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穿墙管要封堵吗?:人生必读之八十八——《百年孤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4:04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全书近三十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

    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名字是与魔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独》就是展现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之作,因此,以此书为标志,魔幻现实主义流派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读过他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极善用绚丽而无羁的想象构造出一仿佛神话的世界。《百年孤独》因为他独到的艺术成就而让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马尔克斯也因此而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二十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至此才广为世人接受,人们也因此开始阅读这一文学流派的其他作品。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七十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的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溶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他在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苦妓追忆录》,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酝酿达十数年之久,1965年开始创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著”、“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这部小说的故事是说,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因此遭到邻居阿吉拉尔的耻笑,霍塞杀死了阿吉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了两年多的奔波,来到一片滩地上,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贡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贡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霍塞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人,他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便想用它来开采金子。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便试图研制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他从吉卜赛人那里得到航海用的观像仪和六分仪,通过实验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他不满于自己所过的贫穷落后的生活,他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

    他带一帮人披荆斩棘干了两个多星期,却以失败告终。他痛苦地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后来他又沉迷于炼金术,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乌苏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活了一百十五至一百二十岁。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有两男一女。老大霍塞·阿卡迪奥是在来马贡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路上长大,像他父亲一样固执,但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想象力。和一个叫皮拉苔列娜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在一次吉普赛人来马贡多表演时又与一名吉普赛女郎相爱,于是他选择了出走。后来他回来了,但是性情琢磨不定。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雷贝卡结婚,但被赶出家门。

    老二奥雷良诺生于马贡多,在娘肚里就会哭,睁着眼睛出世,从小就赋有预见事物的本领,少年时就像父亲一样沉默寡言,整天埋头在父亲的实验室里做首饰。长大后爱上镇长千金雷梅苔丝,在此之前,他与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奥雷良诺·霍塞。他美丽的妻子被阿马兰塔意外毒死后,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一生遭遇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对准心窝开枪自杀,可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跟十七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十七个男孩。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贡多寻根,却被追杀,一星期后,只有老大活下来。奥雷良诺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二十五条时,就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

    老三是女儿阿马兰塔,爱上了意大利技师,因为情爱的不如意,她故意烧伤一只手,终生用黑色绷带缠起来,决心永不嫁人。但她内心感到异常孤独、苦闷,甚至和刚刚成年的侄儿厮混,想用此作为“治疗病的临时药剂”。然而她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三代人只有霍塞·阿卡迪奥的儿子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的儿子奥雷良诺·霍塞。前者不知生母为谁,竟狂热地爱上自己的生母,几乎酿成大错,后来成为马贡多的从未有过的暴君,贪赃枉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后者过早成熟,热恋着自己的姑母阿马兰塔,因无法得到满足而陷入孤独之中,于是参军。进入军队之后仍然无法排遣对姑母的恋情,便去找妓女寻求安慰,借以摆脱孤独,最终也死于乱军之中。

    第四代就是阿卡迪奥与人私通生下的一女两男。女儿俏姑娘雪梅苔丝楚楚动人,散发着引人不安的气味,这种气味曾经把几个男人置于死地。她全身不穿衣服,套着一个布袋,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服上。这个独特的姑娘世事洞明,超然于外,最后神奇地抓着一个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永远消失在空中。

    她的两个弟弟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是孪生子。阿卡迪奥第二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当监工,鼓动工人罢工,成为劳工领袖。后来,他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遭到军警的镇压,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幸免。他目击政府用火车把工人们的尸体运往海边丢到大海,又通过电台宣布工人们暂时调到别处工作。阿卡迪奥四处诉说他亲历的这场大屠杀揭露真相,反被认为神智不清。他无比恐惧失望,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他都呆在这个房间里。

     

    奥雷良诺第二没有正当的职业,终日纵情酒色,弃妻子于不顾,在情妇家中厮混。奇怪的是每当他与情妇同居时,他家的牲畜迅速地繁殖,给他带来了财富,一旦回到妻子身边,便家业破败。他与妻子生有二女一男,最后在病痛中与阿卡迪奥一同死去,从生到死,人们一直没有认清他们兄弟俩儿谁是谁。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是奥雷良诺第二的二女一男,长子霍赛·阿卡迪奥儿时便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去学习,母亲希望他日后能当主教,但他对此毫无兴趣,只是为了那假想中的遗产,才欺骗母亲说他在神学院学习。母亲死后,他回家靠变卖家业为生。后发现乌苏拉藏在地窖里的七千多个金币,从此过着更加放荡的生活,不久便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大女儿梅·雷梅苔丝爱上了香蕉公司汽车库的机修工毛里西奥·巴比洛尼亚,母亲禁止他们来往,他们只好暗中在浴室相会,母亲发现后禁止女儿外出,并请了保镖守在家里。毛里西奥·巴比洛尼亚爬上梅家的屋顶,结果被保镖打中背部,后来死掉了。梅万念俱灰。她母亲为家丑不外扬,将怀着身孕的她送往修道院。

    小女儿阿马兰塔·乌苏拉早年在布鲁塞尔上学,在那里与飞行员加斯东结婚,婚后二人回到马贡多,见到一片凋敝,决心重整家园。她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仅在三个月就使家园焕然一新。她的到来,使马贡多出现了一个最特别的人,她的情绪比这家族的人都好,她想把一切陈规陋习打入十八层地狱。她决定定居下来,拯救这个灾难深重的村镇。

   

    布恩迪亚家的第六代是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独中长大。他唯一的嗜好是躲在吉卜赛梅尔加德斯的房间里研究各种神秘的书籍和手稿。他甚至能与死去多年的老吉卜赛人对话,并受到指示学习梵文。他一直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但对中世纪的学问却了如指掌。他和布恩迪亚拒绝收留奥雷良诺17个儿子中唯一幸存的老大,导致其被追杀的人用枪打死。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姨母阿玛兰塔·乌苏拉,并发生了乱伦关系,尽管他们受到了孤独与爱情的折磨,但他们认为他们毕竟是人世间唯一最幸福的人。后来阿玛兰塔·乌苏拉生下了一个男孩:“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他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阿玛兰塔·乌苏拉也因产后大出血而死。

    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当奥雷良诺·布恩迪亚看到被蚂蚁吃的只剩下一小块皮的儿子时,他终于破译出了梅尔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题辞是:“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贡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永远地消失了。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七十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的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溶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两百节车厢,前、中、后共有三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本书的神秘气氛。如写普罗登肖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地亚一家,便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有关飞毯以及俏姑娘雷梅苔丝抓住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引伸;而马贡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纪》中有关洪水浩劫及诺亚方舟等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采用这些民间传说时,有时把它们作为现实来描写;如好汉弗朗西斯科“曾和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塔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等等。有时则反其意而用之,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居然能离地十二厘米,以证明“上帝有无限神力”等等,显然是对宗教迷信的讽刺和嘲笑。

   

    本书中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且有意义的,应首推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贡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们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另外,作家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由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串始终的。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8岁儿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说颇感欣慰。这是很深刻的评判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与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拉美世界只有博尔赫斯等少数作家可以媲美。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学风。魔幻现实主义也被认为是具有创意的写作手法之一。

   

    不知道是为什么,马尔克斯没给中国版权。1991年,“伯尔尼国际版权公约”生效后,中国有好几家出版社,都曾想买下它的版权,但都被马尔克斯代理人开出的五年二十五万美元的版权费吓退了。而随着拉美文学近年来在中国的阅读热潮的衰退,对《百年孤独》感兴趣的出版社更是所剩无几了。故坊间全是非法出版,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百年孤独》主流出版社(人民文学、上海译文、译林等)都不出该书的原因。大概要等老马死后五十年,版权成为公版才行吧。

    中文版《百年孤独》曾经有好几个版本:北京《十月》杂志在该书获奖当年就部分选译了《百年孤独》;同年,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推出一套《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其中以《一百年的孤寂》为名翻译了《百年孤独》,译者宋碧云;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在1982年推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让马尔克斯和拉美文学在国内一下火了起来,随即在文学界引领了魔幻现实风格的创作潮流;两年后,《百年孤独》在内地同时出现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两种译本,前者的译者是高长荣,由英译本转译而成,后者的译者是黄锦炎和沈国正,根据布宜诺斯艾利斯南美出版社1972年版由西班牙语直译而成,尤其受到读者的欢迎,后来这一版本转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上海译文出版社还推出了珍藏本《百年孤独》。中国有不少作家在写作生涯中都受到《百年孤独》的影响,如莫言、张贤亮、余华等人。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1人  |  分享到:          阅读(363)| 评论(6)| 引用 (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