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仙图片\n:怪异的生财之道:钱存银行不如订报当废纸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56:29
一位网友的母亲去年年初花180元订了两份报纸,年底,这两份废报纸卖了206元,折合年收益率为14.4%。而另一位网友则感叹:他的一万元在银行存了一年定期,结果反而亏没了190元。

存款,何以反而亏损?原因是: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低于同期CPI(俗称物价)涨幅——而中国老百姓已经持续22个月的负利率了。

但让人奇怪的是:一面是老百姓的存款处于“负利率”状态,一面银行利润却处于“高收益”状态;国内16家银行,去年共实现净利润近7000亿元,平均每天赚25亿元。难怪一位行长甚至发出如下感叹:“银行利润太高了,高得连我们都不好意思公布了。”

有专家分析说:银行的利润空间,就在于“存贷利差”(即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的差额)。虽说根据国际通则,所有银行都在追求“贷款利息要尽可能高而存款利息要尽可能低”,但欧美银行的存贷利差普遍不足1%。中国银行的存贷利差却高达5%。有了如此高额的存贷利差,中国的银行能不赚吗?

而且,与欧美银行更不同的是,虽然中国存款者的存款成了“负利率”,但中国银行却还在不断出台收费名目,对存款者收取这费那费,并不时“研发”出新的收费项目,以保持利润持续增长。更有一些银行的营业网点,居然还想方设法押延储户存款的到账时间,以牟利润。也就是说,银行一方面在用老百姓的存款放贷赚钱,一方面竟还在盘剥存款的老百姓的钱,赚了贷款赚存款,就像是借用了你的钱,还要你支付给他“借用费”似的,银行这种两头都赚,是否也太黑心了?

当然,也许有人会替银行辩护,说,现在的银行都是“商业银行”,所以无论它们如何赚钱,都是“商业行为”、都是无可非议的。但人所共知的是,尽管银行都是“商业银行”了,但它们的最高管理机构却仍是“中国人民银行”。只是不明白: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央行,挂着“人民”的头衔,为何不对那些“商业银行”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黑心行为”严加管束呢?

不堪设想,要是有一天,老百姓们都用积蓄去订报纸而不存银行,那些“商业银行”又该如何营业呢?——因为归根到底一句话:谁愿意为亏损而存银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