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脑传到手机的照片:声优≠配音演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41:07

声优≠配音演员

(2009-11-12 ) 标签:

声优

配音演员

杂谈

一、声优的概念

“优”这个字,在日文中的意思大致是“演员”“表演者”。追根溯源,这个意思还是来自于中文,在我国古代就称梨园中的戏子为优伶。声优,顾名思义,是用声音来表演的人,即我们日常所说的配音演员。在日文中的发音是seiyuu,英语中称为CV(Charactor Voice),也有称为cast的。

传统意义上的声优其活动范围在于外语片,动画以及电玩游戏的配音工作,基本上都是隐于幕后的。而日本国内声优界目前正处于一股名为“偶像声优时代”的热潮之下。其特征是许多年轻声优们通过进行大量配音以外的活动来扩充自己的演艺生命,使声优成为了演艺界的一种新形式偶像。

在日本,声优是有其所属的事务所的。一般的配音工作,也大多由事务所接洽。比较出名的有青二 PRODUCTION(林原惠美、绿川光等所属),81 PRODUCE(关俊彦所属)还有东京俳优生活协同组合(关智一所属)等。当然,也有如横山智佐般的自由配音员。声优的事务所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跳槽”的情况存在.

声优们在进入事务所从事配音工作之前,必须先在声优养成所中学习。学校的训练课程十分庞杂,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学念剧本、练习肺活量和做变声练习之外,还有大声喊叫与狂笑练习,甚至还有竹剑的练习,用来训练声音的瞬间爆发力。在学习期满后,由于大多数的声优养成所和事务所都有挂钩因此,毕业生就能进入事务所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声优了。

二、声优的存在价值

一部成功的动画而言,或许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必不可少的是剧情、画面及声效三大要素。声效包括了音乐与配音,好的配音,对于整部动画而言具有画龙点睛的决定作用,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主题思想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配音来完成的。而决定配音优劣的,就是声优了。日本动画之所以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独特而有个性的人物角色。然而,如果没有声优在幕后为这些生动鲜明的人物注入说话,欢笑,哭泣,愤怒等人性化的感情,赋予人物真实的生命力,那么,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恐怕只能是由画家或计算机泡制出来的会活动的色块吧。从这一点上说,声优对于一部动画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存在,声优配音水平的高低,影片配音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动画的观赏性与娱乐性。

三、声优的社会地位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广播剧时代),因为广播是主要的娱乐渠道,声优在社会大众中可称得上是“巨星”般的存在。但随着六十年代电视的普及和节目的多样化,其他类型的艺人特别是电视演员迎头赶上,逐渐取代了声优在大众心目中的位置。而声优因为依附角色,声音表演居多,不能“抛头露面”这些劣势,渐渐失去了曝光的机会,变成了艺人中最“默默无闻”的团体。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第二次声优热潮的影响下才产生改变。从八十年代起,从大热的动画作品中走出了一群明星声优,他们主持电视节目,在电视连续剧中扮演角色,接连发行唱片,作为全方位艺人夺回了大众的视线。不过这种情况下,观众和听众对他们作为“声优”的身份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声优整个业界受到的关注还是较少。

伴随着这些年来动画和声优业界的不断发展,声优们在日本甚至全球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变成了动漫产业一个构成要素。经济公司对声优的运作方式也和对电视演员、歌手等的越来越相近,为他们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曝光机会。不过,尽管如今声优已经越来越脱离角色和作品的束缚,有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作为个人的魅力,但在大众包括声优粉丝的认识中,声优与其他类型的艺人多少还是有区别的。比起电影演员、电视艺人和歌手等,声优给人的感觉更为朴实,距离自己更近,没有其他艺人那么星味十足、高不可攀,而是能靠着演出过的角色让观众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因此,比起大众偶像那种广泛而浅薄的认识度,声优的支持者尽管面比较窄,但程度都极深。

四、声优的家世出身

第一类是从中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作为童星从属于大公司的剧团边表演边培养演技,在高中毕业的年龄开始从事配音工作,之后大部分都成为了第一线的演员和声优。如坂本千夏(代表作《不思议游戏》柳宿、《绿林寮》如月瞬)、新山志保(代表作《美少女战士》星野光、《CLAMP学园探侦团》鹰村苏芳 )。

第二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剧团作为舞台演员被动画相关人士发掘,后来成为声优的例子。

第三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去专门的声优养成学校深造。学生时代对声优工作憧憬的人们往往都会选择这条路,这也是一个普通人想要成为声优的最简单的选择。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可以由这条路圆梦,但是从这条道路上成功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第四类则是从原来其他行业或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转行成为了声优。比如由原广告代理店电通的职员转为声优的永井一郎(代表作《龙珠》鹤仙人等)

五、声优的兴盛经历

第一期,在日本民办电视草创期,节目不足,大量引进国外电视节目进行日语配音。这个时期的声优人气很高,然而年代距今已经久远。这个时期的中心人物是野泽那智。

第二期,是与在1970年代的动画风潮一起涌现的声优旺盛期。当时大量动画涌现(以少年漫画中的热血、友情、胜利为主),因为主流是少年漫画的关系,所以一时间美少年到处都是,而为美少年配音的声优自然成为了人气集中的对象。不管声优本人相貌如何,只要他配的动画人物够帅够美,也会跟着受欢迎。

第三期,是在1990年代后半开始的。将声优偶像化、大量推出与声优有关的周边。通过无线电节目、OVA、活动、网络等等传媒将声优的名字作为品牌打出去,既有广告效果又可增加知名度。但也产生一种变化,就是开始要求声优本身的容貌。时至今日,声优已经被完全偶像化,一提到子安武人、林原惠美、保志总一朗、石田彰之类的名字,可以说在动漫迷中是人人皆知。

六、声优在日本以外的命运

配音演员在日本被偶像化的现像,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是较少见的。邻近的韩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等,配音演员往往只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人员,戏剧或影片片尾的工作人员列表也很少打出配音演员的大名,虽然声音表情也是戏剧中重要的成分之一,但在各类媒体相关颁奖典礼,却无专设奖项来鼓励优秀的配音演员。有些动画及电影主角的配音工作,是由知名艺人担纲而非专门的配音演员。

配音在中国以艺术自居,而声优本身却是一种娱乐化的产物。请大家切记不要将声优和中国的配音划上等号,声优≠配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