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叫沫沫的含义:中国或成伊朗石油危机最大输家?——颜昌海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0:00:07

中国或成伊朗石油危机最大输家?

2012-02-05 14:49:08

浏览 15855 次 | 评论 25 条

伊朗核武器问题引发的伊朗与欧美国家间的危机正在加深。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新的制裁法案,试图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欧盟也达成协议,将从7月开始对伊朗石油实行全面禁运。伊朗当局则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回应,这一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也一天天加剧。

伊朗作为中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大约每天50万桶,一旦失去伊朗的石油进口则是对中国能源供给的直接冲击。不过,随着欧美明确表示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后,对中国大陆官方是个不小考验。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1月上旬访问北京时,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伊朗原油,大陆官方公开拒绝了这一要求。在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2月2日也表示,希望中国在制裁伊朗方面态度积极。不过温家宝总理称,制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伊朗核问题,动武更将造成中东和世界局势动荡,对各方都不利。欧洲议会全会2月2日通过了制裁伊朗决议,但决议文本说:欧洲议会对中国拒绝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制裁,表示遗憾。从中国的能源安全角度来讲,不希望中东发生大的变故,既不希望伊朗发展核武器,也不希望西方制裁伊朗。不制裁伊朗还有其它方面的考虑,因为大陆官方一直想在中东发展影响力,伊朗是一张牌。如果伊朗核问题解决了,大陆官方在伊朗的这张牌上就没有价值了。如果强硬支持伊朗,又会招致世界反对,对它更不利。所以,大陆官方在伊朗核问题上进退两难。

伊朗与世界和平主旋律格格不入,不惜与全世界交恶,但是中国大陆官方却屡屡在政治上予以声援,一直反对对伊朗实施单边制裁。北大教授孔庆东道出了原因,他说:伊朗是境外最后能够支持中共的根据地。然而,大陆官方既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者、颠覆者,想改变现有的国际趋势,但基于暂时的利益需要又需要和世界上其它主要的国家合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现有的国际秩序。

美国克莱蒙麦肯纳学院教授裴敏欣认为,北京的实用主义者知道,以色列由于内部的政治压力,极可能会对伊朗的核设施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西方采取的制裁伊朗可能是唯一能替代以色列军事行动的举措。因此北京会采取新中间路线,将继续反对西方的石油禁运建议。北京在这个危险的核戏剧中,几乎没有别的牌可以打。

2月2日,欧洲议会议员对伊朗发出了警告,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可能导致地区冲突,将“招致国际社会的报复”。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对石油进口依赖度有可能升至80%。中官媒也说,中国40%的进口原油是来自海湾地区,如果海湾地区石油供应中断的话,以目前的石油储备,中国只能坚持46天。所以如果打一场200天的战争,那么对中国来说,影响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中国或成为伊朗石油危机中的最大输家。

据悉,美国政府认为,以色列很可能最快在4月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美国担心,如果以色列攻打伊朗将导致国际油价上涨,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经济危机,因此积极出面予以阻止。《华盛顿邮报》评论员大卫·伊格内休斯当地时间3日在评论中表示:“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认为,以色列很有可能会在今年4月或者5月、6月攻打伊朗。”面对与此相关的记者提问,帕内塔当天表示“不便透露”,但也没有否认。他还说:“以色列已公开表示正考虑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对此表示了担忧。”实际上,以色列国内攻打伊朗的呼声高涨。以色列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当天表示:“为了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我们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伊朗很快就会把核设施搬入新建的山体内。”

美国对以色列就伊朗核开发感到不安表示理解,但同时认为要尽一切手段避免发生军事冲突。伊朗是原油运输的必经之地。如果伊朗发生战争,必将导致油价上涨,这将对本就摇摇欲坠的世界经济给予致命的打击。此外,如果伊朗采取报复行动,美国将再次卷入中东大规模战争。这显然是面临选举的欧巴马政府最不愿看到的情况。

据悉,美国和西方国家在过去的几周里多次与以色列接触,强调要“忍耐”。《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对以色列说:“由于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和石油禁令,伊朗领导人如果不弃核将很难撑下去。”但据悉,以色列计划如果在未来几个月内没有显着的变化,将单独对伊朗动武。有观测认为,以色列很有可能事先不通知美国就发动攻击。另外,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通过国家电视台播出的讲话中表示:“我们有应对他们的战争威胁的手段。如果他们动武,将遭受10倍以上的反击。”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表示,伊朗可能在约1年内开发核弹,并会在接下来2到3年建立发射管道。他重申总统欧巴马阻止伊朗的决心。帕内塔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节目“60分钟”上说:“总统表明,美国反对伊朗发展核武”,“这是美国的红线,且显然对以色列人也是如此,因此我们的目标一致。”帕内塔坚持,若华府接获任何情资,显示伊朗进行核武开发,美国官员“将采取必要行动遏止”。

伊朗核争端,目前一触即发。欧盟最近一再加强对伊朗制裁的力度,试图以此对德黑兰政府施压。美国政府更是明确表示,美国将不惜使用军事手段以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根据美国政府的评估,伊朗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原子弹的制造。帕内塔在接受美国CBS电视台采访时说,“伊朗开始研制原子弹了吗?没有。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正在尝试获得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这一点让我们感到担忧。”帕内塔对伊朗政府发出的讯息是:核武器的研发对美国来说是一条红线,伊朗政府如果越过这条红线就会遭到美国的打击。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此前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也对此确认无疑。奥巴马说:“美国决意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不排除使用任何手段。”奥巴马的这番言论使他在国会赢得掌声一片,但是当他补充说到他确信和平解决伊朗核争端仍然可能时,议员们支持的掌声明显变弱,奥巴马认为和平手段远胜于军事打击。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为成功摧毁伊朗的地下核设施,五角大楼已经投入了3.3亿美元用于研发名为MOP的巨型钻地炸弹,据媒体报导,这种特制炸弹重约3万磅,其大小为美军此前配备钻地炸弹的六倍。但《华尔街日报》报导称,美国国防部目前对波音公司制造的这种钻地炸弹的实际功效产生怀疑,伊朗的部分铀浓缩基地隐藏在巨型山体之下,并且配备反空袭设备。因此五角大楼试图说服美国国会增拨8200万美元用以改良该炸弹。

欧洲同意于7月1日起禁购伊朗原油,伊朗则试图“先发制人”先对欧盟实施禁运,虽迟未付诸行动,但已引发油价蠢动。与伊朗关系最为深厚的中国,对美财长盖特纳的游说,在态度上虽持反对但话语却有所保留。而进口油量占伊朗总输出逾60%的亚太地区各国,除韩国表态支持降低进口量外,包括日本,在自身经济利益下,几乎都持观望甚至婉拒的态度。长期以来的经济制裁虽已让伊朗境内通货膨胀加剧,但在中俄的支撑下,始终未达其临界值,德黑兰内贾德政权也因此得以苟延,并加快其核武发展进程,也加剧了西方对其所实施的制裁力度。

对伊朗制裁关键首在亚太,而中国更是位居首要。为了保有其自身在伊朗逾400亿美元的投资,稳定国内油价,抑制动摇国本的通膨,并获得其霍尔木兹海峡原油输出衢道畅通的保证,中国在经济制裁伊朗与未来六方核武会谈上,势必对西方做出若干让步。隔岸观火甚或与亚太各国结盟对抗制裁,将可能导致战端,甚或列入惩罚对象,有损中国利益,利比亚殷鉴不远。

在面对欧债所导致疲弱不堪的经济局势下,欧盟依旧力挺美国新一波的经济制裁。对此,伊朗议会回应表示,正考虑通过立法来阻止向欧洲出口石油,时间或于隔周即可付诸实施,期程将达5到15年。此一“断油”的反制裁举措虽然让欧洲方面略显紧张,并一时拉抬了现货市场油价,但一些资深的石油市场分析师指出,目前伊拉克石油正大幅增产,利比亚油产也正加速恢复,沙特也正进行产能扩充准备以弥补禁运后不足的份额,因此,伊朗的断油反制,效果有限。不过观察家质疑,沙特的闲置产能可能被高估,一旦伊朗断油而无法及时递补缺额,将对西班牙、希腊、义大利三个欧债风暴最严峻的欧猪国家,造成极大的冲击。数据显示,这三国进口伊朗石油量,占其总进口量比例分别达14.6%、14%和13.1%,这些国家可能因为高油价而加剧债务危机的恶化。至于欧盟最大经济龙头的德法,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德国有2.83亿桶油,可支撑百余日,法国则有1.6亿桶存量,可支撑90天,先期影响有限。但欧猪国家所引发的债务恶化,将间接加深欧盟整体的经济危机。

然而,受到禁运波及最深的,恐怕不是欧洲,而是生产型经济体的亚洲国家。就目前的石油流向看,对石油需求以及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是亚洲生产型经济体。数据显示,2010年中东828.7万吨的石油输出中,亚太地区接收了 84.6%。其中伊朗石油总出口中,中国占22%、日本占14%、印度占13%、韩国占10%,加上其它国家,单是亚太地区就超过60%,而伊朗输往欧洲原油却只与中国相当。

至于北京方面的态度,身为伊朗最重要的石油客户,始终是不愿意将伊朗的经济关系与核问题合并处理。虽说伊朗出口到中国的石油占其出口总量的22%,但仅占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的8.9%,北京忌讳的关键在于,无视西方长久以来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中国对伊朗石油和天然气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而与伊朗签有大笔合同的中石油,也早已成为目前伊朗最大的中资油企。如何确保对伊朗投资与油原,是北京首要关切的议题。不过,北京仅表达“中国的石油进口与核问题毫不相干”。

就在欧盟对石油禁运表态日趋坚定后,北京似乎也开始转变了方向。中国自2012年1月份起,每天进口的伊朗原油减少了大约28.5万桶,相当于以往中国每天从伊朗进口的原油总量的一半。中国官员还暗示,这一削减伊朗原油进口量的举动将持续到2月乃至2月之后。虽有报导称原因是双方合约价格谈不拢,不过有分析认为,这个现象应是中国对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贸依存度,让其不得不正视这次的制裁行动,其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举动,也更成为其重要的参考指标。中国大陆海关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中国大陆与欧盟双边贸易额比同期增长19.2%,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5.6%。中国大陆顺差达1,329亿美元,比同期微升1.6%。欧盟除继续保持中国大陆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地位外,并超越日本成为中国大陆最大进口来源地。

双方庞大贸易伙伴关系,让中国在面对这波制裁时,不只是要考虑在伊朗的利益,而更要顾虑到与伊朗政权过于密切的关系有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地缘政治负担,导致伙伴关系的变调,进而波及到整个中国企业。这项顾虑可从中国始终无法获得欧盟对其经济市场地位的认同看出,就是因为欧盟无法接受一个仅止于私利而欠缺对国际责任承担气度的中国。

美方这次的制裁是全面性的经济制裁,也是避免战争而能致德黑兰恐怖主义政权于死地的最后一击。欧盟之所以肯忍吞欧债雪上加霜的危机,就是为了极力避免美以可能发动的对伊战争。北京明白美国及欧盟的决心,他们这次不会坐视中国的反对,甚至不乐见中国成为壁上观的第三者,中国必须表态,因为拥有核武的伊朗恐怖主义政权,将是人类的祸源。

中国媒体近乎一面倒的支持北京采取隔岸观火的策略,认为这才能保障在伊朗的投资并获得伊朗长期对油源的保证,这根本是鸵鸟心态。德黑兰政权垮台是早晚的事,中国对伊朗适度的表态,可以挫其锐气,降低其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而进一步对西方制裁方案的支持,将可迫使德黑兰政权提早瓦解。温和派的执政,实则更有利于中国的利益,除能在法制上理性的保障中国投资项目外,还能确保全球石油通衢要道的长治久安,油价进一步获得稳定,这对中国而言,方是最大利得。反过来看,隔岸观火的结果,除将面对国际制裁、迟滞中国外贸发展外,美以也将被迫采取军事手段,全球经济再度惨跌,对外贸易分额占GDP六成的中国,将因内部无法维持经济增长而导致全面崩溃。

世上近40%的石油以及数量可观的天然气由霍尔木兹海峡输往全球各地(包括中国),每日石油运输量约1500万桶,对全球石油供应具战略影响。面对伊朗的威胁,美国已在此区域布署两个航母群,同时正秘密加紧打造海上浮堡,做为海豹等机动部队的动态基地,加大其打击力度。美国的军事布署正节节升高,大有风雨欲来之势,对伊朗盛势凌人的虚张气焰进行了压制。而经济制裁也正日渐生效。

德黑兰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在21%左右。伊朗长期估价过高的货币,4个月来来贬值超过70%。外国商品的价格上涨了20%到50%。由于石油收入占伊朗全部外汇收入的85%以上,持续的经济制裁与更进一步的石油禁运,意味着伊朗经济将遭受更严重打击。为了寻求外交上的援助,破解西方的制裁行动,内贾德在1月8日还特意走访了拉丁美洲,为期5天的拉美行程,就双边关系和伊朗核问题与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古巴和厄瓜多尔四国领导人交换了意见。国际观察家指出,内贾德的访问虽然得到这四小国的溢美之言,但由于这四国经济实力有限,自身经济问题也相对严峻,更不愿与美形成直接冲突,内贾德此行获得的“道义声援”多于实际支持。且与伊朗关系极为密切且一度为伊朗在拉美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巴西,并未在此行之列。巴西新任总统罗塞夫当选后明确表示,将改变这种关系。在2011年3月,巴西代表团10年来首次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投票支持了美国的提案,向伊朗派遣一名特殊观察员,调查伊朗践踏人权的问题。全球经贸的整体捆绑效应,让曾经与“拉美新左翼”绑在一起的煽动性意识形态退却了。与之相反的,是中间路线的实用主义成为了大多数拉美领导人的标志,他们在重视减贫脱困的同时,也重视宏观经济的稳定。自绝于国际的外交行为,不再为这些领导人所采行,内贾德的拉美行可说完全暴露了其外交上的衰败。

据国际媒体报道,中国除了在伊朗有大笔的投资,也同时售予其上千枚的各式导弹;联合国安理会一份调查报告还指出,某第三方国家成为伊朗与朝鲜关键性核武零件交易的转运站,透过两国国营航空进行相关零组件的交易转运。……

北京心知肚明,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体制下,中国已经无法置身事外,想要一笔勾销过去的种种,机会就在当下:中国必须表态,因为拥有核武的伊朗恐怖主义政权不得人心,中国人民坚决站在自由、民主、人权、和平的正义一边。若果这样,中国就会成伊朗石油危机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