反,一个赤裸裸的社会迟早会需要衣服的,一个处处索取的人到一定时候也会回头关爱别人,中国社会哲学的变革也许就在明天早上、也许就从你身边开始!我看现在的网友已经这样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