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加侯爵2014:央行还有三道令牌可发 变盘信号显示降温决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14:38

 

    央行还有三道令牌可发 变盘信号显示降温决心

 

    监管层以柔克刚 变盘信号显示降温的决心


  鏖战 4000点

  目前的市场俨然已是一头疯牛,虽然管理层为股市降温的意图明显,连续打出了四道金牌,但却难以止住疯牛的狂奔,无论是央行的调控组合拳,还是证监会的连续风险提示,市场的做空动能始终都是昙花一现,而支撑疯牛狂奔的原因只有一个---极其充沛而且义无反顾的场外资金,在疯狂的资金面前,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似乎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4000点这座高山上,充裕的资金到底从何而来?

  A政策调控之手半月内四度出击
  昨日,沪指收于4179点,沪指周线已经连拉十根阳线,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上涨了1倍还多,巨大的财富效应让投资者处于疯狂状态。为了让疯狂的股市降温、让市场重归理性,监管层终于出手了。

  鏖战4000点
  大盘冲上4000点,股民赚欢了,股市沸腾了!
  多方人气空前高涨,不少分析师喊出了6000点、甚至是8000点的口号,在3000点开始看空的机构也纷纷在4000点空翻多,更有激进的投资者将流行歌曲《死了都要爱》改编成股市版,其中的"只要你翻倍我才卖、不等到暴涨不痛快"等都反映出目前市场做多的狂热气氛。
  死了都不卖

  把股票当成是投资才买来
  一涨一跌都不会害怕掉下来
  不理会大盘是看好或看坏
  只要你翻倍我才卖
  我不听别人安排
  凭感觉就买入赚钱就会很愉快
  享受现在别一套牢就怕受失败
  许多奇迹中国股市永远存在
  死了都不卖
  不给我翻倍不痛快
  我们散户只有这样才不被打败;
  死了都不卖股票,
  不涨到心慌不痛快
  就算深套也不卖股票,
  不等到暴涨不痛快
  你会明白卖会责怪

  心态会变坏
  到顶部都不卖
  做股民就要不摇摆
  不怕套牢或摘牌
  股票终究有未来
  鏖战4000点.评论

  炒股的"三闲境界"
  炒股的"三闲境界",指的就是闲钱、闲时间和闲心。
  "闲钱",就是多余的、暂时不派用途的钱。这是说,不要把养家糊口、养老防病、养育子女的钱全部投进股市,更不用说拿住房做抵押、拿银行贷款、拿亲朋好友处借来的"违规资金"炒股了。
  "闲时间"指的是工作之余,把"炒股"作为一桩"闲事"来做,不能把"炒股"当主业,也不能把"炒股"当成"再就业工程",更加不能置本职工作于不顾,在上班时间或办公时间炒股

  "闲心"指的是当你还有多余的时间和多余的精力之时,静下心来认真寻找下一个投资目标,慢慢翻检自己的投资成果,适当关心一下自己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分布情况。

  有点"三闲境界",并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投资的智慧作为铺垫,更需要投资者本身的自律和自省,才能达到的境界。

  具体说来,要告诫投资者的内容应该有这样几条

  一是"要悠着点",千万别把炒股票当成唯一的营生。有空闲的时间,可以学习一些股市运行的基本规则,可以对自己关心的上市公司做些分析研究,可以对自己的金融资产做些适当的规划和调整,但千万不能天天忙着追涨杀跌。
  二是"要远一点",和股市保持一点距离,不必分分秒秒都关注着它,注意力过于集中,对自己对股市都不是好事。股市持续上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场外人士加入,多种市场力量的博弈变得越来越复杂,因而近期各种小道、谣言、传言多了起来,常常在市场上不胫而走,兴风作浪,投资者如果听风就是雨,并据此操作,很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是"要平心静气一点",不要抱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入市。股市并不是包赢不亏的赚钱机器,不可能买什么股票都赚钱。虽然今年前几个月出现了从年初2600多点直奔4000点的快速涨势,但这种爆炸式上涨的行情是不可能复制的,快速"致富"的赚钱效应也是不可能持续的。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所以不能让盲目乐观的情绪弥漫成整个市场的情绪,从而演变成一种"集体疯狂"。要有风险意识,要用一种"闲心",也就是平常心,来对待股市的涨涨跌跌和赚多赚少,你才能真正获得投资的乐趣

 

  监管层希望以柔克刚股票
  4000点之上的狂热,管理层密集政策的出台,让不少老股民重温起1996年十二道金牌打压股市的经典记忆。当十多次调控手段都未奏效的情况下,管理层最终祭出了利器。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并对股票交易设置涨停板限制,开市后,大面积的股票跌停终于给市场降了温

  股指站上4000点以来,随着市场的日益疯狂,管理层先后对股市发出了四道金牌。

  5月11日,中国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
  5月21日,央行打出史上最强调控组合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
  5月22日,证监会颁布《限制证券买卖实施办法》,规定在调查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时,可对被调查事件当事人及其他相关账户的买卖行为采取限制措施。

  5月24日,中国证监会再次发出警示,提醒投资者认识股市风险,督促券商开展投资者教育。
  目前来看,监管层的调控手段是以提示风险为主,属于较为温和的措施,很明显,监管层目前采取的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政策降温意图非常明显

  监管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密集抛出调控措施,已经显示出了降温股市的决心。
  今年的大牛市,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很多新股民胆子大,风险意识差,缺乏严格的选股流程和操作纪律,但在疯狂的行情中收益却很高。一些缺乏业绩支撑的题材股被大肆炒作,部分绩优蓝筹却无人追捧。而在财富效应的示范下,更多的新资金涌入股市,一定程度上堆积了系统风险。为了防患于未然,监管层选择了主动出击。
  加息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一定程度上能够扭转资金从银行向股市的流动趋势;连续两次提示投资者风险,是希望投资者主动体会监管层的意愿,客观上减轻人们疯狂入市的步伐;颁布法规加大对操纵证券、内幕交易的打击,更是希望股市能够持续、稳健地发展。
  而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对市场的持续走强还是持谨慎态度,一系列的调控政策颇值得投资者体会,如果已出台的措施仍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不排除会继续推出调控政策的可能。
  B资金新资金入市热情空前高涨
  场外资金大规模入市的步伐,犹如一辆高速前进的火车,无法阻挡。虽然目前的流通市值已超6万亿,但站在场外观望的资金更多,稍有调整,他们就会立马抢进,这就是目前市场高烧不退的原因。

  两市账户总数下周过亿
  自证监会进行风险提示,股指于4000点附近展开震荡之后,市场人士曾一度判断新股民入市速度会大减,市场也将因此步入休整期,但事实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自证监会首次风险提示后,伴随着"5·15"大跌的出现,新股民开户数出现短暂回落,A股日开户数于5月15日跌破30万户,5月17日达到一个23.2万户的低点,但随后新股民入市速度再度回升,本周四重新突破30万户大关,达到31.6万户的高位。
  截至5月24日,两市账户总数已达到9944.61万户,以目前的开户速度,下周初两市账户总数将过亿。

  从开户数这一数据的变化来看,居民投资股市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指数的高企和管理层的风险提示而下降,而在目前这种散户化的市场之中,正是源源不断的散户新资金对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保证了市场可以维持高位运行

  在资金推动型上涨过程中,资金的萎缩和枯竭将是市场方向发生转折的关键,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已经超过18万亿元,已经超越了2007年4月末中国居民户的存款总量,而这一数据为17.37万亿元,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将发生转折呢?
  新增资金神奇的乘数效应
   一位知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总市值超过了居民总存款,但是由于目前A股市场接近三分之二的股票还是没有真正可流通,可供买卖的股票流通总市值只有6万多亿元,从这一数据看与居民存款的差距还是不小。
   他进一步指出,即使现在立即进入全流通时代,只要市场信心不受影响,资金对股指的推动力仍然很强,因为即使只有中国17万亿居民储蓄中的30%进入股市,也会给股票市值带来极大的增加。

  虽然表面上只有5.1万亿元的"真金",但是它带动的股票市值增加却不只五六万亿元。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在股市上升阶段,每一元新增保证金推动流通市值的增长大约在4元左右,这是资金在股市中的乘数效应,那么对应5.1万亿的储蓄资金流入,流通市值的增加值应当是20万亿左右。

  考虑到大股东为了维持控股权,大约有40%的股份会处于事实上的"不流通"状态,那么5万亿储蓄带动的总市值增长就是34万亿,与目前20万亿的总市值相比还有不小空间,因此潜在的上涨动力依然强劲,影响资金进出的关键还是股民的心态。


  C市场缩量将是变盘信号
  本周,市场在抵抗住政策的调控组合拳后稳步上扬,周四攻上4200点关口,成交量也是大幅放大,个股更是全面活跃,给人一种突破前期整理平台的感觉,后市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操作上具体应该注意些什么?
  为何巨量难言见顶

  虽然股市的历史一次次告诉人们,群众运动制造出的巨量成交并非好事,但目前的市场现状却在对抗这一观点,巨量之后还是巨量,天量之后还有天量。

  当沪深两市2000亿元的日成交已经司空见惯之后,目前又连续数日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而本周沪深两市的周成交双双刷新历史记录,沪市周成交破万亿元,高达1.15万亿元,深市突破5000亿元,达到5800亿元,巨量成交与见顶的关系真的将就此改变吗?

  业内人士认为,天量天价的传统经验并未改变,而目前的问题是市场每天都能够维持巨量,不管收阴线还是阳线,不管是涨还是跌,也不管是出台利空还是利好,空头的抛盘总是能被消化于巨量之中,无法形成持续的抛压,而一旦出现成交量大幅萎缩,真正的危机才会来临,此时由于抛盘无法被市场全部消化,将导致卖方压价抛售股票,从而形成持续的下跌。

  所以研判市场的拐点,必须紧盯成交量的变化,一旦连续出现明显缩量,投资者就应该高度警惕。
 

  4000点上的生存法则
  本周A股投资者在4000点上方依然可以喜笑颜开,但B股投资者却是悲喜交加,不少B股连续跌停之后又在周末从跌停拉至涨停,这种风险教育也许是未来A股的预演,那么普通投资者在4000点上究竟应该如何生存呢?
  就大盘而言,业内人士判断,虽然管理层降温意图明显,但4000点上方资金与政策仍将维持短期脆弱平衡,大涨或者大跌的可能都不大,其有两大理由。

  首先,从管理层的几道金牌来看,其用意和目的都不太一样。其中前后两次提示投资者风险,并强调"买者自负",明显是采用温和手段为市场退火,因此短期内下猛药的可能不大;与此同时,管理层打击内幕交易和庄家操纵的力度持续加大,本周又有《限制证券买卖实施办法》的推出和天山股份原高管被行政处罚,说明管理层更多的是在净化市场,打击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而不是直接打压市场,志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其次,目前的市场资金依然十分充裕,由于本周的上涨,下周的开户人数相信会再次突破记录,总账户即将过亿,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本周有媒体报道透露,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认为当前"全民炒股"的观点可能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么严重,虽然股市开户数已达到9000多万,其中的活跃交易者可能只有3000多万人,言下之意,投资者的增长潜力依然不小。

  蓝筹股的机会大于风险
  就个股而言,"风水轮流转"是股市的基本法则之一,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去年低迷的低价股成为了今年的明星股,因此在低价股上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者,应该将目光战略性地转向在上半年低迷的蓝筹价值股,毕竟这些公司透明度高,管理优秀,业绩成长性也不输给不少低价题材股。
  当5元股几乎被消灭殆尽,两市平均股价超过10元之时,这些优质上市公司的下跌空间更是被完全封杀,未来上涨的概率远远大于下跌概率,而投资者需要的只是多一点耐心。央行还有"三道令牌"可发 还有多少"利空"来袭

  本周A股走势再次显示了强悍的一面,央行宣布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外汇放宽等三道"令箭"齐发,但是本周股市仅仅用了15分钟就轻松化解。同时,包括证券会、银监会等部门近期也出台了相关调控政策。但是这些都没有能够打压住股市"疯牛"的大幅爬升。 通吃岛证券,证券通吃岛,中国证券投资者的网上家园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为了让股市能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健康,后续不排除将会继续出台调控政策,那么今年将有哪些调控"空弹"出现呢?

 

  央行还有"三道令牌"可发
  经济学家预测,如果宏观经济继续过热(投资增长过快、CPI发烧不退),估计最快7-8月将再来一次加息。最近来看,本周猪肉等肉食品价格翻番,不排除CPI继续高企,所以很有可能会再次加息27个基点。

  同时,为了抑制信贷和投资过快,今年央行可能会以每次50个基点的速度提高银存款准备金率,年内还有2-3次的可能性居高。
  此外,央行还会成立联汇公司,据称该公司初步有2000亿美金的投资额度,紧缩流动性。
  证监会一"打"一"放"
  作为股市的直接管理者,证监会应该说是最有调控手段的,从目前来看,应该是有一"打"一"放"。
  一"打",就是打击不法证券行为。本周出台《限制股票买卖办法》就是对非法坐庄的约束。
  一"放",尽快但稳妥地推出股指股货和融资融券业务。从目前的市场预测来看,今年8月份,可望出现股指期货。
  此外,中国证监会还可以加快红筹股回归等手段来调节股指。

 

  财税部门有"两税"手段
  最近,有关提高印花税和资本税的传言已经被财政部及税务总局所否定,但是后续股市继续疯涨的情况下,国家有可能会使出这两招。
  比如,实行差异化印花税,比如持有证券达到1个月收千分之二,不到1个月收千分之三,超过3个月,只收千分之一。
  差异化资本利得税:对于这一项,短期内无条件实施无差异化的资本利得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如果实施差异化资本利得税,则可能,例如:持有低于1个月,收取单笔盈利的20%;持有1-3个月,收单单笔盈利的15%;超过3-6个月,只收单笔盈利的10%;持有超过6-12个月,只收盈利的5%;持有超过1年,免收。 
    其中的活跃交易者可能只有3000多万人,言下之意,投资者的增长潜力依然不小。

  蓝筹股的机会大于风险
  就个股而言,"风水轮流转"是股市的基本法则之一,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去年低迷的低价股成为了今年的明星股,因此在低价股上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者,应该将目光战略性地转向在上半年低迷的蓝筹价值股,毕竟这些公司透明度高,管理优秀,业绩成长性也不输给不少低价题材股。

  当5元股几乎被消灭殆尽,两市平均股价超过10元之时,这些优质上市公司的下跌空间更是被完全封杀,未来上涨的概率远远大于下跌概率,而投资者需要的只是多一点耐心。局面越来越复杂 央行政策调控的空间越来越小

  5月21日,央行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央行的政策影响在短短的40多分钟里迅速稀释。以上证综指为例,全日收报4072点,上涨1.04%。

  股市并没有理会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并在此后一周屡创历史新高。

  上述政策在5月18日--这一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已经结束之际发布。央行三箭齐发: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上调。而自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工具运用的频度已经是历史最高峰。

  在股市盛宴背后,储蓄资金正在经历着一场从银行到股市的大搬家;面对央行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应接不暇。而市场预期,进一步紧缩措施已经待命。但是央行所面临的局面愈加复杂,专家说,可运用的政策空间因受到各方因素的牵制已经缩小。


  银行找钱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发出资金净拆入信号的同时,中国农业银行也在银行间市场大量拆入资金。

  "我们现在整天都在拆借资金,资金紧张啊。我们已经准备给央行打报告了。再这样调下去,商业银行哪儿行啊。"农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马上又要交几百亿元的存款准备金了,"我还要找钱呢。" 
  银行的资金紧张状况与其自身的客户结构及其资产负债结构息息相关,因而面对同样的政策,不同的银行感受不一。

  兴业、交行等表示,资金压力并不算大,而中行也表示,自己的信贷发放比较均衡,资金不太紧张。而在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并没有上升,亦说明除了个别商业银行外,整体资金面仍较为宽松。

  从资金面来说依然支持贷款增长,但不少银行却表示收紧信贷是必然的。比起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一次次的窗口指导及定向央票惩罚似乎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约束更加奏效。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已经放缓了信贷投放步伐,并收紧了下属分行的信贷投放额度。

  在股市高歌猛进的同时,由于市场普遍强烈预期新一轮加息周期已经到来,债市再受重创。中信证券债券交易部人士指出:"作为债市风向标的央票利率走高,必将引导市场利率上行,从而导致债券价格走低。在未来加息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债市很难回暖。"
  债券是商业银行资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规模数以万亿计。 
  过热之忧
  今年前四个月,尽管央行采用了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定向票据惩戒、窗口指导、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各种手段,但是收效甚微。相反,流动性过剩、投资反弹、消费物价指数(CPI)上行、信贷猛增、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等,依然如影相随甚至加剧。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处处长祝宝良认为:"这次央行的调整主要是针对宏观经济。"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预期,投资正在从偏快向过热发展,反弹的压力较大。数据显示,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594亿元,同比增长25.5%,比1-2月份加快约两个百分点。
  5月23日,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控制投资反弹仍是宏观调控的严峻课题",传达了决策层对当前形势的判断。

  而作为抑制投资的一项重要途径--信贷,在央行频繁的政策面前,抑制效果甚微。今年前四个月,新增1.8万亿元,超过了2006年新增贷款的一半。3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958亿元,但4月份却同比多增1058亿元,信贷反弹势猛。
  对央行货币政策构成威胁的除了投资和信贷,还有CPI。由于肉蛋涨价因素及资源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等,CPI依然表现出较强的上涨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认为,五月份的CPI数据很可能在4月份的基础上继续上行。能否切实稳定物价,稳定民生,实现年初设定的CPI增长3%的目标,成为央行的一大考验。
  另一方面,尽管央行从未正面表示将股市纳入调控之列,但是不少专家认为,股市的上涨已经触动了监管层敏感的神经,而这次央行采用如此迅捷、严厉的手段,显示了高层对于股市会否诞生泡沫的担忧。
  迄今,股市依然以日均30多万的新增开户数增长,甚至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钱正涌向那里。央行上海总部近日发布的4月份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仅上海地区储蓄存款分流至资本市场的资金总额就超过了700亿元。

  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央行的行动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国内的目标即股票,估计有一些中央的官员开始担心股票价格太高了。第二个目标是国外的目标就是中美开始的战略经济对话。"
  当地时间5月2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所达成的协议中,美国国会最关心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但在会谈之前,中国已经放宽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幅,而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连续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政策临界
  投资、物价、资产价格等持续向上并趋于过热的形势显示,央行此前的调控措施效果不佳。现在,央行所面临的调控局面愈加复杂,可运用的政策空间因受到各方因素的牵制而缩小。
  银河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均认为,央行针对当前的市场反应可能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加息和准备金率的上调只是时间选择问题,多家机构预测今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13%-15%不成问题,而改变目前负利率的状况也迫在眉睫。
  但就利率工具而言,此前央行一直通过谨慎加息的方式刻意保持与美元的息差,以抑制热钱的涌入,而目前美元已经停止加息步入降息区间,如果人民币继续小步慢走缩小与美元的差距,势必加大汇率升值的压力。
  就存款准备金而言,交通银行资金部人士指出:"从央行来说,回笼同等数量的货币它的成本比央票低得多。但是,它对商业银行资金的缩定是硬性的,不像央票一样可以根据市场资金情况随时作出量的调整。"而且,这个工具的使用将大量银行资金以低于资金价格1个多百分点的利率上存央行,不利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及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进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产生影响。

  而不管是怎样的政策组合,如果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都可能使央行付出巨大成本的政策化于无形。中国银行研究专家谭雅玲说:"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投资和投机冲动是影响调控效果的主要因素,预期心理和技术推力是干扰调控效率的辅助因素,市场基础工具和产品匮乏乃至低效是制约调控预期的核心因素。市场基础因素不配套或不谐和使金融调控主旨难以奏效。"加强监管但不干预股市运行
  21世纪经济报报道,中国上证A股指数越过4000点后,机构大肆唱空,监管频频,市场仍不为所动,续创新高。暂且不去判断股市是否有泡沫,大盘从3000点几乎马不停蹄的冲破4000点,至少应该进行技术性调整,但市场少有人做空,甚至股民中间开始流行《死了都不卖》的宣言性歌曲,惜售情结严重的市场也就难以做出调整。

  证监会的资料显示,真正活跃的账户只有3000多万,与"全民炒股"相差甚远。是不是股民过于疯狂投机呢?不尽然。在目前的制度下,面对当下受损以及未来风险,中国却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购买并持有股票,实际上是不甘做"鱼肉",与相关政策以及传统股市秩序博弈。
  所谓与相关政策博弈,就是购买股票以对抗通胀。2003年来,人民币汇率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国内也由于顺差过多带来流动性过剩以及投资过热,如选择人民币大幅升值会造成通缩局面。自2005年起,政府开始要素价格改革,通过循序渐进提高被低估的要素价格,可提高中国出口商品成本,即以内部通胀对冲外部升值压力,以要素价格改革替代汇率改革,这场可能持续到今年秋天的改革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通胀。由于今年夏粮收购托底价格将高于去年,农产品价格维持走高趋势,再次提高水、电、气等公共品价格的计划也将付诸实施,因此,中国通胀不可避免。
  中国流动性过剩和产能过剩并存,使被控制的利率不可能大幅抑制通胀(也不可能抑制人为通胀),以免造成投资以及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名义利率只能被动确认被低估的CPI,通常认为,中国实际利率为负。对百姓而言,通胀意味着已有储蓄因购买力下降而贬值,为保值或增值,只有购买房产或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年初散户大量涌入股市既与挣钱效应有关,也与粮价带来的通胀开始显化有关。

  当前,股市难以调整也反映了市场内部的利益博弈。当前,一般是正规机构和私募资金"坐庄"主导行情。此轮牛市之初,参与者不明就里,后市更出人意料,达2000点后,私募资金开始撤离以避风险,机构主导的大蓝筹行情将指数拉至3000点,踏空的私募资金此时介入高市盈率的、亏损的、ST的所谓"垃圾股",同时,正规机构陆续减仓,而私募资金以及散户开始爆炒"垃圾股"以及其他股票,大蓝筹则持续调整。因此,4000点时踏空千点的QFII以及国内券商分析师一起唱空股市被舆论认为是"阴谋",配合监管部门的担忧来打压市场抢筹,恢复他们呼风唤雨的"老秩序"。因此散户肯定不愿将手中的筹码放空,自牛市以来,空头大都损失惨重,散户有前车之鉴。
  有专家认为,中国股市出现结构性泡沫,大盘蓝筹股市盈率较为合理,而垃圾股泡沫严重。指责股民狂炒酿成垃圾股泡沫实属避重就轻,因为"垃圾股"泡沫的导火索是相关政策:多数ST公司被地方国资或证管办部门积极营救,实施资产注入、重组、借壳等资本运作,而非国资控股ST公司则伙同私募资金,搞同样运作,并公开重组的意向,较低的股价和重组后可能的数倍收益都给投资者强烈投机预期,市场焉能不炒?
  此外,一系列的制度性因素也刺激了转型中的中国股市,比如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资产重估就需要一个混沌的市场来确认,难以避免泡沫;央企整体上市和重组兼并、2008年税改等政策预期也被透支,新会计准则可能被利用于业绩的虚构,新股发行价格过高等,都为股市推波助澜。如果中国股市存在泡沫,主要是制度刺激,诱惑居民狂炒。随着证券开户数越来越多,政府应加大资产供给,加快蓝筹上市步伐,同时,监管部门应该严肃监管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以及内幕交易,并防止金融借贷流入股市,即加强监管但不干预股市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