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4 vg阵容:关于孙过庭《书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36:17

关于孙过庭《书谱》

文/妄己斋

 

按:《扬州晚报》A8版(2012年2月2日)报道了《个园主人长篇书法作品现身》。文中写到“黄至筠作跋《摹刻安麓村<书谱>》”。昨日又观罗加岭老师博文《孙过庭<书谱>刻本与扬州》。下面笔者再作一点关于《书谱》的介绍。

 

其实在书法界,关于《书谱》及其作者一直存在争议。诸如,一说现存世《书谱》即为全文;一说现存世《书谱》只是一篇序文。至今仍无定论。就笔者翻阅资料,以及近代人对《书谱》的研究,侧重于《书谱》只是一篇“序文”。若“三千多言”称作为“谱”着实不符历史常规。如现存墨迹本,卷首有宋徽宗赵佶手书瘦金体题签“唐孙过庭书谱序”七字;以及末篇有“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名曰《书谱》”。笔者以为,或言存世墨迹本为有宋一朝重新“剪装本”亦可。卷首下钤有内府“双龙小玺”、“宣和”印章。

 

 孙过庭,字虔礼。一说孙虔礼,字过庭。古人多以字行。生卒年不详。出生约在武德年间(626)。约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官至率府录事参军。约武后垂拱元年(685)至武后垂拱三年(687)间完成《书谱》。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墨迹本,文中“垂拱三年”,“三”字有涂改(如图),实为“元”字,即“垂拱元年”。也就是说“垂拱元年”《书谱》内容已经完成。现存墨迹本,即为孙过庭“垂拱三年”重新抄录或者修改。


 “三”字有涂改,实为“元”字

 孙过庭约卒于武后圣历元年(698)数年前。陈子昂《率录府事孙君墓志铭并序》《记录事孙君文》有载。一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还有说吴郡实为富阳(今浙江富阳)。其存世作品还有《景福殿赋》《千字文》《孝经(并序)》《北山移文》《狮子赋》等。除《书谱》以外,一般认为其他作品均为伪作。

《书谱》,草书墨迹纸本。纵约27厘米,长约892厘米。北宋时入宣和内府,后流落民间,清乾隆时又入内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原文三千七百余字,现存墨迹本有缺字。如“汉末伯英”处,下少“一百六十六余字”;“心不厌精”处,下少“三十余字”。 根据现存《书谱》墨迹,此处均有“接痕”。而存世刻本或者拓本则多为全文。

       日本于1975年新出版的《书道全集》第八卷,载有日本平安时期的遣唐使空海(774——835)临摹的《书谱》写本残卷。空海于贞元廿年(804)作为遣唐使来唐。以此来看,《书谱》在当时已经流传。现藏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的《传空海<书谱>》,在“···史转为形质”处,多出28字。根据现存《书谱》墨迹,此处并无“接痕”。这也颇值得玩味。

现存墨迹本《书谱》,流传有序。先后经宋代王巩、王诜,北宋宣和内府,元代焦达卿,明代严嵩、韩世能,清代孙承泽、梁清标、安歧(安麓村)等传藏,后入清内府。钤有“双龙”小玺、“宣和”、“政和”、“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苍岩”、“安氏仪周书画之章”,以及乾隆、嘉庆皇室专用鉴藏印。根据现存墨迹本上面的钤印 “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则表明往来于扬州经营盐业的盐商安歧(安麓村)却曾收藏过《书谱》原作。而且极有可能是从梁清标府中购得,因全卷中清代收藏印仅孙承泽、梁清标、安歧三人。孙早于梁,梁早于安。

 现存世唐以前的书法作品,墨本真迹数量极少,多为后人所摹写。而孙过庭《书谱》墨迹,却是在“真假”上没有争议的。

 

  
"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即安歧(安麓村)

 附:《书谱》墨迹及刻本介绍。

 

、唐代《书谱》墨迹,草书墨迹纸本,纵约27厘米,长89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宋薛绍彭刻本《书谱》,世称《元祐本》。宋拓本,现藏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末尾有“元祐二年(1087)河东薛氏摹刻”。

、北宋(1109)太清楼(亦称《大观帖》)残帖。《书谱》,拓本,每页纵约31.1厘米,长约22.6厘米。北宋大观三年(1109),宋徽宗命龙大渊、蔡京摹刻上石。

、明代《停云馆帖》。由明代文征明选集,凡十二卷,其子文彭、文嘉摹勒,温恕、章简父镌刻。

、清代康熙年间,安歧刻本《书谱》。康熙五十五年(1716),嘉颖、顾锡韩父子于天津沽水草堂刊刻。故也称作“天津刻本”

 笔者仅列举五例于上。另,近代人朱建新在《孙过庭书谱笺注》中写道:“书谱自墨迹外,其刻本之见于着录者,就余所知计十四种。”