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ded汉语谐音:用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写的高考满分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42:48
用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写的高考满分作文 
魏青刚——没有故事的平民英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CCTV致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魏青刚  颁奖词 [考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心灵的缺口      一个日本人在海上救起了一个溺水的人,记者闻讯后便去采访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却对着镜头无奈地大摇其头。记者让他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他说:现在我想来还真是后怕呀!海水那么深,那么凉,那个人又那么重,有一刻我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了。我多么不愿意就这么死了呀。所以,我想这里告诉你们,我再也不愿意重复这样的人生体验了。从今以后,至少10年间,我决不再下海营救溺水的人——就这样。“英雄”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完美无缺,还是……请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规定的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文题透析]“英雄”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称号,拥有这个称号的一定是个完美无缺的人。这个话题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命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出既定的思维模式,独立地思考,进而实现人格的塑造。这个英雄说出了让我们惊讶的话,他为什么去救人?又为什么不愿去救人?其实很简单,正是英雄对生命的崇敬才使他毅然去救助生命,又是对生命的崇敬而使他毅然决定不再去救助生命。这是两种真实,一个人的道德价值体系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建成空中楼阁的。如果心灵有了缺口,那也不要怕,让卑微、卑琐的甚至是卑劣的念头都展示出来吧。“美好”与“丑恶”只有一线之隔,要知道,“美好”的种子常常会从“丑恶”的土壤中萌生胚芽,也只有展现真实的自我才是完美的自我。写作时可以指出:真实的才是令人亲近的,太完美的事物只可观望,所以我们无须在英雄身上配置过多的附加品,没有必要给英雄套上神性的光环,多几个“人”的英雄吧!如果能由现象深入本质,揭示在我们国家出现“神化英雄”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文章就更有深度,容易获得好评。 【满分作文】义信天下        气魄如虹,胸襟如海,屹立如山,意志如铁,一显身手,大展鸿图,英雄者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民族不乏人才,各朝各代亦不缺英雄。我们佩服勾践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赞叹赢政的唯才是举,一把利剑统天下;我们惋惜霸王的兵败垓下,一身傲气传人间;我们悲叹岳飞的精忠报国,忠胆义魂埋大漠。历来,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世界观、审美观对英雄的定义不同,有的人认为行侠仗义即为英雄,有的人认为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而去做事才是英雄,如蔺相如,如张艺谋《英雄》中的英雄;有的人认为一生坦坦荡荡、豪气冲天即为英雄,如项羽;有的人认为在生死关头能以死酬报知己、报答国家即为英雄,如荆轲等等。这些英雄都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们或是驰骋疆场的战争英雄,或是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或是一身傲气的政治英雄……      他们的事迹被永远的载入史册,彪炳千秋,然而,现代社会好像再也没有如项羽、岳飞这样的大豪杰大英雄。有人曾说这个时代是个功利的时代,浮躁的时代,是个英雄匮乏的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美的存在,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这个社会并不缺乏英雄的存在,而是我们早已习惯了用猜疑和戒备把自己的心包裹起来,否认英雄的存在。但在十米巨浪前的纵身一跃让我们又见到了久违的英雄身影。平民英雄魏青刚舍身救人的事迹让国人的心潮起伏不已,他的人格力量让国人的血液得到一次洗礼般的沸腾。可以说,魏青刚的事迹像春风一样,一夜间引燃了人们内心深藏但日渐荒芜的情愫,让我们突然发现,世间其实有那么多感动,需要我们带着泪光去阅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一如众人所说,在家乡,魏青刚就像泥土一样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在10米高的巨浪面前,魏青刚用他三次下海救人的行动诠释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法则:没有相互帮扶的手,人类就会失去立足的支撑。平民英雄的称号,对于魏青刚再恰当不过了,他当之无愧!他的朴实行动和话语真正解构了我们的英雄情结,重构了一个英雄的形象:正直、真实而高尚。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满分揭密】巍巍泰山托举着亘古不变的日月星辰,却也见证着兴衰更替的千朝万代。 滚滚长江澎湃着永不停息的千支万流,却也积淀着无与伦比的古老文明。 滔滔黄河荡涤着万古千秋的丰功伟绩,却也铭记着经久不衰的才人英雄。我们的时代从来就不缺乏偶像和英雄。但当《大话西游》等现代艺术意识观念一次次解构着我们脑海中的英雄形象,甚至是反英雄,仿佛导致了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出现了英雄信仰危机。这篇满分作文对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作者对那些认为现代是个英雄匮乏的时代的观点,进行了有力反驳。本文之所以获得成功,首先,全篇紧扣“英雄”这一话题展开,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社会并不缺乏英雄的存在,而是我们早已习惯了用猜疑和戒备把自己的心包裹起来,否认英雄的存在”,足见作者有自己深刻的思考。其次,作者知识积累较为丰富,纵论古今英雄人物,文笔流畅,富有文采。如文中列举的一系列古代英雄人物,岳飞、项羽、勾践等事例,信手拈来,为文章增添了一定量的文化思索意识。再次,本文没有泛泛空谈英雄,而是密切联系现实,以“感动中国”中的平民英雄魏青刚为论据,使人更加容易接受和信服。此外,以魏青刚为例就去除了“英雄”身上神秘的色彩,表明英雄可以是平凡的人物,令人信服。综观全文,论据充分,感情饱满,语言生动,自然文华尽展,书香弥漫.。  [人物事略]热心的平民英雄 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他就是魏青刚。1975年,魏青刚出生在河南信阳固始县的钱老楼村,全村只有12户人家。“他再平常不过了,与我们这里的外出打工青年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平时爱帮个人倒是真的。”打小与魏青刚一块长大的表哥彭圆华说。 魏青刚从小喜欢游泳,爱到河里玩,捉个鱼摸个虾什么的样样精通。“天天在水库里泡着,他的好水性就是那时候练成的。”彭圆华开玩笑说,也许下水救人对表弟来说太习以为常了,所以他才不愿意说吧。在魏青刚15岁时,就曾在村附近的水库里救出过一名落水儿童。1999年的时候,魏青刚在河南信阳打工,他又从河里救出过一名12岁的女孩。当时,他也没要女孩家人送来的感谢钱。 17岁那年,魏青刚走上了打工之路。他打工的第一站是郑州,之后辗转杭州、南京等地打工。随着打工阅历的增加,魏青刚渐渐选准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室内装饰。“他批墙批得好,又均匀又快。你看他个儿虽不高,可是有劲儿,干活不惜力。生活上挺节约,只有一个时候爱‘充个大款’,我们一起到火车站坐车,一看见有人乞讨,他总会掏出十元二十元的,我们都骂他,可他就是不改。在公交车上,他喜欢给别人让座,还非要逼着我们也让座,有时候弄得大家很不愉快。有一次上街遇到一个脖子上挂着‘没钱上学’牌子的小姑娘,他一下子掏出30元钱。我们当时都骂他是傻子,可他却说‘我只想让她多上几年学,不上学的亏,我吃得太多了。’”魏青刚的工友说。  女儿早夭添感悟 魏青刚曾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说到孩子,他心里心疼着呢,这辈子对他最大的打击就是女儿的夭折。“那一段时间我真是干啥都没心情,不过这也让我想开了很多事情,包括这次救人的事,也不能说没一点关系。” 2004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魏青刚专门回家一趟为女儿置办了满月酒席。那时的他,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看着女儿,干活的累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谁料没过多长时间,女儿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肝病。治病期间,全村的人都为他捐款。“农村人能有几个钱?最后大家一下捐出了1万多元钱。”女儿的病虽然没有治好,但魏青刚却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回报社会。对于儿子的一些义举,魏青刚的老父亲说话一样简单,却实在:“我们家世代贫农,我3岁就没了爹妈,是村里的老少爷们把我拉扯大的。打小我就教育刚子(魏青刚的小名),出去要多做好事,帮了别人就是帮了自己。这次好多小轿车拉着大领导来家里,我还以为他办啥错事儿了呢,没想到他在外边救人了,应该的!应该的!”他的笑容憨憨地,让人甚至觉得无法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可魏青刚,这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就是一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英雄。  “浪里白条”三救落水女   在这样的时刻,能跳下海去救人的就是英雄,更何况魏青刚连续跳了三次。 时间回到2005年8月8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一带肆虐过的9号台风“麦莎”慢慢离去。然而到了下午5点多,风突然变大,海滨广场防浪堤坝上一个女青年被突然而起的大浪卷入海中…… 女青年的同伴大声呼救,一个身影一下子跃入海中。很快,水性很好的魏青刚就抱着落水女青年向岸边挣扎着游来。眼看快到岸边时,一排巨浪又将他们打散,女青年再次被卷入大海。魏青刚只好自己爬上岸…… 此时,海上巨浪高达10多米,像一堵堵高墙狠狠地砸向岸边,落水女青年像一片落叶,随着浪头向大海深处漂去。青岛是个海边的城市,很多人都会游泳,水性好的也不少,可面对这么大的风浪,有些犹豫也是人之常情。可魏青刚却对赶来的民警说:“我下去过一次,对情况熟悉,让我再下去吧!” 他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然而,落水女被一排排巨浪遮挡,魏青刚怎么也看不见她,在水里奋力游了好几个来回,他只好又返回岸上…… “看见了,在那儿!”由于海中杂物较多,等到人们发现身穿黑色衣服的落水女青年的时候,她已经远离岸边50多米,随着巨浪若隐若现,情况十分危急。回到岸上的魏青刚此时已经筋疲力尽,在这样的大风大浪中游泳救人可绝不是轻松的事情。 不过,既然看到了落水女孩的位置,小伙子还是要下去。边上有人担心魏青刚的体力,可他却坚持:“就算自己没力气了,他们也能拉绳子把我拖上去,可要再不去那个女的就危险了。”瞅准落水女的位置,魏青刚第三次跳入大海,他慢慢靠近落水女,紧紧抓住她的手,岸上的民警们急速拖拉救生圈,将他们拖向岸边。 风浪越来越大,到了岸边危险又来了,大浪随时可能把两个人抛起来摔在礁石上。又在水里搏斗了好几分钟,终于抓到一个风浪的间隙,魏青刚带着落水女孩上了岸,此时的他,已经快没有力气站起来了。  录像带引出无名英雄   落水的女孩子被魏青刚救上来后,周围的人忙着七手八脚的抬上救护车抢救,现场很是忙乱。 坐在地上的魏青刚喘了一会,悄悄地脱下了救生衣,准备走了。边上一位派出所的警察拉住他:“小伙子,你叫什么啊,在哪里工作?” “我是河南打工的,名叫魏青刚。”看到警察问自己,魏青刚只简单地这么说一句,便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 回到打工的工地,魏青刚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好好睡了一觉。 然而在工地之外,一个寻人行动却已经展开。原来,就在魏青刚救人的时候,附近居民楼里一位老人用家用摄像机拍下了整个过程,并且送到了电视台,电视台一播之后,人们纷纷为救人的小伙子所感动,大家都说要找到这个英雄。然而,虽然得到的线索不少,甚至也知道名字,可找了两天,就是没有找到这个英雄。录像甚至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可他到底是谁呢?青岛当地的报纸不断在进行着报道。 直到有一天,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一个工地一个工地找,才最终找到了正在埋头干活的魏青刚,而得知自己救人之后居然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小伙子还有几分不解地说:“不就是救了个人吗?” 随后,魏青刚为此被授予了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还收到了奖金,被救女子的家人专程赶到魏青刚打工的工地,向他道谢,非要给他500元钱。但魏青刚一口谢绝:“我救人不是为了钱,我就是再穷也不能收这个钱。” 这之后,魏青刚“红”了,戴红花、做报告、接受采访……“这比干活还累,我快撑不住了。”他终于忍不住发起了“牢骚”:“不就是救个人吗?没啥。” 8月16日下午,他带上几件换洗衣服匆匆赶去附近的即墨市,准备在朋友那里“躲避”一段时间,没想到鲜花和荣誉一直跟着他:他人还没到即墨,找他的人便纷纷把电话打到了他的老乡那里。 说起这些荣誉,魏青刚真是没太多的在意:“我是普通人!我就是会点水,这事儿闹恁大是不是过分了?”这是魏青刚那两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人物发言】你有困难的时间,别人可以帮你,人家有困难你不帮助别人,你的善心在哪里?在我做不到。自己只要有一口气,必须尽到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救别人。总是想人家的命也是命,自己也是命,打比方自己牺牲了,换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样的。 那个时间根本我没有想到什么会害怕,就是想有人掉下去,毕竟是个人,掉下去了。早一秒钟救上人,就早一秒钟脱离生命危险。 在那个时间我就是想救人,拼了自己最后的力量往前游,加上最后的一口气往前游,想游到她身边,本来很远,我自己想,到了到了,就快到了,再游几步就到了,就这样想往前游。 【社会评价】“一个所谓弱势群体的代表,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我们应该对他、对他们,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推选委员   纪宝成今年获奖的第一名是一位见义勇为的民工魏青刚,我们对他的评价是“侠之大者”。就是这样一位普通人,要是没有偶然的摄影机捕捉到他从人群中的一跃而出,也许他永远不会被人们所识。他的身份是一名民工,他的社会地位并不被一般人认可,但就是这样的小人物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中国人。还有洪战辉,他们都是普通平民,他们正是社会上没有光环而发光的小人物。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能够激发更多人的共鸣,能够影响更多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感动中国》制片人 朱波魏青刚舍己救人,又不张扬、不求回报,反映了河南人乐于助人、勇于现身、厚道善良的高尚品质。如果我们都能像魏青刚那样,向危难者伸出援助之手,那么,我们就能构筑起美好的和谐社会。——河南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  吴海峰第一个设想是不是他自己的亲人掉下去了,他怎么三番两次下去。担心下去救人这个,你能不能把人救上来,救不上人来,把自己命赔上,拍着我心里就忧虑这个事。他真是个英雄!——DV拍摄者  段广珠他第三次下海,当时我看到画面的时候,我都在想,浪那么大,随时可能他会失去生命,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海,而且最后他把人是救上来了。他在挽救着正义!——短片总编导张文华 【精品收藏】 从魏青刚的厚道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马黎君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近段时间,一位河南民工的义举让全中国感动——在10米高的巨浪面前,魏青刚用他三次下海救人的行为诠释了一个重要的法则:没有相互帮扶的手,人类就会失去立足的支撑。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将生的机会无私地奉献给别人而义无返顾的人,绝对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青刚这孩子厚道!”这是乡亲们为魏青刚下的最为朴实的定语。的确,在这种取与舍、得与失、生与死的选择背后,显现的是魏青刚的厚道,是他的善良和人性,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积淀,体现的是社会和谐的人间真情。我们相信,只有经过时间沉淀的美德,才能在最危急的时刻,演化为一种行动,做出一番壮举。在央视颁奖晚会上,我们再次领略了魏青刚的朴实、厚道!当主持人问他,最希望的是什么的时候,他说,是接到更多的活,带着老家人一块出来干,而且绝对能干好!我看到在场的观众都在鼓掌,我也在心里为他鼓掌!这就是真正的河南人,他们脚踏实地,同时又顶天立地!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感动的优秀河南人。从飞身从车轮下救儿童的李学生,到街头勇救学生的女教师靳伟杰,从英雄王建设浴血深圳,到郑飞安徽救人献身……这些感动中国的河南人,都如魏青刚那样朴实和平凡,其英勇行为的发生,也许同样显得偶然,但正因为平凡才愈显伟大,正因为这一个个的偶然才让人看到了一种必然。因为,他们的行为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在河南人身上的继承和发扬。 作为河南人,我为魏青刚们的壮举深感骄傲,但令我骄傲的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河南人,我看到的,是魏青刚们身上值得全社会弘扬的社会底色,是在这几个河南人背后的千千万万的厚道善良的中国人。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时代,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一种力量能打动我们,那就是植根于人们心灵深处的那种甘于奉献、服务社会、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 点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魏青刚的事迹体现出了一个平凡的人在人性方面的内在品质,相比较而言,他是极其富有的。给魏青刚的颁奖词的最后一句是:“他,是侠之大者!”自古以来,中国就崇尚侠义精神。“侠义”者,就是要有向弱者伸出援手的慈悲之心,就是舍己为人的精神。侠之大者,魏青刚当之无愧! 七律.赞魏青刚霍海峰     男儿拔剑显英豪,袖指苍穹臂舞涛。 决死斩波驱命鬼,舍生蹈海戏鲨鳌。 风催峰涌鲸消退,闪映丰姿鸥矫翱。 壮举惊天留美德,频传新曲逐声高。点评:30岁的魏青刚无疑是农民工这个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勇于跳水救人的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感动的关键在于“动”                                                   黄霖     2月9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揭晓了《感动中国·2005年年度人物评选》最终结果。平民英雄魏青刚、青年歌手丛飞、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带着妹妹求学12年的洪战辉……他们的事迹让国人的心潮一次次起伏,他们的人格力量让国人的血液一次次沸腾。可以说,他们的事迹像春风一样,一夜间引燃了人们内心深藏但日渐荒芜的情愫,让我们突然发现,世间其实有那么多感动,需要我们带着泪光去阅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事实上,我们的时代从来就不缺乏偶像和英雄,一些时候,我们的感动也几乎多得难以承受。但问题是,感动之后到底该做点什么?有的人单纯是为感动而感动,至于做点啥心里没谱;还有的人不会做、不愿做、不敢做,遇事首先想的是自己,谋的是私利……怕就怕那种感动只有几分钟热度,感动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对困难、疾苦、挑战仅存病态般的欣赏与赞叹。倘如此,那就有违“感动中国”主办者的初衷,失去了呼唤人性、塑造和谐社会的本意。笔者认为,感动的关键在于“动”,感动之后要见行动。从这一点讲,确乎可以这样思考:自己为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了多少?为吃苦的人吃了哪些苦?为奉献的人奉献了什么?否则,难免会有“责任缺失”之嫌。美德与善良,是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出的果实。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譬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敢于主持公道,坚持原则;善于同情弱者,尊老爱幼,顾全大局;谦虚、不骄不躁、勤俭节约等等。所有这些,都在“感动中国”的人们身上竞相迸发。有鉴于此,我们从“感动中国”的人们身上学什么、怎么学,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是那句话:单是感动不行,要紧的是行动!  点评: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并善良而有质量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以魏青刚为代表的“感动中国”人物通过他们各自不同方式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启示和激活了潜藏在我们内心的某种渴望。“感动”,不是分发给我们的学习材料,它是我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但我们更要有“感”而“动”。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edudo.com/1004/9407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