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共享联系人怎么用:肖鹰:韩寒要破解质疑 需要越过“三重坑”(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41:55

                             肖鹰:韩寒要破解质疑 需要越过“三重坑”(3)

  三号坑:“天才韩寒”的“遗忘能力”

  在连日来的质疑中,质疑者方舟子们纷纷指出,韩仁钧和韩寒父子回应质疑的博客文章、既往韩父的《儿子韩寒》、韩寒自己书中的一些旧文,关于他们父子俩究竟是谁为韩寒参赛“新概念作文大赛”报名、寄稿,究竟韩寒写作《三重门》在何时等涉及质疑韩仁钧是否为韩寒代笔写作《杯中窥人》和《三重门》的一些关键线索的说法,不断出现“前后不一、相互矛盾”的情况。

  针对韩寒父子说法的矛盾,方舟子指摘说:“你前后供述对不上、和你父亲供述对不上的,都是涉及你的人生重大事件的问题(新概念作文大赛、《三重门》的写作、语文成绩的好坏等等),岂是一‘无关大局的小问题?’十三年前的今天我做什么我不一定记得清楚,但是十三年前我干过的大事(例如首先在网上批邪教)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可是记得清清楚楚,不管何时叙述,都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及其亲人对一件事的说法不一,反复无常,说谎的可能性就很大。刑侦警察就是这么破案的,文本考据也是这么研究的。”( 方舟子《点评韩寒及其父亲的回应》)

  韩寒则回应方舟子说:“至于有几次我前后供述对不上,我和我父亲供述对不上,这些都是无关大局的小问题,毕竟十多年过去了,谁还能记得那么清楚,在电脑前的朋友,十三年前的今天你在做什么?甚至十三年前的这个月你在做什么?如果十几年前的一切都能对的严丝合缝,能才叫串通起来对过口供。而这些有细微偏差的供述对事实毫无影响,无非就是类似我爸说十几年的某一天吃了一个鸡腿而我说我吃了一只鸡翅,这不能成为一个人不诚信的理由。如果抓住这些细枝末节的回忆偏差问题,那就是别有用心的无理取闹了。”(《我写下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呈堂证供》)

  对于“韩寒遗忘”(还应包括“韩父遗忘”),方舟子用“十三年前我干过的大事(例如首先在网上批邪教)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可是记得清清楚楚,不管何时叙述,都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说法”来驳斥,是没有充分理由的,在法庭则不会被采信。因为,用“方舟子不遗忘”,并不能推出和规定“韩寒(父子)不遗忘”。然而,在父子俩如此众多的冲突的矛盾说法之后,韩寒用“不关大局的遗忘”回应质疑,在不能提供铁证的前提下,质疑者当然又会掉进这个“韩寒(父子)遗忘”的坑中。

  “韩寒三重坑”不能庇护“文学天才韩寒”

  这次“质疑人造韩寒”事件一开始,我就发表博客文章表示:“人造韩寒”是一个只可以看清楚、不可能说明的当代中国文化“造星事件”――看清楚,依靠的是观察者的判断力;说明白,则必须提供铁证。质疑者质疑韩寒成名时期的作品,尤其是《杯中窥人》和《三重门》为韩父韩仁钧先生代笔,如果要确证,就必须提供的韩仁钧先生代笔原稿--这对于质疑者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这些原稿历史上是否有,今天肯定没有。

  29日韩寒公开表示起诉打假人士方舟子,称“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方是民)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代笔’其间造谣、对韩寒名誉造成损害”。方舟子回应将坚持对韩寒作品作者进行质疑,表示“古代有个乾嘉学派,通过收集资料,研究整理,证实了很多经典是伪书。”(钱江晚报,2012/1/30)我认为,质疑方不具备乾嘉学派考辨真伪典籍的条件,无论搜集多少材料,因为缺少铁证,都不能成为确证,而且最终必然坠入“韩寒三重坑”中。

  “韩寒”,在1999年以来的中国公共文化-社会生活领域,是一个以“文学天才”和“80后共公意见领袖”为定义的大众偶像。在中国网络空间中,韩寒的“意见影响力”是无人能替代的,他的博客文章《黄艺博是个好干部》一文(2011-05-04),仅有一个“. ”,不仅被推荐了新浪网首页,而且点击数超过200万;2010年,当韩寒最终以近90万票名列网络投票排名第二――超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韩寒”作为“80后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影响力已经具有了国际意义。

  现在,当面临着方舟子所代表的“造假质疑”的时候,具有“青年偶像”影响力的韩寒,用“三重坑”为屏障作为抵抗质疑。尽管我们看到方舟子式的“乾嘉考辨”质疑韩寒的胜利无期(相反方舟子已经陷入韩寒的“侵害名义”起诉),但我并不认为方舟子的质疑是没有意义的,更不认为“偶像韩寒”真正在“三重坑”后面得到了“捍卫”。方舟子无论最后会有怎样的失败,他代表的是对一个文化造星形成的“青年偶像”的理性质疑,这种质疑不仅有利甄别一个已经表现出严重疑问的“偶像”的历史真相具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于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要建立文化强国的中国进入理性的公共文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在方舟子所代表的理性质疑面前,现在自恃以“三重坑”而自保的韩寒,半月以来,不仅始终没有向公众表现那个曾经在13前的韩寒向中国公众显示“文学天才”,而且没有向公众表现一个公众人物在文明社会中应有的理性、诚意和责任。相反,韩寒在回应中用对质疑者的粗野谩骂和恶意羞辱表现了他自身的教养缺陷、平等意识缺乏,对自己言论的随意变更和失态伤人毫无反省,更表现了缺少公众人物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显然,作为一个“偶像人物”,韩寒并不懂得,在卫护自己的历史声誉的时候,不能以毁坏自己的现实声誉为代价。面对公众质疑,以理性、坦诚和负责的态度做回应,是一位公众人物卫护其社会声誉、保持公众信任的前提。

  在事件开初,回应方舟子通过文本分析质疑他的作品为韩仁钧先生代笔,韩寒说“这是最下流的招数,利用作家职业无法自证的特殊性,披着质疑的外衣,干着诽谤的勾当。”(《正常文章一篇》)如此回应质疑的态度,显然是违背民主社会的自由批评精神的。从媒体已经披露出来的信息,无论韩寒参赛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过程,还是他作为一个包括语文在内七科不及格的体育特长生却在16岁创作《三重门》这部汇集高密度知识信息并且表现出成熟深刻的成人视角,都存在严重的疑点。对一个多年来被社会接受为“文学天才”的作品产生作者真实性质疑,并且展开理性的分析、考辨,是中国社会文化理性进步的表现。这就方舟子所代表的质疑者做的工作。当韩寒将这样的质疑指控为“最下流的招数”、“诽谤的勾当”而进行恶意回应的时候,实际上也放弃了理性反驳质疑、合理自我澄清的机会。

  然而,过了半个月,韩寒似乎忘记了“作家职业无法自证的特殊性”,不仅在博客中用图文展示“写作《三重门》的手稿”,而且要用这1000页手稿上法院证明《三重门》是韩寒本人原原创,而非“被父代笔”。韩寒提供的手稿,如果获得司法验证,只能证明韩寒本人是手稿文字书写者,并不能证明韩寒本人是《三重门》的原创作者。韩寒需要提供铁证(直接证据)证明:父亲韩仁钧没有条件为他提供《三重门》原创。无疑,这比通过DNA证明父子俩没有父子关系还难――而且即使证明(当然我们相信不可能)两人没有父子关系,仍然不足以证明韩仁钧先生没有为《三重门》代笔。在这个意义上,“作家职业无法自证的特殊性”是可以成立的。其实,韩寒不理解,他需要而且可能证明的只是自己作为“文学天才”的创作力――他遭受质疑的根本正在于无论《三重门》写作的当时,还是后来的13年,韩寒不是合理表现,而是让公众对他的文学创作力产生严重质疑。

  其实,韩寒作为“青年偶像”的现实表现被质疑的强烈程度,并不低于他的成名之谜被质疑。在这个声像传播为主导的时代,韩寒刻意回避“上镜”,而唯数不多的两三次电视采访又给公众“表现不佳”――与博客中的“意见领袖韩寒”的敏锐、机智和犀利无法对上号,所以被质疑“人偶”。如果韩寒大胆(或慷慨)走出幕后,在镜头前直面公众,回应质疑。我相信,假如韩寒表现不负“偶像韩寒”,即使那个“文学天才韩寒”真“非天生”,公众也会宽容历史,爱惜今天的“韩寒”。

  最后我们要说,“韩寒三重坑”尽可以陷方舟子们的质疑于无期告胜,但并不能相反证明“文学天才韩寒”的历史和现实真实。如果韩寒但求庇护于“韩寒三重坑”,这三重坑本身也是他既有的社会声誉――准确讲“韩寒神话”――的陷阱,甚至韩寒在将来的侵权诉讼中胜诉方舟子,也不能改变局面。

  如果韩寒是破解质疑,他需要越过“三重坑”,走到公众的面前,证明16岁的自己不仅有能力、而且有时间和条件写作《三重门》,而且它确为自己的独立创作。(肖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